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概括
- 格式:doc
- 大小:45.51 KB
- 文档页数:7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一、国名渊源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简称“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得名于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
意为“尼日尔河流经的土地”。
1961年10月11日,尼日利亚宣布成立联邦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
东邻喀麦隆,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连,西接贝宁,北界尼日尔,南濒大西洋的几内亚湾。
三、主要概况尼日利亚全国面积92.3768万平方公里。
人口1.1225亿(1988年)。
主要有豪萨人、约鲁巴人、伊搏人、富拉尼人、伊比比奥人等。
尼日利亚全国划分为21个州及1个联邦首都区,下辖3.4个地方政府。
首都拉各斯。
货币为“奈拉”。
官方语言是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
四、社交习俗尼日利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尼日利亚人众多,民族繁杂又奇特;女人讲究梳高发。
胖女媲美受宠热;普遍性格都实在,不搞花套埋扣折;心地热情很纯真,态度忠恳不造作;注重礼节和礼仪,文明礼貌待宾客。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柯拉果”极为崇拜。
他们把“柯拉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启发良心的“种果”。
因此,每当遇到纠纷时,伊博人总要摆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长者执刀将其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
人们一旦吃下这种果子,所有问题也就会自行解决。
若有固执者,必会受到所有人的谴责。
“柯拉果”还是伊博人待客的佳果。
当客人到后,主要端上柯拉果便是表示对来宾的诚心欢迎。
尼日利亚的豪萨人十分重视礼节。
朋友相见总要互相问候身体及家庭状况,而且还要问对方的家禽、家畜、庄稼等情况。
豪萨人接待客人也很随便,主人一般不会兴师动众的特意为客人去准备,而是家里有什么,家人吃什么,客人也吃什么。
尼日利亚豪萨人除有自己的民施语言外,还创造了许多生动的手语,如:他们用拇指和食指拈出“达、达”的声音,表示对谈论的话题很赞赏,完全同意对方的意见;如果把五个手指握成掌头再挥动手臂,则表示对某人的诅咒和谩骂;用手指头从自己的耳朵上由后向前很快刮过,往往表示“妙不可言”,或是“尝到了美味佳肴”,或是“听到了朋友出的妙计”;他们举起手臂,表示“极大尊敬”之意。
七年级下册尼日利亚知识点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一个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七多的国家,其多元文化和灵活多样的经济等方面都让它成为非洲最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七年级下册尼日利亚知识点。
一、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是非洲最多人口的国家之一,被赞誉为“非洲之巨”。
尼日利亚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大多靠近大西洋,北部和西部则与尼日尔、乍得、喀麦隆、贝宁等国接壤。
尼日利亚的气候主要由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组成,南部多雨,中北部则为干旱气候。
二、尼日利亚的历史尼日利亚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00年至1000年之间的古代,当地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区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王国,其中包括伊费王国、贝努因王国等。
后经过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尼日利亚在1960年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三、尼日利亚的民族和语言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个拥有金融、航运、石油和娱乐等多项世界级产业的国家。
这也源于尼日利亚的多民族多语言特点。
尼日利亚有数百个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其中三大民族是豪萨族、伊博族和约鲁巴族。
英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而尼日利亚有将近400种不同的民族语言。
四、尼日利亚的宗教尼日利亚的宗教多元化程度也比较高,主要分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主流宗教。
其中伊斯兰教是该国最大的宗教,约占人口的一半以上。
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尼日利亚的另一大宗教,在南部尤其普遍。
五、尼日利亚的文化和艺术尼日利亚文化和艺术领域同样非常丰富多彩。
尤其是地方和民间文化方面,表现出来的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以手艺术、节日和音乐舞蹈等为代表,广受人民欢迎。
同时,由于该国的多元文化,尼日利亚还拥有丰富多彩的影视文化产业,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六、尼日利亚的经济概况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领先的经济强国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国。
此外,该国还拥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经济产业,如农业、服务业等。
在近年来,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但它仍然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英语: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简称尼日利亚(台湾称“奈及利亚”,大陆、香港称“尼日利亚”),是西非国家,位于非洲的几内亚湾西岸顶点,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北边的尼日尔,东北方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正东则是喀麦隆。
尼日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人口第七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4]。
它被列为是未来11国中的一员,而且还是英联邦成员。
尼日利亚的首都原本为西南沿海的海港城市拉各斯,1991年12月迁都至地理位置位居全国国土正中央的阿布贾。
