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1节 非洲歌舞音乐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8
非洲歌舞音乐[课题]: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
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选择了二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
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学情分析]: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教学内容]:1、布隆迪《鼓舞》(片段)2、《加纳鼓乐》(片段)[教学目标]: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从乐器、舞蹈、歌曲三个方面,对非洲的音乐进行体验和学习;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唱、拍、跳等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对非洲歌舞音乐的理解。
3、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并热爱非洲音乐文化,共享与理解人类不同的音乐文明。
[教法学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激趣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2024年《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2024年《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非洲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音乐《非洲赞歌》和《鼓舞》。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开阔音乐视野。
②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以及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①让学生感受、体验和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电影片断《我是谁》。
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加纳民歌《非洲赞歌》,欣赏完后,我将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下面我来总结:①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
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乐句短小,且多重复。
绝大多数情况下音乐都与舞蹈紧密结合。
③接下来有请课代表为大家介绍乐曲的主奏乐器马林巴琴,并同时播放马林巴琴图片:(②马林巴琴是流行于非洲的木琴的总称,非洲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马林巴琴种类繁多,音乐清脆而流畅)④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这段民间舞曲能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
部落回声——《非洲歌舞音乐》教案课型:鉴赏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及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认识非洲音乐的概况,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体会鼓在非洲歌舞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
3、过程与方法:1、欣赏《非洲赞歌》、《门库尔雅》、初步认知非洲歌唱的风格及民间乐器“马林巴”的音色特征。
2、聆听“布隆迪圣鼓”——《鼓舞》,了解演奏形式及节奏特征;模仿其中的节奏片段,进而了解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虽然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但对探索多元的音乐文化有较浓厚的兴趣。
喜欢聆听并参与音乐课堂互动。
教学重点: 1、欣赏《非洲赞歌》;2、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3、模仿练习非洲音乐的节奏型;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教具:电脑、课件、鼓、沙锤等教学过程:一、以“非洲的世界之最”及非洲歌曲作为导入。
出示课题——《部落回声——非洲歌舞音乐》【设计意图】: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对非洲音乐有粗略的印象,为新课做好伏笔。
二、新课1、“非洲音乐”的概念(按音乐文化范畴的划分)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种族部落的音乐。
2、聆听加纳民歌《非洲赞歌》并出示思考问题。
A、加纳简介:非洲西海岸国家,曾名“黄金海岸”,盛产黄金、可可等。
B、请大家谈谈对非洲歌曲的印象与感受?(旋律、歌词、伴奏、形式)C、请学生试着从歌曲特征、演唱形式、伴奏乐器三个方面说说印象。
3、讨论作品的风格特点。
①这首歌旋律、歌词简单;重复;五声音阶;节奏感强;有说话、笑声和欢呼声;赞美、歌颂广袤无垠的非洲大地。
②众人参与;曲调与伴奏、说唱、独奏交替进行;与动作、舞蹈相结合。
齐唱《非洲赞歌》,教师拇指琴伴奏,学生试着加入“”、“”作为伴奏,感受非洲音乐的表演特征。
③马林巴以及多种敲奏乐器《非洲赞歌》在一种非洲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进行演唱,通过音色的特征大家能猜猜这是一种什么样是乐器?(是敲奏还是弦乐器?)4、欣赏《门库尔雅》片段,再次注意非洲音乐的重复性特点,认识乐器“马林巴”、感受“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教材] 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课型] 高中音乐鉴赏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课时] 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取材于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歌舞音乐》。
本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按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因此在教学中可称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
本课学习和欣赏非洲音乐、舞蹈和鼓节奏的模仿与创编,使学生了解非洲鼓、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三、设计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非洲鼓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将鼓乐中的节奏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音乐知识,丰富情感体验与开阔视野。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爱"探究"的心理特点,通过观看、聆听、和参与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非洲音乐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娱乐、社交、信息传递等有着密切联系。
2、了解非洲音乐融歌唱、伴奏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3、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感受体会非洲鼓节奏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黑非洲音乐中的"鼓乐"--包括鼓(音色)和鼓的节奏,了解非洲鼓在非洲音乐中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表演道具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导入:《走进非洲—非洲原生态》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师生问好。
意图:让学生在热烈、奔放的音乐情绪中进教室并体验其中的音乐情绪,为学习新课《非洲歌舞音乐》作铺垫。
1、师:欢迎大家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一篇: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非洲歌舞音乐》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号考生祖文韬,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非洲歌舞音乐》。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中的第二节《非洲歌舞音乐》。
