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规范分析工具—福利经济学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69
福利经济学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经济学家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进行修改,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他们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效用序数论,并编造了“社会福利函数”。
代表作有帕累托的《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等。
[编辑]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
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做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福利经济学课件福利经济学课件第一部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500字)1.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其关注点是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 福利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效率与公平:福利经济学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经济效率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社会公平则关注资源的公正分配。
- 改善经济状况的工具: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工具,如税收、补贴、政策等,以改善经济状况。
- 社会选择与公共选择:福利经济学研究集体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第二部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型 (800字)1. 消费者理论- 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福利经济学研究消费者如何在现有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 需求曲线和收入曲线:福利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收入曲线研究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福利经济学通过分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产品价格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2. 生产者理论- 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福利经济学研究生产者如何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并分析生产成本的变化。
-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福利经济学通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来分析生产者的决策。
3. 市场均衡分析-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福利经济学通过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来分析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 福利效果:福利经济学通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来评估市场均衡的福利效果。
第三部分:福利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应用 (700字)1. 福利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福利经济学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福利改善措施的实施。
2. 福利经济学在政策领域的应用- 税收政策: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同税收政策的效果和福利影响,来提出税收改革的建议。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1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公平的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正义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福利经济学概论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和政策。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最优的分配,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的福利需求。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等,它的目标是通过分析社会福利的经济学机制,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追求福利时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资源来做出决策。
在此基础上,福利经济学依靠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评估和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规范性和描述性两种。
规范性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改善社会福利,在这方面,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描述性研究则是研究现实情况下社会福利的分配和效应,以及政策措施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效用,它是衡量个人满足感和福利水平的工具。
福利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追求福利时会根据自己的效用水平做出决策。
根据效用理论,福利经济学通过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个体在不同选择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以此为基础来评估和比较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和融资。
公共产品是指供给给所有人使用的产品,无法排外和竞争性消费。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私人市场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数量。
福利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施的各种政策和制度。
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来评估和优化社会福利的分配。
比如,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减轻个体因意外事故或疾病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
贫富差距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福利经济学认为,贫富差距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
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税收和财产再分配来减小贫富差距,并提供机会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来提升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WELFARE ECONOMICS, )前言课程性质:专业(学科)核心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为后续课程作好理论准备。
使用对象: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以两大问题:“一个社会的资源配制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如何才能达到最优状态?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为核心,以福利思想的演进为主线,系统地阐述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掌握福利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政策效应的分析过程中。
要求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福利经济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西方经济学的角度,从根本上明白其前因后果。
第一节什么是福利经济学一、福利经济学的定义1、定义: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的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个人福利3、社会福利4、经济福利二、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向1、福利经济学试图回答的三个问题⑴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⑵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⑶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2、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⑴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如何才能达到最优状态?⑵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三、福利经济学的三大目标1、最大的选择自由2、最高的经济效率3、公平的收入分配第二节福利经济学与价值判断一、规范经济学二、实证经济学三、福利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一、基数效用论1、边际效用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二、序数效用论1、无差异曲线2、预算线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