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 格式:pdf
- 大小:841.97 KB
- 文档页数:31
主磁体系统的组成-回复主磁体系统的组成是什么?主磁体系统是指由能够产生强磁场的一系列设备和组件所组成的系统。
它通常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粒子加速器、磁力储能等应用中。
下面将一步一步介绍主磁体系统的组成。
1. 基础部分:主磁体系统的基础部分是主磁体本身。
主磁体通常是由超导体制成的电磁线圈,能够产生足够强的磁场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超导体的选择、布线和制冷系统的设计以及超导体磁体的绝缘和保护都是主磁体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制冷系统:主磁体的超导线圈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以达到超导状态。
因此,主磁体系统通常包含一个复杂的制冷系统,用于提供低温环境。
制冷系统通常由制冷剂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调节装置等组成。
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液氮和液氦,其温度范围从-196摄氏度到-269摄氏度不等。
3. 功率供应系统:为了产生强大的磁场,超导线圈需要大量的电能供应。
因此,主磁体系统还包括一个功率供应系统,用于提供所需的大电流。
通常使用电源来提供直流电流,这意味着功率供应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电源转换器和控制系统。
4. 磁体冷却系统:主磁体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一个磁体冷却系统来散热。
这个系统通常由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器和管道等组成。
冷却液可以是水、液氦或者液氮,用于吸收和带走磁体所产生的热量。
5. 磁场和位置探测系统:为了实现对磁场和位置的精确控制,主磁体系统通常还包括磁场和位置探测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测量磁场的强度、方向和稳定度,以及感知主磁体的位置和运动。
磁场和位置探测系统通常由磁场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算法等组成。
6. 安全系统:由于主磁体系统涉及高电压、大电流和强磁场等危险因素,因此安全是主磁体系统设计的重点。
安全系统通常包括温度、压力和磁场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主磁体和周围的环境参数。
此外,还需要实施安全措施,如防止超过磁体的额定电流、温度和压力范围、防止漏电等。
7. 辅助设备:主磁体系统还可能包括一些辅助设备,如冷却液储存罐、冷凝液净化系统、控制台、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等。
制冷系统中的避震管是一种用于减少制冷系统中的振动和噪音的装置。
它通常由柔软的管道和弹簧组成。
避震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减震:当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或其他设备运行时,会产生振动。
这些振动会通过管道传递给建筑物的结构,导致噪音和不稳定。
避震管的柔软管道可以吸收和减少这些振动,从而减少噪音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
2. 缓冲:避震管中的弹簧可以提供额外的缓冲效果。
当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或其他设备启动或停止时,会产生冲击力。
避震管中的弹簧可以吸收这些冲击力,减少对管道和设备的损坏。
3. 弹性:避震管的柔软管道和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制冷系统中的设备运行时,它们可以扩展和收缩,以适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这种弹性可以减少管道的应力和应变,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总之,避震管通过吸收和减少制冷系统中的振动和冲击力,减少噪音和保护设备和建筑物的结构。
它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辅助装置。
2020年制冷工题库(初级、中级、高级)一、判断题1.(⨯)制冷机的制冷量与采用的制冷剂无关。
2.(∨)氨制冷机房的用电设备,处事故排风机和应急照明采用防爆电器外,其他设备均未要求采用防爆电器。
3.(×)在冷库设计规范中,公称容积大于5000m³为大型冷库。
4.(×)氨制冷机房、配电室和控制室之间联通的门均应为甲级防火门。
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溴化锂是制冷剂,水是吸收剂。
6.制冷系统长期停机时,低压侧和压缩机内应保持0.02Mpa的压力,以免空气进入系统。
(∨)7.空调机的蒸发温度一般取5~7 oC,它可以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启度得到。
(∨)8.制冷系统试运转时采用R22制冷剂的压缩机排气压力应不超过 1.27Mpa。
( X )9.连接制冷设备,氨系统必须用无缝钢管。
(∨)10.中压容器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压力容器。
(∨)11.(⨯)管道隔热材料要选择导热系数大的材料。
12.(∨)离心式制冷机的能量调节是靠改变吸入口导流叶片角度实现。
13.( ∨ )在lgp-h图中,湿蒸汽区的等温线与等压线重叠。
14.( ∨)不同制冷剂的lgp-h图的形状是不同的,但其内容是相同的。
15.(∨)氨制冷机房的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闭观察窗。
16.(⨯)制冷剂的节流是应与冷凝量相适应。
17.(∨)冷凝器热负荷包括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及在压缩过程中所获得的机械功。
