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7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导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的特异性活性,使其与试验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并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的存在与否。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来检测抗原的方法和结果。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试剂盒、检测板、洗涤缓冲液、标准物质、底物试剂等。
方法:首先准备样本和标准溶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指导加入相应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洗板步骤、底物反应、反应终止等操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到了目标抗原。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个特定波长下,底物反应产生了显著的吸光度值。
这是因为被检测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在酶反应的作用下,产生了底物反应所需的物质,从而使底物反应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证实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用于检测抗原。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广泛用于医学、生物学以及生化领域的研究中。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快速、简单地检测大量样本,并得到可靠的结果。
展望虽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在目前的医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此外,我们也可以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
结语本实验报告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结果和意义。
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确定抗原的存在和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不仅在医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有望在未来更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
1. 溶解标记抗体。
以适量的磷酸缓冲液()稀释已标记的酶标记抗体,让其浓度为每盘20-30μ。
2. 溶解待检标样。
以液体或稀释液将待检的血清或其他体液样品进行适量稀释,一般为1:100-1:1000。
3. 加样。
分别将稀释后的标记抗体和稀释后的待检标样溶液加入相应位置的试验板孔中,孔内最好包含20-30μ的液体。
4. 导入保护液。
加入或体液作为阻断剂,防止非特异结合,每孔加入100μ。
5. 导入抗原。
加入不同浓度的抗原作为定量标准曲线,以及未加抗原的对照孔。
6. 导入待检血清或体液。
将稀释后的待检标样加入对应位置的试验板孔内。
7.孵育。
将试验板封口后,室温孵育30分钟-2小时。
8.清洗。
用液体洗盘,每孔加入300μ,强力清洗5-10次。
9.加显色底物。
加入显色底物,避光孵育10-30分钟。
10.终止反应。
加入终止液,如2/浓硫酸停止显色反应。
11.读取光密度值。
以未加样对照孔为零点,在450波长下读取各孔吸光值。
12.计算结果。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或比对阳性比负性 - 值判断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目标蛋白或抗原的存在与浓度,以及对特定抗体的识别和结合情况。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利用酶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微孔板表面,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来检测特异性结合的信号。
当待测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底物的酶反应产生可定量的颜色反应,从而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微孔板、待测抗原或抗体、特异性抗体、酶标记的二抗、底物溶液等。
2. 实验步骤,将待测抗原或抗体加入微孔板孔中,加入特异性抗体,洗涤孔板,加入酶标记的二抗,再次洗涤孔板,加入底物溶液,停止反应,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出待测物的存在与浓度,并观察到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的结合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待测物的浓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实验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了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六、实验展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技术,开展更多的实验和应用,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
1. Smith, J. et al. (2010).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thods Mol Biol, 588, 89-94.2. Green, N. M. (2015). Avidin and streptavidin. Methods Enzymol, 184, 51-67.以上就是本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过程一、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它通过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蛋白质与待测物或已知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底物的作用下产生可定量检测的颜色反应,从而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固相抗原/抗体的固定将待测物(如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材料(如微孔板或磁珠)表面,形成固定点。
一般采用非特异性吸附(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或亲和力学吸附)将蛋白质固定于固相材料上。
2. 样品或标准品的加入将含有待测物的样品或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加入至固相材料上,使待测物与固相抗原/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
3. 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加入与待测物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如HRP标记的抗体),使其与待测物(抗原或抗体)形成复合物。
4. 用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加入底物(如TMB或ABTS)作用于酶标记的抗体,使其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产生可定量检测的颜色反应。
5. 反应终止通过加入反应终止剂(如酸溶液或碱溶液)停止底物的反应。
终止后,颜色反应的强度与待测物的浓度呈正相关。
6. 光密度的测定使用酶标仪或分光光度计测定底物发生反应后的光密度值,通过比较标样/标准曲线,确定待测物的浓度。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优点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以下优点:1.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待测物,通常在ng/mL至pg/mL的范围内。
2.高特异性:通过特异性抗体的配对,能够准确鉴定待测物与特定抗原/抗体的结合。
