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详细]
- 格式:ppt
- 大小:22.06 MB
- 文档页数:158
1、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不包括阳台和屋顶绿化。
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100%。
2、绿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绿化率=(绿地面积÷总占地面积)×100%。
3、(1)自然式设计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特德代表作:中央公园F.L.奥姆斯特德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福德,曾经涉足过多个职业,直至1857年中央公园设计阶段被指定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被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
2006年,奥姆斯特德被100位人物之一(名列第49位)。
(2)乡土化设计美国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代表作:匹兹堡梅隆广场、芝加哥植物园、迈阿密湖新镇西蒙兹是美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先驱,曾任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主席,英国皇家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美国总统资源与环境特别工作组成员,美洲社区规划组织顾问等职。
近70年来,他在风景园林理论、设计实践、教育三方面均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著名的建筑史学家艾伯特·费因称他是“美国最广泛受尊敬的风景园林师”。
詹森哈普林代表作:罗斯福纪念公园、伊拉凯勒水景广场、旧金山海滨牧场劳伦斯·哈普林给风景园林带来了不只一次的变革。
在其事业的早期,哈普林与一小群加利福尼亚人一道,用现代形式与材料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室外空间进而赋予了住宅花园新的意义。
在1960年代早期,劳伦斯·哈普林联合公司是最早试验生态规划的(景观)公司。
1970年代,其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纪念堂所做的设计,更打破了仅用碑石纪念伟人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让人们可以感知并经历的景观。
园林设计理论主讲:宁崴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绪论一、概念1.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2.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包括前期图纸设计和后期施工设计---造园。
3.绿地广义上,绿地就是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面。
包括森林、农田、自然草地、园林绿地等。
狭义上,专指园林绿地: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G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4.绿化人工栽种植物的过程二、本门课的性质和内容性质:边缘性强----面广、各学科。
综合性强----综合个学科于一身,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
内容: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程序、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
三、学习设计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动手、动脑、多看、多问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第三章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第一节园林设计的依据一、科学依据二、社会需要三、功能要求四、经济条件1、科学依据依据相关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第二节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18
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
间,
5
绿门、6
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
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
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一、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一)环境心理学特征在对于环境行为现象的研究中,通过研究环境知觉、环境认知、人的活动与空间及设备的尺度关系、空间行为学——私密性、公共性、领域、拥挤感等来把握使用者的普遍心理现象。
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主要涉及各种尺度的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心理以及社会行为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二)行为空间与环境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和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道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包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了解的空间。
1.气泡气泡是由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个人空间的概念。
人体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决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气泡。
人是气泡的内容,也是这种空间度量的单位,也是最小的空间范围。
个人空间受到人格、年龄、性别、文化、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人际距离和交往方式密切相关。
2.拥挤感和密度在人与人接触过程中,当个人空间和私密性受到侵犯时,或在高密度的情况下都会引起一种消极反应与拥挤感。
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因素、人际关系、各种情境因素以及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密度。
3.私密性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
私密性分为四种表现方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人们对个人空间的基本要求。
私密性的功能也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
人们在空间大小、边界的封闭与开放等方面为私密性提供不同的层次和多种灵活机动的特性。
4.领域性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天性。
人类的领域行为有四点作用,即安全、相互刺激、自我认同和管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