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接地装置安装试验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3
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制度
是为了确保接地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试验流程。
以下是一般的接地装置检查和试验制度步骤:
1. 视觉检查:检查接地装置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破损、锈蚀等情况。
2. 温度测试:使用红外热像仪或温度计测量接地装置的温度,确保其没有过热的情况。
3. 阻抗测试:使用专门的测试仪器进行阻抗测试,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的要求。
测试仪器会测量接地电阻的大小,通常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
4. 连通性测试:测试接地装置是否与其他设备正常连接。
可以使用电流表测量接地装置与大地之间的连通性,以确保接地系统可靠地与地面连接。
5. 功能测试:对接地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
可以通过施加一定的电压或电流来检查接地系统的工作状态。
6. 试验记录:对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查日期、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参考和备案。
需要注意的是,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制度可能会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行业或设备可能有特殊的检查和试验要求。
在进行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时,务必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指南,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如果不确定如何进
行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的指导。
修改说明:本表格与13版比较表头部分将项目负责人改为项目经理,因为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合法代表。
增加了验收记事一栏,方便记录验收当时情况。
验收内容24.1.2条应以设计值为准,故将此改为设计要求值。
一、验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二、规范摘要1、检验批划分原则人工接地装置和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体各为一个检验批,大型基础可按区块划分成几个检验批。
2、验收要求(抽查数量)检验批的容量2~15最小抽样数量2;检验批的容量16~25 最小抽样数量3;检验批的容量26~90最小抽样数量5;检验批的容量91~150 最小抽样数量8;检验批的容量151~280最小抽样数量13。
3.主控项目24.1.1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24.1.2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4.1.3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24.1.4 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24.1.5 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4.一般项目24.2.1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应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5.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统表2)
电缆电线导管敷设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电线电缆敷设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电缆头制作接线及线路绝缘测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配电箱、柜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灯具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插座开关风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桥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防雷接地引下线敷设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接闪器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等电位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DQ1.4。
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制度
是用于保证接地装置正常运行并保障人身安全的一种管理措施。
以下是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制度的一般要求:
1. 定期检查: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通常选择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
检查内容包括接地体是否完好,接地体连接是否良好,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等。
2. 定期试验: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试验,通常选择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
试验内容包括接地体的电阻试验、接地体的接触电阻试验等。
试验结果应记录并保存。
3. 特殊情况检查:在特殊情况下,如接地装置发生过电流冲击、遭受雷击等,需要对接地装置进行及时检查和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检查和试验记录:对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结果应当记录并保存,以备查阅。
记录内容应包括检查和试验时间、地点、人员、结果等信息。
5. 异常处理:对于检查和试验中发现的接地装置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确保接地装置能够正常运行。
总之,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制度是为了确保接地装置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并记录相应的结果。
第 1 页共 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接地装置篇GBJ 232—82第十五篇接地装置篇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浙江省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实行日期:1 9 8 2 年10 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北京注明:第七篇“低压电器篇”、第六篇“硅整流装置篇”、第八篇“起重机电气装置篇”、第十六篇”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装置篇”同时废止。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篇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电气装置的接地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电气装置的接地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第1.0.3条凡所使用的器材均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应有合格证件。
第1.0.4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第1.0.5条电气装置的接地工程,除应符合本篇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爆炸和有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装置篇”和现行的有关专业规程的特殊规定。
第1.0.6条电气装置的接地工程应配合土建施工同时进行;其隐蔽部分应在覆盖前及时会同有关单位作好中间检查及验收。
第1.0.7条避雷针(带)及其引下线以及接地装置用的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均应用镀锌制品。