本节课主要由四部作品,分别是加纳民歌《非洲赞歌》,布隆迪民间舞曲《鼓舞》,塔桑尼亚民间乐曲《门库尔雅》以及塞内加尔民间乐曲《男孩之舞》。
这四首作品充分表现出了非洲各地音乐的风格和特色。
二,说教学内容加纳民歌《非洲赞歌》,布隆迪民间舞曲《鼓舞》,塔桑尼亚民间乐曲《门库尔雅》以及塞内加尔民间乐曲《男孩之舞》。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概况。
3.认识非洲音乐的伴奏乐器“马林巴”。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1.了解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2.认识非洲音乐的伴奏乐器“马林巴”3.初步的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概况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所以想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教法学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通过:导入法,自主参与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拓展探究法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老师:本节课学习非洲歌舞音乐,那么我来问问同学们,哪些地方被称作是非洲?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老师补充:同学们回答的狠好,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州”。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
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
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
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可是啊,今天学习的非洲歌舞音乐的非洲,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
大家把书翻到83页。
请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下这一页上的三段话。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通用3篇)非洲歌舞音乐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这一章节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传统音乐。
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乐的灵魂。
而非洲鼓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乐队的灵魂。
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
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具: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鼓、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
二、说教法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1、情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音画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
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高中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教案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课题: 非洲歌舞音乐科目音乐音乐欣赏课教师裴雷娜课型: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
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教材分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1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欣赏与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教学目标: 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3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音乐情境创编等教法: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教学重点鼓、课件、音响设备。
教学准备:所用教学内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容1(欣赏播放音乐以听赏非洲黑人的鼓音乐《非听赏播放音5分钟《非洲赞乐创设课堂教学情一、导入洲赞歌》乐歌》片段境~走进非洲音乐。
片段1、听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音乐作谈谈学生自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品《非洲10分播放视频、己具体感受画面~营造音乐情景~歌曲1、钟提出问题和理解音乐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2》的风格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二、听赏与探讨中国鼓进行对谈谈模拟非以非洲音乐重叠的鼓20分播放视频~比突出洲鼓乐的感乐来吸引学生的欣赏钟形成对比非洲鼓受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特点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老师教打学打非力~更为主要的目的非洲鼓、让洲鼓以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10分学生自己谈谈非洲音三、拓展与延伸及学生文化的价值观~拓展钟创编能代乐的特点自己创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表各种情编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绪的节奏。
非洲歌舞音乐--高中音乐教案第五单元第11节非洲歌舞音乐作者单位:江苏江阴长泾中学课题非洲歌舞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学生答:某某某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教师:讲评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
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二、新授板书非洲歌舞音乐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
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学生集体得出结论:1、大量运用鼓;2、节奏复杂。
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
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2166|5166|2166|5166:||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课题:非洲歌舞音乐课型:鉴赏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
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舞蹈分类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选择了两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
