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层_图文
- 格式:pptx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7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详细解读)一、组织结构(一)基本结构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水泥路面多垫层)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
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0.3;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土工布)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判定刚性非刚性的指标:弯沉值)柔性基层:带沥青的、级配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半刚性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弯沉很小,主控项目不测弯沉(二)路基与填料1.路基分类从材料上,路基可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
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全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
土方路基 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湿陷性腹胀土冻土等)半填半挖2.路基填料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沥青路构造是指使用沥青作为主要结构材料来铺设道路的一种技术。
沥青路构造具有较好的承载力、防水性以及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各种道路交通建设中。
下面将介绍沥青路构造的相关内容。
一、沥青路面结构1.硬表层:硬表层是道路上的最外层,主要承担车辆荷载和交通载荷,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和抗损伤能力。
硬表层的厚度一般为3-5厘米,常见的材料有矿物粒料混合沥青、改性沥青等。
2.粗骨料层:粗骨料层位于硬表层下方,主要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的分布,使其均匀传递到下方的基层上。
粗骨料层的厚度一般为5-10厘米,常用的材料有碎石、沙砾等。
3.砼基层:砼基层是整个路面结构的基础,是承载沥青路面的主要部分。
砼基层的厚度一般为10-15厘米,材料为水泥混凝土,其强度应满足承担车辆荷载的要求。
二、沥青路施工工艺1.基层处理:在施工道路的基层上进行平整、压实和修复,保证基层的平整度和强度,为上层材料提供良好的基础。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条件,确定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集料含量以及不同粒径的比例关系,保证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3.沥青路面施工机械的选择:根据施工规模和工期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4.沥青路面施工过程:沥青路面施工一般包括底层施工、中间层施工和面层施工。
底层施工主要是进行砼基层的施工和硬表层的初期施工;中间层施工是进行粗骨料层的施工;面层施工是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
5.沥青路面养护: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路面养护工作,包括补漏、修复裂缝、清理杂物等,保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三、沥青路面的优势和应用1.较好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大型车辆的荷载和经久不衰。
2.良好的防水性能:沥青路面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透,保护基层材料不受水分侵蚀,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3.良好的环保性能: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废弃物,对环境污染较小。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生活隐居百家号17-10-1401:30路面工程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及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及土基之间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不同面层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常用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在粉碎或原状松散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
半刚性基层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路拌法常用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