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7.90 MB
- 文档页数:64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和改善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有助于创造出一个环境友好、功能多样、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
这篇文章将就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目的、原则以及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园林规划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许多方面,包括:1. 空间结构和景观布局:园林规划设计应该合理考虑到所设计的公共空间的功能性、流线性和美观性等要素,确保园林空间可以满足市民对于户外活动、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2. 绿化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实现。
绿化景观是城市园林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良好的绿化设计和管理,可以使城市生态更加健康、绿色。
3. 景观设施配置:公共空间一部分的装饰和设施配置同样重要。
它们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美感、实用性及舒适度。
例如,像长凳、洒水器、自行车架、戏水池等多种设施和装置,使市民在公共空间里更加舒适,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活动空间,促进社交交流。
4. 园林竞技设施:园林规划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设施选址和配置,错落有致地安排园林竞技设施能够吸引人们在做运动的同时愉快地享受美丽环境。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在城市环境中增加人们对于自然空间的需求感受,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和美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空间建设中,广场、公园和街道是城市里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
园林规划设计通过改善这些公共空间的环境,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2. 提高城市竞争力: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可以吸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欲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城市空间的公共使用率是一项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实现该目标,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娱乐和休闲空间。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1. 人性原则:以人为本,以市民需要为中心设计园林空间,考虑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需求等因素。
1、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不包括阳台和屋顶绿化。
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100%。
2、绿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绿化率=(绿地面积÷总占地面积)×100%。
3、(1)自然式设计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特德代表作:中央公园F.L.奥姆斯特德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福德,曾经涉足过多个职业,直至1857年中央公园设计阶段被指定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被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
2006年,奥姆斯特德被100位人物之一(名列第49位)。
(2)乡土化设计美国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代表作:匹兹堡梅隆广场、芝加哥植物园、迈阿密湖新镇西蒙兹是美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先驱,曾任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主席,英国皇家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美国总统资源与环境特别工作组成员,美洲社区规划组织顾问等职。
近70年来,他在风景园林理论、设计实践、教育三方面均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著名的建筑史学家艾伯特·费因称他是“美国最广泛受尊敬的风景园林师”。
詹森哈普林代表作:罗斯福纪念公园、伊拉凯勒水景广场、旧金山海滨牧场劳伦斯·哈普林给风景园林带来了不只一次的变革。
在其事业的早期,哈普林与一小群加利福尼亚人一道,用现代形式与材料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室外空间进而赋予了住宅花园新的意义。
在1960年代早期,劳伦斯·哈普林联合公司是最早试验生态规划的(景观)公司。
1970年代,其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纪念堂所做的设计,更打破了仅用碑石纪念伟人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让人们可以感知并经历的景观。
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4)1.1 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述 (4)1.1.1 定义与发展历程 (4)1.1.2 主要类型与功能 (4)1.2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4)1.2.1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4)1.2.2 符合功能,满足需求 (4)1.2.3 美学原则,艺术创新 (4)1.2.4 前期调研 (4)1.2.5 概念性规划 (5)1.2.6 方案设计 (5)1.2.7 施工图设计 (5)1.3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5)1.3.