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的定式之美和动态美
- 格式:docx
- 大小:16.82 KB
- 文档页数:3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分析摘要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束缚了人们对武术套路运动美学特征的认识与探索,以至于影响了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化发展进程,使得武术套路运动至今仍然没有被视为一项“艺术”而进行传承与创新。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挖掘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创新动力,促进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化发展进程。
本文就从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美、技击美、艺术美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武术套路美学特征形式美技击美艺术美武术套路是一项表现攻防技击的艺术体育,是对攻防技击的超越、美化和想象,其不但能够以“技击”收健身之效,同时也能够以“技击”取审美之趣。
因此,武术套路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较而言,美学特征是非常明显,也是非常独特的。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束缚了人们对武术套路运动美学特征的认识与探索,以至于影响了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化发展进程,使得武术套路运动至今仍然没有被视为一项“艺术”而进行传承与创新。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挖掘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创新动力,促进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化发展进程。
本文就从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美、技击美、艺术美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
一、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美武术套路的形式美,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武术套路运动的审美客体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参与者,在演练武术套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体动作姿态和精神神韵等所进行的审美。
具体而言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美,通常体现为形体美和造型美等两种具体的形式:首先是,形体美。
形体美,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人体之美,其主要是由身体美和姿态美构成的。
其中,身体美,主要产生于一眼就能够全面看到的身体各部位协调统一的结果,由于武术套路运动本身就是武术套路演练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协调统一的综合体,因此,武术套路运动的身体美是显而易见的。
而姿态美,指的则是人体在空间的活动、变化的样式等所表现出来的美。
武术套路演练的动静美初探作者:赖洲祥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5期摘要:武术套路是以技击为中心的形体艺术形式,本身固有审美特征及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形神兼备是武术套路演练追求的最高境界,“动静疾徐,节奏鲜明”是武术套路演练的灵魂所在。
通过从艺术学、哲学、美学等角度,对中国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在演练中动要突现神韵,静要蕴含意境。
关键词:武术套路;审美;演练;动静节奏一、“动”与“静”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表现武术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其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整体演练。
从整体的运动形式看,武术套路演练的动静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美,指套路演练过程中肢体在空间完成各种动作时所构成的瞬间形态,“包括弧形,折线和直线等”相对运动的美;一种是静态美,“指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那些短暂相对静止的定势造型美”。
武术套路的演练由动态到静态,再由静态到动态而形成节奏,又通过不同动、静形式不断和谐,使节奏上升为“韵律”,体现武术套路演练“动静疾徐、节奏鲜明”的运动特色,运动员通过动作的高低起伏、“动如脱兔、静如山岳”的气势来呈现套路的动态美,在套路的演练中,我们常常会发觉运动员在每个定势时总是停上几秒,这就是为了突出一个稳定,“静如山岳”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套路演练中常常会看见运动员连续几个跳跃后接劈叉或一个低姿平衡,定势中看见连续一串高势动作接一个低势定势,这也是为了表现一个高低起伏快慢结合的动态,让人们在快慢、动静、起伏等方面去感受节奏的明快,以此来扣住观众的心,跟着运动员的运动去体会到力量所在,去挖掘武术套路演练美的内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感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二、武术套路动静节奏“形”、“神”在武术演练中的表现武术中的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姿势的造型、功架。
武术套路的演练动作的节奏有快慢之分,疾缓之别,大小之差,同时动作之间还有高低之分,俯仰之异。
武术美学小析作者:廖全胜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摘要武术以技击为核心,在技击的基础上,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运动的形式来体现其美学价值。
本文通过武术运动内容及形式的分析,对武术运动中的姿势、节奏、劲力和精神等方面的美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武术美学姿势节奏劲力精神一、动静结合—姿势之美武术中的姿势可分为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
动态姿势主要包括武术运动时的运步、跳跃、转体、摆荡、起落、开合和倾斜等动作,其美感特征是瞬间的姿势美。
如一个大跃步前穿向人展示的是一个非常有美感的动作,明快清晰的上步和起跳,如猛虎一样的气势磅礴又矫健飘逸的空中悬弓动作画面。
因动作的瞬时性,令人观后回无穷,津津乐道。
静态姿势主要是指时间保持持久或武术运动中动作停顿的各起始、结束与平衡动作,这种美感特征主要强调观众的视觉印象。
如初级剑套路中“望月平衡”的动作姿势:单脚支撑亭亭玉立,右脚步后与身体背弓及右臂结成一个优美的半圆。