18.(∨)油污及水垢将造成冷凝器冷凝水压力的升高。
19.(∨)氨制冷压缩机的标准工况为:冷凝温度+30℃、过冷温度+25℃、蒸发温度-15℃、过热温度-10℃。
20.(∨)离心式压缩机组运行中,冷凝压力过高,蒸发压力过低,均使制冷压缩机吸入气量过小而产生喘振。
21.采用载冷剂的制冷系统,称为直接制冷系统。
( × )22.在压缩机中冷冻油可以阻挡轴封处制冷剂的泄露。
( √ )23.冷凝温度tk的变化,主要是由地区不同及季节变化等原因引起的,而与冷却方式的异同无关。
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一)油分离器的作用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
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
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
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
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多耗电11~12%。
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
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
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 下降至0.8~1m/s);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沉积在油分离器的底部。
或利用离心力将油滴甩出去,或采用氨液洗涤,或用水进行冷却降低汽体温度,使油蒸汽凝结成油滴,或设置过滤层等措施来增强油的分离效果。
(三)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有以下几种: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型式,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洗涤式油分离器洗涤式油分离器适用于氨系统,它的主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的筒盖和筒底。
制冷机的其它辅助设备及管道制冷机是一种能够降低空间内温度的设备,主要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制冷操作。
除了制冷剂系统本身,还有一些辅助设备和管道在制冷机的正常运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制冷机的其它辅助设备及管道,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等。
冷凝器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成液体。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气体通过散热器散发热量,冷却后变成液体。
冷凝器通常安装在制冷机的外部,与蒸发器相对应,一起构成了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机械环”。
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另一个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将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态。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吸收外界热量,蒸发后变成气体。
蒸发器通常安装在制冷机的内部,与冷凝器相对应。
在制冷过程中,蒸发器起到吸热的作用,从而使制冷效果得以实现。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通过不断地压缩和排放,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推送到冷凝器中进行冷却,形成制冷循环。
压缩机种类繁多,有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等各种形式。
膨胀阀膨胀阀是控制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流动的关键部件,主要负责调节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
膨胀阀在制冷系统中起到限制制冷剂流量、降低压力、实现制冷过程的调节等作用。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膨胀阀,如节流式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等。
管道系统制冷机的管道系统是将各个辅助设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管道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管道、润滑油管道、冷却水管道等各种管道。
合理设计和布置管道系统,可以确保制冷机运行平稳、制冷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制冷机的其它辅助设备及管道在制冷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以及管道系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制冷循环系统。
在使用制冷机时,务必要重视这些辅助设备及管道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制冷机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有以下几种: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型式,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洗涤式油分离器:洗涤式油分离器适用于氨系统,它的主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的筒盖和筒底。
