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招标书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10
一、招标公告1.1 项目名称:XX流域治理项目1.2 招标单位:XX水利局1.3 招标编号:XX-202X-ZF-00011.4 招标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1.5 报名时间:202X年X月X日至202X年X月X日1.6 开标时间:202X年X月X日1.7 开标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XX会议室二、项目概况2.1 项目背景XX流域位于我国XX省XX市,流域面积XX平方公里,涉及XX个县(市、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洪水灾害频发。
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流域水资源安全,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现决定对XX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2.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实施综合治理措施,达到以下目标:(1)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2)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流域供水安全;(3)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减少洪水灾害损失;(4)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3 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坡面治理、沟道治理、侵蚀沟整治等;(2)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生态护岸建设等;(3)水库、塘坝等水利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造等;(4)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5)防洪减灾工程:包括建设蓄洪区、提高防洪标准等。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3.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承担本工程的能力;3.2 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3.3 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履约能力;3.4 近三年内(自投标截止之日起向前推算)完成过类似项目,并取得良好的业绩;3.5 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质保体系和良好的社会信誉;3.6 拥有合格的施工队伍和必要的施工设备。
四、投标文件要求4.1 投标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投标函;(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4)资质证书副本;(5)近三年财务报表;(6)类似项目业绩证明材料;(7)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8)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9)投标报价文件;(10)其他证明材料。
太湖水质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007年5月底,由于太湖蓝藻暴发等原因,导致无锡市水源地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近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通过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实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从而科学管理水体。
二.太湖流域概况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太湖流域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间天堂”。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流域内河道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两个部分。
上游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有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等;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主要有以黄浦江为主干的东部黄浦江水系(包括吴淞江)、北部沿江水系和南部沿杭州湾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太湖流域境内全长312km,起着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也是流域的重要航道。
(一)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和气象太湖湖区面积3192平方公里(包括部分湖滨陆地)。
平原区河网交织,水流流速缓慢。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年平均气温14.9~16.2℃,年日照时数1870~2225小时。
多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22毫米。
2.水资源概况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7.4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398立方米和727立方米。
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334亿立方米。
其中太湖的湖泊面积为242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338.11平方公里,湖泊长度68.55公里,平均宽度34.11公里,平均水深1.89米,总容蓄水量44.30亿立方米。
出入太湖河流228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苕溪、南溪和洮滆等;出湖河流有太浦河、瓜泾港、胥江等;人工调控河道主要有望虞河等。
3.太湖湖体水质整体情况根据江苏省环保部门统计数据,2009年,太湖湖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2mg/L,达到Ⅲ类;总磷平均浓度为0.083mg/L,属Ⅳ类;总氮平均浓度为2.64mg/L,劣于Ⅴ类。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二○○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第二节水环境状况 .........................................一、污染源现状.........................................二、水质状况...........................................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一、事件发生过程.......................................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一、治污措施及成效.....................................二、主要经验...........................................三、主要问题和教训.....................................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第三节总体目标 ...........................................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二、近期目标...........................................三、远期目标...........................................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一、水源地建设.........................................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第二节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一、调整产业结构.......................................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优化城乡布局.......................................第三节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一、严格控制工业点源...................................二、治理船舶污染,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四节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城镇污水处理.......................................二、城乡垃圾处理.......................................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 第五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绿色农业工程.......................................二、畜禽养殖...........................................三、水产养殖........................................... 第六节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一、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二、岸线治理...........................................三、生态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四、科学清淤........................................... 