清淡高雅的一个动作潜含着深长的美学价值。
功架姿势也是一种静姿势之美,这种美能直接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
又如弓步桩要求: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沉肩、沉髋;前脚与后脚成一直线;眼平视。
马步脏动作为:两脚平开,宽度大于肩,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不过尖,大腿近水平,全脚着地,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
要求:顶平、肩平、大腿平;挺胸、塌腰,脚跟外蹬。
弓步脏如搭弦之弓,马步脏似沉稳之钟,这都是一种功架姿势的美。
二、快慢有致—节奏之美武术运动中有着丰富的节奏美。
以长拳为例,长拳套路的演练要求节奏分明,即运动时动作、组合、段落之间所表出来的韵律要恰到好处,使整套动作演练时即要在快速中进行,又要通过速度的变化来完美地处理刚与柔、动与静、轻与重、疾与缓等的演练技巧。
如腾空外摆莲,其动作从静止开始经过多次快慢的组合,形成明快多变,极富韵律的节奏,最后空中清脆明快的“叭”—“叭”“叭”三声,就像一首激昂的音乐过后,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浅谈武术的动态美和定式美太原理工大学赵东升摘要:通过武术中动态美和定式美,谈武术在动静中的美和给人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武术动态美定式美武术在我国有着一定的基础,它种类繁多,多姿多彩,既有浓郁约表现艺术色彩,又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习武多年来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是什么因素吸引我习武多年不厌倦呢?现在想来主要是武术的美。
《少林寺》等武术片之所以能赢得如此众多的观众,是它的美,是它那独特的“力与美的结合”。
它是中华儿女贡献给人类的一种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武术给人的美是一种矫健的运动之美。
同时在身姿、动态、节奏和神采上又兼有民族风貌的英武之美。
正如歌德说: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
武术套路的编演,在多种运动中,讲究精微细致的变化,在科学规律中体现美的左右平衡对称和不规则平衡,讲求作美的高低起伏,舒缓急徐。
不仅如此,武术还具有气势含蓄,形神兼备,具动力,显韵致,崇庆而话趣的深厚内涵。
常言道:“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一套技术高超,精采传神的武术表演,能够创造坚韧、机警、勇敢、顽强的形象,再现一种力之美。
只靠学来的熟练决不能产生一种有生命的艺术作品,也谈不上给人美享受。
只有用感情去表现心灵的东西,才能感染他人。
体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意境美。
1 无数的定式之美首先体现在肢体的匀称和平衡上,如形意拳中要求“不偏不倚”,就三体势来说,顶平项直,“三尖”相照,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一手在前略立,一手在后于侧腰,两脚四六分力,前后左右相当,使您感到沉实而稳健,同山岳一般有无坚不摧之气概。
武术定式的形不仅求“称”而且求“劲”通过五体的五个线条撑,拔,张,展,勾,扣,翘,形成一种内含骨的遵劲,给人一种雄健奔放的阳刚之美。
在舞蹈中“纤腰舞尽春杨柳”的婀娜多姿迥然不同,若春兰秋菊各显风骚。
武术定式有一种令人振奋的塑形美,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骨法”类同,它犹如一手工端俊秀的楷书,既规正匀称,又有入木三分的骨力含蓄其中。
武术套路的定式之美和动态美武术套路在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特别在乡村民间习武成风,乡间地头打麦场都有习武的身影。
有些地区常有以打造武术文化为目的的武术乡、武术县、武术市、武术省,尤以河南省、山东省发展的最好。
河南省这些年来曾多次成功举办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太极拳国际邀请赛,陈氏太极拳邀请赛,在国际范围内有很高的影响力。
河南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武术套路它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既有浓郁的表现艺术色彩,又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更具有防身健身的功能。
八二年开始习武,九二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高校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是什么因素吸引我习武多年不厌倦呢?现在想来主要是武术的美。
《少林寺》、《武当》、《黄河大侠》等武术片之所以能赢得如此众多的观众,是武术的美,是武术那独特的“力与美的结合”。
像《少林寺》里李连杰的表演以清秀独特的功夫,力量与速度完美的结合让观众不时的赞美惊叹。
还有《黄河大侠》于承惠的双手剑玩的更是出神入化,身法更是妙不可言,整个电影就是双手剑的表演场。
对中国武术向世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提高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武术美得理性认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了解。
武术是中华儿女贡献给人类的一种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自豪。
武术给人的美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动静有序、虚实分明的运动美,并可在动作形态、节奏感和整体神韵上兼有中国传统风貌的阳刚阴柔之美。
正如德国诗人、剧作家、自然科学家和思想家歌德所说: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
武术自选套路的编排演练,在众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中,特别讲究动作精确细致丰富的变化,在运动规律中体现美的左右平衡对称和不规则平衡,并探求动作美的高低起伏,动静急徐。
武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门派林立,拳法颇多,并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学、军事等多领域的精华,也是历代习武者集体智慧的体现。
武术套路“程式之美”的分析武术套路是中华武术的一种练习形式,它既具有世界武技的某些共性特征,也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
康戈武认为,武术套路是将单个攻防动作或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运动规律编组成的成套练习,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化锻炼形式和表现形式。
在这里,格式、运动规律、程式化等具有种差意义的词汇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它们表明武术套路不是随意、散漫的攻防动作,而是遵循一定的标准、格式,体现出一定运动规律的相对稳定的运动形式。
巫绍平说:所谓程式,是指一定的格式、规程和法式。
