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影视艺术简史
- 格式:docx
- 大小:12.69 KB
- 文档页数:2
1、电影诞生的时间,地点,人物: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2、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特点:(1)影片类型有新闻片、喜剧片、旅行片、追逐片等;(2)影片真实、自然地“抓住了生活实景”,记录了人类所生存的富有魅力的自然空间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状态,表现当时的社会风情,具有文献价值;(3)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表现方法只是纯粹的平铺直叙;(4)发挥了电影的照相功能,客观记录外界的人与事物,拒绝拍摄虚构的东西,没有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载体。
3、梅里埃的贡献:(1)较早从艺术角度探索电影的先驱者;(2)梅里埃极为努力地再现着事件的真实(虽然是经过搬演的现实),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倾注了作者对事件的立场和态度。
其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开创了电影“再现历史”的先河;(3)对电影表现力进行卓有成效的试验,发现了许多电影技巧如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4)将戏剧传统引入电影,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手段。
(5)梅里埃为观众创造了充满魅力与幻想的世界。
其电影作品的意义并非简单的“电影特技”,而是在于为此后百年的电影提供了呈现奇观的基点。
4、鲍特的影片:《火车大劫案》1903 美埃德温.鲍特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运用多镜头平行剪辑手法,将一个场景分成几个镜头,完成了画面的时空转化和交叉,实现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支配,展示了电影画面表现的独特性;影片包含了西部片的所有重要元素:奔马、追捕、铁路、舞厅、原野等,开创西部片先河;片长10分钟,共14个镜头,讲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场面编排简洁充实;影片持续上演十年,受到观众欢迎。
创新表现(1)平行、交叉叙事强盗抢劫分三组同时行动;强盗逃跑与女儿救父不同时空同时进行;逃跑的强盗与追击的民团同时行动(2)机位和视角的变化,场面激烈,充满悬念俯拍、仰拍、摇拍手法(3)前后方向的角色调度运用不同机位表现运动变化中的空间场景,利用纵深镜头在视觉上现实空间的多层次(4)景别变化在叙事中的作用结束时的强盗向观众开枪的近景镜头具有特殊意义。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世界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一、诞生形成期(1895—1927)(一)卢米埃尔的纪实电影在上述的七门艺术中,唯一知道其诞生日的只有电影,它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
这一天,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第一次售票公映了他们制作的《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十余部影片,并且取得轰动国际的成功。
在世界电影史上这一天就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的影片明显的特点是纪实性。
由于影片直接地拍摄真实的生活,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二)梅里爱的“戏剧电影”乔治•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他把许多照像特技应用于电影。
其次是特技摄影的发明。
通过“停机再拍”,可以使贵妇突然变成了魔鬼;灰姑娘变成了高贵的公主;老鼠变成了白马。
其中最著名的是《月球旅行记》。
再次是创造了戏剧电影。
他几乎把所有戏剧上的表现手法,诸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以及场与幕的划分等等,系统地移植到电影制作中来。
他还首创了用人工布景摄制电影。
梅里爱所作的这一切,后来都成为电影技术的基本要素。
但是他对戏剧美学的过于执着,既造就了他的辉煌也使他沦为戏剧美学的俘虏。
(三)蒙太奇的产生蒙太奇的产生才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对蒙太奇贡献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大卫•格里菲斯和前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
格里菲斯最大的贡献是把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由场景改变为镜头,并让摄影机在他的指挥下运动起来,他还创造性地运用特写和“切”以及通过调度镜头,在影片中创造节奏气氛,以利于把情节推向高潮。
格里菲斯首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的艺术手段。
他吸收了梅里爱的特技技巧,借鉴了小说家狄更斯的“切回”手法,创造了平行蒙太奇。
这种艺术手法在他的传世之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一片中得到了更巧妙地运用。
电影史家把这部影片上映的日期(1915年2月8日)当作“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这部影片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党同伐异》中,蒙太奇的手法得到了更完善的运用。
《外国电影史》课总结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视觉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
这些影第二阶段: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
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
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2)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
西方影视文化的毕业论文西方影视文化的毕业论文引言: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背景下,影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西方影视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和表现手法,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西方影视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西方影视文化的发展历程西方影视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早期电影时代。
当时的电影只是简单的黑白无声影像,主要用于娱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和艺术价值。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作技巧的提高,电影慢慢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备了更多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20世纪初,欧洲的表现主义电影和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崛起,为西方影视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西方影视文化的特点1. 多元文化表达:西方影视文化以其多元的文化表达形式,融合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元素,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影视作品。