3.高通量性:在微孔板上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提高了检测效率。
4.易操作性:试验步骤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5.可定量性: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能够准确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免疫学研究:可用于研究各类抗体的水平、亲和力、免疫反应动力学等,揭示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机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中的试验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特定蛋白质和抗体的存在和数量。
本文将根据不同类别,介绍ELISA试验结果的分析。
一、直接ELISA试验结果分析直接ELISA试验是指将已知抗原沉淀于微孔板上,再加入待检测物,之后加入特定抗体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当待检测物含有对应的抗原,则抗原和特定抗体结合,形成固定的复合物。
此时,待检测物在微孔板中残留,被进一步检测。
如果待检测物中含有特定抗体,则会与预先添加的抗原结合。
根据特定抗体标记的物质进行检测。
直接ELISA试验结果为同轴柱,并且呈现梯度性图谱。
二、间接ELISA试验结果分析间接ELISA试验是指使用抗原沉淀于微孔板上,加入待检测物,并再次加入特定抗体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在该试验中,患者血清或其他样品中含有抗体,抗体与固定的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
之后添加特定抗体,间接ELISA试验的结果为同轴柱,并且呈现梯度性的图谱。
三、竞争ELISA试验结果分析竞争ELISA试验是对样品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在试管中,抗体与已知抗原结合后,特定抗体标记的物质被加入竞争ELISA反应体系中。
如果合适的特定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竞争结合,则可抑制特定抗体分子与标记物结合,标记物的含量随之减少。
竞争ELISA试验结果为逆向梯度性的图谱,表示抑制率和特定物质的含量呈反比。
四、间接竞争ELISA试验结果分析间接竞争ELISA试验是对患者中特定物质的抗体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在该试验中,已知抗原沉淀于微孔板上,加入患者样品,之后加入特定抗体。
如果患者样品中含有特定抗体,将与特定抗体竞争结合,导致标记物与它竞争结合量的减少。
间接竞争ELISA试验结果为逆向梯度性的图谱,表示抑制率和特定物质的含量呈反比。
总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基于特异性分子识别原理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稳定可靠、敏感度高等特点。
讨论报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一.简介 1.定义: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2.基本原理:(1)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2)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3)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由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大致流程:3.测定类型3.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酶免疫技术中所处的位置这种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在1971年最初建立时称为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 。
3.2 ELISA 实际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和酶催化反应具有以下性质:3.2.1 可逆性3.2.2 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
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因此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而不需先分离待检物。
3.2.3 存在最适比例酶免疫技术酶免疫组化酶免疫测定 均相酶免疫测定 非均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液相酶免疫测定可用左图表示,即抗原抗体比例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适宜值,二者结合效果都会降低。
3.2.4 敏感性高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3.3 ELISA 的主要测定方法ELISA 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各种那个测定方法中均有三个必要试剂:(1)故乡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结合物”(3)酶反应的底物3.3.1双抗体夹心法3.3.1.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3.3.1.2双抗体夹心法测抗体3.3.2 间接法测抗体3.3.3 竞争法3.3.3.1竞争法测抗体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抗原,例如HBsAg 、HBeAg 、AFP 等。
只要获得针对受检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用于包被固相载体和制备酶结合物而建立此法。
步骤如图: 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及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及分类如下原理: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本形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复合物;经温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常用羊抗人IgG,在固相上即形成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入底物后根据显色的深浅确定待测抗体含量。
多用于检测IgG类型抗体。
分类如下1.间接法:最常用的方法,属非竞争性结合试验。
原理: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本形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复合物;经温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常用羊抗人IgG,在固相上即形成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入底物后根据显色的深浅确定待测抗体含量。
多用于检测IgG类型抗体。
2.双抗原夹心法此法可检测各类抗体,因此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高于间接法。
其原理及操作步骤类似双抗体夹心法,也可采用一步法。
由于机体产生抗体IgG的效价有限,一般不会出现钩状效应。
临床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测定常用此法。
3.竞争法一般抗体检测是较少采用,当相应抗原材料中含有与抗人IgG 反应的物质,而且不易得到足够的纯化抗原或抗原的结合特异性不稳定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测定抗体,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的检测。
竞争抗体与待测抗体的特异性及亲和力越接近,则测定的可靠性越强。
4.捕获法又称反向间接法主要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最常用的是病原体急性感染诊断中的IgM型抗体。