刘长林说:程式,是艺术在表现现实生活时必须遵循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
从武术套路的动作与形式来看,它不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满血腥与暴力的技击场景的复制与还原,相反,其动作摒弃了大量散乱与毫无美感的技击动作,它是一种注重锤炼形式与追求精细技术的相对稳定的完美运动形式,这使其形式本身就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于是,武术套路作为一种迥异于他国武技的独特运动形式,似乎仅凭形式就能勾起克莱夫贝尔所说的那种较为纯粹的审美情感,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点在近现代以来不断花样翻新的武术套路编排与演练之中,以及其动作与技术元素被巧妙地嫁接或引进其他艺术(如网络游戏、动画电影等)中加以表现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那么,我们要追问的是,如果仅从套路程式化的形式本身来看,究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揭示它的这种程式之美呢?武术套路的程式之美究竟是先天预成,还是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中逐渐生成的?在现实层面上,每个习武者如何才能复活套路的程式之美呢?这些都是本篇尝试回答的问题。
1 武术套路程式之美的具体体现武术套路的套是一环套一环,路是路径、方法,套路联用表明它是一种既成的相对稳定的经典习武路径与程式规范。
从美学角度审视武术套路的程式规范与形式,它的产生与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形态,是一种超越现实技击活动的缺陷与不完美,自觉追求技击的完美性与进入理想技击境界的体现。
搏击武术科学2008{j i5,{第5罄第5彭】【武术套路研究】再探武术套路的姿势美和节奏美黄义军(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唐韶军山东炯台264025)摘要:文章从美学和哲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围绕武术的姿势美和节奏美对武术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指出:武术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外,还用姿势、节奏等特有要素来显示自己的美学内容。
以提高A.4/]对武术运动的美学欣赏水平,进而促进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武术套路美学姿势节奏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5—0054--02中华民族在儿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武术。
既有着辉煌的美的创造,也自.着丰富的武术美学思想和审美经验。
中国文化又被称为“审美文化”,这种文化习惯于在一切人文领域贯彻一种艺术精神。
在这种大背景中,武术逐渐发展为不仅具有健身性和技击性的实用功能,而且更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性和审美功能的文化形态。
武术套路审美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外,还用姿势和节奏等特有要素来显示自己的美学内容。
1武术套路独特的姿势美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
武术套路是很讲究姿势的,武术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的含义外,还要讲究骨法,动作要求规格,姿势优美。
拳谱中讲“五体称”,就是四肢与躯干五条线充满骨力.这五条线就像写字一样,结构要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扣翘绷,无一处松软,呈现一幅健美之势。
从此意义上来讲,姿势美实际上也就是一种造型美。
1.1“以形写神”之美形与神作为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神是指人的精神、心志、意向等内在活动。
它可以是流露在外、充溢丁表的,也可以是潜藏内隐、含蓄深沉的,,神足武术的生命,神全则生机勃勃。
缺乏神的武术动作,只能使人看到一个躯壳和皮囊在运动,而看不到其思想和感情,这样的运动不会引起人们的美感。
神虽然重要,但是它必须通过一个最根本的方式来表达,那就是人体的形态。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美学特征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民族文化一直影响着武术的审美意识,武术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表现出了民族的精神与骨气。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符合本民族审美标准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中国,武术运动如此普及,生命力如此旺盛,正是受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的结果,它内外兼修的独特形式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表现方法,既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渊源,也表现了特定审美客体的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美学的特征; 美学的本质; 美学表现形式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in martial art a series of skills and trick in wushu , etc. motionAuthor: Dong Xiaoyu Tutor: Xue Jian ai(Shanxi Great Harmony university sports academy sports educates special field 2003 steps of Class 2 Shanxi Great Harmony 037009) Abstract: The martial arts are the Chinese nation unique culture shape, in several millennium historical processes, the national culture always affected the martial arts 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e martial arts has inherited the national culture outstanding tradition, simultaneously also displayed nationality's spirit and the strength of spirit.The martial arts movement is a Chinese nation culture constituent, in the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becomes gradually conforms to a this national esthetic standard item