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5)1.3.2 人性化设计,关注使用体验 (5)1.3.3 科技融合,创新驱动 (5)1.3.4 文化传承,地域特色 (5)1.3.5 多学科交叉,综合集成 (5)第2章景观园林基础知识 (5)2.1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5)2.1.1 地形地貌 (5)2.1.2 气候条件 (5)2.1.3 水文与水资源 (5)2.1.4 生态环境 (6)2.2 园林植物及其应用 (6)2.2.1 植物分类与特性 (6)2.2.2 植物配置原则 (6)2.2.3 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6)2.3 景观构成要素与设计手法 (6)2.3.1 空间布局 (6)2.3.2 道路与铺装 (6)2.3.3 水景设计 (6)2.3.4 灯光与照明 (6)2.3.5 景观小品与设施 (6)2.3.6 绿化种植 (7)第3章场地分析与评价 (7)3.1 场地调查与分析 (7)3.1.1 自然条件分析 (7)3.1.2 人文环境分析 (7)3.1.3 现状问题分析 (7)3.2 场地评价与功能定位 (7)3.2.2 功能定位 (7)3.2.3 景观特色分析 (7)3.3 场地规划与设计策略 (7)3.3.1 空间布局 (7)3.3.2 景观设计策略 (7)3.3.3 生态修复与保护 (8)3.3.4 设施配套与基础设施建设 (8)3.3.5 持续发展策略 (8)第4章景观园林规划布局 (8)4.1 景观空间布局原则与方法 (8)4.1.1 布局原则 (8)4.1.2 布局方法 (8)4.2 景观节点设计 (9)4.2.1 节点分类 (9)4.2.2 节点设计要点 (9)4.3 景观轴线与道路系统 (9)4.3.1 景观轴线 (9)4.3.2 道路系统 (9)第5章水景设计 (9)5.1 水景的类型与特点 (9)5.1.1 静态水景 (9)5.1.2 动态水景 (10)5.1.3 水体与植物结合的水景 (10)5.2 水景设计原则与方法 (10)5.2.1 设计原则 (10)5.2.2 设计方法 (10)5.3 水景工程与技术 (10)5.3.1 水源及水质处理 (10)5.3.2 水景设施建设 (10)5.3.3 水景维护与管理 (11)第6章绿化种植设计 (11)6.1 绿化种植设计原则 (11)6.1.1 合理布局原则 (11)6.1.2 生态适应性原则 (11)6.1.3 多样性与统一性原则 (11)6.1.4 季相变化原则 (11)6.2 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 (11)6.2.1 植物配置 (11)6.2.2 造景手法 (11)6.3 绿化种植施工与养护 (12)6.3.1 绿化种植施工 (12)6.3.2 绿化养护 (12)第7章景观园林小品设计 (12)7.1.1 景观小品类型 (12)7.1.2 景观小品功能 (12)7.2 景观小品设计原则与手法 (13)7.2.1 设计原则 (13)7.2.2 设计手法 (13)7.3 景观小品施工与安装 (13)7.3.1 施工准备 (13)7.3.2 施工与安装 (13)第8章景观照明设计 (14)8.1 景观照明原理与分类 (14)8.1.1 照明原理 (14)8.1.2 照明分类 (14)8.2 景观照明设计方法与要点 (14)8.2.1 设计方法 (14)8.2.2 设计要点 (15)8.3 景观照明设备与安装 (15)8.3.1 照明设备选型 (15)8.3.2 设备安装 (15)第9章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15)9.1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15)9.1.1 案例背景 (15)9.1.2 设计目标 (16)9.1.3 设计策略 (16)9.2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6)9.2.1 案例背景 (16)9.2.2 设计目标 (16)9.2.3 设计策略 (16)9.3 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7)9.3.1 案例背景 (17)9.3.2 设计目标 (17)9.3.3 设计策略 (17)第10章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实施 (17)10.1 施工图设计 (17)10.1.1 施工图设计原则 (17)10.1.2 施工图设计内容 (17)10.2 施工组织与管理 (18)10.2.1 施工组织设计 (18)10.2.2 施工管理 (18)10.3 景观园林工程验收与评价 (18)10.3.1 验收标准与程序 (18)10.3.2 工程评价 (18)第1章绪论1.1 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述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园艺、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多个领域。
答题要求:每道题提供4 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内填上正确选项的编码。
第一章综述1.拙政园属于()。
A.私家园林B.皇家园林C.现代园林D.纪念性园林2.写意山水园出现于()。
A.园林生成期B.园林转折期C.园林全胜期D.园林成熟期3.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
A.囿B.苑C.台D.园4.不属于清末皇家园林三大杰作有()。
A.避暑山庄B.圆明园C.艮园D.清漪园5.台地园是()园林的代表形式。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美国6.凡尔赛宫苑是()园林的经典之作。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美国7.日本园林的代表形式有()。
A.整齐的台地B.修剪整齐的树木C.枯山水D.水池8.街道广场绿地属于()。
A.公园绿地B.附属绿地C.生产绿地D.防护绿地9.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分别是下列哪种古典园林的类型()A.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B.寺观园林和皇家园林C.私家园林和自然风景名胜D.自然风景名胜和皇家园林10.以下造园工程中,体现了“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有。
()A.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B.从景观上考虑,大量引进树种。
C.喜水湿树种种在山坡上。
D.以上均是。
11.“亭”在()时期开始作为一种风景建筑的。
A.殷、周、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清第一章综述参考答案:A D A C A B C A A A B第二章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1.()代表广阔宁静,给人以平衡的感觉。
A.竖直线B.斜线C.长条横直线D.短直线2.中国古典园林多以自然式为主,但是也有规则式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
A.颐和园B.圆明园C.拙政园D.个园3.为了体现纪念碑的雄伟、高大和威严感,在设计时一般采用()的造景手法。
A.平时风景B.仰视风景C.俯视风景D.任意4.一般在观景点需要安放()。
A.花坛B.亭或廊C.喷泉D.观赏树5.颐和园采用()进行展示。
A.—般程序B.循环程序C.专类序列D.随意6.湖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是运用园林艺术中()的手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及适用专业1.本课程的定位《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属专业技能必修课,与园林中的其他各门课程联系紧密。
本课程是在植物学、园林美术、园林测量学、园林制图、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CAD等先修课程基础上开设的。
它的后续课程主要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本课程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2.适用专业及课时全日制专科园林技术专业,课时数为78课时。
二、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行业岗位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针对解决综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企业项目的整个制作运行流程,对整个工作过程、图纸的总体内容及编排形成初步认识,并强化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角色扮演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的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2.设计思路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设计思路,以最终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明确本课程是按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来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图1设计思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
