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ingo9.0详细使用教程

lingo9.0详细使用教程

lingo9.0详细使用教程
lingo9.0详细使用教程

LINGO 使用教程

LINGO 是用来求解线性和非线性优化问题的简易工具。LINGO 内置了一种建立最优化模型的语言,可以简便地表达大规模问题,利用LINGO 高效的求解器可快速求解并分析结果。

§1 LINGO 快速入门

当你在windows 下开始运行LINGO 系统时,会得到类似下面的一个窗口:

外层是主框架窗口,包含了所有菜单命令和工具条,其它所有的窗口将被包含在主窗口之下。在主窗口内的标题为LINGO Model – LINGO1的窗口是LINGO 的默认模型窗口,建立的模型都都要在该窗口内编码实现。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1.1 如何在LINGO 中求解如下的LP 问题:

,6002100

350.

.32min 21211

2121≥≤+≥≥++x x x x x x x t s x x

在模型窗口中输入如下代码: min =2*x1+3*x2; x1+x2>=350; x1>=100;

2*x1+x2<=600;

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 即可。

例1.2 使用LINGO 软件计算6个发点8

个收点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产销单位运价如

model :

!6发点8收点运输问题; sets :

warehouses/wh1..wh6/: capacity; vendors/v1..v8/: demand;

links(warehouses,vendors): cost, volume; endsets !目标函数;

min =@sum (links: cost*volume); !需求约束;

@for (vendors(J):

@sum (warehouses(I): volume(I,J))=demand(J)); !产量约束;

@for (warehouses(I):

@sum (vendors(J): volume(I,J))<=capacity(I));

!这里是数据; data :

capacity=60 55 51 43 41 52;

demand=35 37 22 32 41 32 43 38; cost=6 2 6 7 4 2 9 5 4 9 5 3 8 5 8 2 5 2 1 9 7 4 3 3 7 6 7 3 9 2 7 1 2 3 9 5 7 2 6 5 5 5 2 2 8 1 4 3; enddata end

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 即可。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Objective value: 664.0000 Total solver iterations: 2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CAPACITY( WH1) 60.00000 0.000000 CAPACITY( WH2) 55.00000 0.000000 CAPACITY( WH3) 51.00000 0.000000 CAPACITY( WH4) 43.00000 0.000000 CAPACITY( WH5) 41.00000 0.000000 CAPACITY( WH6) 52.00000 0.000000 DEMAND( V1) 35.00000 0.000000 DEMAND( V2) 37.00000 0.000000 DEMAND( V3) 22.00000 0.000000 DEMAND( V4) 32.00000 0.000000 DEMAND( V5) 41.00000 0.000000 DEMAND( V6) 32.00000 0.000000 DEMAND( V7) 43.00000 0.000000 DEMAND( V8) 38.00000 0.000000 COST( WH1, V1) 6.000000 0.000000 COST( WH1, V2) 2.000000 0.000000 COST( WH1, V3) 6.000000 0.000000 COST( WH1, V4) 7.000000 0.000000 COST( WH1, V5) 4.000000 0.000000 COST( WH1, V6) 2.000000 0.000000 COST( WH1, V7) 9.000000 0.000000 COST( WH1, V8) 5.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1) 4.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2) 9.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3) 5.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4) 3.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5) 8.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6) 5.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7) 8.000000 0.000000 COST( WH2, V8) 2.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1) 5.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2) 2.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3) 1.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4) 9.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5) 7.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6) 4.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7) 3.000000 0.000000 COST( WH3, V8) 3.000000 0.000000 COST( WH4, V1) 7.000000 0.000000 COST( WH4, V2) 6.000000 0.000000 COST( WH4, V3) 7.000000 0.000000

