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比大小10以内大小的比较(精选).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4.41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例1】数一数,缺了()块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补全和有序计数的方法来数出缺了几块砖。
解答时,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这样第一层缺了2块、第二层缺了3块、第三层缺了3块、最下面一层缺了2块,这样一共缺了2+3+3+2=10(块)。
解答:10【例2】数一数,(1)下图有()个三角形。
(2)()个正方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有序思考和分类计数的方法来判断图形的个数。
(1)图中,基本的三角形有2个,有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2+1=3(个)三角形。
(2)图中四个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中间有1个正方形,这样一共有5个正方形。
解答:(1)3 (2)5【例3】下图一共有几个长方形?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数长方形的个数,解答时可以用分类有序计数的方法来计数。
基本长方形有4个:;两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4个:2个+2个;4个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4+4+1=9(个)长方形。
解答:9个长方形【例4】填一填。
(1)至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还可以拼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尝试法、分析法和排除法来解答图形的拼组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组,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和规律。
(1)正方形有4条边,所以至少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就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2个或3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长方形,只有至少4个小正方形时,才能拼成大正方形。
(2)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解答:(1)4 4 (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一排队伍一共有13人,聪聪左边有9人,聪聪右边有几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答排队人数问题。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长方形(对边相等)2、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三角形2、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3、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七巧板由3种(75个三角形( 1,2,4,6,7 ),1个正方形( 5 ),1个平行四边形( 3 )。
哪些一样大?答:1和2一样;4和6一样练习一、下面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对的在后面的()里画∨,错的画×。
(1)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4)用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最少要6根。
()(6)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7)一个长方形不能剪成4个同样的三角形。
()二、填一填。
上边共有( )个图形,共有()种。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__圆形:三角形:____________2、仔细填一填。
下图有()个三角形下图是由()个小三角形拼成的。
右图共有()个正方形3、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4、数一数,填一填。
三、画一画,填一填。
1、缺了()块砖。
2、缺了()块砖。
3、(1)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圆有()个,三角形有()个。
(2)其中()最多,()最少,()和()同样多。
四、填一填1、一个正方形对折一次可以折成2个完全一样的()或()。
2、两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
3、七巧板有7种颜色,由()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块(),()块正方形,()块平行四边形。
4、两个一样大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或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5、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拼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
6.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 )形,而且大小( )。
7.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认识和会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3、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生活中的长方形有:课桌的表面、课本的表面、A4纸、门的表面等;生活中的正方形有:方巾、地砖、魔方的一个面等;生活中的三角形有自行车的支架、红领巾、台历的张开处等;生活中的圆有:圆盆、圆碗、轮子等。
4、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 4 条边,每条边都是直直的。
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有4个角,都是一样大的直角。
可以上下、左右对折,有两种对折法,有两条折痕。
长方形可以正正地放,也可以斜着放。
5、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 4 条边,每条边都是直直的,并且一样长。
有4个角,都是一样大的直角。
可以上下、左右、对角对折,有四种对折法,有四条折痕。
正方形可以正正地放,也可以斜着放。
6、平行四边形:四条边边都是直直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其中一组对边是倾斜的。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7、三角形:三条直直的边首尾相连,有三个角,可以正正地放,也可以斜着放。
8、圆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圆圆的。
9、七巧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7块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
10、七巧板里面有7个图形,是由3种图形组成的,分别是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11、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 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的。
12、常见拼组:(1)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当宽是长的一半时,这样的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至少用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才能拼成正方形)(至少用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大正方体)(4)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用两个带有直角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大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选一选,拼一拼。
解题思路:利用手中的七巧板看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拼成的图形中没有用到哪种图形?请在下面画“√”。
(1)()()()()(2)()()()()答案提示:(1)()()(√)()(2)(√)()()()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游戏:猜一猜云朵后面是哪种图形?请把它圈出来。
答案提示:解题思路:通过观察图形露出的一部分特征,猜测云朵后面到底是哪种图形。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数一数,算一算。
答案提示:解题思路:13-9=4(个)17-9=8(个)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3号收款台现在有18人排队结账,队伍中聪聪妈妈前面有8人,她后面有多少人?答案提示:18-8-1=9(人)或8+1=9(人),18-9=9(人)补充习题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8、7、6看谁写得多。
(用0~9这九个数填一填。
)6答案提示:10-4=611-5=612-6=6……解题思路:想十几减6等于几就行,把十几中的“几”写在被减数的方框里,等于几的“几”写在减数的方框里。
补充习题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5、4、3、2填一填,想一想,像这样得数是9的减法算式都有哪些?(用0~9这九个数填一填。
)-=910-1=911-2=912-3=913-4=914-5=915-6=916-7=917-8=918-9=9补充习题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红红买了15本课外书和13个笔记本,其中有7本故事书,其他类的书有几本?15-7=15-7=8(本)补充习题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雯雯再算几道就可以追上兰兰呢?答案提示:15-8=7(道)补充习题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两队进行拔河比赛,一队有12人,二队有9人,要使比赛公平,需要一队去掉多少人?答案提示:12-9=3(人)补充习题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涂上相同的颜色。
教科版一年级知识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目录及知识要点教学目标总结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1. 数一数2.比多少第二单元位置1.上、下、前、后2. 左、右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2. 比大小3. 第几4. 分与合5. 加法6. 减法7. 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 拼一拼,搭一搭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6和7的认识2. 6、7的加减法3. 6、7的加法与减法应用4、8和9的认识5、8和9的加减法6. 8和9的加减法应用7.10 的认识8.连加连减9.加减混合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1. 11-20各数的认识(一)2. 11-20各数的认识(二)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 9加几2. 8、7、6加几3. 5、4、3、2加几第九单元总复习:1. 20以内的数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4. 认识钟表一年级上册知识点:①数一数②比一比③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④认识物体和图形⑤分类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⑦11~~20各数的认识⑧认识钟表⑨20以内的进位加法⑩总复习第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