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对象提纲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

一、用例模型:业务用例、业务场景、系统用例、用例规约(用例描述)

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例描述可以有三个级别:1)简单描述2)中间描述3)完全展开描述系统分析:将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范围和主要功能。

二、分析模型

1)静态视图(类图)

2)动态视图(系统顺序图)

1.1建立静态视图(问题域建模)

定义这些系统需求而建立的类图称为域模型类图或简称域模型

类之间的关系:依赖、泛化、关联(聚合、组合)

2.1动态视图(系统顺序图)

三、OO模型的集成

OO需求模型中的关系

依赖性通常从顶部流到底部,双向箭头表示在两个方向都产生影响。

四、面向对象分析步骤:

第一步域模型

A、分析域模型得到静态视图(类图)

B、画出实体对应的类及其之间的关系,注意此阶段强调的是静态关系

第二步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需求的调查,业务用例的构建和活动图的绘制,最终得到系统用例图

在用例图的下方,应附上每个用例的用例描述

第三步输入和输出:系统顺序图

域模型类图:

用例图:系统顺序图:

从分析到设计

五、面向对象设计

OO程序是由一系列协同完成某一任务的程序对象组成

OO设计目标:识别并确定所有对象,并生成每个用例,比如用户界面对象、问题域对象及DB访问对象

六、OO设计过程和模型

设计步骤:⑴创建设计类图的基础版本,或初步模型

⑵开发交互图

⑶根据开发交互图时得到的信息,返回设计类图并开发方法名称

⑷用包图将设计类图分割成相关的功能

输入的模型:

交互图:用例图、用例描述、活动图、系统顺序图、设计类图

设计类图:域模型类图、交互图

包图:设计类图

七、设计类和设计类图

7.1 设计类图符号:1. 构造型 2. 标准的构造型

构造型:按照模型元素的特征进行归类的一种方式,用《》符号描述

2. 标准的构造型

(0)设计模型中的标准构造型

⑴实体类

⑵边界类

⑶控制类

⑷数据访问类

设计模型中的标准构造型:

7.2设计类符号

7.2.1定义设计类的内部符号

7.2.2属性的格式

属性可见性:+:可见,-:不可见

7.2.3基本的设计准则:1. 封装和信息隐藏

2. 导航可见性

3. 耦合

4. 任务的聚合和分解7.2.4开发初步设计类图

步骤:

1. 用类型和初值信息详细描述属性

2. 添加导航可见性箭头

RMO域模型类图

RMO初步设计类图

交互图

设计时开发的交互图:顺序图和协作图。

设计交互图基本准则:对象职责、用例设计控制器。

为简化搜集和处理用例所需要的全部消息的过程,系统设计者通常建立一个新类,该类用做输入消息的采集点,称其为用例控制器。

八、用顺序图设计

详细的顺序图与SSD的差别:详细的顺序图和SSD使用相同的元素;差别:在详细的顺序图中,系统中所有的内部对象和消息取代了系统对象

“查询可用条目”用例的初步顺序图

完成的查询对象有效性的三层设计

九、用协作图设计

9.1协作图的符号

⑴发送初始消息的参与者

⑵接收消息的并发送其他消息的对象

⑶链接

⑷消息描述器

“查询可用条目”的协作图

十、更新设计类图

分类中的方法: ①构造器方法

②数据读写方法

③具体用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