COST( WH4, V5) 9.000000 0.000000 COST( WH4, V6) 2.000000 0.000000 COST( WH4, V7) 7.000000 0.000000 COST( WH4, V8) 1.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1) 2.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2) 3.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3) 9.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4) 5.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5) 7.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6) 2.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7) 6.000000 0.000000 COST( WH5, V8) 5.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1) 5.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2) 5.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3) 2.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4) 2.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5) 8.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6) 1.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7) 4.000000 0.000000 COST( WH6, V8) 3.000000 0.000000 VOLUME( WH1, V1) 0.000000 5.000000 VOLUME( WH1, V2) 19.00000 0.000000 VOLUME( WH1, V3) 0.000000 5.000000 VOLUME( WH1, V4) 0.000000 7.000000 VOLUME( WH1, V5) 41.00000 0.000000 VOLUME( WH1, V6)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1, V7) 0.000000 6.000000 VOLUME( WH1, V8) 0.000000 6.000000 VOLUME( WH2, V1) 1.000000 0.000000 VOLUME( WH2, V2) 0.000000 4.000000 VOLUME( WH2, V3) 0.000000 1.000000 VOLUME( WH2, V4) 32.00000 0.000000 VOLUME( WH2, V5) 0.000000 1.000000 VOLUME( WH2, V6)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2, V7)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2, V8) 0.000000 0.000000 VOLUME( WH3, V1) 0.000000 4.000000 VOLUME( WH3, V2) 11.00000 0.000000 VOLUME( WH3, V3) 0.000000 0.000000 VOLUME( WH3, V4) 0.000000 9.000000 VOLUME( WH3, V5) 0.000000 3.000000 VOLUME( WH3, V6) 0.000000 4.000000 VOLUME( WH3, V7) 40.00000 0.000000

VOLUME( WH4, V1) 0.000000 4.000000 VOLUME( WH4, V2)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4, V3) 0.000000 4.000000 VOLUME( WH4, V4) 0.000000 1.000000 VOLUME( WH4, V5) 0.000000 3.000000 VOLUME( WH4, V6) 5.000000 0.000000 VOLUME( WH4, V7)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4, V8) 38.00000 0.000000 VOLUME( WH5, V1) 34.00000 0.000000 VOLUME( WH5, V2) 7.000000 0.000000 VOLUME( WH5, V3) 0.000000 7.000000 VOLUME( WH5, V4) 0.000000 4.000000 VOLUME( WH5, V5)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5, V6) 0.000000 1.000000 VOLUME( WH5, V7)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5, V8) 0.000000 5.000000 VOLUME( WH6, V1) 0.000000 3.000000 VOLUME( WH6, V2) 0.000000 2.000000 VOLUME( WH6, V3) 22.00000 0.000000 VOLUME( WH6, V4) 0.000000 1.000000 VOLUME( WH6, V5) 0.000000 3.000000 VOLUME( WH6, V6) 27.00000 0.000000 VOLUME( WH6, V7) 3.000000 0.000000 VOLUME( WH6, V8) 0.000000 3.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664.0000 -1.000000

2 0.000000 -4.000000

3 0.000000 -5.000000

4 0.000000 -4.000000

5 0.000000 -3.000000

6 0.000000 -7.000000

7 0.000000 -3.000000

8 0.000000 -6.000000

9 0.000000 -2.000000

10 0.000000 3.000000

11 22.00000 0.000000

12 0.000000 3.000000

13 0.000000 1.000000

14 0.000000 2.000000

15 0.000000 2.000000

为了能够使用LINGO的强大功能,接着第二节的学习吧。

§2 LINGO中的集

对实际问题建模的时候,总会遇到一群或多群相联系的对象,比如工厂、消费者群体、交通工具和雇工等等。LINGO允许把这些相联系的对象聚合成集(sets)。一旦把对象聚合成集,就可以利用集来最大限度的发挥LINGO建模语言的优势。

现在我们将深入介绍如何创建集,并用数据初始化集的属性。学完本节后,你对基于建模技术的集如何引入模型会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1 为什么使用集

集是LINGO建模语言的基础,是程序设计最强有力的基本构件。借助于集,能够用一个单一的、长的、简明的复合公式表示一系列相似的约束,从而可以快速方便地表达规模较大的模型。

2.2 什么是集

集是一群相联系的对象,这些对象也称为集的成员。一个集可能是一系列产品、卡车或雇员。每个集成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关联的特征,我们把这些特征称为属性。属性值可以预先给定,也可以是未知的,有待于LINGO求解。例如,产品集中的每个产品可以有一个价格属性;卡车集中的每辆卡车可以有一个牵引力属性;雇员集中的每位雇员可以有一个薪水属性,也可以有一个生日属性等等。