第七节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二、提高出湖过水能力...................................三、加强“引江济太”调水管理........................... 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 .......................................一、倡导农业节水.......................................二、推进工业节水.......................................三、建设节水防污型城镇................................. 第九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一、提高废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三、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 第十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一、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第十一节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一、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三、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四、水环境预警系统建设.................................五、完善执法体系....................................... 第五章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 .....................................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项目.........................二、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三、区域联合供水项目...................................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第二节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一、整治、淘汰落后企业.................................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项目...............................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项目...............................五、村庄污水及垃圾处置项目.............................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 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一、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二、太嘉河(太湖—嘉兴)工程...........................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四、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六、望虞河后续工程..................................... 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 .......................................一、湿地保护、修复与重建...............................二、生态保护带建设.....................................三、水体生态修复.......................................四、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五、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 .......................................一、环太湖河道整治工程.................................二、河网清淤...........................................三、船舶污染控制.......................................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二、工业节水示范工程...................................三、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第九节监管体系建设项目....................................一、国家级站网建设.....................................二、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三、地方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四、省市区站网和能力建设...............................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六、湿地监测能力建设...................................第十节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第六章一般治理区主要项目和工程...............................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 .....................................第二节点源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 .......................................一、湿地保护与修复.....................................二、生态林建设.........................................三、湖泊清淤...........................................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项目....................................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第七章投资匡算与工程占地.....................................第一节投资编制依据 .......................................第二节总投资 ............................................一、总投资及构成.......................................二、筹资渠道...........................................第三节重点治理区投资 .....................................第四节一般治理区投资 .....................................第五节治理项目用地 ....................................... 第八章综合治理效益分析.......................................第一节环境效果分析 .......................................一、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二、污染物量削减.......................................三、污染负荷预测与削减能力综合分析.....................第二节投资效果分析 .......................................一、饮用水安全项目.....................................二、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三、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项目.........................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五、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项目.............................六、生态修复项目.......................................七、河网综合整治项目...................................八、节水减污项目.......................................九、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十、科技支撑研究项目...................................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 .......................................一、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水减污.....................三、完善城镇治污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积累经验,为河湖综合治理起示范作用.................六、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九章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一、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二、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三、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四、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六、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七、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八、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九、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附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治理项目汇总前言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第1篇一、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水环境治理工程已由[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机关名称]以[批文名称及编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项目业主名称],建设资金来自[资金来源],招标人为[招标人名称]。
