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人品词品再认识
- 格式:pdf
- 大小:426.48 KB
- 文档页数:6
周邦彦生平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
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
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
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
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
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
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宣和二年(1120)移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值方腊起义,道梗不赴。
未几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
卒年六十六。
《宋史》、《东都事略》与《咸淳临安志》均有传。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清真居士集》十一卷,已佚。
清人厉鹗《宋诗纪事》辑得其佚诗六首,今人罗忼烈又辑得古近体诗三十四首。
周邦彦“负一代词名”(张炎《词源》卷下),其词“浑厚和雅”(《词源》),“缜密典丽”(刘肃《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序》,对后世影响较大。
●少年游周邦彦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周邦彦词作鉴赏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
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
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上片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去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艳。
他们就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这是门外所见景象。
“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
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一、邦彦平生[1]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出生于钱塘的诗礼仕宦之家。
是宋代词人之“集大成者”。
著有《清真集》。
其一生,伴随着政治新法的行止,旧新党势力的此消长而浮沉。
周邦彦的幼年,主要受到乡邦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培育。
周邦彦出生钱塘,古老的杭州,即是风景名城,又是文化名邦。
宋代则是历史上的全盛时期,那个将宋朝风流写尽的才子柳永,初到杭州时就被这繁华所震惊,欣喜若狂的写了《定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嶂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生长于这方青山绿水间的周邦彦当然而然的深受这种文化积淀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钱塘周氏是一个从五代十国后期就有名于乡邦的诗礼仕宦之家。
其父周原为小儿子取名邦彦,就是用《诗经·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和晋陆机诗“邦兮应运兴,繁若春处葩”的含义,希望他能成为邦国之佳士。
周原虽是终身布衣,但却是一个崇敬诗书以至于顶礼膜拜的人。
这点影响到周邦彦,他年轻时便已“博涉百家之书”。
24岁时,趁着“扩大招生”的机会,周邦彦被录为“外舍生”,于地赶赴汴京读书,也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一、初旅汴京汴京是宋代另一个繁华之地,是宋代建国已一百多年,倾尽国家之财力、物力、人力,经营的一个上层娱乐圈。
这种豪华,使年表初入京的周邦彦为之欣狂,遂作《汴京赋》,歌颂变法的正确及汴京的繁华,并因向宋神宗献《汴京赋》提拔为太学正。
二、寓居庐州、荆州神宗死后,高太后临政,起用旧党,邦彦也因为《汴京赋》中赞扬新法的内容而受到牵连,“不能俯仰取容”而外放。
这一次外放是周邦彦的人生的转折点,从阳光灿烂得意的青年期,转入了仕途坎坷的中年时期。
周邦彦词的思想内涵简析
周邦彦的词语在古典文学里占据着重要的进一步传播的作用。
他的传播受到四种途径的影响:
一、审美观念。
周邦彦突出文字朴质古雅的审美特质,其词语在语言文学上运用广泛,体现了他特殊的审美以及恒久的文人情怀。
二、宗教思想。
周邦彦精研汉唐宗教思想,他深受传统文化对神仙异世界的陶冶情操以及对道德境界的追求和学习。
他认为文学有助于灵性的崇高,弘扬古典文学的精神内涵。
三、写景思路。
周邦彦的写景诗词源于自然,并与山水关联紧密,以山水为基础,常常从地貌、天气、蔚藻时节、一类物种、王室进行景物的描绘,以细腻贴切的文字营造自然之境,加深对景物的感受。
四、意境创造。
周邦彦的诗词在传达意象的过程中,也是将自然、人物之间景点通过宗教思想框架和创新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古雅奥秘的境界,充满诗性与文人理想,这是他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所在。
词中老杜周邦彦死去的周邦彦比生前更为尴尬。
生前的他无非是飘零不偶,被人遗忘在世间的角落而已;而死后的他却是上天入地,几无安宁之时。
褒之者认为他是词坛巨擘,古往今来的集大成者,宋词七大家中的第一位,如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周邦彦),乃有大宗,前收苏(东坡)、秦(观)之终,后开姜(夔)、史(达祖)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陈匪石《宋词举》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他是“词中老杜(杜甫)”。
但宋末以来,对周邦彦的指责也十分尖刻。
词评家张炎说周邦彦为情所役使,失去雅正的审美理想,其词品位不高,是社会道德风气浇薄的表现。
清人刘熙载干脆说“美成(周邦彦)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情感芜杂低劣。
还是那个国学大师王国维,又进一步延伸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他认为欧阳修、秦观等人虽然也写艳词,天生媚骨,但本身气质高雅,不失高华之气,还是淑女;而周邦彦格调低俗,涂脂抹粉,卖弄风情,犹如娼妓。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文学史说,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周邦彦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
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
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
也就是说,周邦彦的艺术技巧虽然是超一流的,但内容很无聊,所以不值得去关注,也不能去关注,否则也就会陷入低级趣味之中了。
这使我们这些普通读者非常熟悉张孝祥、张元干之类的大名,也对这样一个大人物相当陌生。
1. 旖旎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嘉祐三年,出生于一个诗礼簪缨之家。
