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预防外科术后患者的肺栓塞
- 格式:pdf
- 大小:326.38 KB
- 文档页数:4
术后预防肺栓塞术后预防肺栓塞是指在手术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发生在手术后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的肺血流受阻,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措施包括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行为预防。
药物预防是指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液凝固的过程,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手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并确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物理预防是指采取一些物理手段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用的物理预防方法包括下肢加压装置和弹力袜。
下肢加压装置可以通过给下肢施加适当的压力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弹力袜则可以通过适度的压力来增加下肢的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行为预防是指患者在术后采取一些行为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这包括早期活动、深呼吸和咳嗽等。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深呼吸和咳嗽可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除了上述的预防措施,术后的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调理:术后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3. 定期复查:术后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4. 遵医嘱:术后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的症状。
总之,术后预防肺栓塞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行为预防,可以有效地减少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术后护理工作,以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术后预防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手术后的患者。
它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可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术后肺栓塞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标准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1. 术前评估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大、肥胖、静脉曲张、高血压、心脏病等,应更加重视预防肺栓塞的措施。
2. 预防性药物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医生通常会考虑使用抗凝血药物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具体的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3. 动态监测和早期识别:手术后,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特别是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痰带血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肺栓塞的早期征兆。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胸部X线或CT等,以确诊肺栓塞。
4. 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医生和护士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边活动、深呼吸和咳嗽等,以防止肺部积液和血栓形成。
5. 弹力袜和气压装置:术后患者应穿戴弹力袜和使用气压装置,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装置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压力来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6. 液体管理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的液体管理非常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整液体的输入和输出。
保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
7. 教育和宣教:医生和护士应向术后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宣教,包括肺栓塞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早期症状等。
患者和家属应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弹力袜和气压装置,并掌握早期识别肺栓塞的关键症状。
总结: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术前评估、预防性药物治疗、动态监测、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弹力袜和气压装置的使用、液体管理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教育和宣教等综合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术后肺栓塞的发生。
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脉络舒通预防下肢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2篇下肢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
然而,术后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THA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VTE 的发生,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和脉络舒通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THA患者。
本文将比较这三种药物在预防术后VTE方面的疗效。
首先,我们来介绍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可以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一项研究比较了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THA患者术后VTE方面的疗效,结果显示两者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方面的效果相当。
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具有更高的效果。
综合来看,利伐沙班适用于THA患者术后VTE的预防。
接下来我们来看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静脉注射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预防血栓的形成。
一项研究比较了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THA患者术后VTE方面的疗效,结果显示两者在预防DVT和PE方面的效果相似。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低分子肝素相较于利伐沙班在预防DVT方面具有更高的效果。
综合来看,低分子肝素适用于THA患者术后VTE的预防。
最后我们来介绍脉络舒通。
脉络舒通是一种中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一项研究比较了脉络舒通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THA患者术后VTE方面的疗效,结果显示两者在预防DVT和PE方面的效果相当。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脉络舒通相较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DVT方面具有更高的效果。
综合来看,脉络舒通适用于THA患者术后VTE的预防。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和脉络舒通是常用于预防THA患者术后VTE的药物。
手术后如何预防肺栓塞并发症手术对于很多疾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肺栓塞就是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被血栓或其他物质堵塞,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了解肺栓塞的成因在手术后,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首先,手术创伤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
其次,术后患者活动减少,尤其是卧床时间较长,使得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产生血栓。
此外,某些手术,如骨科手术、盆腔手术等,直接涉及到下肢或盆腔的血管和组织,更容易损伤血管内皮,引发血栓形成。
二、早期活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肺栓塞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般来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术后 24 小时内就应开始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腿部等。