进汽管由筒盖中心处伸入至筒下部的氨液之内。
进气管的下端焊有底板,管端四周开有出气孔,以免高压蒸气直接冲击筒底,使已沉淀的润滑油搅动浮起。
筒内进气管的中部(位于液面之上)管壁上还开有平衡孔,其作用是当压缩机停车时平衡排气管路、油分离器、冷凝器三者之间的压力,特别是在压缩机发生事故时,可以防止因冷凝器的高压将油分离器中的氨液压回压缩机,造成更大事故。
在进气管的外侧上部还装有多孔伞形挡板,作分离液滴之用。
筒体下部侧面设有放油管接头,与集油器相连。
伞形挡板之上的筒体侧面设有出气管接头,并使出汽管伸入筒内有一定的长度,且引出口是朝上开的,其目的是使氨汽在排出分离器以前再折流一次,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
洗涤式油分离器在工作时主要是利用混合气体在氨液中被洗涤和冷却来分离油,同时还利用降低气流速度与改变气流运动方向,油滴自然沉降的分离作用。
其中洗涤和冷却作剂蒸气的流速不大于0.5m/s。
此外填料式油分离器的金属丝网一般采用不锈钢丝网,价格较贵。
3、离心式油分离器离心式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果较好,适用于大型制冷系统。
压缩机的排气经油分离器进气管沿切线方向进入筒内,随即沿螺旋导向叶片高速旋转并自上而下流动。
借离心力的作用将排气中密度较大的油滴抛在筒壁上分离出来,沿壁流下,沉积在筒底部。
蒸气经筒体中心的出气管内多孔板引出。
筒侧装有浮球阀,当油面上升到上限位时,润滑油通过浮球阀打开阀芯,自动向压缩机曲轴箱或集油器排油。
有的在油分离器外部还设有冷却水套,使混合汽体在其中又受到冷却水的冷却并通过降低流速和改变流向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分离。
4、过滤式油分离器过滤式油分离器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常称为氟利昂油分离器。
制冷原理与设备循环思考题与练习题1.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2. 蒸发器制冷剂的汽化过程是蒸发吗?3. 制冷剂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热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4. 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元件时压力降低,温度也大幅下降,可以认为节流过程近似为绝热过程,则制冷剂降温时的热量传给了谁?5.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扮演了什么角色?6.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有哪些假设条件?7. 试画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lg p-h图,并说明图中各过程线的含义。
8. R22的压力为0.1MPa,温度为10℃。
求该状态下R22的比焓、比熵和比体积。
分别采用R22和R717为制冷剂,试求其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11. 一台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工作在高温热源温度为40℃,低温热源温度为-20℃下,试求分别用R134a和R22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12. 有一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用于空调,假定为理论制冷循环,工作条件如下:蒸发温度t0=5℃,冷凝温度t k=40℃,制冷剂为R134a。
空调房间需要的制冷量是3kW,试求:该理论制冷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0、制冷剂质量流量q m、理论比功w0、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P0、制冷系数e0和冷凝器热负荷Q k。
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何区别?14. 什么叫有效过热?什么叫有害过热?有效过热对哪些制冷剂有利,对哪些制冷剂有利?15. 什么是回热循环?它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16. 压缩机吸气管道中的热交换和压力损失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17. 试分析蒸发温度升高、冷凝温度降低时,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18. 制冷工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一台制冷机如果不说明工况,其制冷量是没有意义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思考题1. 制冷剂的作用是什么?2. 按ASHRAE的规定制冷剂是怎样分类的?3. 什么是共沸制冷剂?4.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的命名是怎样的?5. 选择制冷剂时有哪些要求?6. 家用的冰箱、空调用什么制冷剂?7. 常用制冷剂有哪些?它们的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怎样?8. 为什么国际上提出对R11、R12、Rll3等制冷剂限制使用?9. 试述R12、R22、R717、R123、R134a的主要性质。
【每日一讲】制冷设备之虹吸罐(4.23)
虹吸罐简介虹吸罐(又称辅助储氨器)。
制冷系统中油冷却器的冷却除了常见的水冷壳管、套管式油冷却器外,还有一种新型的冷却方式—热虹吸式制冷循环(又称热环流式制冷循环)应用于螺杆压缩式制冷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水冷却,具有维护周期长,冷却效果好,操作方便,节约水资源等优势,目前随着制冷系统的更新换代,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都使用此种油冷却方式而取代传统的水冷却方式。