LINGO有两种类型的集:原始集(primitive set)和派生集(derived set)。

一个原始集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对象组成的。

一个派生集是用一个或多个其它集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它的成员来自于其它已存在的集。

2.3 模型的集部分

集部分是LINGO模型的一个可选部分。在LINGO模型中使用集之前,必须在集部分事先定义。集部分以关键字“sets:”开始,以“endsets”结束。一个模型可以没有集部分,或有一个简单的集部分,或有多个集部分。一个集部分可以放置于模型的任何地方,但是一个集及其属性在模型约束中被引用之前必须定义了它们。

2.3.1 定义原始集

为了定义一个原始集,必须详细声明:

·集的名字

·可选,集的成员

·可选,集成员的属性

定义一个原始集,用下面的语法:

setname[/member_list/][:attribute_list];

注意:用“[]”表示该部分内容可选。下同,不再赘述。

Setname是你选择的来标记集的名字,最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集名字必须严格符合标准命名规则:以拉丁字母或下划线(_)为首字符,其后由拉丁字母(A—Z)、下划线、阿拉伯数字(0,1,…,9)组成的总长度不超过32个字符的字符串,且不区分大小写。

注意:该命名规则同样适用于集成员名和属性名等的命名。

Member_list是集成员列表。如果集成员放在集定义中,那么对它们可采取显式罗列和隐式罗列两种方式。如果集成员不放在集定义中,那么可以在随后的数据部分定义它们。

①当显式罗列成员时,必须为每个成员输入一个不同的名字,中间用空格或逗号搁开,

允许混合使用。

例2.1可以定义一个名为students的原始集,它具有成员John、Jill、Rose和Mike,属性有sex和age:

sets:

students/John Jill, Rose Mike/: sex, age;

endsets

②当隐式罗列成员时,不必罗列出每个集成员。可采用如下语法:

setname/member1..memberN/[: attribute_list];

这里的member1是集的第一个成员名,memberN是集的最末一个成员名。LINGO将自动产生中间的所有成员名。LINGO也接受一些特定的首成员名和末成员名,用于创建一些特殊的集。

!集部分;;

sets:

students:sex,age;

endsets

!数据部分;

data:

students,sex,age= John 1 16

Jill 0 14

Rose 0 17

Mike 1 13;

enddata

注意:开头用感叹号(!),末尾用分号(;)表示注释,可跨多行。

在集部分只定义了一个集students,并未指定成员。在数据部分罗列了集成员John、Jill、Rose和Mike,并对属性sex和age分别给出了值。

集成员无论用何种字符标记,它的索引都是从1开始连续计数。在attribute_ list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集成员的属性,属性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

可以把集、集成员和集属性同C语言中的结构体作个类比。如下图:

集←→ 结构体

集成员←→ 结构体的域

集属性←→ 结构体实例

LINGO内置的建模语言是一种描述性语言,用它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再借助于LINGO求解器求解。因此,集属性的值一旦在模型中被确定,就不可能再更改。在LINGO中,只有在初始部分中给出的集属性值在以后的求解中可更改。这与前面并不矛盾,初始部分是LINGO求解器的需要,并不是描述问题所必须的。

2.3.2 定义派生集

为了定义一个派生集,必须详细声明:

·集的名字

·父集的名字

·可选,集成员

·可选,集成员的属性

可用下面的语法定义一个派生集:

setname(parent_set_list)[/member_list/][:attribute_list];

setname是集的名字。parent_set_list是已定义的集的列表,多个时必须用逗号隔开。如果没有指定成员列表,那么LINGO会自动创建父集成员的所有组合作为派生集的成员。派生集的父集既可以是原始集,也可以是其它的派生集。

