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7
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获得成功,渴望不断得到提升和领取高薪,渴望自己能够受到同事的爱戴、上司的赏识和企业的重用。
可是,很多人总是迷茫,自己好像努力了,却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呢?有人以为是运气的问题,但究其根源,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意识。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倾注热情,培养责任感日常工作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逃避责任、投机取巧之人。
习惯于等候和按照领导吩咐做事,似乎这样就可以不负责任,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受到谴责。
这种“只管干活”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既不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
责任感是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品质,是一个人立足的重要资本。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主动承担责任是成功的必备素质,也是为自己负责。
不论你的工作现状怎样,只要你能够忠于职守,将自己的热情与精力倾注到工作中去,在渐渐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不要畏惧承担责任,把责任的“深重感”当作哑铃来面对,在平时的点滴积累中加以培养,责任感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拒绝“借口”这一侵蚀责任感的毒药,认识借口会让人消极颓废的危害,勇于负责并面对一切,不找借口地执行,从细节处做起,自觉主动地工作,注意岗位责任与全局责任的兼顾,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尽职尽责不仅仅有益于公司,而且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2、坚持不懈,提高成就欲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工作总是充满着挑战,让人处于兴奋与疲惫之中。
如果没有对工作的热爱,做好一项工作是很难的。
所以只有对工作抱有乐观态度,并有坚信成功的信念,将困难看成是考验,不逃避,不畏惧,并将优势与潜能化成克服困难的利器。
从战胜困难中获得启发,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已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放开思维,培养建立能发挥你潜能的专业素养。
以榜样为参照进行自我激励,把握你的事业,认识到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多一些耐心,将梦想转化为内心的动力,激发追求梦想的强烈愿望,注意捕捉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光辉时刻”或“转折点”,保持自信而健康的心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对自己的职业保障负责,成就你的梦想。
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大全5篇]第一篇: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HR)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HR的开发与管理作为企业重要战略摆到了很多人的面前,HR人也一跃进入了人们视线焦点,有越来越多的HR人开始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经历“青黄不接”、“事业塑造”、“事业锁定”、“事业开拓”和“事业平稳”五个阶段。
而对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来说,同样地会遇到以下几个职业生涯阶段:即人力资源助理、人力资源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总监。
每位人力资源人员谈起职业生涯规划来,也都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但是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又会有多少人会关心呢?可见,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自身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相当必要的,下面就我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做一下规划:一.个人自我评估1.自我优势分析:(1)乐观积极,稳重自律,勤奋进取,有责任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2)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有目标有主见,追求具体明确的事情;(3)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较强;(4)敢于探索创新,有服务、竞争意识,能够承受工作压力;(5)人际网广阔,善于交谈,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6)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强烈要求自己,让自我更完善。
2.自我劣势分析:(1)兴趣广泛,但没有特专长的一面,没有注重培养;(2)自信心不足,对失败或没有把握的事情感到紧张;(3)脾气有时顺和,有时急躁,不过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3.个人职业分析:(1)相应职业类型:从行政秘书转做HR专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部高管;(2)我的职业兴趣:企业性工作,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决断能力,并能在压力下独立工作;(3)我的职业认识: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和解析,认为所学的专业与HR有相近和重叠之处,比较符合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要求。
第一章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园里悄然兴起,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和谋求成功人生的需要。
我们先来看3个故事: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故事: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
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很明显,由于三个人当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四年后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真实的故事: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师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向当时大学生的两个经典提问,现在同样适用于我们。
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自己扪心自问下自己,你来浙江师范大学是干什么的?为了纯粹的要张文凭吗?你来学校后将来毕业要做什么?希望同学们不要出现毕业即失业这一可悲的结果。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个故事:老师: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上面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
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由于计算机和英语考试没达到学士学位要求而无法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同学们,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获得成功,渴望不断得到提升和领取高薪,渴望自己能够受到同事的爱戴、上司的赏识和企业的重用。
可是,很多人总是迷茫,自己好像努力了,却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呢?有人以为是运气的问题,但究其根源,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意识。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
1、倾注热情,培养责任感
日常工作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逃避责任、投机取巧之人。