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知识框架熟悉,准确理解园林景观的设计制作流程、基本原理和规范。
归纳分析主要表现在:通过明确的任务导向及案例分析,能归纳园林规划设计制作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特点和策略,能分析好的园林规划设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的具体场合与情形。
教案(学年第一学期)[适用年级、专业三年级/环艺专业园林方向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二授课班级04园林任课教师技术职称工程师负责人:备课笔记第一节国外城市公园的兴起与发展寺庙园林和公共游乐地是古代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近代城市公园赖以产生的基础。
近一、二百年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公园Public Park;真正意义上进行设计和营造的公园是美国的中央公园;德国的城市公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分区园发展而来,还有“国民公园”;苏联十月革命后将宫廷和贵族的园林转为大众公园,并兴建了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城市公园发展的特点:@1、数量在增加,面积不断扩大;2、公园的类型日趋多样化;3、在规划布局上普遍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的比重很小;4、在园容的养护管理上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第二节我国城市公园兴起与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引入租界公园;1906年无锡地方乡绅筹建的“锡金花公园”;;辛亥革命后,广州越秀公园,汉口市府公园,北平中央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杭州的中山公园、汕头的中山公园等。
解放后我国城市发展阶段:1、49~52年,以恢复、整理旧有公园和改造、开放私园为主;2、53~57年,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市政卫生工程,大量兴建公园;3、58~65年,重心转向强调普遍绿化和园林结合生产,出现了公园经营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4、66~76年,“文革”十年,城市公园建设事业均惨遭破坏;5、77~84年,城市公园建设重新起步、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建设速度普遍加快;6、85年以后,城市公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备课笔记第三节公园及其分类一、公园的含义1、土地和设施是公共享用的;2、是供群众休养、观赏、游戏、游憩、运动和进行宣传教育的场所;【3、以动物、植物等自然要素为主、建筑为辅,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建造的环境优美的空间景域。
二、公园的分类1、美国:12类;儿童游戏场(Children’s Playground)近郊运动公园/近郊休憩公园(NeighborhoodNeighborhood Playground-Park or NeighborhoodRecreation Parks)特殊运动场教育休息公园(Educational-Recreational Areas)广场(Ovals,Triangles and Other Odds and EndsProperties)&近郊公园(Neighborhood Parks)市区小公园(Downtown Squares)风景眺望公园(Scenic Outlook Parks)滨水公园(Waterfront Landscaped Rest,Scenic Parks)综合公园(Large Landscaped Recreations Parks)保留地(Reservations)道路公园及花园地(Bouleroads and Park Ways)2、苏联:7类;—3、日本:8类;4、德国:6类;中国公园分类系统(有3大类19项)1、保护公园(国家公园)2、自然公园3、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有四类16类:]\(居住区基干公园、城市基干公园、线形公园、专类公园)1、居住小区游园;2、邻里公园;3、社区园;4、区级综合公园;5、区级运动公园;6、市级综合公园;$7、线型公园;8、风景名胜花园;9、植物园;10、动物园;11、历史名园;12、主题公园;13、博览会公园;14、雕塑公园(15、城市广场16、森林公园&备课笔记备课笔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
《园林规划设计》题库---- 名词解释答题要求:对下列专业名词进行准确解释。
第一章综述1.园林:2. 园林设计:3. 园林绿地面积: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 城市绿地率:6. 城市绿线:7. 生产绿地:8. 防护绿地:第二章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1. 混合式园林:2. 园林布局:3. 平视风景:4. 仰视风景:5. 俯视风景:6. 开朗风景:7. 闭锁风景:8.借景:9.对景:10.漏景:11.园林意境:第三章园林绿地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1.花坛:2.花境:3.绿篱:4.对植:5.丛植:6. 园林种植设计:7. 林缘线:8.园路:第四章城市广场规划设计1. 城市广场:2. 纪念广场:3. 休息及娱乐广场:4. 交通广场:第五章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1. 街道小游园:2. 分车绿带:3. 道路红线:4. 交通岛:5. 立体交叉绿岛:6. 视距三角形:7. 步行街:第六章居住区的绿化设计1. 居住区:2. 居住区绿地率:3. 居住区绿地覆盖率:第七章单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1. 单位附属绿地:第一章综述参考答案1.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休息、居住的环境。
2. 园林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3. 园林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的总和。
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市民平均可分享的公共绿地面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单位:平方米)5.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五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6. 城市绿线: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7. 生产绿地:指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
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木、花卉和草皮,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
《园林规划设计》题库一一填空题答题要求: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文字。
第一章综述1.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有()、()、()o2.城市园林绿地共分()、()、()、()、0五大类。
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二0 / ()o4.城市绿化覆盖率二()/ ()。
5.城市绿地率二()/ ()o6.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形式有()、()、()、()。