据说少年时期的他颇为聪明勤奋,《宋史·文苑传》说他“博涉百家之书”,所以很快成长为才富学赡的青年士子。
早在词体初步形成的晚唐五代时期,词学批评也随之萌芽了。
五代欧阳炯为赵崇柞所编(花间集》写的序文,是现存最早的论词专文,文中作者认为,词乃富豪权门享乐生活的佐料,是于歌筵酒席间供佳人歌唱而助其“妖烧之态”以资宴饮之欢的。
这种论调,与当时弥漫词坛的绮丽香艳词风一致,客观上对“词为艳科”起到了认可与张扬的作用,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无论是词人还是评论者,都没有把词看作抒发个人情志的手段,也就很少有人把词品与作者的人品联系起来。
这一时期的词人孙光宪所作笔记中有如下记载: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汁洛。
泊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
然相公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站之。
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会”,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¹这段记载中认为填词如同做“恶事”,不可沾染,否则将会站污个人的品德,和凝即因染指艳词而被讥为“曲子相公”,这种论调已开始将人的“德”与词体相联系。
北宋法秀道人指责黄庭坚好作艳词是在用笔墨劝淫º;还有人劝晏几道损才补德,认为他以填词为事,德行不高»;南宋刘克庄亦云:“雅人修士,相戒不为(词)。
”¼在传统观念中,词是“德”的对立物,是“卑体”、“末技”,那么也就无所谓“词品”之高下。
真正意义上的人品与词品论产生于北宋中期苏轼诗化词论的提出播下了人品与词品论的种子,他认为词为诗裔,同样是用来抒发性情的,从而开拓词域,改革词风,使词从专营儿女私情的狭窄“小道”走向了“虽嘻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的通衡大道。
苏轼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给词坛以新的启示,原来词不仅可以用来应歌娱乐还能用来抒发性情。
这样,就把词的创作与作者的人格因素联系起来了。
自此,视词为主体抒情的产物,运用知人论世以评的论者就出现了。
苏门弟子黄庭坚云:“缺月挂琉桐,……”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此论着眼于东坡丰厚的学养与高超的人格素养,可见黄庭坚已开始注意把词品与作者的人格因素相联系了,他主张提高主体的学养人格以提高词的品位。
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和李清照是我国古代词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词作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探讨这四位词人的词作,通过分析他们的创作特点、风格和影响力,来揭示这些优秀词人的诗词艺术魅力。
1. 周邦彦周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人生情感。
周邦彦的词作以其清新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细腻的情感而著称,其中《青玉案·元夕》、《浪淘沙·杂曲歌辞》等词作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词坛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周邦彦词作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家国情怀和人生苦乐的真挚表达,以及他对于世情人情的深刻体察。
2. 辛弃疾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伟大词人,他的词作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豪放激昂的情感而著称。
辛弃疾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内容上也深刻反映了他对于时局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慨,其中《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作被誉为我国古代词坛的绝世珍品。
3. 姜夔姜夔是北宋时期的杰出词人,他的词作以其工笔虚实的写景和深情缠绵的抒怀而著称。
姜夔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尤其是在对于山水意境和人生感慨的描绘上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其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作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词坛的瑰宝。
4. 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柔婉婉转的笔触和细腻纤巧的情感而著称。
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性和感染力上均有着极高的水平,她对于人生百态和情感世界的表达更是触及人心,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词作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词坛的绝世珍品。
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和李清照作为我国古代词坛的佼佼者,他们的词作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艺术性上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们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的二十二首词,值得你品读!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
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苏幕遮·燎沉香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蝶恋花·早行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少年游·并刀如水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疏篱曲径田家小。
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叶下斜阳照水。
周邦彦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宋朝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的词集词选代表作品:《浣溪沙》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春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少年游》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虞美人》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解连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翻译】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
纵然有妙手,能解开连环套索,摆脱感情纠葛,双方的情意也会冷漠,像风雨一样消散,云雾一样轻薄。