尼日利亚拥有250多个民族,但最有影响的是豪萨-富拉尼、约鲁巴、伊博三个部族,尼日利亚内战对三大部族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5]。
纷乱的种族结构与丰富的天然资源(主要是石油,尼日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四大成员)是当地持续动乱的主因。
军事独裁与不间断的内战,已经在该国境内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99年该国颁订了新宪法之后才开始有转机。
2003年时的大选是尼日利亚史上第一次堪称民主展现的纪录。
2014年4月,尼日利亚政府在采取基准年份回溯调整后,更新了GDP统计数字,计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其经济规模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26位,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当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000年。
[6]地形[编辑]尼日利亚西接贝宁,东临乍得及喀麦隆,北抵尼日尔。
南部是几内亚湾。
尼日利亚北部有阿达马瓦高原、曼比拉高原、乔斯高原和奥布杜高原等,南部主要是尼日尔河下游冲积平原,东南边境多山,沿海多沙洲、沼泽和潟湖。
主要的河流有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
气候[编辑]尼日利亚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潮湿。
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
西南部拉各斯受几内亚暖流影响,自北向南年降水量200-3000毫米。
尼日利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
自1970年代以来,石油出口逐渐成为该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尼日利亚图及重点知识总结(1)政治: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88%。
它位于非洲东部、北非东部,是非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与非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加纳为邻。
尼日利亚境内有西非大裂谷、阿布贾盆地、卡萨布兰卡盆地等三大盆地。
(2)经济:尼日利亚 GDP总量居世界第142位。
人均 GDP位居世界前十位之一。
截至2014年末,尼日利亚国家银行存款总额达到1093亿美元。
(3)财政: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石油开采出口,2017年 GDP总量为827亿美元(约合9082亿元人民币)。
(4)外汇:货币以美元计价为主,非银非洲人币(NIO)为国际上公认的货币之一,美元与黄金挂钩,非银货币是国际结算最多最广泛使用的主要货币之一。
(5)居民:人口约6400万人(约占该国总人口5%),为英语国家中居民比例最高和最富裕国民之一;其中非洲人在非洲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高达57%;另外还有83%居民是外来移民。
1、尼日利亚国家概况尼日利亚(英语: Irene;英语: Ernest通用货币:尼日利亚镑,非洲国家通用货币(NIO),官方汇率体系是以1美元兑换3.5尼日利亚先令作为基准汇率单位,每10年进行一次调整。
尼日利亚货币里亚尔,是在官方汇率基础上加权计算出的国家外汇储备(包括所有的外汇储备)。
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比重6.5%。
根据《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尼日利亚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5%。
2017年尼日尔总统阿布贾宣布从5月起实施宵禁措施,以限制在境内活动。
阿布贾位于尼日尔河流域,是全非洲距离首都得梅因最近的国家。
其北部为西非大裂谷与阿布贾盆地分界地带,西部为大裂谷延伸到马里海域的阿卡巴湾;中部为西非大陆性气候与阿拉伯世界最温暖舒适地区分界地带;南部为尼罗河流域,靠近赤道地区与内陆水域之间的分界线地带;北部是西非大裂谷延伸到非洲腹地处并在中南部沿海地区与内陆水域之间形成了一条从西非大陆至阿拉斯加的陆路联系。
尼日利亚地理环境气候地形特征尼日利亚(Nigeria)位于非洲西部、东经3度至15度和北纬4度至14度之间,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北邻尼日尔,西接贝宁,东靠喀麦隆,东北方隔乍得湖(LakeChad)与乍得相望。
尼日利亚面积923,768平方公里。
国土最东端至最西端长约1,767公里,最南端至最北端长约1,605公里。
边界线长约4035公里,海岸线长约800公里。
尼日利亚北部为高原,南部主要是尼日尔河下游冲积平原,东南边境多山,沿海多沙洲、沼泽和泻湖。
全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北高南低。
境内平原、河谷、低地、丘陵、盆地、洼地、高原和山地等各种地形兼而有之,大致可分为7个区:1、沿海带状平原,地势低平,绝大多数地方在海拔50米以下,宽约80公里,主要包括尼日尔河(NigerRiver)三角州及其东西低地。
尼日尔三角州是西部非洲著名的水乡。
2、南部低山丘陵,除中东部尼日尔河谷地较低外,大部分地区海拔200-500米。
在这个古老变质岩组成的准平原上,矗立着一系列的低丘和岛山,这是尼日尔河、贝努埃河(BenueRiver)和沿海其他河流的分水岭地带。
3、中部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平均海拔在330米以下。
尼日尔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其最大的支流贝努埃河自东北流向西南,两河在科吉州首府洛克贾(Lokoja)交汇,组成一条宽120-160公里,长约300公里的倒"人"字型河谷地带。
4、北部豪萨兰高地,超过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约900米。
乔斯高原(JosPlateau)在中间突起,与东部的比乌高原(BiuPlateau)都是近代火山作用形成的玄武岩、花岗岩块体。
5、西北索科托盆地(SokotoBasin),索科托河及其支流自东向西转南汇入尼日尔河,上游流经高原斜坡,河谷深切;下游流经松软地层,形成宽阔的谷地。
6、东北乍得湖湖西盆地,科马杜古约贝河(KomaduguYobeRiver)等自西南向东北注入乍得湖,两岸地表较平坦,南缘多沼泽,沿湖多盐滩。
“非洲第一的大国”的尼日利亚你了解多少?尼日利亚冷知识篇1.尼日利亚(英文: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全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位于6°27′N,3°24′E,处于西非东南部的国家,非洲几内亚湾西岸的顶点,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北边的尼日尔,东北方隔乍得湖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
2.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总人口2.01亿,占非洲总人口的16%,同时也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2013年,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5099亿美元。
