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模块二 消防工作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84.11 KB
- 文档页数:13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涉及全社会的安全和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消防工作是人们与火灾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工作,做好消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人民安全的需要,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 GB5907 -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也就是说,凡是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 (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
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火灾是各种自然与社会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高达600万~700万起,全世界每年死于火灾的人数达6.5万-7.5万人。
可以说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
火对人类具有利与害的两重性,人类自从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来,火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
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毁坏财物,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凡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
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温馨的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的稀世瑰宝,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另外,火灾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包括受灾单位自身的停工、停产、停业,以及相关单位生产、工作、运输、通讯的停滞和灾后的救济、抚恤、医疗、重建等工作带来的更大的投入与花费。
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理论基础知识(内部培训教材)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也就是说,凡是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亦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毁坏财物,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二)残害人类生命(三)破坏生态平衡(四)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三、火灾的特征无数的火灾实例表明,火灾具有以下特征:(一)发生频率高据统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
由于可燃物质品种多,数量巨大,引火源极其复杂,诱发火灾的因素多,稍有不慎,就可导致火灾发生。
(二)突发性强火灾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难以预料的,且火灾发展过程瞬息万变,来势凶猛,影响区域广;爆炸危害具有瞬时性,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三)破坏性大火灾不仅残害人类生命,给国家财产和公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严重时会导致基础设施破坏(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交通和通讯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工程)、生产系统紊乱、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打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此可以看出,火灾的破坏性相当大。
(四)灾害复杂火灾发生地,由于建筑、物质、火源的多样性,人员复杂性,消防条件和气候条件不同,使得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极为复杂。
如高层建筑,由于烟囱效应使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
一般烟气垂直上升速度为240m /min,水平扩散速度为48m/min;物质的多样性包括各种可燃、易燃、易爆和不同毒性的物质,对于火灾发展速度、建筑耐火和疏散逃生与灭火效果影响很大;各种不同火源,如明火、电气过热、静电、雷电、化学反应和爆炸等引发的火灾,其发生发展规律有所区别;此外,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场所的消防设施和扑救条件、形成灾害时的气候条件等对于火灾的发生、发展和扑救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消防工作概述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工作概述一、消防的定义消防是预防火灾和扑救、消灭火灾的简称,是人类在同火灾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司防火和灭火、具有社会安全保障性质的工作。
消防曾泛指消灭与预防火灾、水灾等灾害,后来,“消防”一词逐渐演变为专指同火灾做斗争,称为“消防火灾”,并省略火灾二字,简称“消防”。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2019年4月修正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对我国消防工作作了科学全面的总结,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这个方针是由原来的“以防为主、以消为辅”演变而来的,其继承了原方针的基本精神,更加准确和科学地表达了“防”和“消”的关系,体现了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的辩证关系,正确地反映出同火灾做斗争的客观规律。
这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火灾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全面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要求。
1.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动员、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各项防火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分级防火责任制,开展群防群治,从源头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从以往发生的火灾案例分析,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火灾损失是可以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只要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落实、管理上到位、物质上保障,就可以从根本上取得同火灾做斗争的主动权。
2.防消结合。
防消结合,是指同火灾做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保障有力。
防消结合要求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以及各单位、社区志愿消防队的建设,配备必要的消防技术装备,不断提高消防队伍的灭火能力。
尤其要与时俱进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和“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消”是弥补“防”的不足,这是达到一个目的的两种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培训模块二:消防工作概述培训项目1:消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培训项目2: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一、判断题:1、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2、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3、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负责。
(×)4、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5、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6、“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7、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8、消防工作由地方政府领导,由地方各级群众组织负责。
(×)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10、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1、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12、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 ✓)二、单选题:1、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 C)、行政性和技术性等特点。
(A)偶然性(B)突发性(C) 经常性(D) 必然性2、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B)。
(A)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 以人为主,物资为次(D)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3、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 A)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 各主管单位(C)县以上人民政府(D) 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4、( D)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 D)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消防工作概述1、消防工作的方针与原则:●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的原则:专门机构与群众相结合2.消防法律法规概述:●《消防法》1998年9月1日起实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2年5月1 日起实施。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及“两个能力”建设》2005年4月26日公布实施。
3.大众聚集场所消防工作的意义:现代的宾馆、饭店,抛弃了以往那种以客房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将客房、公寓、餐馆、商场和夜总会、会议中心等集于一体,向多效用方面发展。
因而对建筑和其他设施的要求很高,并且追求舒适、豪华,以满足旅客的需要,提高竞争能力。
这样,也就带来许多消防安全问题。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不但可以保障酒店客人、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酒店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第一章火灾与烟气一、概述(一)、物质燃烧的基本概念:1、物质燃烧的定义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称为燃烧。
可分为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如:C+O2=CO2 (完全燃烧)C+O2=CO (不完全燃烧)2、燃烧的必要条件(即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A、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天然气、煤气等)B、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气,因此可燃物在大气中的燃烧以氧气作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是最普遍的。
除了氧气以外,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C、着火源:是指给予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如:电火花、明火等)3、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
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A、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模块二消防工作概述一、单选题(23道)1、《消防法》规定,()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
A.公安部消防局B.国务院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正确答案:B解析:《消防法》规定,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
2、消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一且发生火灾要做到“灭得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
A.做好灭火工作 B.防范火灾发生 C.做好救援工作 D.预防火灾隐患正确答案:B解析:消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防范火灾发生,一旦发生火灾要做到“灭得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
3、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D.公安机关正确答案:C解析: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4、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申请安全许可。
A.消防救援机构B.公安机关C.安监部门D.文化机关正确答案:B解析: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
5、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以人为主,物资为次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正确答案:B解析: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6、()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A.国务院,各级消防救援机构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公安部消防局,各级公安消防机构D.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正确答案:D解析:在全国层面,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在地区层面,地方各级人民政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