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
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
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
关于周邦彦咏物词浅论周邦彦,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咏物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以精巧的构思、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研究周邦彦的咏物词,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周邦彦及其咏物词概述周邦彦的咏物词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瑞龙吟·章台夜泊》中,他以“章台夜泊”为题,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哀思;《琐窗寒·玉兰》中,他则以玉兰花为题,通过对玉兰花的描绘,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二、意象塑造周邦彦在咏物词中通过精细入微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各种生动的意象。
如《浣溪沙·春雨》中,他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六丑·正单衣试酒》中,他通过对蔷薇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美丽而又悲伤的意境。
三、寓意探析周邦彦的咏物词中,每一个物体都蕴含着深厚的寓意。
他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例如,《夜飞鹊·别情》中,他通过对鸟儿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哀思;《花犯·梅花》中,他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现了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精神风貌。
四、艺术手法周邦彦在咏物词的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
他善于运用对仗、比兴等修辞手法,使词句更加优美、生动。
同时,他在句法结构和音韵节奏上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
例如,《夜游宫·秋闺》中,他运用了回文的手法,使词句更加优美、生动;《蝶恋花·早行》中,他运用了叠句的手法,使词句更加有节奏感。
五、传播影响周邦彦的咏物词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被广泛传唱,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咏物词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六、结论周邦彦的咏物词以其精巧的构思、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周邦彦对词的看法
嘿,咱今儿来聊聊周邦彦对词的看法呀!周邦彦那可是词坛的一位大佬呢!他呀,就像是一位超级大厨,把词这道菜烹饪得无比美味。
你瞧,他对音律的讲究,那简直就是强迫症级别呀!每个字的发音、每个句子的节奏,都得恰到好处,就跟那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似的。
这就好比咱唱歌,跑调了可不行,得一个音一个音都在调上,那才好听呢!周邦彦不就是这么干的嘛!
他写的词,情感细腻得嘞,就好像能钻进你心里去挠痒痒。
有时候是那种淡淡的忧伤,哎呀,就像那绵绵细雨,一点点地渗进你的心里;有时候又是热烈的情感,像火一样烧起来。
这得多厉害呀,能把人的各种心情都给描绘得活灵活现的。
说起来,他的词就跟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似的。
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人有故事。
你能在他的词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了。
这难道不神奇吗?
你想想看,要是词都写得干巴巴的,没点韵味,谁还愿意去读呀?周邦彦可不干这种事,他非得把词写得有滋有味,让人读了还想再读。
这就跟咱吃好吃的一样,吃了还想吃,根本停不下来呀!
他对词的这种认真劲儿,真的值得咱好好学学。
咱写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得学学他,多花点心思,把每个字都琢磨透了,让咱的文字也能像他的词一样吸引人呢?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那可太大啦!他为词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呢!他让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魅力了。
咱得感谢他呀,没有他,词坛可就少了好多精彩呢!
所以说呀,周邦彦对词的看法和他的创作,那就是一座宝库,等着咱去挖掘,去欣赏,去学习。
咱可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从他那里汲取营养,让自己也能在词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来!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周邦彦特别牛呀?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
千古文人周邦彦:词家之冠,风流才子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对于这位北宋大词人,坊间最流行的是他那胆大包天的风流韵事。
虽说人不风流枉少年,但将主意打到皇帝的女人身上的人,恐怕不多。
跟周邦彦传绯闻的是当时名动东京城的花魁娘子李师师。
李师师虽身处勾栏,然而却是个色艺双全的奇女子,她的名声很响亮,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都甘为她的裙下之臣。
而周邦彦不但是著名的词人,还是个美男子,他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而且才名远扬,一旦和李师师金风玉露一相逢,真的是胜却人间无数,两个人郎才女貌,虽然身份特殊,但终究是才子佳人。
无奈李师师是皇帝看上的女人,不能随便接待别的男人。
所以周邦彦只能趁皇帝不在的时候偷偷去会李师师。
某次,李师师以为徽宗不会来,就约了周邦彦。
谁知道徽宗突然又来造访,轻视紧急,李师师便让周邦彦钻到床底下躲避。
李师师对徽宗说不上爱,但应该的尊敬和奉承还是有的,所以她亲手给徽宗剥了橙子,徽宗临走的时候,她还叮嘱他路上小心,要谨防“马滑霜浓”。
徽宗一走,周邦彦就从床底下爬出来,即兴填了一首词,就是那首著名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其中不仅有“纤指破新橙”,更有“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竟是活用方才的典故。
足见周邦彦的才情不凡,也可见他颇有些玩世不恭,皇帝的玩笑岂能轻易开得?而李师师也是个不小心的。
某天,她竟然在徽宗面前唱了这支《少年游》,徽宗一听就知道当日必定还有第三人在场,于是便问填词的人是谁。
当徽宗皇帝听说填词人是周邦彦之后,一时羞恼,下令将周邦彦逐出京师。
然而徽宗皇帝毕竟也是个爱好文学、惜才的人,是皇帝中少见的有才之人,所以,当他看到周邦彦的那首更著名的《兰陵王·柳》时,大赞周邦彦的才华,于是就赦免了他,并且召他回京师封了个专管乐舞的官给他。