第1.0.8条电气装置的接地工程,在施工及交接验收时,应时行下列检查:一、竣工的工程是否符合设计;二、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三、试验项目及结果是否符合规定;四、按本篇规定提交的技术资料和文件是否齐全。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所有电气装置中,由于绝缘损坏而可能带电的电气装置,其金属部分均应有保护接地,应接地的部分如下:一、电机、变压器及其他电器的金属底座和外壳;二、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三、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四、配电、控制、保护用的盘(台、箱)的框架;五、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线盒、终端盒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穿线的钢管;六、电缆支架;七、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八、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九、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GB50169-2006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国家标准___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_GB_50169-2006 ??????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grounding connection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GB50169—2006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69—2006,⾃2006年11⽉1⽇实施。
其中,第3.1.1、3.1.3(1、3)、3.1.4、3.2.4、3.2.5、3.2.9、3.3.1、3.3.3、3.3.4、3.3.5、3.3.11、3.3.12、3.3.13、3.3.14、3.3.15、3.3.16、3.3.19、3.4.1、3.4.2、3.4.3、3.4.8、3.5.1、3.5.2、3.5.3、3.5.5、3.6.1、3.6.2、3.7.10、3.7.11、3.8.3、3.8.8、3.8.9、3.8.10、3.8.11、3.9.1、3.9.4、3.10.2、3.10.3、3.11.3条(款)为强制性条⽂,必须严格执⾏。
原《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GB50169—92同时废⽌。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六年七⽉⼆⼗⽇前⾔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年度⼯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国⽹北京电⼒建设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电⽓装置安装⼯程接地装置施⼯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规范共分4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电⽓装置的接地;⼯程交接验收。
接地装置安装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项目名称:XXX工程
检查验收单位:XXX公司
检查验收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检查对象
本次检查验收的对象为XXX工程中的接地装置的安装隐蔽工程。
二、检查内容及方法
1.检查内容
(1)接地装置的材料及规格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2)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是否合格;
(4)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接地装置与其它金属构件的连接是否可靠。
2.检查方法
(1)实地勘察,与设计文件进行对照检查;
(2)视觉检查,对焊缝进行目测检验;
(3)采用专业测试仪器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
(4)对接地装置与其它金属构件的连接进行拉拔试验。
三、检查验收结果
1.接地装置的材料及规格符合相关标准,安装位置和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2.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经视觉检查合格,焊缝均匀且牢固。
3.经过使用专业测试仪器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为XXXΩ,符合标准要求。
4.接地装置与其它金属构件的连接牢固可靠,通过拉拔试验没有出现松动现象。
四、检查验收结论
本次接地装置安装隐蔽工程经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验收单位认为,接地装置安装工程合格。
五、存在问题及整改要求
在接地装置安装隐蔽工程的过程中,未发现任何问题,不需要进行整改。
六、检查验收单位意见
经检查验收,接地装置安装隐蔽工程合格。
七、工程负责人签名:
八、检查验收单位负责人签名:。
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精)一、验收前准备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充分了解接地装置的安装图纸、规格书、验收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2.对接地材料、接地装置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要求;3.对安装易引发危险的现场周围进行安全隔离;4.确认工程竣工前应验收的工作量清单和验收标准;5.按照竣工验收方案组织验收。
二、验收内容根据规范要求,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的验收内容包括:1.接地装置的布线与接线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牢固、无短路、无漏电;2.接地装置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且使用寿命长;3.接地装置的视察、试验记录合格;4.接地装置的附属设施、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三、验收方法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的验收方法主要包括实测和抽样检查等。
1.实测方法通过检查布线、接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接地装置进行电气参数的实测,判断接地装置的合格性。
2.抽样检查方法对该项目材料的质量、管理及验收记录进行抽样检查,通过抽样检查的方法,检查项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验收结果经过对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的实测和抽样检查,该项目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的标准,验收结果均为合格。
其中,以下是具体的验收结果:1.接地装置的材料质量符合标准,使用寿命长;2.接地装置的布线与接线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牢固、无短路、无漏电;3.接地装置附属设施、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五、验收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通过本次验收,所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验收为合格。
对此,我们建议:1.在项目验收结束后及时对现场做好整理与清理工作,归档相关的验收资料并妥善保管;2.出具相应的验收资料,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础,以便对工程后期的运行检测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六、后续跟踪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结束后,应对接地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跟踪检测,如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接地装置的安全使用。
接地装置安装试验记录试验目的:验证接地装置的安装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系统的接地性能正常。
试验范围:接地装置的铺设和连接。
试验仪器和设备:1.接地电阻测试仪2.接地装置计算机3.测试线缆和夹具4.测试记录表格和笔试验步骤:1.安装接地装置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将接地装置按照正确的位置和方位进行安装。
确保接地装置和周围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隔离层,如涂料、油漆等。
2.连接导线使用合适的导线和连接件,将接地装置与设备或电缆等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紧固,接触良好,并使用合适的绝缘套管进行保护。
3.测试接地电阻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
按照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如四线法),并记录测试结果。
4.绘制接地装置图纸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接地装置的图纸。
包括接地装置的位置、尺寸、连接方式等信息。
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5.安全记录保存将上述试验步骤的记录保存在试验记录表格中,并及时归档。
确保试验记录的完整性和可查性,以备日后管理和维护。
试验结果及分析:根据接地电阻测试结果,判断接地装置安装的合格与否。
若接地电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则判定为合格;若接地电阻超过规范要求,则需要对接地装置进行调整或加固。
结论:根据接地装置的安装试验记录,对接地装置的安装情况进行了验证和检查,接地装置安装合格,并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对接地装置的安装过程和记录进行分析。
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和性能。
总结:通过接地装置的安装试验,对接地装置进行了验证和检查,确保接地性能正常。
同时,根据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和性能。
试验记录的保存和归档,为日后管理和维护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