随着恢复情况的改善,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床边站立、缓慢行走等。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一些无法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如病情较重或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也应在床上进行被动的肢体运动,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按摩下肢肌肉,活动关节。
三、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身体状况等因素,评估肺栓塞的风险,并决定是否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抗凝药物可以抑制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但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以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和家属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四、物理预防措施除了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措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常见的物理预防方法包括:1、梯度压力弹力袜:通过对下肢施加不同程度的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患者应选择合适尺寸的弹力袜,并正确穿着,白天穿戴,晚上脱下。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进行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收缩,促进血液流动。
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摘要】目的了解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后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将同期住院的640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每日1次,连用5d,观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胸液量(即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危险,较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低分子量肝素胸部恶性肿瘤胸液量血栓性疾病并发症为进一步了解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胸部肿瘤开胸术后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我们于2009年1月至2008年10月将同期住院的640例食管癌、贲门癌、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胸液量即手术后出血情况、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分组方法将年龄在50岁以上,术前无各种血栓性疾病行开胸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肺癌(一侧肺全切除者除外)等同期住院的患者64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
1.2一般资料治疗组男201例,女119例;年龄50~78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食管胸上段癌31例,食管胸中段癌136例,食管胸下段癌56例,贲门癌62例,肺癌35例。
对照组男189例,女131例;年龄50~72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食管胸上段癌35例,食管胸中段癌137例,食管胸下段癌52例,贲门癌65例,肺癌31例。
1.3 治疗方法自术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低子肝素钠针4000~6000或低分子量肝素钙针4100~6150,每日1次,连用5d。
1.4 统计学方法对术后总胸液量、并发症及血栓性疾病发生例数进行统计。
依诺肝素钠学术交流(1)依诺肝素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其作用是预防血栓的形成,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术后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肺栓塞等领域。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依诺肝素钠的应用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改进,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的重要议题。
以下针对“依诺肝素钠学术交流”进行了探讨:一、依诺肝素钠的药理作用依诺肝素钠是一种低分子量肝素,其药理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凝血酶活性,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较长的半衰期,可以长效地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避免血栓造成的各种危害。
二、依诺肝素钠的临床应用依诺肝素钠的临床应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领域:1. 全身性疾病的预防。
依诺肝素钠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肺栓塞等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2. 外科手术后的预防。
依诺肝素钠可以预防外科手术后的血栓形成,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止血管理。
依诺肝素钠可以在出血时迅速停止凝血,预防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三、依诺肝素钠的不良反应依诺肝素钠作为一种药物,其不良反应也是需要重视的。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
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依诺肝素钠的研究进展当前,依诺肝素钠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依诺肝素钠的抗凝效果。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依诺肝素钠与其他抗凝药物的效果,探索依诺肝素钠在抗凝治疗上的优势和不足。
2. 依诺肝素钠的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了解依诺肝素钠在人体内代谢和运营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规范依诺肝素钠的使用方法。
3. 依诺肝素钠的制备与开发。
依诺肝素钠作为一种药物,其制备和开发过程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改进制备方法和开发新的制剂,进一步提高了依诺肝素钠的药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依诺肝素钠学术交流”既是医学前沿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也关系到医疗工作者科学合理运用依诺肝素钠的临床治疗技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3.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
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健康教育。
4.1 密切观察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
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
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4.2基础护理4.2.1①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低分子肝素预防外科术后患者的肺栓塞夏锡仪谭玉林孙亚伟严国度戎亚雄任全海刘建跃徐学忠单国平, 金雷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用于普通外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以随机双盲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住的1 92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抗凝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960例,给予依诺肝素干预(方案:手术前12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0 mg,术后12h再注射40 mg,以后每日注射40 mg 1次,连续7 d);对照组968例不予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DVT、PE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静脉血栓病史、静脉曲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慢性心功能不全病史、激素治疗史)以及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36.5%为非恶性肿瘤手术,63.5%为恶性肿瘤手术,手术时间2.3h;观察组分别为35.6%、64.4%和2.2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
②在住院期间,对照组968例患者中发生DVT 59例(6.1%)、PE 14例(1.4%),其中非致死性PE 8例(0.8%)、致死性PE 6例(0.6%),致死性PE占该组PE的42.8%;观察组960例中发生DVT 28例(2.9%)、PE 3例(0.3%),其中非致死性PE 2例(0.2%)、致死性PE 1例(0.1%),致死性PE占该组PE的33.3%,均较对照组下降(P<0. 05或P<0.01)。