of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project.In China, the martial arts movement so popularizes, the vitality is so exuberant, is precisely the national culture profound influence result.Inside and outside it concurrently repairs unique form, intrinsic beautiful and external beautiful performance method, also has displayed a nationality's past and the present cultural origin, also has displayed the specificesthetic object summary andthe summary.Key word:the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the aesthetics nature; aesthetics manifestation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下发展过来的,它吸收和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知识和风俗等多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武术的美学特征、表现形式和本质等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美学观点、伦理道德等文化。
浅谈武术套路展现的美姓名:郭双晓学号:20105132056学院:体育学院专业:社会体育指导教师:刘刚职称:讲师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一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遗产。
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搏杀、武舞逐渐变化成技击术、武术,它从生活中汲取美的形态、美的情感、美的神韵、美的节奏,还不断地从舞蹈、体操、雕塑、美术等艺术中吸取美的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美。
这种美的存在,不论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它,还是从实践活动的角度去审视它,都展现出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感。
关键词:武术;套路;武术的美感一、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其内容是把踢、打、擒、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的主要运动特点是指它节奏鲜明、起伏转折、动静疾徐的节奏变化、劲力动作的刚柔相济、形与神的集中体现、气与力的内外结合、动作的叙事变化以及武术套路整套结构布局的回环错落,身体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动作的多样化统一。
因此,很多刊物赞扬武术为“高度协调的运动”、“像蝴蝶一样优美,像铜墙一般坚硬”,由此可见,武术是形式美的一种典范。
二、套路套路又叫套路动作,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一技击动作为素材,包含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而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一般由4段或6段组成,有起势和收势。
现行的国竞赛套路类型有国标武术套路、传统套路、对练套路等。
武术套路运动是多层次的,有着复杂内在结构,武术套路动作的美学特征的表现,是以内在精神气质为基础,一外在的技艺美为表现形式,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高度统一。
三、美美,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关注与思考。
试析中华武术套路的美学因素[摘要] 随着武术逐步走向国际化,武术套路也随之出现变革。
武术无论从节奏和神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美学和艺术化特征。
特别是运动美、身体美和精神美在武术中有完美的表现。
[关键词] 武术武术套路美学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由于它具备健身自卫的用途,而且还由于它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
武术套路的美学特点以其内涵的精、神、气、气质为基础,以外在的艺、技、美为表现形式,是一种内外融合、形神皆具的独特文化现象。
一、自然美自然美是武术美的核心,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
武术的自然美即技击美,技击是武术的核心,武术以踢,打,摔,拿为其基本技击法则,由此而衍生出千变万化的技击方法,可谓武术的精髓。
武术来源于生活,取源于生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原始的生产中,人们为了生存,便以模仿飞禽走兽捕食的动作作为打斗之法,这样,原始的象形武术在自然的状态下创造出来。
后来人们从这些动作中发现了一些优美的动作,在闲暇之余进行表演和交流,后来通过增加幅度,丰富技巧,严谨规格,连接贯穿等,增加了人们的练习兴趣和观赏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武术的健身价值,也提高了其美学价值。
二、形式美形式美是武术运动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外在形态。
在武术套路中表现为形体美、造型美、结构美、器械、服饰美。
(1)形体美。
形体美是健、力、美三者有机的结合。
这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晶,是形体美的典范,运动员的身材苗条而不干瘪,丰满而不臃肿,四肢匀称,身高适中。
他的肌肉壮实、丰满富有弹性,既给人以刚劲有力之感,又给人以极大的青春魅力,姿态又是那么端庄典雅,那么灵巧机敏,那么富于韵律美。
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只有美的身体才能带来美的运动。
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武术审美体系是指以武术为对象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的一种理论框架。
武术审美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三维论略,即武术的形体美、动作美和心境美。
形体美是指武术运动员在动作中所呈现出来的身体形态之美。
武术强调“形式即神形”,追求力量与美的统一。
武术运动员通过长期的锻炼,使肌肉线条更加修长,肌肉比例更加协调,体形更加匀称。
在武术动作的表达中,运动员通过调整姿势、运用力量等手法,使得整个动作形象更加饱满、美观。
形体美既是武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武术动作的完美呈现。
动作美是指武术运动员在表演动作时所呈现出的动态美感。
武术是一门动作艺术,强调动作的流畅、协调和优美。