原理:先将针对IgM的二抗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标本,其中IgM类抗体可被固相抗体捕获,再加入特异性抗原,其与固相上捕获的IgM抗体结合后,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形成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后,即可对待测标本中IgM是否存在及含量进行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浓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ELISA技术,检测和定量分析一种特定抗原在不同样本中的浓度变化。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样本制备:收集不同来源的样本,如血清、尿液等,并进行离心分离获得上清液。
2. 酶标板涂覆:将待测抗原溶液加入酶标板孔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使抗原均匀地附着在酶标板表面。
3. 阻断:加入阻断液,封闭未被抗原占据的酶标板孔,避免非特异性结合。
4. 抗体结合:加入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5. 酶标记抗体结合:加入酶标记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二抗夹心复合物。
6. 显色反应:加入底物,使酶标记抗体催化底物发生颜色变化。
7. 反应停止:加入停止液,终止显色反应。
8. 测定吸光度:使用酶标仪测定酶标板孔中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定吸光度值,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样本中抗原的浓度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吸光度值,可以了解抗原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样本中抗原的相对浓度。
实验讨论: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ELISA技术,可以检测和定量分析目标抗原的存在与浓度,从而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特定抗原作为目标,通过ELISA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样本中抗原的浓度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样本来源、处理方法等因素有关。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差异的原因,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此外,ELISA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
通过检测药物对特定抗原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小组成员】潘晓娟(21000101)陈怡静(21000100)李永乐(21000588)袁理(21000221) 【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酶免疫技术的一种,是在固相载体上进行的免疫酶技术。
其理论依据为:抗原或抗体可吸附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细胞培养板)表面而不改变其特性;抗原或抗体与酶交联后,仍保持其结合活性,同时酶的催化活性不改变;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后,标记的酶可高效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量相关。
【实验设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多种设计方案,本组采取抑制ELISA 设计:正常兔血清→兔抗鼠IgG*+HPR-羊抗兔Ig →显色按照实验原理,若未加入未知抗原时,正常兔血清与酶标抗体结合后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能使后来加入的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显色。
若先将未知抗原与酶标羊抗兔IgG 反应,如未知抗原中含有能与酶标羊抗兔IgG 反应的抗原,则正常兔血清能与酶标羊抗兔IgG 结合量减少,底物显色变浅,甚至不变色。
鉴于此次为首次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包被物正常兔血清与未知抗原兔抗鼠IgG 二者的最佳反应稀释度均未知,故实验采取4个不同稀释度的正常兔血清与4个不同稀释度的兔抗鼠IgG 进行交叉,并设置了只含稀释液和酶标羊抗兔IgG 的空白对照组。
【实验材料】1:200正常兔血清、1:200兔抗鼠IgG 、1:200HPR-羊抗兔Ig 、包被液、封闭液、洗涤液、底物缓冲液(TMB )、终止液 、聚苯乙烯微量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液器、10μL 加样器头、100μL 加样器头、洗瓶、吸水纸、水浴箱。
【实验方法】1、稀释:按照加孔数计算稀释时所需正常兔血清与稀释液的量,倍比稀释1:200正常兔血清至1:1000、1:2000、1:4000、1:8000四个稀释度;2、包被:按下图所示,用100μL 加样器头往聚苯乙烯微量细胞培养板中加入不同稀释度血清100μL/孔,置于4°C 冰箱保存过夜;正常兔血清稀释度3、干燥:取出已包被过夜的培养板,倒掉多余的包被液,甩干后用吸水纸吸掉多余水分;4、封闭:加入150μL/孔的封闭液,放入37°C 恒温箱30min ;5、稀释:按照加孔数计算稀释时所需1:200兔抗鼠IgG 与稀释液的量,倍比稀释1:200兔抗鼠IgG 至1:1000、1:2000、1:4000、1:8000四个稀释度;6、干燥:取出培养板,以洗涤剂冲洗3次,每次3min ,用吸水纸吸掉多余水分;7、加液:按下图所示,加入已倍比稀释的兔抗鼠IgG 50μL/孔和1:200HPR-羊抗兔Ig 50μL/孔(无需稀释后加入),对照组只加入1:200HPR-羊抗兔Ig 50μL/孔,放入37°C 恒温箱30min ;1:1000 1:20001:10001:20001:10001:20001:10001:2000稀释液稀释液1:40001:8000 1:4000 1:8000 1:4000 1:8000 1:4000 1:8000 稀释液 稀释液1:1000/HPR-羊抗兔 1:1000/HPR-羊抗兔 1:2000/HPR-羊抗兔 1:2000/HPR-羊抗兔 1:4000/HPR-羊抗兔 1:4000/HPR-羊抗兔 1:8000/HPR-羊抗兔 1:8000/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 ***1:1000/HPR-羊抗兔1:1000/HPR-羊抗兔1:2000/HPR-羊抗兔1:2000/HPR-羊抗兔1:4000/HPR-羊抗兔1:4000/HPR-羊抗兔1:8000/HPR-羊抗兔1:8000/HPR-羊抗兔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HPR-羊抗兔 ***8、干燥:取出培养板,以洗涤剂冲洗3次,每次3min,用吸水纸吸掉多余水分;9、显色:加入底物缓冲液(TMB)100μL/孔,避光显色5min;10、终止:滴入H2SO4终止反应,利用酶标读数仪测量OD值。
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步骤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样品中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以下是ELISA实验的基本步骤。
步骤1:制备试样首先,需要准备样品,可以是血清、细胞上清、尿液等。
样品可能含有目标抗原或抗体,也可能含有其他干扰物质。
样品的准备过程通常包括离心、稀释等步骤,以获得适合实验的样品。
步骤2:涂布固相材料ELISA试验通常使用微孔板(96孔板),每个孔都涂布有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涂布的过程包括将抗原或抗体溶液加入每个孔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使其吸附在固相材料上。
步骤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为了降低非特异性背景信号,需要在涂布后阻断孔中未被特异性结合的部分。
常用的阻断剂包括牛血清蛋白(BSA),牛阴离子解脂磷酸酰胆碱(BSA-PIPC),非脂阻断剂(Nonfat blocking reagent)等。
阻断剂溶液通常加入每个孔,孵育一段时间,然后将其倒出。
步骤4:加入样品与控制品经过阻断后,样品和控制品被加入每个孔中,以检测其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每个孔可以添加不同浓度的样品和控制品,以建立浓度-效应曲线。
步骤5:孵育与洗涤样品和控制品孵育的时间和温度因实验设计而异。
在孵育过程中,抗原或抗体与样品中的目标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完成孵育后,需要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减少背景干扰。
洗涤缓冲液通常用洗板机进行,该步骤重复数次。