3.尼日利亚国土面积92.38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50多个民族(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其中最大的3个部族是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占全国人口的29%)、西南部的约鲁巴族(21%)和东部的伊博族(18%)。
4.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成员国之一。
5.尼日利亚是非洲能源资源大国,截止2014年已探明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已探明76种矿产中有34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
尼日利亚自然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已探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煤、矾土、钽铁矿、黄金、铁矿石、石灰石、锡、铌、石墨和锌等30多种矿藏。
煤储量约27.5亿吨,为西非唯一产煤国。
6.尼日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总体高温多雨,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为26~27℃,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2.2℃,最北部可达40.6℃。
7.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Abuja)坐落在尼日尔州境内,是小部族格瓦里族聚居的地方,为尼日尔州、卡杜纳州、高原州和克瓦拉州的交汇点,距离拉各斯约500公里,是全国的地理中心。
它地处中央高原的西南边缘,为热带大草原丘陵地带,人口稀少,空气新鲜,景色秀丽。
8.尼日利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概况:非洲古国,面积92.4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00公里,人口1.73亿(2014年),首都阿布贾。
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民族最多的国家。
尼日利亚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
非洲著名的历史古城,有“沙漠港口”之称的卡诺就位于尼日利亚北部,是豪萨古文化的发源地。
15世纪开始尼日利亚逐渐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尼日利亚国旗:自左至右由绿,白,绿三个相等的垂直长方形组成。
绿色象征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
尼日利亚国徽:字母“Y”形象地表明尼日尔河与贝努埃河在尼日利亚境内的汇合;纯黑的底色代表两河沿岸的千里沃土,这两条河是尼日利亚人民生命的摇篮;它们不仅给尼日利亚人民提供了饮用水源,而且还促进了国内航运业的发展,为尼日利亚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盾徽两侧昂然挺立的白马是国家尊严的标志,顶端的红鹰凝聚着民族的力量。
一条黄色饰带跨过国徽下端的美丽田园,上面用英文写着尼日利亚格言:“团结与信心,和平与进步”。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5°N——13°N,地处热带。
2、海陆位置:位于非洲西部,南临几内亚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北边的尼日尔,东北方隔乍得湖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
地形地势:尼日利亚全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北高南低。
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区海拔200-500米;中部为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萨兰高地约占全国面积的1/4,平均海拔900米;东部边境为山地,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
气候特点: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有干湿两季)总体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6~27℃,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2.2°C。
降水量由南部的3800多毫米向北逐渐递减为250毫米左右。
七年级地理尼日利亚知识点
在七年级地理学习中,尼日利亚是一个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国家。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是非洲大陆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
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本文将从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经济等角度对尼日利亚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地理位置
尼日利亚坐落在非洲的西部,北部接乍得,东北部与喀麦隆交界,东南部与贝宁相连,南接大西洋,面积达到923,768平方公里。
尼日利亚的首都是阿布贾,官方语言为英语。
二、气候特征
尼日利亚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冬季稳定温暖,夏季炎热干燥。
在南部沿海地带,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以上,而北部则经常发生干旱现象。
三、人口与文化
截至2021年,尼日利亚人口已经突破两亿,是非洲第一大国家,也是全球第七大国家。
尼日利亚拥有着众多部落和民族,以
豊富的人文资源而著名。
其中最大的三个民族分别为豪萨族、伊
博族和约鲁巴族,他们分别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四、经济特点
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就是石油资源。
此外,尼日利亚还拥有较为
丰富的天然气、煤炭、铁矿等资源。
尽管拥有着众多的自然资源,但是尼日利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贫富差距和失业率等问
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总之,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的一个重要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
然资源和多样化的文化特色。
了解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气候、