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水环境治理工程设计进行公开招标。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2. 项目地点:[项目具体地址]3. 项目规模:[项目规模描述,如:处理能力、服务范围等]4.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额]5. 建设工期:[合同工期,如:12个月]6. 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技术方案、施工图设计等。
三、招标内容1. 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2. 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设计方案;3. 施工图设计及设计说明;4. 相关技术文件编制;5. 设计阶段的技术咨询和配合工作;6. 设计变更和优化工作。
四、投标人资格要求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2. 具有环境保护工程专业设计甲级资质;3. 具有类似工程设计经验,近三年内完成过[类似工程规模]的水环境治理工程设计项目;4. 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履约能力;5. 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商业信誉。
五、招标文件的获取1. 招标文件获取时间:[获取招标文件开始时间]至[获取招标文件结束时间]。
2. 招标文件获取方式:[招标文件获取方式,如:现场购买、网上下载等]。
3. 招标文件售价:[招标文件售价]元,售后不退。
六、投标文件的递交1.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
2.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投标文件递交地点]。
3. 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七、开标时间及地点1. 开标时间:[开标时间]。
2. 开标地点:[开标地点]。
八、评标办法本次招标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
九、其他1. 招标人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2. 投标人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投标,否则投标无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水环境治理工程投标书尊敬的投标评审委员会:我代表公司XXX,谨向贵公司提交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投标书。
经过我公司悉心研究和分析,我公司对该项目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愿意为贵公司提供卓越的水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在此,我公司向贵公司详细介绍我们的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和投标报价。
一、项目概述我公司深谙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水体的水质,提升水环境的生态价值。
我们将采用综合手段,包括生物性治理、物理性治理和化学性治理,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问题,制定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二、技术方案1. 生物性治理生物性治理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我们将引入自然湿地修复、微生物菌群调节等方法,通过生物吸附和降解有机污染物。
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的工程团队,能够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并满足相关标准。
2. 物理性治理物理性治理是为了解决废水处理中的浮渣、沉渣等问题。
我们将运用高效的物理过滤、沉淀和连续流介质过滤等技术,将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有效去除,确保出水质量达标。
3. 化学性治理针对水中存在的化学污染物,我们将采用化学添加剂、吸附剂等手段进行治理。
我们拥有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提供优质、可靠的化学药剂,以确保治理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三、实施计划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实施计划。
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执行项目:1. 项目准备:包括人员组建、材料采购、设备调配等;2. 前期调研:对水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和实地考察,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3. 施工实施:按照治理方案进行施工实施,确保工程质量;4. 监测评估:施工完成后,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与标准相符。
四、投标报价根据我们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我们的投标报价如下:1. 项目总投资额:XXX万元2. 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先行支付XX%,再行支付XX%,验收合格后支付余款。
五、资质要求我公司具有以下资质和经验,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1. 具备相关行业资质和许可证书;2. 过去三年内完成的类似项目案例及其效果;3. 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的研发能力和实施经验。
一、招标公告1.1 招标编号:[招标编号]1.2 招标名称:[项目名称]水环境监测项目1.3 招标人:[招标人名称]1.4 招标地点:[招标地点]1.5 招标时间:[招标时间]二、项目概况2.1 项目背景:为加强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现对[项目名称]水环境监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2.2 项目地点:[项目地点]2.3 项目规模:[项目规模]2.4 项目内容:[项目内容,如:水质监测、水文监测、水质模型构建等]2.5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三、招标范围3.1 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水环境监测设备、仪器、材料的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及售后服务;(2)监测人员培训、技术支持;(3)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报告编制;(4)项目现场管理、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
3.2 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技术规格书”。
四、投标人资格要求4.1 投标人须具备以下资格:(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低于[注册资金要求]万元;(2)具有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3)具有相关行业资质证书,如:环境监测资质、计量认证证书等;(4)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5)具备承担本项目的能力,无不良记录。
4.2 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技术规格书”。
五、招标文件获取5.1 招标文件获取方式:[招标文件获取方式,如:网上下载、现场购买等] 5.2 招标文件获取时间:[招标文件获取时间]5.3 招标文件获取费用:[招标文件获取费用]六、投标文件递交6.1 投标文件递交方式:[投标文件递交方式,如:现场递交、邮寄等]6.2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6.3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投标文件递交地点]七、开标时间和地点7.1 开标时间:[开标时间]7.2 开标地点:[开标地点]八、评标办法8.1 评标办法:采用综合评分法。
水环境智能预警系统投标书尊敬的招标单位:您好!本公司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秉承“创新、专业、诚信、服务”的企业目标,立志为保护水生态环境而努力奋斗。
针对贵单位发布的水环境智能预警系统投标书,本公司经过内部研讨,认为公司具有以下优势与竞争力,特投标如下:一、公司实力与技术优势本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具备多项环保领域技术专利,并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率先研发了水环境智能预警系统,并多方面实践应用,稳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公司现拥有最先进的自主集成技术,掌握了多种水环境参数监测技术,如水质、降水量、水位、溢流流量、废水排放、排放口在线监测等技术,保证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预警分析,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工程建设经验丰富本公司拥有多项水环境监测项目的成功案例,如三门峡水源地、通辽湖泊等。
在多项大型环保工程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安装、调试经验和优秀的质量管理团队,公司不断推进品质管理,严把产品质量控制,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售后服务保障公司秉承“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成立了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保证了各项服务过程顺利进行。
