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案5 环境污染及其人类健康人侵害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特点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特点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环境污染图片、案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环境污染类型与特点讲解(1)讲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类型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各类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分析环境污染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
(2)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设定一个环境污染情景,让学生分析污染类型、特点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5. 例题讲解讲解环境污染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环境污染相关习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类型与特点2.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 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特点。
(2)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 答案:(1)大气污染:指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水污染:指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污染:指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2)例如:大气污染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水污染可导致腹泻、肝损伤等;土壤污染可影响农作物质量和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教学设计《环境污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危害。
- 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 学生能够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
- 通过实验、调查、参观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 通过写作、演讲、宣传等方法,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危害。
-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 如何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 如何让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环境污讲授法:讲解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类型、危害、防治措施等。
2. 讨论法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染的相关问题,如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防治措施等,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案例分析法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调查法: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如垃圾处理、污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如水质检测、空气净化等。
5. 调查法水排放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6. 参观法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让学生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环境污了解环保设施的运行原理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教案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讲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并引导学生探索环境保护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步骤二:学习1. 讲解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等。
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环境污染,了解其主要原因和危害,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3. 通过视频展示,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步骤三:探究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或预防所选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2.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集体讨论,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步骤四:总结1.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境友好,比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和视频展示,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然而,在分组讨论环节需要督促学生尽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停留在理论层面。
此外,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例如组织环保演讲比赛、制作环保海报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参与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图片、视频资源。
2.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白板、笔等。
环境污染与健康保护教育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2.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3.学会通过实际行动保护自身健康。
二、知识内容:1.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如何保护自身健康。
三、教学流程:1.引入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2.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
3.如何保护自身健康(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保护自身健康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制定行动计划,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自身健康。
4.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环境保护。
四、教学方法:1.课件展示法:通过多媒体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
3.讨论互动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身健康。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2.环保宣传资料(含案例分析)3.环保组织志愿活动介绍六、教学评价:本次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自身健康。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讲解、互动等方式,旨在全面地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让学生能够用保护环境为己任,保护自然,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理论教案5环境污染及其人类健康人侵害一、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对人类有害污染,使学生能够远离污染,从而养成健康的身体。
使学生懂得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到处是绿水青山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环境污染(2)环境污染有哪些,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因素致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并超出了其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
(3)*空气污染对内健康的危害: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生产中散发来的尘埃、烟灰等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目前,空气中的污染物已达一百多种。
(4)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呼吸道的鼻炎、咽炎、气管炎、肺结核、肺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内脏器官的肝肿大、肾炎;神经系统的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
另外,对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少年儿童发育都有负面影响。
(5)对人体的间接危害:导致佝偻病、眼部病症的发生。
(6)*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水污染主要是指由工厂排出的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和各种有害物质流入、渗入水中,使江、河、湖、海遭到污染。
(7)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人们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导致各种肠胃疾病,严重受污染的水会直接导致特异性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8)对人体的间接危害:通过食物链,有害的水浇灌农用物,污水中的水产类、食用有害物质的动物等最后由人类来食用,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噪声音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噪音污染是指由生产、交通、生活中发出的超常规的振动。
(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导致人心烦躁、引起头痛和听力障碍。
当噪声达到100分贝时,人就烦躁难受;达到130分贝时耳朵疼痛;达到160分贝时耳膜破裂;达到170分贝时会导致死亡。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五章“环境污染”,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环境污染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第三节“水污染”,第四节“土壤污染”,以及第五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详细内容涉及各类污染物的来源、传播途径、危害机理,以及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的成因、传播途径、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环境污染相关资料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理,以及各类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成因、传播途径和危害,以及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环境污染概述: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成因和传播途径。
(2)大气污染:介绍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举例说明。
(3)水污染:讲解水污染的成因、传播途径、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举例说明。
(4)土壤污染:介绍土壤污染的成因、传播途径、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举例说明。
(5)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析各类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机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2. 内容:(1)环境污染概述(2)大气污染(3)水污染(4)土壤污染(5)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成因、传播途径和危害。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环境问题与人类健康”,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成因、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难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成因a. 空气污染:讲解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成因。
b. 水污染:讲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成因。
c. 土壤污染:讲解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等成因。
(2)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 空气污染:讲解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b. 水污染:讲解肠道传染病、重金属中毒等。
c. 土壤污染:讲解食物中毒、肿瘤等。
(3)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a. 法律法规:讲解我国环保法律法规。
b. 技术改进:介绍清洁能源、废水处理技术等。
c. 倡导绿色生活:提倡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等。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本地区为例,讨论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成因2.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
(2)列举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谈谈你对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认识。
2. 答案:(3)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和个人观点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环境污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来源和危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环境污染类型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来源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环境污染类型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通过对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侵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难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环境污染类型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2. 知识讲解:(1)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来源和危害。