人口和经济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非洲这个大陆,也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非洲系列之三尼日利亚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地理位置优越。
尼日利亚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是一块充满商机的热土。
从投资合作环境角度看,尼日利亚市场有以下特点:第一,市场规模巨大。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总人口1.7亿,占非洲总人口的16%,也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2013年,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5099亿美元。
第二,尼日利亚是非洲能源资源大国,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
已探明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已探明76种矿产中有34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
第三,尼日利亚政局基本保持稳定,自实行民选政治以来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种族和宗教冲突日益激烈,恐怖活动愈加频繁,北部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博科圣地”多次在北部及首都等地制造恐怖爆炸事件,南部产油区反政府武装也不时制造恐怖威胁,使尼日利亚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升高。
第四,尼日利亚整体法律制度较为健全。
现行宪法是以1979年宪法为基础修订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尼日利亚是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为最高行政长官,领导内阁;国民议会分参、众两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最高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总统、国民议会均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尼日利亚联邦设有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高等法院,各州设高级法院,地方政府设地方法院。
有的州还设有习惯法上诉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尼日利亚商业和政策法规环境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尼日利亚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准人门槛较低,政策较为宽松。
能源资源丰富,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尼日利亚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落后,政策连续性差,办事效率低,政府监管和执行能力弱。
中国同尼日利亚自1971年2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长期友好,高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尼日利亚概括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位于西部非洲东南部,面积92万平方公里。
人口1.33亿,居非洲第一。
民族众多,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官方语言为英语。
首都阿布贾。
现任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
中国和尼日利亚1971年2月10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长期发展顺利,在文教、卫生等各领域合作成效显著。
两国建有战略伙伴关系。
江泽民主席、吴邦国委员长、胡锦涛主席分别于2002、2004和2006年访尼。
尼总统奥巴桑乔曾于2005年访华。
2005年双边贸易额为28.3亿美元。
【国名】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两边为绿色,中间为白色。
绿色象征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
黑色盾面上绘有白色的“Y”型图案,黑色象征尼日利亚肥沃的土地,“Y”型图案象征流经该国的最大的河流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
盾徽上端为舒展双翼的雄鹰,两侧各有一匹白色骏马,鹰和马象征尊严和力量。
盾徽和白马立在鲜花点缀的草地上,下面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与信心,和平与进步”。
【独立日】10月1日(1960年)【国庆日】10月1日(1960年)【国家政要】总统奥马鲁·穆萨·亚拉杜瓦(Umaru Yar'Adua),2007年4月当选,同年5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92万多平方公里。
尼位于西非东南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
西同贝宁接壤,北与尼日尔交界,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
海岸线长800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
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区海拔200-500米;中部为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萨兰高地超过全国面积面积1/4,平均海拔900米;东部边境为山地,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
河流众多,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为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在境内长1400公里。
非洲音乐的心脏——尼日利亚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北美流行音乐的舞台上慢慢出现了黑人的身影,他们多来自西非国家,原本只是在北美洲棉花种植工厂的奴隶。
从非洲到美洲,黑人劳工带来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劳动力,同时也将自己民族上千年的音乐文化播种在北美的土地上,不断的融合其它音乐元素,形成了蓝调、爵士、嘻哈音乐等等耳熟能详的新音乐形式。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今的黑人音乐已经占据了北美音乐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非洲风。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非洲音乐的发源地——尼日利亚,一起去探索黑人歌手血液里流淌着的深厚的非洲音乐文化。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位于西非东南部,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