武术运动员通过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足、腰、腿等,使得动作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变化,增强观赏者的视觉冲击力。
在武术动作表演中,运动员还可以通过速度、力量、灵活性等方面的把握,使得动作更加协调、优美。
动作美的实现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心境美是指武术运动员在表演中所呈现出的内心状态的美感。
武术是一门内外结合的艺术,运动员在表演中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动作更加出色。
武术运动员需要具备专注、冷静、沉着的心态,以保持动作的准确性和力量的发挥。
运动员还需要通过呼吸调控和表情表达等方式,使得动作更具情感和内涵。
心境美是通过内在的情感体验和外在的神态表现来实现的,需要运动员有较高的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武术审美体系形成的三维论略,即形体美、动作美和心境美。
这些美感元素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武术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武术的表演和欣赏中,观众可以从中获得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愉悦,并能够对武术的艺术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赏识。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论文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论文武术运动发展至今,经历了许多年的变迁和发展,从单一的强身健体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武术套路型运动,在武术套路运动中开始讲究美学特征和艺术性,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在强身健体中发挥出武术元素里面的各种功能价值,从而适应21世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个市场的强大需求。
笔者就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在古代社会中,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打猎和征讨生活,在这些活动中慢慢开始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和输赢的一些技巧。
这些技巧伴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在各种各样的文化感染下,开始产生了异议,部队中开始将这种技巧进行总结和完善为战场上的对战,广大群众将这种对战方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学习,市场上逐渐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对战方式即武术运动开始流行。
明朝时期中有一位非常厉害的战将,他将这些民间$传的对战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汇总和总结,根据战场个士兵的实际情况和对谁情况,制定出了一琴禹合士兵的对战方式即武术拳击运动,存不同的场合有着不网的尚_套路和方式,这些拳击运动讲究的是快、稳、准。
这种拳击方式在当#战场上使用效果很好,使每个士兵在打仗的同时也学会了应对各种攻击和保护自己的各种拳击方法。
最后经过各种学者的切磋和完善,这些拳击运动经过一系列的组合,开始形成了有步骤式的武术拳击方式。
古代武术运动通过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演变,将刚开始武术的防护功能逐渐发展到了保家卫国的拳击运动方式。
这种拳击运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武术夺路运动。
这种群术套路运胁为以后学有硏究中圉稗本套路垮动昀美学特征和艺术性提供了很好的作用。
由此可见,古代社会中的武术套路是都是由许许多多个简单动作组成的。
这些简单动作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种跳跃型、保持高度平衡型、各种滚翻类型及由各种手势、手法、步型、步法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类型拳击运动的基本简单动作等。
这些简单式的动作进行组合动作就开始形成了武术套路运动,武术套路运动也开始逐渐形成。
浅析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套路是武术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拳作为武术套路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以下将对其特点进行浅析。
1. 動靜相间、起落有致
长拳以慢为快,动静相间,起落有致。
动作舒缓而韵律感强,将武术的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2. 动作宽广、舞动飘逸
长拳动作宽广、舞动飘逸,注重身体柔韧性和身手灵活性的发挥。
集中腰腹成源,开展缓慢有力的大量肌运动,同时展现了健美与和谐的一面。
3. 技术积极、攻防兼备
长拳具有积极的攻击特点,除了常见的进攻技术如拳、腿、掌外,还包括抓、扯、挂等技术手段。
同时,长拳注重攻防转换和招术设置,以实现攻守兼备的目标。
4. 重视内部力量的发挥
在长拳的技术中,内部力量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内视力、呼吸等技巧,实现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统一,获得更加高效的力量输出。
5. 强调节拍、套路韵律清晰
长拳注重节拍感和套路韵律的清晰,通过合理的编排让练习者在套路中体会到节奏美和韵律感,并在套路的训练中不断完善技术。
总之,长拳作为武术套路的一种,具有动静相较、起落有致、攻防兼备、内外兼修等特点,既体现了武术的实用性,又弘扬了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练习长拳可以对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对提高身体素质和强化体魄具有很大帮助。
武术套路的定式之美和动态美
武术套路在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特别在乡村民间习武成风,乡间地头打麦场都有
习武的身影。
有些地区常有以打造武术文化为目的的武术乡、武术县、武术市、武术省,尤以河南省、山东省发展的最好。
河南省这些年来曾多次成功举办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太极拳国际邀请赛,陈氏太极拳邀请赛,在国际范围内有很高的影响力。
河南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武术套路它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既有浓郁的表现艺术色彩,又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更具有防身健身的功能。
八二年开始习武,九二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高校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是什么因素吸引我习武多年不厌倦呢?