不论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几分(多半是后人杜撰的),都可算是文史上的一段佳话。
说起周邦彦的才华,过去才词论都尊他为“词家之冠”。
事实上他是后来格律派词人的宗师级人物。
读周邦彦的词以后的读后感篇一:简述周邦彦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简述周邦彦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答:周词的主要内容:1、漂泊羁旅的失意离愁。
如《苏幕遮》中的“故乡遥,和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表达了这种情感。
2、咏物词。
数量多,重寄托,将人生的漂泊、失意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影响开启了南宋咏物词。
如《六丑、蔷薇谢后作》。
3、写男女恋情。
如《蝶恋花,早行》、周词的艺术特征:1、2、3、章法:变柳永之直叙为曲叙,时光跳跃,回环往复,即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复杂结合。
故一是严密,二是繁复,三是多变。
如《兰陵王,柳》。
句法:善于运用前人诗句如词,多句化入,且意境翻新。
如《西河,金陵怀古》音律:具体表现为:1、自创新调50多首,数量不及柳永,而以圆美高雅胜之,更为文人雅士所从。
2、词作音律和谐。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答: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示内心世界。
如《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动作细节来展现出她的寂寞心境。
2、语言。
一方面:提炼口语和书面语,别开生面,风韵天然。
如《如梦令》中的“红肥绿瘦”;《醉花阴》:“人比黄花瘦”。
另一方面:善于运用最平常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如《一剪梅》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
3、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简述陆游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答:主要内容:1、爱国诗。
继承了古代诗歌爱国传统:欲杀敌立功的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对爱国志士的歌颂,对苟安求合的谴责,代表作《关山月》、《悲愤》。
2、表现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情景。
代表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艺术特色:1、诗风雄浑豪壮,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和杜甫沉郁顿挫融为一炉。
又平易晓畅,章法严整。
如《长歌行》2、善于运用幻境、梦境来表现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擅长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新奇,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周邦彦简介北宋时期婉约词人县令周邦彦生平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 ... 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有《 ... 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彦,钱塘人。
神宗时为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累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周邦彦晚年与蔡京同党刘昺过从甚密名节有污。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
有《 ... 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 ... 格律词派先河。
周邦彦的集子有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和词,今存《片玉词》10卷,《彊邨丛书》本;另有《 ... 集》2卷,集外词1卷,《四印斋所刻词》本。
周邦彦喜爱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传》)周邦彦词名《片玉集》,有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西泠词萃》本。
又名《 ... 集》,有四印斋所刻词本,郑文焯校刊本。
又陈元龙注《片玉集》,有武进陶氏涉园景《宋金元明本词续本》,归安朱氏《彊村丛书》本。
周邦彦作品及人物分析一.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
思想内容:(一)仕途不得意,深切感受飘泊流落的辛酸。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红林檎近》)。
飘泊的孤独疲倦和失意是情感基调,如《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二)咏物。
1.柳永等宋初词人咏物词,主要描摹物态,图形写貌。
2.苏轼咏物词,始将状物态与抒人情合而为一,但不多。
3.周咏物词既多,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开启南宋咏物词重寄托的门径。
二.艺术追求和贡献:(一)与苏轼比较:1.苏轼追求创作自由,强调性情自然流露,力图打破词作原有创作规范;2.周词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沈义父《乐府指迷》)。
(二)周词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1.章法结构:主要从柳词变化来。
(1)柳词多平铺直叙,一般为时空序列性结构,即按情事发生、发展的时空顺序组织词的结构,失于平板单一而少变化。
(2)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时空场景交错,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如《兰陵王•柳》(柳阴直):1片写自我漂泊,挽合今昔;2片写目前送别情景,既有往事回忆,又有别后愁苦设想;3片由眼前景折回到前事。
(3)善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把一丝情绪四面展开,层层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如《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
2.能自铸伟辞,更善于融化前人诗句,浑然天成。
(1)晏几道、贺铸往往一首词中偶尔化用一二句,而且主要从字面上化取:或全句嵌用,或句法不变而略改几字。
(2)周词往往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并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
如《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化用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而成;《瑞龙吟》(章台路)融化杜甫、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十馀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