“尼日利亚音乐”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包含着数十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民歌与流行乐,由于尼日利亚像我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民歌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种类。
在英国殖民尼日利亚(1914)之前,虽作为非洲大国,但其文化、音乐、宗教等方面的信息鲜为外界所知。
欧洲考古学家在尼日利亚中北部的一个岩洞里发现了画有各种乐器和音乐家演出场景的岩画,时期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七世纪。
因此可以得知,尼日利亚音乐早在青铜时代便在当地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现今在尼日利亚共有25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传统音乐,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共同之处,最典型的特征便是“对唱”(call-and-response)形式,即在演唱中领唱者与合唱部分谈话式的演唱,或者由领唱者发问,合唱部分进行回答。
这种对唱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也较为常见,经常是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尼日利亚音乐文化中,对唱的形式则多用于部落聚会探讨重大问题或举行宗教仪式时。
就像在大部分非洲音乐中所表现的一样,节奏在尼日利亚音乐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我们还可以听到复节奏的使用,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声部中使用不同的对比性节拍,使整个音乐产生一种水流性的律动效果。
最佳答案:尼日利亚地理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领土面积92.38平方公里。
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西同贝宁接壤,北与尼日尔交界,东北同乍得相邻,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
海岸线长800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
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区海拔200-500米;中部为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萨兰高地超过全国面积面积1/4,平均海拔900米;东部边境为山地,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
河流众多,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为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在境内长1400公里。
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为26~27℃。
气候尼日利亚属热带气候,一年中仅有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由南向北沿纬度延伸具有不同的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最高处为海拔1000米,具有西非热带气候的多样性特征。
尼日利亚的气候受两种反差强烈的气团影响,一种是来自西南方海洋湿润的热带海洋气候;一种是来自北方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性气候。
这两种气团眼一条假象线汇合,构成热带辐合区。
其表面位置随太阳的显著运动而南北摆动,每年10-3月太阳处于南半球时,热带辐合区在北纬7度形成。
在这期间,明显受到东北方向气团的影响,空气十分干燥。
在12-2月间,干燥而充满尘土的哈麦丹风从撒哈拉沙漠刮来,使空气变得寒飕飕、雾蒙蒙的,能见度降低。
以前,哈麦丹风的影响被茂密的森林植被和南部湿润的空气限制在热带稀树草原以内,但现在已扩延到沿海地区。
在4-9月间,太阳处于北半球,气候湿润,热带辐合区向北移动,8月份时处于北纬20度左右,湿润的西南方向的热带海洋气团和东南季风进入内陆并带来降雨。
热带辐合区的南北运动造成了每年降雨在不同地区的起始和终止时间上的不一致,各地的旱季和雨季持续时间也不相同。
总的来讲,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雨季的长度相应缩短,而旱季长度相应增加。
在沿海地区,一年中每月均有降雨,无明显的旱季期。
在热带稀树草原地区,雨季发生在6-8月,在最东北部,雨季仅持续约3个月。
七年级尼日利亚知识点尼日利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西非国家。
作为非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尼日利亚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都非常丰富多彩。
如果你是七年级的学生,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些尼日利亚的基本知识点,为你的地理、历史或者国际交流课程做好准备。
下面是一些有关尼日利亚的实用知识点。
地理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南临几内亚湾,北靠撒哈拉沙漠。
尼日利亚丘陵、高原、山地比例合适,在整个国家分布有着大片广阔的土地。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尼日利亚已经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种植园的所在地之一。
尼日利亚还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铜、锌、锡、铝等金属,以及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
历史尼日利亚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非洲的早期文明时期,包括荷鲁斯文明、楚巴文明和伊费文明等。
在16世纪和17世纪期间,尼日利亚成为了葡萄牙和荷兰的贸易中心,同时还遭受了大量的奴隶贸易。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尼日利亚经历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
从那时起,尼日利亚就成为了一个民主、多元文化的国家。
文化尼日利亚的文化非常多元化,涉及到各种方面,包括音乐、艺术、文学和建筑等。
尼日利亚音乐受到非洲和外部文化的强烈影响,其汇集了爵士、摇滚、传统非洲、拉丁、印度和加勒比等音乐风格。
尼日利亚也以其多元化的文学成就而闻名。