现在想来主要是武术的美。
《少林寺》、《武当》、《黄河大侠》等武术片之所以能赢得如此众多的观众,是武术的美,是武术那独特的“力与美的结合”。
像《少林寺》里李连杰的表演以清秀独特的功夫,力量与速度完美的结合让观众不时的赞美惊叹。
还有《黄河大侠》于承惠的双手剑玩的更是出神入化,身法更是妙不可言,整个电影就是双手剑的表演场。
对中国武术向世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提高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武术美得理性认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了解。
武术是中华儿女贡献给人类的一种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自豪。
武术给人的美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动静有序、虚实分明的运动美,并可在动作形态、节奏感和整体神韵上兼有中国传统风貌的阳刚阴柔之美。
正如德国诗人、剧作家、自然科学家和思想家歌德所说: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
武术自选套路的编排演练,在众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中,特别讲究动作精确细致丰富的变化,在运动规律中体现美的左右平衡对称和不规则平衡,并探求动作美的高低起伏,动静急徐。
武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门派林立,拳法颇多,并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学、军事等多领域的精华,也是历代习武者集体智慧的体现。
不仅如此,武术还具有气势澎湃、含蓄、形神兼备、现动力、显韵致、崇尚而话趣的深厚内涵。
常言道:“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一套技术动作高超,精彩、传神丰富的武术表演,能够创造阳刚、聪智、勇猛伟大的正面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丽的美。
单凭刚学的不怎么熟练的套路是不能产生一种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伟大作品。
更不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武术是要用自己外在的形体动作来表现内在神韵的东西,通过在演练过程中相互心灵的互动方能感染他人、引起共鸣。
同时肢体的动作才能体现神形兼备,内外相通的意境美。
1、武术的定式之美
首先,武术呈现在身体的匀称和平衡上,如形意拳中要求“不偏不倚”,就三体势来说,
顶平项直“,三尖”相照,同时形意拳从前曾叫‘心意六合拳’六合又分为身体的内三合,外三合。
外三合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内三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做到心动意动,气力齐到。
内外三合相合,动作如一,才算做到六合。
一手在前略立,一手在后于侧腰,两脚四六分力,也可三七分力,前后左右均匀,使您感到动作沉实而稳健,如同山岳一般有无坚不摧之气概,如待击发的子弹。
武术定式的形不仅求“匀称”而且求“均劲”通过身体的五个线条撑、拔、张、展、勾、扣、翘形成一种内含外骨的遵劲,给人一种雄壮奔放的阳刚之美。
在舞蹈中“纤腰舞尽春杨柳”的婀娜多姿迥然不同,若春兰秋菊各显风骚。
武术定式给人一种令人振作沉稳奋发的造形美,与中国历代美学思想的“骨法”类同,它犹如
一手俊秀端庄的书法,既规范又匀称,又有入木三分的给力含蓄其中。
武术中定式,绝不是一味追求匀称和对称,武术从机缘原则出发,常常是斜中寓直,奇中求正,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在奇形多姿的变幻中寻求完美统一。
如电影《少林寺》中李连杰的一张广告画,左腿提起,
右手虎掌向前拿抓,左掌居后,上体向右倾斜微仰,既不失均衡,又表现了攻防技击的特色,使造型生动,气势贯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静中“寓动”。
武术的定式美,是武术历代前辈从技击角度模仿人与人击打时成功的招式,或动物猎取猎物时惊心动魄的关键时刻形体表现,或
是体现英雄人物伟大姿态,通过前辈们智慧的整理、编排,并在长时间演变中逐渐形成的。
同时武术定式美也是不同拳种风格的独特的体现。
2、武术的动态美