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售后服务主要包括:1.产品培训服务:公司将为客户提供集中培训、现场培训、远程培训等形式的培训服务,确保用户能快速、正确使用该系统。
2.维护与保养服务:公司将设立专业的售后服务中心,保障系统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3.升级服务:公司将持续跟进技术的升级和改进,使得产品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四、可行性方案针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公司准备以下措施:1.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根据项目需求,开发多种型号的监测装置,满足不同场景的环境监测要求。
2.提供各类技术培训。
在用户购买之后,我们将提供多种培训模式,保证用户能够准确地安装和使用该系统。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系统
建设任务书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一、工程背景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辖有七市(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常州、嘉兴、湖州)38县(市),流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该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0.4%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中国14%的GDP。
太湖流域属于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太湖是该流域中心最大的湖泊,起着沟通河网水系的枢纽作用,总面积2338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具有饮用水源、排洪蓄洪、工业用水、旅游、航运、养殖等功能,是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
但是近年来,由于太湖流域工农业迅速发展,污染加剧,加上治理措施严重滞后,使得流域内水体普遍受到污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流域河网的有机污染和太湖的富营养化。
近年来太湖蓝藻频繁爆发,致使沿湖城镇长时间供水困难,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出现了“居在水乡无水喝”的现象。
因此,治理太湖已成为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太湖水环境的改善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太湖水污染治理已列入地方“九五”计划,也是国家环保局、水利部“九五”和2010年水污染治理规划的重点。
在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环保会议上又强调指出:“把太湖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
二、工程概况
太湖流域水文遥测系统于1996年开始建设,到1998年4月基本建成,系统包括一个局中心、7个分中心、9个中继站和72个遥测站。
系统在1997、1998、1999年的流域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域内有关水利部门对太湖流域水文遥测系统给予高度评价。
太湖流域水质监控系统将在原有水文遥测站点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土建等工作将利用原有设施。
水文遥测系统的通信方式为数传电台,该通信方式相对落后,且不稳定,本系统建设中需选择其他通信方式。
三、工程建设范围
1、工程内容
本项目由以下两大模块构成:
(1) 水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负责收集各监测站点的数据,以图形化的形式形象显示并经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具备不间断电源、图形监控、数据查询、报表打印、主动报警(画面报警、语音报警、短信报警)。
(2) 现场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负责现场监测水环境相关参数(水位、PH值、COD、总磷、总氮),并及时采集,实现本地存储和远程传输。
当某水环境参数超标时具备主动报警功能。
2、建设范围
本项目建设范围包括水环境监控中心(位于太湖局办公大楼内)和首批23个现场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23个建设站点如下表所示。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站点一览表
3、建设条件
各水环境监测站点已建有较为完备的土建设施和防雷设施,且提供220V交流电,但无任何有线通信手段。
监测中心提供220V交流电和1000M局域网,网络服务器具备静态IP地址。
4、功能要求
集中监控中心至少应包含以下的功能:
➢不间断功能,可以在任何时候接收来在RTU的数据和报警信息;
➢存储功能,可以存储尽可能多年的各个站点数据信息,以便对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做出预报和相应的决策;
➢数据处理功能,对于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尤其对于报警信息数据要做出及时的处理、并且能够及时地做出决
策提供时间保证;
➢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河水相关环境参数的测量,实现集中监控、数据查询、报表统计、报警处理等功能。
现场采集系统至少具备的功能:
➢远程通信功能,要充分考虑各个站点的分布和距离,做出合理的通信选择,诸如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选择;
➢本地存储功能,根据本地的站点实际情况至少存储半年的数据,而且数据要全面、真实、可靠;
➢数据采集功能,采集所要求所有数据,之外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集其它的有用的数据信息;
➢数据量的控制精度要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838 2002》——地表水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Surface Water);
➢数据的处理功能,把采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使得数据可以有效的传输;
➢RTU具有可扩展性或者有一定的裕量;
➢考虑各个站点的影响因素不同,做出合理的数据采集间隔;
➢站点检测具有主动报警功能,对于本站点的数据量发生显著的变化,或者有一定的变化要有向主机报警功能,而且保证
主机及时的响应;
综合以上信息要求,要设计出合理的可靠的通信模型、数据检测方法、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数据所用到的设备数量、传输的数据量、传输方式、数据的精度、集中监控端和RTU端存储数据的方式和用到的设备等设计内容。
5、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须在至合同签订之日起120天内完成。
四、系统性能指标
1、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的设计以达到“可靠、先进、实用、经济”为原则,具有国内同类系统先进水平。
确保系统长期、可靠、安全、稳定运行。
其总体技术要求满足:
A、可靠性:主要设备及元器件(包括组态软件)采用国内外著名公司产品;
B、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监控和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同类项目中,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C、经济性:系统的建设以适用为主,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性能价格比高,实用性强;
D、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系统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化、标准化, 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和系统的互联。
主要系统设备满足可拆卸重组要求;
E、易操作性、可维护性:系统的操作要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F、监控系统具有有效的抗雷电、抗强电、抗电磁干扰措施:能在潮湿、振动、灰尘等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对系统的信号传输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 以防工业干扰和雷电的影响,减少数据出错和元器件的损环。
系统配置在线式不间断电源(UPS)。
3、主要测量数据量及其指标
对于影响水环境的的主要因素诸如水位、水速、PH值、COD、总磷、总氮含量要监测,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838 2002》—地表水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Surface Wate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838 2002》
3、性能指标要求
本系统建设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A 实时性
数字量采集周期< 1S
●模拟量采集周期< 3S
●控制命令响应时间< 2S
●报警时间< 2S
B 可靠性
●工控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 20000h
●现地单元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 40000h
●系统MTBF > 10000h
●平均修复时间< 2h
C 可维护性
●系统具备自诊断能力,能迅速定位故障部位
●尽量选用通用设备,提高设备的互换性
D CPU负载率
●工控机CPU负载率不超过40%
●现地控制单元CPU负载率不超过30%
E 安全性
●系统设有操作员控制口令
●任何系统操作均有记录
●系统具备防愚设计
●系统具备明显的操作提示功能
五、投标要求
1、投标单位根据上述任务和要求,承包单位负责系统调研,编制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应包括工作内容、解决技术方案、进度安排、人员组织、详细经费概算、明确要求业主提供的条件。
2、各投标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前,将实施方案密封后,递交给我建设指挥部。
我指挥部将组织进行评议,选择承包单位。
承包单位按中标单位中标合同的3%支付给由业主选定的监理单位。
3、各投标单位之间不得相互串通,否则取消投标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