Wole Soyinka是尼日利亚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当代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则将当代尼日利亚的矛盾复杂生活描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尼日利亚还拥有许多美丽的建筑,例如Ile-Ife和Benin City的城墙、Lagos的Eko Tower和LCC雕塑等等。
政治和经济尼日利亚拥有一个总统制政府,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总统拥有大权以便在国家政策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尼日利亚的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石油行业逐渐兴起,现在石油收入占到了尼日利亚国家GDP的70%以上。
尼日利亚经济概况1.自然资源尼日利亚矿物资源相当丰富,具有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潜力。
石油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约200亿桶,最高年产量为1.43亿吨;天然气储量达2.6亿桶;石油收入分别占财政收入的75%和外汇收入的95%左右,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尼日利亚石油生产的特点是,油田比较小,油井多,每口井大约日产500-5000桶。
原油轻而含油量低,油质优良。
离地面较浅的油层含有大量石油,开采方便,成本低廉。
大多数油田都同时储有大量天然气。
尼日利亚已发现的矿产品共有38种,其中23种为非金属矿,15种为金属矿。
除石油、天然气外,已大量开采的有煤、锡、铌、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和黄金。
2.经济简史原为农业国,70年代石油工业崛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之一。
与此同时,农业被忽视,粮食生产下降,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80年代初,随着世界市场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
90年代初,由于尼政局动荡和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等原因,尼经济继续恶化。
199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
1993年阿巴查执政后,为扭转经济颓势,采取了平衡预算、加强对经济干预和外汇管制等措施,但未达到预期目的。
3.经济概况1995年,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行新外汇政策,颁布新投资法,调整关税税率,控制货币发行量,压缩财政支出,鼓励发展私有企业和农业,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2.2%。
1996年,尼经济形势看好,经济增长3.35%,财政盈余370亿奈拉(约46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从1995年的72.8%降至1996年的28%,外债从1995年的325.85亿美元降至1996年的280.6亿美元。
但尼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制造业持续滑坡,失业增加,贫困化严重。
4.行业概况(1).农业概况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
曾以大宗出口可可、棕榈油、橡胶、花生等农产品闻名于世。
但是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下降趋势越来越严重。
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经济总量居非洲第一位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南部,与喀麦隆、乍得、贝宁、尼日尔相邻,濒临几内亚湾,有海岸线800多公里,面积923768平方公里。
该国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河流众多,属热带季风气候。
※该国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黑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超过了南非和埃及。
该国是英联邦成员国。
※该国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矿产资源有石油、金、铅锌、天然气、铝钒土、钛铁矿、锂、石墨、磷酸盐、钽、沥青、石灰石、铌、岩盐、石膏、滑石、煤、硅澡土、大理石、锡等,其天然气储量居非洲第一位,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二位,天然沥青的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居世界第二位,该国还是西部非洲唯一的产煤国。
※该国宝石储量丰富,主要有蓝宝石、红宝石、海蓝宝石、祖母绿、电气石、黄宝石、石榴石和锆石等。
尼日利亚首都是阿布贾,位于拉各斯南约500公里。
该国有250多个民族,共中富拉尼族占29%,约鲁巴族占21%,伊博族占18%,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50%)和基督教(40%)。
※石油出口是该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8%。
该国制造业有纺织、皮革、车辆装配、木材加工、水泥、饮料、食品加工。
※该国粮食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该国是首个正式启用数字货币的非洲国家。
※该国棉花、花生的产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该国拥有西非第一大证券交易所,金融业较发达。
对尼日利亚投资最多的国家是英国、美国和比利时。
尼日利亚诗人、小说家沃尔索因卡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1986年)。
※尼日利亚电影业比较发达,拥有著名的电影工业基地瑙莱坞,年拍摄电影数量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相当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电影出品数的总和。
尼日利亚是全世界黑人人口最多的国家,占非洲黑人总数的五分之一。
一夫多妻制在尼日利亚非常普遍,这里的女人都很热衷嫁给拥有多妻的男人,如果谁不幸嫁给了一个妻子少的男人,那便是毕生的耻辱。
尼日利亚概括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位于西部非洲东南部,面积92万平方公里。
人口1.33亿,居非洲第一。
民族众多,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官方语言为英语。
首都阿布贾。
现任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
中国和尼日利亚1971年2月10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长期发展顺利,在文教、卫生等各领域合作成效显著。
两国建有战略伙伴关系。
江泽民主席、吴邦国委员长、胡锦涛主席分别于2002、2004和2006年访尼。
尼总统奥巴桑乔曾于2005年访华。
2005年双边贸易额为28.3亿美元。