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学情分析: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较少,他们曾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过浏览性的欣赏。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社会功能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选择了两首有代表性的曲目,既有音像资料,让学生专注于聆听;还有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设计及思路: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非洲音乐的资料,主动参与丰富学习材料的准备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资料展示、师生交流、鼓乐节奏模仿、节奏练习、歌曲模唱、探究非洲音乐特点等教学环节。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体验、思考和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课堂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欣赏两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认识非洲鼓乐,了解非洲音乐的节奏。
3、能够了解非洲舞的划分,学会几个非洲舞的动作。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和模仿非洲鼓的节奏练习,使学生充分感受非洲音乐特征。
2、通过欣赏与体验,知道非洲音乐的特点,了解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三、情感目标: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非洲音乐”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
音乐要素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因此非洲音乐学习的重点是“鼓乐”,包括非洲鼓的音色和节奏。
除此之外,通过欣赏,了解非洲的民间乐器和民间歌舞的知识,重要的是对非洲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认识非洲鼓乐、非洲音乐的节奏和马林巴音乐特点。
4、让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
节奏型的训练,体会非洲音乐中最重要、最突出的要素——节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切体会非洲音乐的风格,接受并喜爱。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非洲相关的资料,包括风土、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非洲歌舞音乐(教案)贵定中学郭金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认识非洲鼓乐、非洲音乐的节奏。
3、初步了解非洲舞种。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非洲鼓节奏。
教学难点:击打非洲鼓乐的节奏,感受鼓乐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形式:PPT教学教学用具:非洲鼓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新课:(5分钟以内完成)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同学们,看到大屏幕(手掌指示)就知道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非洲歌舞音乐》。
说到非洲,同学们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吗?你们印象中的非洲又是什么样的呢?生:学生回答……师:嗯,同学们只说对了一部分。
其实啊,非洲虽然贫穷、落后,但是非洲人民非常热爱生活,性格乐观、豁达,同时也很酷爱艺术,尤其是他们的歌舞音乐给世界带来了许多灵感和欢乐。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2010年第十九届南非世界杯主题曲《哇卡哇卡》。
(非洲斯瓦西里语的一个动词,火焰热烈的燃烧闪耀)师:同学们,看了这段音乐视频大家喜欢吗?挺震撼吧,我看有的同学已经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律动起来了。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非洲歌舞音乐世界。
同学们,我们知道音乐离不开乐器,首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非洲歌舞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非洲鼓。
二、新课教学(一)介绍非洲鼓(课件展示)1、起源。
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非洲鼓(Djembe),起源于西非部落,属于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
通常是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打,有的是放在地上敲打。
最特别的是,这乐器一定要用手敲打,一手调整音调的高低,另一手敲出节奏 .2、社会功能。
除了用于音乐外,它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表达人的感情。
3、形状。
4、非洲鼓基本音。
5、非洲鼓演奏姿势。
(欣赏非洲鼓舞)(二)非洲鼓基本节奏练习(课件展示节奏)1、教师示范2、学生击打3、学生分组表演。
(三)介绍非洲乐器----马林巴(课件展示)1、马林巴是一种非洲木琴。
《非洲音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非洲音乐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娱乐、社交信息传递等有密切联系。
2.了解非洲音乐融歌唱、伴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3.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感受体会非洲鼓节奏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对非洲音乐中的“鼓乐”---包括鼓和鼓的节奏,了解非洲鼓在非洲音乐中的作用以及欣赏马林巴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非洲鼓歌舞》;问:大家看这个人是哪个洲的呢?还有这个乐器大家熟悉吗?对,很明显,皮肤黑黑的,头发卷卷的,是非洲人,这个乐器呢,叫做非洲鼓。
那大家对非洲都有什么印象呢?(热带雨林、撒哈拉沙漠等)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非洲,先来看非洲的环境。
因为,音乐和地方本土的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就像咱们国家南方和北方的音乐风格不相同一样;咱们接着来看图片,第一张图片是撒哈拉沙漠、第二张图片是热带雨林、第三张图片是非洲人。
现在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我们讲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音乐。
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刚才我们看了非洲的地理环境,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非洲音乐的乐器,也就是我刚才说的非洲鼓(欣赏图片、简介非洲鼓)。
二、欣赏布隆迪《鼓舞》,谈谈你想象到了什么场面?非洲鼓乐有何特点?你能模仿其中的节奏吗?(1、节奏重音发生了变化。
2、有强烈的自娱性。
3、音乐有很强的功能性,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是社会生活习俗的一部分4、非洲音乐可以赞颂神灵,也可以赞美人,还可以用来驱魔祛病。
)节奏学习:2/4 ︱︳: X X ︱ X X ︱ X X :︱︳ 2/4︱︳:XX X︱XX X︱XX XX︱XX X:︱︳简介《鼓舞》。
三、请同学们欣赏鼓和舞蹈的结合《男孩之舞》。
问:有几个鼓在演奏?(六个鼓手演奏)2。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学案)一、看本节内容为第五单元第十节《独特的民族风》.教材所选的乐曲《非洲赞歌》、布隆迪圣鼓《鼓舞》、《门库尔雅》和《男孩之舞》。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认识非洲鼓乐、非洲音乐的节奏,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1.作品介绍①《非洲赞歌》加纳民歌.是一首加纳罗比部落著名音乐家卡巴罗比演唱的歌曲。
歌词大意为赞颂美好、广袤的阿非利加大地。
演唱伴以非洲古老的马林巴琴.②《鼓舞》布隆迪民歌。
这是布隆迪“圣鼓”表演的一个片段。
有鼓乐、声乐和鼓乐与和声协奏三部分音乐构成,鼓为音乐的骨架,它运用了非洲典型的分节奏与加节奏.在布隆迪,“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力,象征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
“圣鼓”是在特定场合表演的一种鼓乐,如国王加冕时或播种季节来临时进行表演。
“圣鼓”表演时,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敲手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手。
③《门库尔雅》坦桑尼亚民间乐曲.是一首由两架马林巴琴演奏的坦桑尼亚民间乐曲。