例2.3

sets:

product/A B/;

machine/M N/;

week/1..2/;

allowed(product,machine,week):x;

endsets

LINGO

成员列表被忽略时,这样的派生集成为稠密集。如果限制派生集的成员,使它成为父集成员所有组合构成的集合的一个子集,这样的派生集成为稀疏集。同原始集一样,派生集成员的声明也可以放在数据部分。一个派生集的成员列表有两种方式生成:①显式罗列;②设置成员资格过滤器。当采用方式①时,必须显式罗列出所有要包含在派生集中的成员,并且罗列的每个成员必须属于稠密集。使用前面的例子,显式罗列派生集的成员:

allowed(product,machine,week)/A M 1,A N 2,B N 1/;

如果需要生成一个大的、稀疏的集,那么显式罗列就很讨厌。幸运地是许多稀疏集的成员都满足一些条件以和非成员相区分。我们可以把这些逻辑条件看作过滤器,在LINGO生成派生集的成员时把使逻辑条件为假的成员从稠密集中过滤掉。

例2.4

sets:

!学生集:性别属性sex,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年龄属性age. ;

students/John,Jill,Rose,Mike/:sex,age;

!男学生和女学生的联系集:友好程度属性friend,[0,1]之间的数。 ;

linkmf(students,students)|sex(&1) #eq# 1 #and# sex(&2) #eq# 0: friend;

!男学生和女学生的友好程度大于0.5的集;

linkmf2(linkmf) | friend(&1,&2) #ge# 0.5 : x;

endsets

data:

sex,age = 1 16

0 14

0 17

0 13;

friend = 0.3 0.5 0.6;

enddata

用竖线(|)来标记一个成员资格过滤器的开始。#eq#是逻辑运算符,用来判断是否“相等”,可参考§4. &1可看作派生集的第1个原始父集的索引,它取遍该原始父集的所有成员;&2可看作派生集的第2 个原始父集的索引,它取遍该原始父集的所有成员;&3,&4,……,以此类推。注意如果派生集B的父集是另外的派生集A,那么上面所说的原始父集是集A向前回溯到最终的原始集,其顺序保持不变,并且派生集A的过滤器对派生集B仍然有效。因此,派生集的索引个数是最终原始父集的个数,索引的取值是从原始父集到当前派生集所作限制的总和。

总的来说,LINGO可识别的集只有两种类型:原始集和派生集。

在一个模型中,原始集是基本的对象,不能再被拆分成更小的组分。原始集可以由显式罗列和隐式罗列两种方式来定义。当用显式罗列方式时,需在集成员列表中逐个输入每个成员。当用隐式罗列方式时,只需在集成员列表中输入首成员和末成员,而中间的成员由LINGO 产生。

另一方面,派生集是由其它的集来创建。这些集被称为该派生集的父集(原始集或其它的派生集)。一个派生集既可以是稀疏的,也可以是稠密的。稠密集包含了父集成员的所有组合(有时也称为父集的笛卡尔乘积)。稀疏集仅包含了父集的笛卡尔乘积的一个子集,可通过显式罗列和成员资格过滤器这两种方式来定义。显式罗列方法就是逐个罗列稀疏集的成员。成员资格过滤器方法通过使用稀疏集成员必须满足的逻辑条件从稠密集成员中过滤出稀疏集的成员。不同集类型的关系见下图。

LINGO集类型

§3 模型的数据部分和初始部分

在处理模型的数据时,需要为集指派一些成员并且在LINGO求解模型之前为集的某些属性指定值。为此,LINGO为用户提供了两个可选部分:输入集成员和数据的数据部分(Data Section)和为决策变量设置初始值的初始部分(Init Section)。

3.1 模型的数据部分

3.1.1 数据部分入门

数据部分提供了模型相对静止部分和数据分离的可能性。显然,这对模型的维护和维数

的缩放非常便利。

数据部分以关键字“data:”开始,以关键字“enddata”结束。在这里,可以指定集成员、集的属性。其语法如下:

object_list = value_list;

对象列(object_list)包含要指定值的属性名、要设置集成员的集名,用逗号或空格隔开。一个对象列中至多有一个集名,而属性名可以有任意多。如果对象列中有多个属性名,那么它们的类型必须一致。如果对象列中有一个集名,那么对象列中所有的属性的类型就是这个集。