7.私家园林的代表作主要有()、()、()、()等。
8.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主要有()、()、()等。
9.园林规划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图、()图、()图。
40.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
们.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主要有()、()、()、()、()、()、()。
12.世界园林大体可分为三大系统:()园林、西亚园林和()园林。
13.公园服务半径指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44.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公园绿地主要包括()、()、()、()和()。
45.城市绿地规划时应考虑到四个结合:()、()、0结合,大中小结合。
.16.《》是明朝计成所著的造园理论著作,对现代园林仍有着指导意义。
第一章综述参考答案:1 •创造城市景观休闲、保健场所文化教育园地2.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3.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4.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5.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6.综合规划,统一安排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均匀分布,比例合理远近结合,创造特色7.拙政园、留园、豫园、詹园8.圆明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9.平面横纵剖面局部种植设计10.直接间接X.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体杀菌作用调节湿度调节温度通风、防风减低噪音12.东方欧洲13.公园入口44.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15.点线面园冶第二章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4.园林美包含()、()和()。
2.形式美的主要表现形态有()、()、()、()、()、()o3.对称包含()对称和()对称。
《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大纲建筑工程系园林技术教研室制订2012年3月28日《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职业技术基础课程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课时数:总学时:42,其中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18。
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应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筑成建筑物,按比例真实形象的反映在设计图纸上并能按其施工,最终将设计构思变为现实的形象。
园林建筑设计将借助于园林美术,制图及建筑初步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各种类型建筑物的形象,并通过园林施工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
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国内外园林发展简史,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园林单体建筑和园林小品设计等。
通过实训实习,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应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筑成建筑物,按比例真实形象的反映在设计图纸上并能按其施工,最终将设计构思变为现实的形象。
园林建筑设计将借助于园林美术,制图及建筑初步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各种类型建筑物的形象,并通过园林施工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
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国内外园林发展简史,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园林单体建筑和园林小品设计等。
通过实训实习,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第一章园林建筑概论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与园林建筑一、园林二、园林建筑三、园林与园林建筑第二节中外园林与园林建筑发展简介一、中外古典园林与园林建筑简介二、中外近现代园林与园林建筑第三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园林建筑的概念及其内容。
讲稿一一、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划:泛指全面考虑长远发展计划的过程。
园林规划主要解决功能分区、导游线组织、景点分级等大问题,不涉及具体的施工方案。
设计:具体实现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是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
规划和设计都是园林绿地建设前的计划和打算,两者所处的层次和高度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
规划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规划的实现手段。
二、园林规划设计原则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必须在适用、经济、美观三方面都处理好,并且使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园林设计的三个原则。
1.适用原则园林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的户外场所,服务于人。
它们的设计,首先要适合人们的使用要求。
各种园林在功能上各有特性或重点,进行设计时,就要满足其各自特点的要求,实现人们建造使用这些园林的目的,这就是园林设计的适用原则。
2.经济原则园林设计中对布臵的方法、使用的材料和日后管理的安排都要求经济,收效确实而且耐久,这就是园林设计的经济原则。
3.美观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所设计的园林具有悦目动人形象,满足人们对美的爱好,发挥鼓舞教育人民的作用。
当物质要求基本满足之后,精神要求就显得十分突出,而且,由于科学文化的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也在提高,对于园林的美观将有更高的要求。
园林设计者应当注意到这一趋势。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三、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出水园,历史悠久。
其造园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一池三山”等。
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述的是我国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渊源。
其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我国园林的兴建,溯其源头是从奴隶经济相当发达的殷商时代开始的,最初的形式称为“囿”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囿”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