两架马林巴中一架是高音琴、另一架为低音琴。
两架马林巴紧密配合,快速、连续的琴声像珍珠一般晶莹、清脆,既像清澈潺潺的流水,又像不断散落的雨滴.马林巴是流行于非洲的木琴的总称,是非洲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非洲马林巴种类达数百种之多.有的仅有几个键,有的数十个键.既可独奏也可合奏,甚至有一二十架马林巴合奏。
④《男孩之舞》这是塞内加尔的一首为舞蹈伴奏的鼓舞,鼓乐合奏伴随着乡村舞蹈,是我们联想起非洲夜晚丛林里欢快热烈的舞蹈场面.表演形式—非洲歌舞。
歌舞,特别是舞蹈,是非洲黑人最古老、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艺术形式。
其主要伴奏乐器是鼓,鼓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控制着整个舞蹈情绪的发展和变化。
歌舞的节奏鲜明而强烈.2.音乐知识①非洲歌舞音乐概念非洲歌舞音乐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
②非洲音乐的特征第一,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第二,非洲人偏爱敲击乐器,鼓和马林巴琴是非洲使用最多的乐器。
第五单元第11节非洲歌舞音乐
长泾中学蒋一禾
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师:讲评
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
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新授板书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
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学生集体得出结论:1、大量运用鼓;
2、节奏复杂。
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
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
||: 2 1 6 6 | 5 1 6 6 |2 1 6 6 |5 1 6 6 :||
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接下来请欣赏《门库尔雅》,注意乐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
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回答:1、乐器名称?(马林巴)
2、怎么演奏?(教师讲解,并看书上图片)
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
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
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
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
比如《非洲赞歌》6.6 6 3| 5. 5 5 2 | 6.6 6 3 |1 1 1 5 | 6. 6 6 3 | 2 5. | 3 6. | 5 1. | 6 .6 6 3 | 2 5 5 ||
非洲人歌曲技法虽然不高,但不妨碍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特别是对舞蹈,几乎是人人爱跳的。
下面欣赏《男孩之舞》,同时,观赏P82页的舞蹈图片。
三、练习与拓展
大家通过欣赏这四首乐曲,对非洲黑人音乐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他们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组合佩服不已。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无论多么复杂的节奏都是由简单的、基本的节奏组合而成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些非洲音乐的节奏。
第一部分:P80页《鼓舞》中的两
1、四二拍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要求:双手同时拍击自己的大腿。
讲评。
2、四三拍||:X X X X X :|||: X X X X X :||
要求:先看老师用脚打一编;
学生跟老师慢速练习;
讲评;
逐渐加快速度。
讲评。
第二部分:P84页
学生自由练习这六条节奏,教师巡视、揪错、指导、讲评。
请同学表演。
讲评。
请熟练的同学一条接一条不间断地打,讲评。
选六个同学,在教师同一的速度指导下,合奏节奏,讲评。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1、舞蹈伴随着歌唱;
2、节奏鲜明而强烈;
3、伴奏乐器是已鼓为主的打击乐器,马林巴也经常使用;
4、歌舞中常伴有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五、课外作业
1、非洲音乐为什么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产生影响?
2、非洲音乐对我们现代音乐有什么影响?
下课。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安溪音乐校际组
教材分析:
《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第五单元。
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
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 1)《鼓舞》(片段)
( 2)《男孩之舞》(片段)
( 3)非洲歌舞(片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 1)课前播放黑人跳街舞的表演片段。
( 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街舞)
( 3)师:"我们班上有同学会跳街舞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表演一个!"(学生们热情高涨,推荐出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
( 4)师:"刚才这位同学跳得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街舞又称hip-hop舞,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所以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
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邻略非洲音乐的魅力。
(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设计思想:
非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接近非洲音乐,愉快地接受、体验他,进而喜欢他,我选择了以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黑人舞蹈 ----"街舞"为切入点,使同学们感觉到原来黑人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愿意去接近他、体验他,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二、体验导趣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
(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
)
(二)欣赏《鼓舞》(片段)
师: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
大家知道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鼓。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
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
除了用于音乐外,还经常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在特殊的场合演奏的鼓乐(布隆迪圣鼓)。
1、边听边看书上图片和有关介绍。
2、感受音乐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热烈的、激动的、富有震撼性。
)
3、听到了哪些声音?(呐喊声、鼓声、歌唱声。
)
师:"圣鼓"表演时,不仅有歌声、鼓声而且还伴有简单的舞蹈,非洲人生活中的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接下来就请大家来欣赏一首为舞蹈伴奏的鼓乐曲《男孩之舞》(片段)。
三)欣赏《男孩之舞》(片段)
1、感受音乐的情感特点。
(奔放、热烈)
师;《圣鼓》和鼓乐《男孩之舞》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洲鼓乐的奔放与热烈,我想请同学来谈一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能想象出非洲鼓乐演奏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两段音乐中都是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