不同类型的影片,如科幻片、爱情片、恐怖片等,都能反映出西方社会的多元和包容性。
2. 注重审美和技术:西方影视文化强调影像的美感和技术表现力,注重制作和后期剪辑等技术细节的精良。
在视觉效果、音效、特技等方面的追求,让观众体验到更加真实和震撼的影视视听效果。
3. 探索社会问题:西方影视文化善于挖掘和探索社会问题,通过影片中的剧情和角色,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矛盾。
许多经典的西方影片如《公民凯恩》、《乱世佳人》等,都以其深刻的社会思考和角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三、西方影视文化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1. 文化认同与传承:西方影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形式,通过影片传达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有助于形成文化认同和传承。
西方影视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更是一种文化输出和传播的方式。
2. 影响社会观念和价值观:西方影视文化对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巨大影响。
例如,好莱坞电影为美国树立了一种积极阳光、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西方影视文化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上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一、国外知名电影节及奖项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主奖“金熊奖”和“银熊奖”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
“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
戛纳电影节:主要奖项:金棕榈奖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
从1951年起,电影节在每年5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es)二、国内知名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
中国电影金鸡奖:该奖每年评选一次该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
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由电影艺术家、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
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政府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始评于1957年,一年一届中国电影童牛奖(儿童奖)中国电影童牛奖系全国电影四大奖之一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
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s)“香港电影金像奖”也成为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该奖创办于1962年,每年举办一届,主要评选对象为台湾电影,后扩展了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后将大陆电影也纳入评选范围,现在是一个世界华语电影年度评选的奖项。
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纵览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情感需求和思想传递的功能。
本文将从中外的角度,概述影视发展的历史演变,包括早期影视的起源和进化,以及今日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早期影视的起源和进化早期的影视是从动画和幻灯片发展而来的。
1890年代末期,法国的Lumière兄弟首次展示了电影,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
同时期,在美国,爱迪生也在研究和发展电影技术。
20世纪初期,电影技术逐渐发展,各国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和演员。
默片时代是明星们的辉煌时期,像查理·卓别林和玛丽·皮克福德等人成为了默片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在中国,电影行业也开始酝酿起来,1913年,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上映,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序幕。
二、中外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行业进入了一个爆炸式的发展期。
西方电影以好莱坞为主导地位,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富裕的产业基础。
而在东方,亚洲电影也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日本和印度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
1960年代和1970年代,是西方电影新浪潮的时代,法国导演如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等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探索精神成为了重要的代表。
而在中国,五六七八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众多优秀作品如《红高粱》、《活着》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电影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
2000年代,全球电影产业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特技和CG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影视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大规模的商业化制作和市场化运作也成为影视产业的显著特点。
三、中外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外影视产业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机遇。
通过线上平台的崛起,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和电视剧。
另一方面,影视行业也面临着盗版、版权保护、内容创新等问题的挑战。
外国电影史时间线梳理外国电影史时间线梳理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已经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
自从电影问世以来,它就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将按类别和年代的顺序,梳理一下外国电影史的时间线,以期更好地了解电影的发展历程。
默片时代(1895年 ~ 1927年)电影最初是作为一种静态图像的展示方式出现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路易斯&兄弟在巴黎莱庞大咖啡馆演示了他们制作的电影。
从此以后,电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动态的艺术。
在默片时代,电影的发展主要是受到欧美的影响,大量出现了西部片、喜剧片、奇幻片等类型,代表片有《大都市》(1927)、《珍妮小姐》(1925)、《黄金时代》(1927)等。
