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14地震和火山-导学案-首师大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60 KB
- 文档页数:2
《火山和地震》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一、导入引导1. 引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片段,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 提问:你们对火山和地震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如何预防这些自然灾害呢?二、学习内容1. 火山的形成:解释火山是如何形成的,介绍岩浆、火山口以及火山爆发的过程。
2. 火山的危害:讨论火山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例如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3. 火山的预防措施:学习如何预防火山灾害,包括观测监测、疏散转移等方法。
4. 地震的形成:介绍地球内部构造,解释地震的成因以及震中、震源、震级等概念。
5. 地震的危害:探讨地震可能带来的灾害,如地震引发的海啸、山体滑坡等。
6. 地震的预防措施:学习如何预防地震灾害,包括建筑设防、制定预案等措施。
三、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火山和地震的认识,探讨灾害预防的方法。
2.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自身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课堂实践1. 实地实践:组织同学们进行火山模拟实验和地震模拟实验,体验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情况。
2. 观察记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火山和地震预兆,记录并分析可能的风险。
3. 指导自救: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进行自救,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五、课堂总结1. 知识回顾: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强调火山和地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思考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反思自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学习笔记或绘制思维导图。
六、延伸拓展1. 探究研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火山和地震领域的知识,进行资料查找和实地考察。
2. 参观交流:组织学生观看与火山和地震相关的展览或科普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火山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2. 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4. 演示:用PPT展示火山喷发的过程。
5. 练习:学生完成火山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二章:探索地震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2. 掌握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地震现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2. 讲解:介绍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4. 演示:用PPT展示地震预测及防范的方法。
5. 练习:学生完成地震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三章: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
2. 掌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火山与地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二者关联性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4. 演示:用PPT展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5. 练习:学生完成火山地震带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四章:火山地震灾害与防治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地震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火山和地震_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明白一些推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把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周围“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隐秘的爱好,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二、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三、教学难点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四、教学预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预备一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五、教学时刻1课时六、教学流程:(一)导入1.谈话:地震是专门可怕的,同样危险的还有火山喷发,大伙儿猜想一下,假如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会可不能破坏地势,使地势、地貌发生改变?课件出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摸索火山喷发和地震使地势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视频:火山地震情形和画面)板书课题。
2.交流火山、地震发生时的情形学生交流,教师点击相关的图片(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巨石滚落、河流移位、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等)(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缘故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
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伙儿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缘故。
(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3)小结火山喷发的缘故。
2、讨论:什么缘故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什么缘故地球上有的地点经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点却没有?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识。
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缘故1、讨论:你估量地震是如何样形成的?讲解: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期待更好的生存环境,可无情的地震却一次次震碎人们的美好生活,给人们的经历打上痛楚的烙印。
《火山和地震》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4、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5、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⒉揭题:火山和地震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提出探究问题:①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
②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地震和火山喷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3、导入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4 火山和地震》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示意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火山和地震的基本认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地壳运动的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示意图、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难点:理解火山和地震的内在联系,以及地壳运动对火山和地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火山和地震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图片教学法:利用生动的火山和地震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特点。
3.动手操作法:设计火山和地震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和示意图,用于直观展示。
2.准备火山和地震的模拟实验材料,如橡皮泥、火山岩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这两个自然现象。
提问:“你们对火山和地震有什么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呈现火山和地震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火山和地震的特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地球的表面1.1 地球的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的表面特征。
1.2 地球板块运动解释地球板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
通过地球板块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板块的运动规律。
第二章: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2.1 火山爆发的原因解释火山爆发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和地壳裂缝的作用。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火山爆发的现象。
2.2 火山爆发的过程解释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岩浆上升、喷发和火山灰扩散的过程。