工作原理来自冷凝器的冷凝液体流入虹吸器后分两路,主要部分从虹吸罐溢流口流入储氨器,进而向蒸发器供液;另一部分则从虹吸器底部借重力供给卧式壳管式油冷却器,将油冷却,蒸发所产生的中压混合蒸气再回流入虹吸器,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在压缩机排气所形成的虹吸作用下进入冷凝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装置应用热虹吸式制冷循环最合适于水质较差的地区或采用蒸发式冷凝器的系统。
其特点:机组体积小、油冷却可靠,冷却后的油温一般比冷凝温度高10℃—20℃。
不存在换热管结垢影响油冷却器换热的问题,可多台机组共用一台虹吸罐,简化了系统设计及安装流程,节约设备使用运行成本。
(不好意思各位,MAC无法上传相片,明天补上)。
氨制冷系统辅助设备操作一、油分离器的操作1、油分离器正常运行操作:(1)、正常运行时,油分离器进气阀、出气阀必须出于全开状态,放油阀应该关闭。
(2)、洗涤式油分离器供液阀的开启度视液位控制要求而定,一般洗涤式油分离器壳体上会有液位指示牌。
(3)、如油分离器上装有液位指示计或油位指示计,其阀门应微开或全开。
液面计阀门有倒关装置,当玻璃破裂时,在全开状态下弹子会堵塞阀孔,防止大量油、氨外溢。
(4)、根据放油计划或压缩机耗油量,油分离器应经常进行放油,一般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系统运行中可用手摸分油器下部判断其存油量,存油较多,其下部温度会较低。
(5)、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2、油分离器的放油操作:(1)、检查集油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
(2)、如果是洗涤式油分离器,为提高放油效果,放油前提前半小时左右关闭供液阀,先开启油分离器放油阀,然后缓慢开启集油器进油阀,向集油器放油。
注意:洗涤式油分离器供液不能关闭太久,防止容器内积油被过热气体汽化而进入冷凝器。
(3)、放油操作时,要密切注意油分离器和集油器内油位的变化,当集油器内油位达到最高工作油位时,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停止向集油器内放油。
按集油器的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后继续放油操作。
(4)、放油完毕,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开启供液阀恢复油氨分离器的工作状态。
(5)、按集油器放油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
(6)、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二、冷凝器的操作(一)、壳管式冷凝器的操作1、壳管式冷凝器正常运行操作:(1)、根据压缩机制冷能力和冷凝器的热负荷,确定需投入运行的冷凝器和冷却水泵的台数。
(2)、正常工作时除放油阀、放空气阀关闭外,其它阀门应全部处于开启状态。
经常观察冷凝压力,表示压力最高不得超过1.5MPa/c2。
(3)、壳管式冷凝器应有足够的冷却水量。
如有两台以上冷凝器,应调整好水阀,使每台水量基本均匀相等。
立式冷凝器的分水器应全部装齐,不应短少,避免水量分布不均或不沿管壁下流。
SICOLAB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安装一般规定一、本章适用于除锅炉外的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的安装。
二、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施工条件:1施工方案已批准,采用的技术标准、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文件齐全;燃油、燃气机组的施工图已经消防部门审批;2设备及辅助材料进场检验合格,设备安装说明已熟悉;3基础验收已合格,并办理移交手续;4道路、水源、电源、蒸汽、压缩空气和照明等满足设备安装要求;5设备利用建筑结构作为起吊、搬运的承力点时,应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并应经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意再利用;6安装施工机具和工具已齐备,满足使用要求。
三、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的运输和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核实设备与运输通道的尺寸,保证设备运输通道通畅;2应复核设备重量与运输通道的结构承载能力,确保结构梁、柱、板的承载安全;3设备运输应平稳,并采取防振、防滑、防倾斜等安全保护措施;4采用的吊具应能承受吊装设备的整个重量,吊具和设备接触部位应衬垫软质材料;5设备应捆扎稳固,主要受力点应高于设备中心,具有公共底座设备的吊装,其受力点不应使设备底座产生扭曲和变形。
四、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的安装满足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安装前,油封、气封应良好,且无腐蚀;2设备安装位置应正确,设备安装平整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3采用隔振器的设备,其隔振器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正确,每个隔振器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不应大于2mm;4现场组装的制冷机组安装前,应清洗主机零部件、附属设备和管道。
清洗后,应将清洗剂水分除净,并应检查零部件表面有无损伤和缺陷,合格后应在表面涂一层冷冻机油。
五、空调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安装和成品保护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备应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搬运、拆卸保障、就为。
严禁敲打、碰撞机组外表、连接件及焊缝处。
2设备运至现场后,应采取防雨、防雪、防潮措施,妥善保管。
3设备安装就为后,应采取防止设备损坏、污染、丢失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