有声电影时代(1927年 ~ 1945年)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制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后》上映了,从此有声电影代替了默片,成为电影史上的新一页。
这个时代的电影多以话剧改编为主题,喜剧、歌舞片纷纷涌现,代表片如《魂断蓝桥》(1940)、《乱世佳人》(1939)、《告白》(1934)。
黑色时代电影(1940年 ~ 1959年)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是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称之为“黑色时代”。
在那个动荡的战后时期,电影多以犯罪、惊悚、恐怖、悬疑等类型为主题,代表片如《罗生门》(1950)、《美国往事》(1984) 、《黑衣人》(1951)等,这些电影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人性的本质,揭示了人性阴暗面的一面。
新时代电影(1960年 ~ 1980年)20世纪60年代,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一些被称为“新时代电影”的电影,如《卫城谷》(1964)、《音乐之声》(1965)、《教父》(1972)等。
在这个时期,电影受到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导致电影题材更加社会化,作品越来越注重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现代电影(1980年 ~ 至今)以“现代电影”为主的电影类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个时代,电影的制作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和3D电影成为电影制作的主要方式。
美国影视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影响美国影视文化是20世纪初至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之一,它不仅推动了美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影响着全球年轻人的消费与价值观。
本文将从历史、产业、内容等角度探讨美国影视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一、历史发展美国影视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美国的娱乐市场主要以音乐会、马戏团等表演艺术为主。
1895年,随着法国兄弟发明的电影机到达美国,影视艺术开始在美国落地生根。
1915年,随着《贪婪》等著名电影的上映,美国电影业开始成为世界电影产业的引领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主宰电影产业的最重要的国家。
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电视、录像带、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美国影视业也经历了许多变革。
1950年代,电视成为影视业的另一个角色,为了与电视竞争,大片、3D电影逐渐出现。
70年代,Hollywood电影进入了新时期,由于种种原因,电影产业的萧条也表现的更加明显。
80年代,美国的电视艺术也进入了新的高峰,如音乐电视、情景喜剧等节目,成为了80年代后期的文化标志。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电影制作与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电影成为了新的热门话题。
总而言之,美国影视文化不仅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电影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产业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的运作模式在全球电影制作和发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影视文化产业主要由制片完成前期筹备,拍摄和制作中期为主,发行渠道和销售是后期重头戏。
美国影视产业的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原创和策划:该步骤包括找寻好的故事和选定主要演员等策划工作。
2、拍摄制作:该步骤包括选址、化妆、服装、道具、布景、灯光、音乐等方面的拍摄、制作等。
3、宣传推广:该步骤包括求助媒体和各种渠道,例如电视台、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以达到更广的受众。
4、发行授权:该步骤是通过商业机构将电影推向市场,如将电影售卖给电影放映公司、影院、DVD出版商等发行单位。
5、放映收益:电影影院必须按照特定的放映规则,就其播放时间、放映的影片档案、票价、广告时间等因素进行协商合作。
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电影艺术是当今世界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方式,而美国电影则是世界电影艺术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从20世纪初到现在,可以说美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那么,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对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进行分析。
一、美国电影发展历程1. 前景时期(1896-1910)美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电影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在美国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和发展。
这个时期,电影表现形式单一,早期电影几乎全部为实景拍摄,内容多集中在戏剧化的叙事上。
美国电影的前景时期为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黄金时期(1910-1960)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美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它在巨星体系、电影技术、影片类型创新和商业化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这个阶段,暗黑电影、音乐剧、奇幻片、动作片和科幻片等各种类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成为了美国电影的品牌和特色。
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电影制作公司成立,如华纳兄弟、派拉蒙影业、昆廷·塔伯顿影业等,它们对美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众多电影巨星的涌现,如马龙·白兰度、摩根·弗里曼、克拉克·盖博、玛丽莲·梦露等,也成为了美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3. 新时期(1960年至今)60年代以后,美国电影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个时期,电影制片商开始转向商业化,从艺术电影向主流电影转变。
同时,新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涌现出来,电影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个时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不仅是在技术层面上的改变,还涉及到了文化层面的挑战。
当代美国电影中,通常涵盖了许多社会关注的议题,如种族问题、性别议题、暴力问题等,这些问题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二、美国电影的特点1. 商业化倾向作为典型的商业社会,美国的电影产业自然也具有强烈的商业化倾向。