通过火山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火山爆发的过程。
第三章:地震的成因和传播3.1 地震的成因解释地震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壳断裂和地壳运动的作用。
通过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震的成因。
3.2 地震的传播解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方式。
通过地震波传播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震的传播过程。
第四章:火山和地震的影响4.1 火山爆发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爆发对环境、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火山爆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地震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地震对建筑物、道路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火山和地震的监测与预防5.1 火山和地震的监测解释火山和地震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了解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火山和地震监测设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监测过程。
5.2 火山和地震的预防措施引导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预防措施,包括建设抗震建筑、制定应急预案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六章:火山和地震的探测技术6.1 火山和地震探测设备介绍地震仪、测震仪、红外线探测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了解探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6.2 火山和地震探测技术讲解遥感技术、地质勘探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等在火山和地震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和火山》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自然灾害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震和火山的预测与防范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震和火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震和火山的了解。
2.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介绍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2)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能量来源。
3.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1)展示地震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布规律。
(2)分析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4.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邀请学生举例说明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展示地震和火山灾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
5.地震和火山的预测与防范(1)介绍地震和火山的预测方法,如地震前兆、火山活动监测等。
(2)讨论地震和火山的防范措施,如建筑抗震设计、火山喷发预警系统等。
6.课堂小结(2)强调地震和火山的预测与防范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绘制一张地震和火山分布图,标注出我国主要的地震带和火山。
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在讲解地震和火山成因时,适当简化复杂概念,以便学生理解。
3.增加地震和火山灾害防范的实用性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地震和火山图片2.地球内部结构图3.地震和火山分布图4.地震和火山灾害案例5.地震和火山预测与防范资料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3.安全意识:了解学生在地震和火山灾害防范方面的认知和行动。
重难点补充:1.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难点解释:通过动画演示地壳运动,让学生直观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火山和地震苏教版教学目的:1、先生掌握避震的技艺,使先生学致运用,能处置身边〝发作〞的效果。
2、先生经过网络停止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剖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才干3、学会在学习进程中搜集资料、整理理想、研讨理想、运用理想和拓展理想。
4、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看法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5、激起先生探求地球微妙的兴味,浸透迷信的自然观教育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教学预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装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先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教员: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提出探求效果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让先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看法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讨的效果,这是迷信探求的第一步,也是停止迷信探求的关键性的一步,先生能否发现效果、提出效果来停止研讨是迷信探求的起始。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形成了庞大的灾祸呢?⒉揭题:火山和地震说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剧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顺从的自然灾祸,会给人类的生命财富形成庞大的损失。
2、提出探求效果:①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阅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有:事先你的觉得怎样样?〕B那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效果来研讨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
②依据先生效果板书研讨项目:〔先生能够触及的研讨项目有:〕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地震是怎样构成的?火山喷发是怎样构成的?地震发作前,能够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假设地震发作了,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世界上什么中央容易发作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地震和火山喷发有什么相反的中央、不同的中央?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益处?3、导入探求:说话:同窗们提出的效果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求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微妙,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求。
火山【教学目标】1、能分析出火山喷发及火山形成的原因;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3、了解火山的三种类型;4、理解火山带给人类的利与弊;5、感受火山学家不断探索、勇于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分析出火山喷发及火山形成的原因;难点: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材料准备】锥形瓶、有孔橡胶塞、玻璃管、番茄酱、酒精灯、三角架、火柴、托盘、抹布、《地球万象》APP、IPAD【教学过程】一、认识火山和火山喷发现象1、复习铺垫,引出独特的地貌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地球内部有哪三部分组成呢?学生回答:地壳、地幔、地核。
师:从外而内地球可以分为这三部分,内部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温度高、压力大、有炽热的岩浆。
2、欣赏视频,引发思考师: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让地球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自然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岩浆溢出、有大量的浓烟冒出。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这些炽热的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二、探究火山喷发及火山形成的内部原因1、设计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师:下面我们用外形很像岩浆的番茄酱来模拟岩浆,用锥形瓶来模拟地球表面的岩石圈。
在什么条件下,番茄酱也能像岩浆一样喷涌而出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大家可以选用以下实验器材。
出示实验器材: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有孔橡皮塞、玻璃管、三脚架学生讨论设计2、汇报交流,完成实验方案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方法,并说说你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学生汇报师:他们组的实验方法,你们觉得可行吗?有没有地方需要完善?学生交流师:加热模拟内部的高温,加塞可以使瓶子随着加热内部压力增加,插入玻璃管可以模拟地球内部的缝隙。
请各小组按照刚才我们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