【国名】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两边为绿色,中间为白色。
绿色象征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
黑色盾面上绘有白色的“Y”型图案,黑色象征尼日利亚肥沃的土地,“Y”型图案象征流经该国的最大的河流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
盾徽上端为舒展双翼的雄鹰,两侧各有一匹白色骏马,鹰和马象征尊严和力量。
盾徽和白马立在鲜花点缀的草地上,下面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与信心,和平与进步”。
【独立日】10月1日(1960年)【国庆日】10月1日(1960年)【国家政要】总统奥马鲁·穆萨·亚拉杜瓦(Umaru Yar'Adua),2007年4月当选,同年5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92万多平方公里。
尼位于西非东南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
西同贝宁接壤,北与尼日尔交界,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
海岸线长800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
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区海拔200-500米;中部为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萨兰高地超过全国面积面积1/4,平均海拔900米;东部边境为山地,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
河流众多,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为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在境内长1400公里。
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为26~27℃。
【人口】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人口1.4亿(2006年)。
全国有250多个民族,其中主要的大部族有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西南部的约鲁巴族和东部的伊博族。
尼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占50%,基督教占40%,其他占10%。
【首都】阿布贾(Abuja)。
人口约300万(2005年)。
首都原是南方海港拉各斯(lagos),1991年12月迁入内地城市阿布贾。
平均最高气温为34至37℃,平均最低气温为20℃。
【行政区划】实行联邦制。
设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
1996年10月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全国划分为1个联邦首都区、36个州以及774个地方政府。
36个州是: 阿比亚州、阿夸·伊博姆州、阿达玛瓦州、阿南布拉州、包奇州、贝努埃州、博尔诺州、十字河流州、三角州、埃多州、埃努古州、伊莫州、吉加瓦州、卡杜纳州、卡诺州、卡齐纳州、凯比州、科吉州、夸拉州、拉各斯州、尼日尔州、奥贡州、翁多州、奥逊州、沃约州、高原州、河流州、索科托州、塔拉巴州、约比州、贡贝州、纳萨拉瓦州、赞法拉州、埃邦伊州、埃基提州、巴耶尔萨州。
【简史】尼日利亚是非洲文明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
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使尼日利亚享有非洲“文化摇篮”的美誉。
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了卡奈姆-博尔努(Kanem-Bornu)帝国。
14至16世纪,桑海帝国盛极一时。
1472年葡萄牙入侵。
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
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
1947年英国批准尼日利亚新宪法,成立联邦政府。
1954年尼日利亚联邦取得内部自治权。
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长期由军人执政。
1993年11月以阿巴查为首的军政府接管政权,组成临时领导委员会和联邦执行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
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国防参谋长阿布巴卡尔接任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确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选政府交权。
在1999年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人民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家元首奥巴桑乔当选第四共和国总统,并于5月29日就职。
尼日利亚向喀麦隆移交巴卡西半岛尼日利亚总统宣布将从巴卡西半岛撤军尼政府反对将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问题国际化现行宪法于1999年5月5日公布,同年5月29日起正式实施。
该宪法以尼1979年宪法为基础修订而成。
主要内容包括:尼是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为最高行政长官,领导内阁治理国家;国民议会分参、众两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最高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总统、国民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奉行“威慑与防御”相结合的战略方针。
自1985年以来,武装部队总司令一直由国家元首兼任。
尼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正规军总兵力为78500人,其中陆军62000人,海军7000人,空军9500万人。
现有警察17万人。
实行志愿兵役制,每年征兵一次。
1月15日为军队节。
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
积极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谋求发挥非洲大国作用。
【与中国关系】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亚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
2005年4月,奥巴桑乔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尼日利亚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在尼日利亚国民议会发表了题为《为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的重要演讲,两国并发表联合公报。
