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的组成-初中生物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解剖猪肾,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果在体内积聚过多,会妨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因此,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每天都要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尿液是人体排出的一种废物,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样被排出体外的?要想知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来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新课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P74的“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和泌尿系统的模型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怎样?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指一下自己身体上肾脏的位置。
教师: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人体的肾位于腹腔的背面、脊柱的两侧。
肾的背面和腹面有肋骨保护。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完整的猪肾,观其形,辨其味,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用解剖刀将猪肾纵剖,对照课本插图仔细辨认肾的内部结构。
教师在学生观察和解剖实验时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
学生分组观察,发现肾髓质和肾皮质的颜色和书上所描述的不一样,提出疑问。
教师解释:活体或刚刚离体猪肾的肾皮质中血液比较多,因此,肾皮质的颜色较深,而肾髓质颜色较浅。
但是离体时间比较长的猪肾,肾皮质的颜色较浅,而肾髓质的颜色较深。
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今后去买猪腰子时应挑选什么颜色的?教师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第十四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人体的泌尿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2)知道肾脏结构(3)理解肾单位结构(4)懂得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质疑、合作、交流、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真实的情感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会感恩;(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3)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懂得做好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特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模型和各种材料的基础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四、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活动,要积极参与,形成交流、讨论的氛围,归纳知识,悟出道理。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人体泌尿系统模型、自制的肾单位模型、猪肾、解剖刀、解剖盘等。
学生准备:制作肾单位的相关材料。
六、教学流程观察泌尿系统模型观察解剖猪的肾脏制作肾单位的模型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感人故事捐肾救女视频采访懂得保健情境导入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去年初夏,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一位伟大的父亲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女儿(陈蓉)。
由于陈蓉家庭困难,社会上好心人士纷纷募捐,帮助她顺利完成手术。
【新课讲解】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掌握活动方法,获得新课知识。
【活动一】结合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图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
小结归纳:肾脏:形成尿液人体的泌尿系统输尿管:运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活动二】大胆质疑,解剖、观察猪肾小结归纳:皮质:颜色较深肾脏髓质:颜色较浅肾盂【活动三】生物DIY----制作、展示肾单位模型步骤一、自学肾单位结构步骤二、制作肾单位模型步骤三、展示肾单位模型小结归纳: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活动四】现场调查和播放采访视频,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保健方法。
初中生物泌尿知识点归纳总结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水平衡。
初中生物中关于泌尿系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泌尿系统的结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1.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人体一般有两个肾脏。
肾脏内有许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等组成。
肾脏的功能是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来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的平衡。
2. 输尿管: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输尿管具有蠕动能力,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
3. 膀胱: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它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控制尿液的排出。
4. 尿道:尿道是连接膀胱和体外的管道,女性尿道较短,男性尿道较长。
二、泌尿系统的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尿液的形成、储存和排泄。
1. 尿液的形成: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转化为尿液。
2. 尿液的储存:膀胱的收缩和放松控制尿液的储存,尿液在膀胱中逐渐积累。
3. 尿液的排泄:膀胱收到一定的尿液刺激时,会产生排尿的欲望,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三、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统中的细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包括多喝水、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憋尿。
2. 肾结石:肾结石是形成于肾脏或尿路内的结晶物质,常见症状包括腰痛、尿血等。
预防肾结石的方法包括多喝水、饮食均衡和避免过度便秘。
3. 膀胱炎:膀胱炎是指膀胱壁的感染和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预防膀胱炎的方法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膀胱充盈和避免过度口服抗生素。
4. 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失去滤过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常见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肿等。
预防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包括健康饮食、避免滥用药物和定期体检。
总结:初中生物学习中,对于泌尿系统的了解是重要的。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与构想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第十一章人体内废物排入环境中的第一节内容,属于本章的基础内容,虽然涉及到学生的自身问题,会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因为肾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平时又很没有机会接触到,可以说是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学习起来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我的设计是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让学生明白人体除了要从外界获取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之外,还得不断地把体内长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激起学生弄明白如何将废物排出体外的兴趣,进而进一步想要弄清楚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另外通过对猪肾的实物观察、解剖、讨论和交流,完成对肾结构的学习。
针对肾单位的结构这一教学难点,重复多遍,解释清楚肾单位组成为何这样命名,并通过一直给学生讲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为下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
②描述肾脏的宏观结构。
③描述出肾脏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肾脏实物的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②通过分组解剖肾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通过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了解肾透析、肾移植等泌尿系统的疾病,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心他人、关注健康、热心公益活动意识。
三、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四、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五、教学过程设计1、通过复习并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问: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生答:新陈代谢(吃、喝、拉、撒)。
师问:生物体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的有什么?生答:营养物质、氧气。
师问:营养物质的获得依赖于哪个系统?氧气的获得依赖哪个系统?生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师问:营养物质和氧气都需要靠哪个系统来运输?生答:循环系统。
初中生物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物体,它由许多不同的器官组成。
这些器官在人体内部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使我们能够正常地生活和进行活动。
下面将深入探讨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一、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它的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
在消化系统中,口腔中的唾液含有酶类物质,能够分解淀粉和碳水化合物。
食管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胃则通过酸性环境和消化酶分解蛋白质。
小肠是消化过程的主要场所,它分泌消化酶和液体,将食物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以便吸收。
大肠则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在鼻腔中,空气会在经过鼻毛和粘膜的过程中进一步净化和湿润。
接着,空气通过气管进入肺部,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场所,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它的作用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搏动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左心房和左心室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房和右心室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推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四、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它的功能是排出废物和维持体内水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具有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的功能。
通过肾脏,身体可以排出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
五、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元组成,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的各项活动。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它接收和解释感觉信息,并指挥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