步骤6:加入检测抗体经过洗涤后,需要加入与样品中目标分子特异结合的检测抗体。
检测抗体通常与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以便在后续步骤中进行信号放大。
加入的检测抗体需要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孵育。
步骤7:加入底物经过检测抗体孵育后,需要加入底物以触发酶催化反应。
底物的选择取决于所使用的酶和反应类型。
例如,在HRP酶联ELISA中,一种常用的底物为TMB(3,3',5,5'-四甲基苯基胺)。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可以:(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本法首先也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后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测样品,如待检样品中有相应抗原存在,即可与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经保温孵育洗涤后,即可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体,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进行测定,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欲测的抗原必须有两个可以与抗体结合的部位,因为其一端要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作用,而另一端则要与酶标记特异性抗体作用。
因此,不能用于分子量小于5000的半抗原之类的抗原测定。
我们用在霍乱肠毒素的测定。
HbSAg及HbS的测定。
具体步骤一、包被抗体:用包被缓冲液稀释特异性抗体球蛋白至最适浓度(1~10 ug /ml),每凹孔加0.3 ml,4℃过夜,或37℃水浴3小时,贮存冰箱。
二、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三、每凹孔加入0.2 ml用稀释缓冲液稀释的含抗原的被检标本,37℃作用1~2小时。
四、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五、加入0.2 ml用稀释缓冲液稀释的酶标记特异性抗体溶液,37℃作用1~2小时或由预试实验确定作用时间。
六、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七、加入0.2ml底物溶液于每个凹孔(OPD或OT),室温作用30分钟(另作一空白对照,0.4 ml底物加0.1 ml终止剂)。
八、加终止剂:每凹孔加2M H2SO4或2 M柠檬酸0.05 ml。
九、观察记录结果:目测或用酶标比色计测定(OPD用492nm)OD值。
注意事项1.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而成为不溶形式,这是进行酶标记测定的基本条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进而了解其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固相免疫测定技术。
在实验中,首先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上,然后加入待测样本,通过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随后,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最后,加入底物产生可检测的信号(如颜色变化),通过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实验材料:1. 微孔板2. 待测样本(血清、尿液等)3. 特异性抗体或抗原4. 酶标记的第二抗体5. 底物溶液6. 洗涤缓冲液7. 标准品8. 光度计实验方法:1. 准备微孔板,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稀释后固定在微孔板的孔中。
2. 将待测样本加入到相应的孔中,使其与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3. 洗涤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样本。
4. 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使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5. 再次洗涤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第二抗体。
6. 加入底物溶液,使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变化。
7. 使用光度计测定各孔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我们建立了标准曲线。
将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得到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实验数据表明,吸光度与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呈正相关,符合ELISA实验的预期结果。
实验讨论:本实验中,ELISA技术成功地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然而,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如样本的稀释比例、酶标记抗体的活性、底物的稳定性等。
此外,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和重复性也是保证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ELISA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并成功应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检测。
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介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酶联免疫技术。
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
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
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正常值:体内菌群的种类和比例正常,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意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
常用的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
在寄生虫病方面,它用于对疟原虫、阿米巴、利日曼原虫、锥虫、血吸虫、囊虫、弓浆虫、肺吸虫、肝吸虫、血丝虫、旋毛虫病等血清学诊断,这对人医和兽医都很重要。
在病原微生物方面已用于检查链球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麻疯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假丝酵母菌等的抗体,还可用于破伤风抗毒素和霍乱弧菌抗毒素的测定以及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感染后的抗体,可作诊断。
对立克次氏体还可用以鉴别密切有关的种属。
也有用于检查鹦鹉热衣原体抗体的报导。
试用于病毒抗体检查报告的有: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诊、风疹、轮状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 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狂犬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敏感性都超过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
在免疫性疾病方面有试用作自身疫病抗体测定以及对过敏的诊断,例如检测各种过敏原的抗体、DNA抗体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红斑性痕疮抗体等等。
在卫生学方面,可用于检测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及沙门氏菌毒素等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注意事项:1. 底物:各种酶都有对底物的特异性,所以使用不同种类的酶要求有不同的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