200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亚拉杜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中尼两国领导人互访大事记双方在经贸、油气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2005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尼日利亚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2006年10月30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与尼交通部签署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
项目自签约实施以来,中土公司基本完成了项目勘测初步设计,并做了大量全面的施工前期筹备工作。
由于尼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项目于2008年9月暂停。
2009年10月26日,中土公司与尼交通部签署尼铁现代化项目分段实施阿布贾至卡杜纳段补充协议,标志着尼方以分段形式重启搁置一年多的铁路现代化项目。
2008年3月,在尼日利亚东南部阿南布拉州的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和中国厦门大学合作成立了尼日利亚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9年10月16日,尼日利亚第二所孔子学院在拉各斯大学正式揭牌。
尼日利亚是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之一。
尼日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36亿桶,日产原油200万桶左右,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
尼日利亚独立初期是农业国,20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崛起,并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石油工业的产值占到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0%至30%,尼外汇收入的95%和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0%都来源于石油工业。
近几年,尼石油年出口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尼日利亚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也很丰富。
尼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尼煤炭储量约27.5亿吨,是西非唯一的产煤国。
八十年代后,随着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
199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
1995年起政府对经济进行整顿,取得一定成效。
1998年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和国内炼油厂停产,经济增速减慢。
1999年奥巴桑乔上台后,积极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限制举借新债,大力扶持农业,加强石油、天然气、矿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外资、外援和债务减免。
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主要制造业为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水泥、饮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
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0%。
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
农业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
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使尼享有“黑非文化摇篮”的美誉。
独立后,尼现代艺术、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都有较快发展,产生了一批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和表演艺术家。
1977年尼主办了第二届世界黑人和非洲人艺术文化节。
1986年,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沃尔·索因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非洲文学家。
【教育】1976年起实行小学免费教育。
但由于经济困难,自1985年起改为收费。
1999年9月尼政府出台全国基础教育计划,恢复小学免费义务教育。
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
全国21%的人口只受过小学教育,成年人36.7%为文盲。
全国现有大学90所,著名大学有艾哈迈德·贝罗大学、拉各斯大学、伊巴丹大学、尼日利亚大学和伊费大学等,在校学生约7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近200所;师范学校近250余所;商业学校80所;普通中学12610余所;小学59340余所。
大多数学校教学设施陈旧,师资不足。
【体育】非洲体育强国,足球运动十分普及。
近10年来,尼青年足球队曾3次在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中夺冠。
1996年尼国家足球队获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2000年获非洲杯亚军,2002、2004和2006年获非洲杯季军,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亚军。
此外,在田径、举重等项目上,也有一定优势。
新华网拉各斯6月19日电(记者邱俊)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发布的最新公报称,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高涨,截至2008年6月中旬,尼日利亚的外汇储备已达608.4亿美元。
按照这一数据,尼日利亚目前是外汇储备最多的非洲国家,居世界第27位。
尼央行说,目前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该国25个月的进口支付。
尼央行还称,由于石油主产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的动荡局面造成原油产量下降,今年4月份该国日均原油产量仅为181.8万桶,比2006年1月份减少了约25%。
尼央行数据还显示,自今年4月份以来,非洲另一个原油大国安哥拉的原油日产量已经超越尼日利亚,成为非洲最大的原油生产国。
石油是尼日利亚国家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尼外汇收入的98%、联邦政府收入的约80%来源于石油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