船舶制冷装置的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60.00 KB
- 文档页数:58
船舶伙食制冷装置的管理与节能内容提要:此文就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膨胀阀开度等方面,从理论上分析船舶伙食制冷装臵的管理与节能。
关键词:船舶伙食制冷装臵管理节能伙食冷库是船舶最重要的制冷系统之一。
它的正常运行,既要保持船员的生活质量,又要节能。
变频技术在船上应用还不广泛本文从定速制冷装入手臵的维护管理,讨论其节能的途径。
1、尽可能的降低冷凝温度(压力)随着船舶航行的区域的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压力会出现波动。
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压缩机吸入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冷凝温度和压力是制冷系统节能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制冷循环压焓图如右图1当蒸发温度t0及其他工况条件不变时,冷剂的冷凝温度由t k降至t k’,则单位压缩工为,(△W=W0–W0’)降低,单位制冷量△q随之增加(△q=q0’-q0),制冷系数ε(q0/ W0)也将增加,从而使制冷装臵的总制冷量Q0=(G剂q0)增加,压缩机耗功减小,经济性提高。
引起冷凝压力过高的原因,及相应的措施。
(1)季节和航区的变化引起海水温度的升高。
此时,若冷凝器的冷却水阀或冷却水量自动调节阀未能相应的开大,冷却水流量不足,冷却效果变差。
相应的措施是,保持冷却水量自动调节阀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航区环境温度升高相应提高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量。
(2)冷凝器海水侧积垢严重。
船用制冷系统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出口温差,设计时一般取2~40C冷凝温度比冷却水出口温度高出3~50C。
当冷凝器管束结垢为1.5mm时,冷凝温度会相应的升高2.80C,电机耗功增加9.7%。
相应的措施是降低冷凝器的热阻,及时的清通冷凝器。
(3)管束中的冷剂量过多。
管系中的冷剂过多,导致冷凝器中的冷剂滞留,浸没冷凝器中热交换面积过多,即有效冷却面积减小。
相应的措施是回收过多的冷剂到除液屏中。
(4)系统中有空气。
操作管理(如补加冷剂、添加滑油、检修压缩机等)不当可能引起空气进入系统。
试验表明,当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分压力上升到0.196Mpa时压缩机的耗功将增加18%。
第八章船舶制冷与空气调节装置第一节船舶制冷装置所谓制冷,就是用人工方法从被冷却对象中移出热量,使其温度降低到一种相对的低的状态。
显然,要使一个冷藏室中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必须不断地从室内移出热量。
因为热量只会自行从高温处传至低温处,而不能反向转移,所以制冷装置的功用就在于将冷藏室中的热量强行排出。
在船上安装制冷装置的目的是:1.伙食冷藏船舶一般来说本身都必须储藏相当数量的食品,以满足船上人员生活上的需要。
为了储存食品,大多设有伙食冷库和相应的制冷装置,船上习惯称为伙食冰机。
比如。
有的远洋船一次在海上就得连续航行一个多月,就“育鲲”轮来说,是一条远洋实习船,船上的船员和实习生通常都是二百多人,因此必须设有相当容积的食品冷库和制冷装置。
2.船舶空调现代船舶为了能向船员和旅客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一般都装有空气调节装置。
为空调提供冷源的制冷装置船上习惯称为空调冰机。
3.冷藏运输为了防止易腐蚀食品或一些特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或蒸发、自燃或爆炸,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开始建造并使用专门运送冷藏货物的冷藏船。
现在冷藏集装箱运输已日趋普遍,冷藏船和冷藏集装箱都设有专门的制冷装置。
食品冷库的冷藏条件是:1.温度低温是食品冷藏最重要的条件。
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同时也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延缓其成熟。
只有食品中的水分完全冻结,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才会停止。
食品中的水分溶有盐类等物质,要完全冻结约需—60℃;但到—20℃时食品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已基本停止繁殖。
储藏冻结的肉、鱼类食品的船舶伙食冷库习惯称为低温库。
长航线航行的船低温库储藏温度以—18℃~—22℃为宜(也有的设计温度低至—25℃),肉类能较长时间(半年以上)保存。
库温保持在0℃以上的其他伙食冷库习惯称为高温库,其中菜库温度多保持在0~5℃,粮库和干货可选择为12~15℃左右。
2.湿度相对湿度过低会使未包装的食品因水分散失而干缩;而湿度过高又使霉菌容易繁殖,但对冷冻食物影响不大。
船舶空调装置的控制原理
船舶空调装置的控制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检测船舱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传感器检测船舱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
2. 设置期望的温度和湿度:根据船舱内部条件和使用者的需求,设置期望的温度和湿度数值。
3. 控制系统分析数据并调整设备:控制系统通过与期望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检测到的数据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
然后,根据差距的大小,调整船舶空调设备的工作模式,以达到期望的温度和湿度。
4. 控制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空调设备会自动启动、停止或调整运行模式。
例如,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和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空调设备的制冷量、送风速度、湿度调节等。
5. 反馈信息:空调设备通过传感器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调整,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总的来说,船舶空调装置的控制原理就是通过传感器检测船舱内的温湿度,将检测到的数据与期望值进行对比,然后通过控制系统对空调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
船舱内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船舶制冷设备的管理,确保船舶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船舶制冷设备的运行效率,保障船舶制冷设备的安全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船舶制冷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船所有制冷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报废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船舶制冷设备的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第四条船舶制冷设备的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管理、合理使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船舶制冷设备管理工作由船舶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船舶制冷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报废等管理工作;(二)制定船舶制冷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三)对船舶制冷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组织船舶制冷设备的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五)负责船舶制冷设备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船舶制冷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章设备安装与验收第七条船舶制冷设备的安装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安装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八条船舶制冷设备的安装过程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装质量。
第九条船舶制冷设备的安装完成后,由船舶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十条船舶制冷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船舶制冷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环境条件和制造厂家要求进行。
第十二条船舶制冷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保养内容包括:(一)检查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二)定期更换易损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三)清洁设备表面,保持设备整洁;(四)检查设备冷却系统,确保冷却效果;(五)检查设备电气系统,确保电气安全。
船舶空调装置的控制原理
船舶空调装置的控制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的。
其基本原理与家用空调类似,但在船舶环境中有特殊要求和考虑。
首先,船舶空调装置需要测量船舶内部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参数,以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点,会使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等来感知环境参数。
其次,船舶空调装置会通过控制器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并根据设定的条件来进行控制。
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参数进行判断,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或过低,或者空气质量不佳,就会触发相应的控制策略。
在控制策略方面,船舶空调装置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常见的控制模式包括恒温模式、恒湿模式和自动模式等。
在恒温模式下,控制器会根据设定的室内温度范围来控制制冷或制热设备;在恒湿模式下,控制器会根据设定的室内湿度范围来控制湿度调节设备;在自动模式下,控制器会根据室内温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系统运行。
此外,船舶空调装置还需要考虑能源的供给和利用效率。
为了节约能源并降低运营成本,在系统设计中通常会使用能效高的制冷设备和风机,并采用节能措施,如定时开关机、智能调节和能量回收等。
最后,船舶空调装置的执行器会根据控制指令来进行相应的动作。
比如,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制冷设备可以启动或停止制冷,风机可以调节风速,湿度调节设备可以加湿或除湿。
综上所述,船舶空调装置的控制原理包括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控制器的数据处理和判断、控制模式的切换和执行器的动作控制。
这些控制原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并节约能源、提高系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