数值列(value_list)包含要分配给对象列中的对象的值,用逗号或空格隔开。注意属性值的个数必须等于集成员的个数。看下面的例子。

例3.1

sets:

set1/A,B,C/: X,Y;

endsets

data:

X=1,2,3;

Y=4,5,6;

enddata

在集set1中定义了两个属性X和Y。X的三个值是1、2和3,Y的三个值是4、5和6。也可采用如下例子中的复合数据声明(data statement)实现同样的功能。

例3.2

sets:

set1/A,B,C/: X,Y;

endsets

data:

X,Y=1 4

2 5

3 6;

enddata

看到这个例子,可能会认为X被指定了1、4和2三个值,因为它们是数值列中前三个,而正确的答案是1、2和3。假设对象列有n个对象,LINGO在为对象指定值时,首先在n 个对象的第1个索引处依次分配数值列中的前n个对象,然后在n个对象的第2个索引处依次分配数值列中紧接着的n个对象,……,以此类推。

模型的所有数据——属性值和集成员——被单独放在数据部分,这可能是最规范的数据输入方式。

3.1.2 参数

在数据部分也可以指定一些标量变量(scalar variables)。当一个标量变量在数据部分确定时,称之为参数。看一例,假设模型中用利率8.5%作为一个参数,就可以象下面一样输入一个利率作为参数。

例3.3

data:

interest_rate = .085;

enddata

也可以同时指定多个参数。

例3.4

data:

interest_rate,inflation_rate = .085 .03;

enddata

3.1.3 实时数据处理

在某些情况,对于模型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定值。譬如模型中有一个通货膨胀率的参数,我们想在2%至6%范围内,对不同的值求解模型,来观察模型的结果对通货膨胀的依赖有多

么敏感。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实时数据处理(what if analysis)。LINGO有一个特征可方便地做到这件事。

在本该放数的地方输入一个问号(?)。

例3.5

data:

interest_rate,inflation_rate = .085 ?;

enddata

每一次求解模型时,LINGO都会提示为参数inflation_rate输入一个值。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将会接收到一个类似下面的对话框:

直接输入一个值再点击OK按钮,LINGO就会把输入的值指定给inflation_rate,然后继续求解模型。

除了参数之外,也可以实时输入集的属性值,但不允许实时输入集成员名。

3.1.4 指定属性为一个值

可以在数据声明的右边输入一个值来把所有的成员的该属性指定为一个值。看下面的例子。

例3.6

sets:

days /MO,TU,WE,TH,FR,SA,SU/:needs;

endsets

data:

needs = 20;

enddata

LINGO将用20指定days集的所有成员的needs属性。对于多个属性的情形,见下例。

例3.7

sets:

days /MO,TU,WE,TH,FR,SA,SU/:needs,cost;

endsets

data:

needs cost = 20 100;

enddata

3.1.5 数据部分的未知数值

有时只想为一个集的部分成员的某个属性指定值,而让其余成员的该属性保持未知,以便让LINGO去求出它们的最优值。在数据声明中输入两个相连的逗号表示该位置对应的集成员的属性值未知。两个逗号间可以有空格。

例3.8

sets:

years/1..5/: capacity;

endsets

data:

capacity = ,34,20,,;

enddata

属性capacity的第2个和第3个值分别为34和20,其余的未知。

3.2 模型的初始部分

初始部分是LINGO提供的另一个可选部分。在初始部分中,可以输入初始声明(initialization statement),和数据部分中的数据声明相同。对实际问题的建模时,初始部分并不起到描述模型的作用,在初始部分输入的值仅被LINGO求解器当作初始点来用,并且仅仅对非线性模型有用。和数据部分指定变量的值不同,LINGO求解器可以自由改变初始部分初始化的变量的值。

一个初始部分以“init:”开始,以“endinit”结束。初始部分的初始声明规则和数据部分的数据声明规则相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声明的左边同时初始化多个集属性,可以把集属性初始化为一个值,可以用问号实现实时数据处理,还可以用逗号指定未知数值。例3.9

init:

X, Y = 0, .1;

endinit

Y=@log(X);

X^2+Y^2<=1;