习惯于等候和按照领导吩咐做事,似乎这样就可以不负责任,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受到谴责。
这种“只管干活”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既不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
责任感是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品质,是一个人立足的重要资本。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主动承担责任是成功的必备素质,也是为自己负责。
不论你的工作现状怎样,只要你能够忠于职守,将自己的热情与精力倾注到工作中去,在渐渐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不要畏惧承担责任,把责任的“深重感”当作哑铃来面对,在平时的点滴积累中加以培养,责任感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拒绝“借口”这一侵蚀责任感的毒药,认识借口会让人消极颓废的
危害,勇于负责并面对一切,不找借口地执行,从细节处做起,自觉主动地工作,注意岗位责任与全局责任的兼顾,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尽职尽责不仅仅有益于公司,而且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2、坚持不懈,提高成就欲
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工作总是充满着挑战,让人处于兴奋与疲惫之中。
如果没有对工作的热爱,做好一项工作是很难的。
所以只有对工作抱有乐观态度,并有坚信成功的信念,将困难看成是考验,不逃避,不畏惧,并将优势与潜能化成克服困难的利器。
从战胜困难中获得启发,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已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放开思维,培养建立能发挥你潜能的专业素养。
以榜样为参照进行自我激励,把握你的事业,认识到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多一些耐心,将梦想转化为内心的动力,激发追求梦想的强烈愿望,注意捕捉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光辉时刻”或“转折点”,保持自信而健康的心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对自己的职业保障负责,成就你的梦想。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很多时候,人们想像自己是什么样子,现实中就真是什么样子”。
如何规划你的人生是完全由你自己掌握的,就如同你如何看待半杯水,它是满、还是半空完全由你决定。
正确的人生观虽然不一定
能保证你的人生与事业一定成功,但是不正确的态度却肯定会导致失败或造成停滞、固步自封的结果。
3、追求卓越,打造专业精神
卡内基•安德鲁认为人们的工作状态有三类:第一类是连分内的工作也不做,第二类只做分内的工作,第三类是做比分内的工作再多做一点。
“得胜的就是靠这一点”。
他说:“做你的工作,再加上一点,前途无量。
”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都全心全意地去做,不断累积工作经验,精进工作知识与技能,你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也会回报你一片阳光。
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打造你的专业精神,并对自己的岗位有使命感,专心致志做事。
能让工作变得完美,需要极高的品质。
而高品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偶然,是人们保持高昂的企图心、诚心诚意地努力、投入心血、智慧以及技能后所得到的结果。
率先主动是一种极其珍贵、备受看重的品质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
身为员工,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工作
中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
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工作的高效,改善那些使自己缺乏效率的习惯。
工作时,一次只关注一件事,心无旁逸。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对自己所面对的事认真负责,就是“回归当下”,运用最佳模式,想到做到。
对工作要有责任感,勿以事小而不为,培养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不单是把事情做完,同时也注重其中的过程及成果的展现。
这就是专业精神的体现.4乐观面对,提高挫折承受力
心理学将挫折定义为: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受到阻碍,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内心剧烈冲突时的情绪状态。
正如杜鲁门•卡波特所说的那样:“失败是加在成功上面的调味剂”。
需要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满足的,在环境中遇到阻碍,动机和行为也不一定实现。
不能实现,就会产生挫折观,带来消极心理,影响后续目标的产生和实现。
很多人面对挫折时都消极地采取了躲避的态度。
殊不知躲过了挫折也就恰好错过了锻炼自己的难得的机会。
一次知难而退也就意味着以后更多的挫折。
挫折是不可预防的,我们应勇于面对挫折,更重要的是会从挫折中学习,明白只有从挫折中学得更多才能变得坚强,才能走向成功。
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客观事实,不如意是人生路上自我反
省的一面镜子,是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有的经历。
只要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烦恼自然就会离你而去。
问题是应该怎样认识挫折、对待挫折。
这就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承认挫折,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主观和客观上的种种因素,找出出现挫折的关键。
绝不能因为遇到挫折而产生消极情绪。
相反,为了战胜挫折要有激情,依靠坚强的意志力,把挫折对个人的打击,当成磨炼自己的最好机会。
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
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任何领域中的丰硕成果都是长期奋战的结果。
5协同作战,树立团队精神
群体成员互相提供帮助和鼓励,每个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独特的技能,团队一致性和认同感激励着团体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团队精神。
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协作都是非常关键的。
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
像windows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就有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
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一支优秀团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
正是集体的力量,使得一支团队能够超越简单的、按部就班的进步,达到能力的飞跃。
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表现优劣,有时并不仅只看个人的成绩。
若你在工作中离经叛道、形只影单或与同事龌龊过多,也会成为你通往成功之路的暗礁。
因此,作为组织成员,要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职责,明确自己和他人在组织中的各自定位,积极参与团队决策,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不做损坏团队协作的行为,处理好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克服紧张和自我主义,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在工作中,有很多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职业技能是一方面,职业运气是另一方面,而职业意识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
一个人获得成功,60%取决于职业意识,30%取决于职业技能,而10%则靠运气。
好的技能和运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作为支撑,成功的机会势必会很少。
所以只有建立起正确的职业意识,才能使员工改变自身工作的原动力,更主动、更努力地去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104班
王恩茂201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