商业化必然会让电影变得普遍化,因此,美国电影明显地偏向于市场化流行。
西方电影发展历程
西方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默片时代。
当时,电影仍处于起步阶段,制片技术和电影语言尚未成熟。
早期的电影多以短篇幕间剧或纪录片为主,没有剧情连贯和音频效果。
20世纪初,电影开始进入音频时代。
1927年,《唐吉坷德》
成为西方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此后,电影工业开始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电影的商业潜力。
在20世纪上半叶,好莱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中心。
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标志性的电影,如《乱世佳人》、《城市之光》和《铁达尼号》等。
电影开始使用剪辑技术和特殊效果,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故事。
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洲新浪潮运动兴起,推动了电影的艺术性和实验性发展。
电影制片商开始寻求新的叙事手法和电影语言,以及探索社会和个人主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产业发生了重大改变。
好莱坞开始
制作更多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电影,如《发条橙》和《教父》。
同时,独立电影制片商兴起,大量低成本的独立电影开始涌现。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和观影方式。
特技效果和动画技术变得更加精细和逼真。
此外,网络和流媒体平台的出现也改变了电影的发布和传播方式。
如今,西方电影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之一。
它不仅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也在艺术上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不断涌现的新的故事、技术和观影体验,使得西方电影继续吸引着全球观众的关注和热爱。
浅析影视艺术发展历程影视艺术是通过电影和电视这两种艺术形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反映社会现象的艺术形式。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影视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影诞生。
最早的电影是以无声、黑白画面为主,其内容多为实景纪录片和短片。
1902年,法国导演乔治·梅利埃斯的《月球之旅》被认为是早期电影中的里程碑,它首次尝试使用特技和剪辑手法来实现幻想和创造力。
到了20世纪初,出现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谣》。
有声电影的出现使得电影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细节,大大拓宽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在1930年代至1950年代,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诞生了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如《乱世佳人》、《星尘》和《教父》等。
这一时期的电影以浪漫、追求和梦幻为主题,对当时的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普及使得电影行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电视节目的繁荣导致许多人开始选择在家里观看影片,从而导致电影院观众的锐减。
为了应对电视的竞争,电影制片公司开始尝试新的技术和创新,如3D技术和巨幕影院等。
这些技术为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吸引了观众重返电影院。
20世纪70年代,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由于数码技术的发展,电影制作成本大幅下降,电影制片公司开始尝试更多的题材和风格。
同时,欧洲新浪潮和新好莱坞的兴起使得电影艺术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这一时期的电影以写实主义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题,如《教父》、《发条橙》和《大闹天宫》等作品。
而到了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的兴起,影视艺术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影片制作和传播更加方便,也为新兴导演和独立电影提供了更多机会。
同时,影视剧的流行也为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市场。
总体来看,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科技和社会的变革。
从最初的无声黑白片到现在的3D巨幕影片,从实景纪录片到虚构故事片,影视艺术通过创新和探索不断拓宽了自己的边界。
西方影视艺术简史
学院:电信学院班级:15电子3s 学号:2015311317 姓名:黄阳
西方电影是西方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光影声色的迷宫。
当我们深入地去挖掘西方电影时,我们可以品味出电影中反映出来,亦或想表达的情感。
电影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物质的产物,二是美学层面。
物质层面的电影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技术活动。
美学层面的电影则是指电影艺术。
艺术界把电影称为是继文学、音乐、建筑、雕塑、舞蹈、美术之后的“第七艺术”。
西方电影从诞生到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电影艺术萌发期(1895-1907)、无声故事片创作时期(1908-1926)、有声故事片创作时期(1927-1945)、电影艺术新发展时期。
在电影艺术萌发期有几位代表人物为这一时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为卢米埃尔兄弟,其主要捕捉生活,展现生活琐事。
二位梅里爱,其主要记载加工过的虚构生活图。
当谈到无声故事片创作期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肯定是卓别林。
他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代表作有《淘金记》、《摩登世代》等。
而在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影视风格也天差地别。
主要有德国的表现主义、法国的影像主义、前苏联的蒙太奇派电影。
到了电影发展的第三时期,电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有声故事片开始映入人们眼帘,同时彩色电影的尝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于1935年拍摄,至此,电影的艺术的三要素-画面、声音、色彩都具备了。
电影艺术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备。
而到了二战后,电影创作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这一时期,电影主要包括:意
大利新实主义电影运动、法国的“新浪潮”和“左岸派”、新德国电影运动、新好莱坞电影。
至此电影艺术开始走向完备。
西方电影风靡全球,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值得我们去探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也是电影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