好的初始点会减少模型的求解时间。

在这一节中,我们仅带大家接触了一些基本的数据输入和初始化概念,不过现在你应该可以轻松的为自己的模型加入原始数据和初始部分啦。

§4 LINGO函数

有了前几节的基础知识,再加上本节的内容,你就能够借助于LINGO建立并求解复杂的优化模型了。

LINGO有9种类型的函数:

1.1.基本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

2.2.数学函数:三角函数和常规的数学函数

3.3.金融函数:LINGO提供的两种金融函数

4.4.概率函数:LINGO提供了大量概率相关的函数

5.5.变量界定函数:这类函数用来定义变量的取值范围

6.6.集操作函数:这类函数为对集的操作提供帮助

7.7.集循环函数:遍历集的元素,执行一定的操作的函数

8.8.数据输入输出函数:这类函数允许模型和外部数据源相联系,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9.9.辅助函数:各种杂类函数

4.1 基本运算符

这些运算符是非常基本的,甚至可以不认为它们是一类函数。事实上,在LINGO中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4.1.1 算术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是针对数值进行操作的。LINGO提供了5种二元运算符:

^乘方

﹡乘

/除

﹢加

﹣减

LINGO唯一的一元算术运算符是取反函数“﹣”。

这些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底为:

高﹣(取反)

﹡/

低﹢﹣

运算符的运算次序为从左到右按优先级高低来执行。运算的次序可以用圆括号“()”来改变。

例4.1算术运算符示例。

2﹣5/3,(2﹢4)/5等等。

4.1.2 逻辑运算符

在LINGO中,逻辑运算符主要用于集循环函数的条件表达式中,来控制在函数中哪些集成员被包含,哪些被排斥。在创建稀疏集时用在成员资格过滤器中。

LINGO具有9种逻辑运算符:

#not# 否定该操作数的逻辑值,#not#是一个一元运算符

#eq# 若两个运算数相等,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ne# 若两个运算符不相等,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gt# 若左边的运算符严格大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ge# 若左边的运算符大于或等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lt# 若左边的运算符严格小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le# 若左边的运算符小于或等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and# 仅当两个参数都为true时,结果为true;否则为flase

#or# 仅当两个参数都为false时,结果为false;否则为true

这些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为:

高 #not#

#eq# #ne# #gt# #ge# #lt# #le#

低 #and# #or#

例4.2逻辑运算符示例

2 #gt#

3 #and#

4 #gt# 2,其结果为假(0)。

4.1.3 关系运算符

在LINGO中,关系运算符主要是被用在模型中,来指定一个表达式的左边是否等于、小于等于、或者大于等于右边,形成模型的一个约束条件。关系运算符与逻辑运算符#eq#、#le#、#ge#截然不同,前者是模型中该关系运算符所指定关系的为真描述,而后者仅仅判断一个该关系是否被满足:满足为真,不满足为假。

LINGO有三种关系运算符:“=”、“<=”和“>=”。LINGO中还能用“<”表示小于等于关系,“>”表示大于等于关系。LINGO并不支持严格小于和严格大于关系运算符。然而,如果需要严格小于和严格大于关系,比如让A严格小于B:

A

那么可以把它变成如下的小于等于表达式:

A+ε<=B,

这里ε是一个小的正数,它的值依赖于模型中A小于B多少才算不等。

下面给出以上三类操作符的优先级:

高#not# ﹣(取反)

﹡/

﹢﹣

#eq# #ne# #gt# #ge# #lt# #le#

#and# #or#

低 <= = >=

4.2 数学函数

LINGO提供了大量的标准数学函数:

@abs(x) 返回x的绝对值

@sin(x) 返回x 的正弦值,x 采用弧度制 @cos(x) 返回x 的余弦值 @tan(x) 返回x 的正切值 @exp(x) 返回常数e 的x 次方 @log(x) 返回x 的自然对数

@lgm(x) 返回x 的gamma 函数的自然对数 @sign(x) 如果x<0返回-1;否则,返回1

@floor(x) 返回x 的整数部分。当x>=0时,返回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当x<0

时,返回不低于x 的最大整数。(向零取整)