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3、温馨提示,细致指导师:(1)将装置放置在托盘中进行实验,托盘放置在其中一张桌子上,不要晃动桌子;(2)点燃酒精灯,不能随意移动酒精灯,不能将酒精灯垫高;(3)如果看到番茄酱从瓶口溢出,可以请停留1分钟时间,然后灭酒精灯;(4)灭酒精灯时要用盖子从斜上方盖灭,切勿吹灭;(5)实验完成后,用抹布包裹锥形瓶从三脚架上取下,防止烫伤,桌面整理干净,然后将物品送回原处;(6)实验时,静静地观察并记录。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火山1. 火山的定义和类型2. 火山的分布和特点3.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第二课时:地震1. 地震的成因2. 地震的预测方法3. 地震的应对措施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爆发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火山的概念。
3. 探究:分组讨论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4. 实践:让学生观察火山岩石标本,了解火山的地质特征。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地震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2. 讲解:介绍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让学生掌握地震的相关知识。
3. 探究:分组讨论地震的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
4. 实践: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地震逃生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其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火山岩石标本:用于观察火山的地质特征。
2. 地震灾害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3. 地震逃生演练道具:用于实践地震逃生方法。
4. 教学课件:展示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5. 学习指南: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最新动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震的成因、发生过程及应对措施。
3. 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火山概述:火山的定义、类型及分布特点。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过程、原因及影响。
3. 地震成因:地震的定义、成因、发生过程。
4. 地震应对: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措施、救援与重建。
5. 地质探究:火山与地震的关联、地质现象的探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火山的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地震的成因、发生过程及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火山喷发的过程及原因;地震的成因及发生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质现象的兴趣。
2. 讲解火山概念:介绍火山的定义、类型及分布特点。
3. 探究火山喷发:讲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原因及影响。
4. 讲解地震成因:介绍地震的定义、成因、发生过程。
5. 地震应对:教授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措施、救援与重建。
6. 地质探究:引导学生探究火山与地震的关联、地质现象的探究方法。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火山与地震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精神。
3. 练习题:批改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火山和地震遗址,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
2. 科普活动: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丰富学生的地质知识。
3.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火山与地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提高其探究能力。
六年级科学《火山和地震》导学案班级姓名节次【学习目标】1、我知道了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2、我知道了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重难点预测】地震的具体成因。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22-24页内容,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探究点二: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探究点三: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当堂检测】1.地壳的___在相互___是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___时大地剧烈___,释放出巨大的___,造成严重___,这就是___。
2.1976年我国___发生的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可见地震是可怕的___。
3.地震发生前会有井水____,动物____,___的微波,大地___,瓦斯___等征兆出现。
4.地震主要有___地震、___地震、___地震三种类型。
5.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地震是___,它高达___级。
6.早在___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___,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______。
自己评价_ ___ 学科长评价___ __ 教师评价___ __六年级科学《火山和地震》导学案(第2课时)班级姓名节次【学习目标】我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知道了火山形成原因。
【重难点预测】火山的具体成因。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22-24页5遍,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探究点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探究点三: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当堂检测】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___沿着地壳的___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1991年法国火山学家_________夫妇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炸时,不幸双双遇难。
2.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___、最___的自然灾害之一。
3.火山将要喷发前,会冒出___和___。
地震和火山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我们是地震灾难较频繁的国家,正确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灾难,初步建立和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地震和火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地震和火山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地震和火山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和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地震和火山。
【学习过程】
一、思考导入
地震会产生什么危害?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新知(活动一)
地震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呢?具体从地图上着,世界上哪些地区地震发生得最多?
2.探究新知(活动二)
讨论: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如何防御地震呢?不能知道地震什么时候会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火山是怎样危害人类的呢?思考:火山有没有一些好处呢?
三、展示研讨
地震是地球内部活动的反映。
地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岩层会发生断裂或错动,产生震动,进而引起地表震动,形成地震。
地壳下的岩浆在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沿着地壳中有裂缝的地方喷涌出来,形成火山。
四、延伸拓展
课后思考题:你觉得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避震?。
地震和火山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我们是地震灾难较频繁的国家,正确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灾难,初步建立和掌握防震避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地震和火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地震和火山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地震和火山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和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地震和火山。
【学习过程】
一、思考导入
地震会产生什么危害?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新知(活动一)
地震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呢?具体从地图上着,世界上哪些地区地震发生得最多?
2.探究新知(活动二)
讨论: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如何防御地震呢?
不能知道地震什么时候会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火山是怎样危害人类的呢?
思考:火山有没有一些好处呢?
三、展示研讨
地震是地球内部活动的反映。
地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岩层会发生断裂或错动,产生震动,进而引起地表震动,形成地震。
地壳下的岩浆在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沿着地壳中有裂缝的地方喷涌出来,形成火山。
四、延伸拓展
课后思考题:你觉得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避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