在随访期间,对照组DVT增加了14例(1.4%),致死性PE增加了1例(0.1%);观察组DVT增加了2例(0.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致死性PE增加了1例(0.1%)。
③出血事件比较:住院期间,对照组有少量出血30例(3.1%),严重出血8例(0.8%),而观察组少量出血33例(3.4%),严重出血9例(0.9%),两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停药后及出院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依诺肝素用于外科术后患者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DVT和PE的发生率,且安全,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低分子肝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预防Enoxap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surgical pulmonary embolismXIA Xi-yi TAN Yu-linSUNYa-weiYAN Guo-duRONG Ya-xiong REN Quan-hai LIU Jian-yue, XU Xue-zhong, SHAN Guo-ping, JIN Lei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Wu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s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02, Jiangsu,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enoxaparin, a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 surgical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and pulmonary embolism (PE). Methods 1 928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gener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① test group (n= 960) to receive enoxaparin (40 mg, s.c. , 12 hour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hen once daily for 7 consecutive days); ② control group (n= 968) without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DVT, PE and bleeding were record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a 2 months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①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ge, sex, average body mass index, type of surgery, and DVT/PE risk factors (obesity, varicose veins, and history of: venous thrombosi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hormone therapy). The percentage of non-malignant/malignant tumor surgery were 36. 5%/63. 5% (average operation time 2.3 hours) in control group and 35.6%/64. 4% (2.2 hours) in test group (both P>0. 05). ② During the hospitalization period, 59 eases (incidence = 6.1 %) of DVT and 14 cases (incidence = 1.4 % ) of PE (among them 6 were fetal, 42.8% of all PE cases) were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28 cases of DVT (2. 9%) and 3 cases (0.3%) of PE (1 fetal, 33. 3% of all PE cases) were found in test group. The incidence of DVT, PE (total), and PE (fetal) were significant lower in test group (P< 0. 05 or P< 0. 01). During the follow-up, 14 more cases of DVT (1.4%) and 1 more case (0. 1% ) of PE (a fetal) were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 more DVT cases (0. 2%) in test group, with the DVT incidence in test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P<0. 01). (③ During the enoxaparin administration, 30 cases (3.1 %) minor bleeding and 8 cases (0. 8%) major bleeding were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33 cases (3.4%) minor bleeding events and 9 cases (0. 9%) major bleeding events were found in the test group. The resul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either type of bleeding events (both P>0.05).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bleeding events after the ending of enoxaparin administration and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Enoxaparin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VT and P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surgery without increased risk of bleeding. [Key word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Pulmonary embolism; Deep vein thrombosis;General surgery; Prophylaxis万方数据10,3760/cma. j. issn. 1003-0603.2011.11.007江苏大学临床医学科技发展基金(JLY20080066)213002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呼吸内科(夏锡仪)普外科(孙亚伟、严国度、戎亚雄、任全海、刘建跃、徐学忠、单国平、金雷)万方数据・663・万方数据@@[1 ] Murin S, Romano PS, White RH. Comparison of outcomes after hospital lization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r pulmonary embolism. Thromb Haemost, 2002,88 : 407-414. @@[2] Silverstein MD, Heir JA, Mohr DN, 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a 25-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 Arch Intern Med, 1998, 158:585-593.@@[3]李欣,廖晓星,关开泮,等.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现状分析及诊断 策略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484-486.@@[4]杜捷夫,雷永红,杨光,等.单中心医疗机构20年肺栓塞发病的 回顾性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309-312.@@[5]刘双,朱小玲,周奕,等.急诊中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误诊 病例分析.中国危急重急救医学,2004,16:464-467.@@[6] DiNisio M,Squizzato A,Rutjes AW,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dimer test for exclusion of venous thromboebolism: a systematic review. J Thromb Haemost, 2007,5 : 296-304. @@[7] Leizorovicz A. Epidemiology of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 boembolism in Asian patients, results of the SMART venogra phy study. Haematologica, 2007,92 : 1194-1200.@@[8] Scarvelis D, Wells P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ep-vein thrombosis. CMAJ, 2006,175 : 1087-1092.@@[9] Leizorovicz A, Cohen AT, Turpie AG, et al.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daltep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cutely ill medical patients. Circulation, 2004,110: 874-879.@@[10] Brewer D.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m Fam Physician, 2005, 72: 75-76.2011-09-29科研新闻速递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