脊髓连接着大脑和身体,通过神经传递信息。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总结: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每一个器官都在人体内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将氧气吸入体内,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泌尿系统排除废物,神经系统传递和处理信息。
苏教版生物7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
1.肾(形成尿液)。
(1)输尿管(输送尿液)。
(2)膀胱(贮存尿液)。
(3)尿道(排出尿液)。
2.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3.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4.肾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它分子都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
5.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所含的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二、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三、尿液形成的过程:1.肾的滤过作用:(注意)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出来(病变则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
2.肾的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吸收回到血液(因此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原尿有150L,尿液只有1.5L),形成尿液。
3.尿量多少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
肾能自动调节尿液的成分。
每天应该喝足量的水(1500mL)。
4.尿液是人的肾脏产生的一种液体,正常情况下是黄色。
如果是红色的,可能肾脏患有某种疾病。
尿中绝大部分是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溶质。
在这些溶质中有一种成分叫尿色素,尿色素是由肾脏产生的一种黄色的物质,从而把尿染成了黄色。
尿液的颜色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尿液的颜色有时是黄褐色,有时是淡黄色,有时几乎是无色的。
尿液的颜色随人体每天饮水量的多少,出汗的多少等等而发生变化。
因为肾脏每天产生的尿色素的量大致是一定的,如果饮水量较多,或吃含水分较多的水果等食物时,人的尿量就会增加,尿色素被稀释,尿的颜色变浅。
如果大量出汗,或饮水量少,就会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而呈深黄色。
这种情况不必担心,只要体内水分得到及时补充,尿液仍然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初中生物人体器官结构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人体器官结构在初中生物课程中,人体器官结构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运作原理,从而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体八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人体器官概述人体器官是指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单位。
人体共有八大器官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这些器官系统相互协作,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二、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成部分。
骨骼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肌肉负责运动和维持姿势,关节连接骨骼,使运动更加灵活。
在这个系统中,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成骨骼,肌肉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实现运动功能。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组成。
口腔负责食物的摄取和初步消化,食管将食物输送到胃,胃对食物进行储存和消化,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和粪便的形成,肛门排出体外。
此外,消化系统还包括肝脏、胰腺等器官,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
鼻腔负责空气的清洁、温暖和湿润,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部有声音的产生,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通过呼吸系统,人体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五、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泵血,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血管中循环,为身体各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运走废物。
循环系统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肾脏负责生成尿液,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水盐平衡。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 肾脏的功能:过滤血液、形成尿液。
3. 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重吸收、分泌。
4. 尿液的排出过程: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5. 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喝水、少憋尿、注意个人卫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尿液的形成排出过程。
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重吸收、分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
2. 利用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排泄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使用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等,介绍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及其功能。
3. 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播放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排出过程,总结重点知识。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模型,模拟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泌尿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泌尿系统图片、模型、动画等直观教具。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 肾脏的功能:过滤血液、形成尿液。
3. 尿液的形成过程:过滤、重吸收。
4. 尿液的排出过程:输尿管、膀胱、尿道。
5. 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 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及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利用diagrams、images 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泌尿系统知识的认识和体会。
4. 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水分代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与功能。
3. 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展示diagrams、images 等资料,详细讲解过滤、重吸收等过程。
4.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在尿液排出过程中的作用。
5. 探讨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分析吸烟、饮酒、饮食不当等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泌尿系统的互动游戏,如泌尿系统拼图、泌尿系统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关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疾病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如泌尿系统的发育、疾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保健,如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等。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作用;3. 理解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泌尿系统结构和作用;3. 泌尿系统的保护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2. 泌尿系统的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内水平衡、维持血液清洁;3. 泌尿系统结构:肾脏由实质和肾单位组成,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4. 泌尿系统的保护方法:多喝水保持体内血液循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等不良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泌尿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出学习主题;2. 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功能;3. 展示泌尿系统结构图,讲解各个器官的作用和联系;4. 教授泌尿系统保护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5. 综合复习,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方法:1. 讲述结合展示图片和图表;2. 学生讨论和互动;3. 多媒体辅助教学;4. 示范演示。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撰写一篇关于泌尿系统的小作文。
七、教学反馈:1. 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内容;2.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纠错。
八、板书设计:泌尿系统- 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功能:排泄废物、调节水平衡、维持血液清洁- 保护方法:多喝水、注意卫生、避免憋尿九、教学资料:1. 图片、图表;2. 多媒体课件;3. 练习题。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评讲、课后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知识点归纳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脏的结构(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肾单位_。
(2)肾单位由[ C ]_肾小球_、[D]肾小囊和[E]肾小管组成。
①肾小球:是由_入球小动脉_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②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③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由肾小球分出的)。
肾小球两端都连动脉,而且流的都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两端都连毛细血管。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 L,但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 L。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肾动脉内流动脉血,肾静脉内流静脉血。
肾静脉与肾动脉相比,血液中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尿素等代谢废物的含量增加。
区别血浆、原尿和尿液:液体所在部位主要成分血浆血管、肾小球中水、大分子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原尿肾小囊腔中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尿液肾小管末端流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原尿与血浆相比较,原尿中没有_______;尿液与原尿相比较,尿液中没有_______,尿素与无机盐的浓度_______;尿液与血浆相比较,尿液中无_______和_______;血浆、原尿、尿液共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肾脏形成尿是不间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性的,这是因为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血尿、蛋白尿、糖尿的区分病名病症病变部位血尿尿中有红细胞等,颜色呈鲜红色肾小球蛋白尿尿中有蛋白质肾小球糖尿尿中有葡萄糖肾小管或胰岛点拨】与肾脏有关的疾病①肾炎:常见的是肾小球肾炎,表现为尿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部位是肾小球。
泌尿系统的组成-初中生物
形成尿的场所,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叫肾单位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排尿的通道。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