武术动态美是以动作的节奏姿态高低等来体现的,以武术肢体动作来讲,武术的编排组
合的套路动作各有特点变化无常、给人以行如流水,起伏跌宕,高低配合,快慢相间,真是叫人拍案叫绝、百看不厌。
《醉拳·拳经》中形容得好。
“翻猛虎豹,身坚如铁,转急准鹰,法密如龙”。
套路中的肢体动作一般分为上路、中路、下路三盘错落、上路有雄鹰展翅向九天的气概,下路有鱼游浅湾的情趣。
仅以“腾空飞脚”来说,忽地蹬地腾空跃而起,脚在空中击响后上身又展体向上呈现第二腾空同时推击右掌,给人以不可想象的感觉。
当然,就武术运动中的空间高低左右前后变化来说,武术动态美绝不止于每一瞬间的姿
态美,更在于整个动作所占据时间而表现出活跃用力形象。
武术中讲“式正招圆”,这“招圆”正是整个过程中的协调圆润。
而圆线、曲线的运动轨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条美感因素。
如长穗剑中连续的翻转穿挂剑,转如车轮,剑舞穗飞,恰如古人唐顺之诗句所云:“来去星如穿梭”“,天娇天魔翻翠袖,”这种流畅的飞动之美,有如在旁观一位书法家笔走如蛇,升腾起
的一种快感,刀术中的行进间舞花,刀片上下翻飞,磷波乍现,如飞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又密
不透风都体现出武术动态美。
武术套路所呈现出快如脱兔、静如山岳、稳如雄鸡独立、缓如雄鹰盘旋。
令人羡慕如醉如痴。
自选长拳中的连环三腿,变化神奇,防不胜防。
翻予拳中双拳密集如雨,上下翻飞,连发七下,这种速率的变化有一种令人酣畅的快感。
尤其在对称中所体
现的那种快如闪电的灵敏反映、左右相连、形影相随,既相互协调又有紧迫感,既精确又难度高,叫人闭气观赏。
从审美心理上说,甚至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筋肉感,一俟结束,才并发出难以言状的美感情绪。
当然,武术的动作并非一味求快,电影中于承惠的双手剑练的那叫一个绝,剑随身行如游龙戏水,身法运用更是如鱼得水,而是且行且留,快中有缓,以静相衬,以缓相托。
谚语中有动如涛,静如伏,“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动如响雷,静若潜鱼”等说法,也有
“动如风,缓如鹰”的形容,这种动与静,急与缓的对比并存,常常表现了运动员的动力所在,内养所致,使动作充满韵律美。
武术动作要求严格,每个动作都具有技击性,一招一式绝对不能马虎,有许多武术动作都有一个很班配的优美迅猛的名字,这些动作名称反映了在动态中
的力与劲,快于慢,刚与柔,高与低的结合的美学原理。
如苍鹰捕食,体现了鹰气吞万里,是对抗宿命的雄伟气魄和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猴子献果,猕猴攀枝反映闪展腾挪和巧妙的轻灵,给人以机警敏捷,轻松活泼的乐趣。
再比如手挥琵琶,二龙戏珠,叶底藏花等等,体现了力量的抑扬顿挫和移动快速与静态的连接和节奏。
作为一个和武术从来没有分开过的字韵眼“,击”,它也在套路中有一种真正的自然之美,充沛的爆发力中孕育着多变的击技原理,也是追求艺术的,尤其是它的节奏、色彩、情绪,也包含了丰富的艺术美。
综上所述,武术定式和动式只有完美结合才能体现武术的真美和魅力。
这也是吸引许多武术人从事武术事业乐此不比的原因。
中国武术能世代延续,不仅是受到儒、释、道三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也吸取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历经千年不断的发展、补充、完善,形成了现在的中国武术形式和武术文化。
武术的定式美、动式美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武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除了其本身具备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锄强扶弱的实用价值外,它还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能给人们带
来精神上非常高尚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华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邱丕相等.中华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王岗.美的武术[J].搏击·武术科学,2005(4).
本文来源于学术堂论文网 /w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