(2)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4)土壤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某地环境污染事件,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侵害。
4. 随堂练习:(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②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③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等。
⑤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5. 课堂讨论:讨论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1. 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来源和危害2. 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 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4. 土壤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5.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环境污染”第一节“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与分类、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及主要来源,掌握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及主要来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及主要来源。
(2)分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案例分析: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讨论:如何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例题讲解:(2)例题2:简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 随堂练习:(1)选择题:环境污染的分类及主要来源。
(2)简答题:谈谈你对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侵害① 定义与分类② 主要来源③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环保意识与行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及主要来源。
(2)结合案例分析,谈谈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答案:(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使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分类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2)案例分析: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见课堂讨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及主要来源,了解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探究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明白环境污染对健康的风险;2.掌握环境污染防范的方法和措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环境污染?2.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3.环境污染防范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境污染的概念。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环境污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2.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1 搜集资料让学生分组,通过书籍、网络、新闻等渠道收集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系统、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疾病,水污染引起的肠胃、肝脏疾病等。
2.2 思考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讨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和减轻污染给身体带来的危害?3.环境污染防范的方法和措施。
3.1 浅谈环境污染的防范和控制介绍环保法律和法规,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采取的措施,如推广绿色出行、减少废弃物、建设环保新型城市等。
3.2 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如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节约水电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参与环保行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教学方法:1.讨论式授课:让学生认真分析和总结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个人行动计划:实际行动是落实环境保护的关键,让学生制定个人环保计划,目的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优秀的环保习惯。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环境保护法》;2.新闻报道、论文、杂志文章等;六、板书设计:探究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1.什么是环境污染?2.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3.环境污染防范的方法和措施。
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种类。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种类1.1 定义: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危害的现象。
1.2 种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
2. 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危害2.1 健康影响: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等。
2.2 生产活动影响: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质排放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2.3 生活影响:噪音污染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光污染对人们作息规律的影响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种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 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减少环境污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污染定义和种类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提出减少环境污染措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资源1. 环境污染图片素材。
2. 环境污染案例资料。
3. 环境保护宣传视频或图文资料。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专家、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等,讨论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2. 制作宣传海报:学生分组制作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展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环保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参观环保设施:安排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增强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对当地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环境污染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第一章:环境污染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
2. 掌握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3. 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概念解释,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工业排放、农业活动、生活污染、自然因素等。
3. 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健康影响、生态系统破坏、资源耗竭等。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污染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
2. 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
3. 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的原因。
4. 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的后果。
作业:1. 学生分组调查环境污染的实例,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
第二章:大气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2. 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影响因素。
3. 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概念解释,工业排放、交通污染、自然因素等。
2.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影响因素:颗粒物、有害气体、臭氧等。
3. 大气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健康影响、气候变化、能见度下降等。
教学活动:1. 回顾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引入大气污染的概念。
2. 讲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引导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
3. 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后果。
4. 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的后果。
作业:1. 学生分组调查大气污染的实例,了解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
第三章:水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2. 掌握水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影响因素。
3. 了解水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定义和来源:概念解释,工业排放、农业活动、生活污染等。
2. 水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影响因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体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3. 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危害4.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危害。
难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环境污染案例的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收集相关的环境污染案例,进行分析。
3. 制定个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计划。
八、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终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污染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十、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的最新动态,如政策法规、技术进展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十一、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环境污染案例的视频、图片等。
理论教案5
环境污染及其人类健康人侵害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对人类有害污染,使学生能够远离污染,从而养成健康的身体。
使学生懂得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到处是绿水青山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环境污染
(2)环境污染有哪些,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
(1)环境污染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因素致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并超出了其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开始威胁
人类的生存。
(3)*空气污染对内健康的危害: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生产中散发来的尘埃、烟灰等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目前,空气中的污染物已达一百多种。
(4)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呼吸道的鼻炎、咽炎、气管炎、肺结核、肺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内脏器官的肝肿大、肾炎;神经系统的头晕、头痛、失眠、神
经衰弱。
另外,对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少年儿童发育都有负面影响。
(5)对人体的间接危害:导致佝偻病、眼部病症的发生。
(6)*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水污染主要是指由工厂排出的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和各种有害物质流入、渗入水中,使江、河、湖、海遭到污染。
(7)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人们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导致各种肠胃疾病,严重受污染的水会直接导致特异性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8)对人体的间接危害:通过食物链,有害的水浇灌农用物,污水中的水产类、食用有害物质的动物等最后由人类来食用,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噪声音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噪音污染是指由生产、交通、生活中发出的超常规的振动。
(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导致人心烦躁、引起头痛和听力障碍。
当噪声达到100分贝时,人就烦躁难受;达到130分贝时耳朵疼痛;达到160分贝时耳膜破裂;
达到170分贝时会导致死亡。
(2)对人体的间接危害:长时间生活在噪声达70~90分贝时的环境中,会引起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寇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心理疾
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