@smax(x1,x2,…,xn) 返回x1,x2,…,xn 中的最大值 @smin(x1,x2,…,xn) 返回x1,x2,…,xn 中的最小值

例4.3 给定一个直角三角形,求包含该三角形的最小正方形。 解:如图所示。

,sin cos ,cos ,sin x b x a DE x b AD x a CE +===

求最小的正方形就相当于求如下的最优化问题:

{}

DE AD CE x ,,max min 2

LINGO 代码如下:

model : sets :

object/1..3/: f; endsets data :

a, b = 3, 4; !两个直角边长,修改很方便; enddata

f(1) = a * @sin (x); f(2) = b * @cos (x);

f(3) = a * @cos (x) + b * @sin (x); min = @smax (f(1),f(2),f(3)); @bnd (0,x,1.57); end

在上面的代码中用到了函数@bnd ,详情请见4.5节。

4.3 金融函数

目前LINGO 提供了两个金融函数。 1.@fpa(I,n)

返回如下情形的净现值:单位时段利率为I ,连续n 个时段支付,每个时段支付单位费用。若每个时段支付x 单位的费用,则净现值可用x 乘以@fpa(I,n)算得。@fpa 的计算公式为

I I I n

n

k k

-=+-=+∑)1(1)1(11。

净现值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获得一定收益在该时期初所支付的实际费用。

例4.4 贷款买房问题 贷款金额50000元,贷款年利率5.31%,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每年年末还固定金额,直至还清)。问拟贷款10年,每年需偿还多少元? LINGO 代码如下:

50000 = x * @fpa (.0531,10); 答案是x=6573.069元。

2.@fpl(I,n)

返回如下情形的净现值:单位时段利率为I ,第n 个时段支付单位费用。@fpl(I,n)的计算公式为

A

B C

D

E

a b x

n I -+)1(。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两个函数间的关系:

∑==n

k k I fpl n I fpa 1

)

,(@),(@。

4.4 概率函数

1.二项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当n 和(或)x 不是整数时,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 2.@pcx(n,x)

自由度为n 的χ2

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3.@peb(a,x)

当到达负荷为a ,服务系统有x 个服务器且允许无穷排队时的Erlang 繁忙概率。 4.@pel(a,x)

当到达负荷为a ,服务系统有x 个服务器且不允许排队时的Erlang 繁忙概率。 5.@pfd(n,d,x)

自由度为n 和d 的F 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6.@pfs(a,x,c)

当负荷上限为a ,顾客数为c ,平行服务器数量为x 时,有限源的Poisson 服务系统的等待或返修顾客数的期望值。a 是顾客数乘以平均服务时间,再除以平均返修时间。当c 和(或)x 不是整数时,采用线性插值进行计算。

7.@phg(pop,g,n,x)

超几何(Hypergeometric )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pop 表示产品总数,g 是正品数。从所有产品中任意取出n (n≤pop)件。pop ,g ,n 和x 都可以是非整数,这时采用线性插值进行计算。

8.@ppl(a,x)

Poisson 分布的线性损失函数,即返回max(0,z-x)的期望值,其中随机变量z 服从均值为a 的Poisson 分布。

9.@pps(a,x)

均值为a 的Poisson 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当x 不是整数时,采用线性插值进行计算。 10.@psl(x)

单位正态线性损失函数,即返回max(0,z-x)的期望值,其中随机变量z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11.@psn(x)

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12.@ptd(n,x)

自由度为n 的t 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13.@qrand(seed)

产生服从(0,1)区间的拟随机数。@qrand 只允许在模型的数据部分使用,它将用拟随机数填满集属性。通常,声明一个m×n 的二维表,m 表示运行实验的次数,n 表示每次实验所需的随机数的个数。在行内,随机数是独立分布的;在行间,随机数是非常均匀的。这些随机数是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产生的。

例4.5

model : data :

M=4; N=2; seed=1234567; enddata sets :

rows/1..M/; cols/1..N/;

table(rows,cols): x;

endsets

data:

X=@qrand(seed);

enddata

end

如果没有为函数指定种子,那么LINGO将用系统时间构造种子。

14.@rand(seed)

返回0和1间的伪随机数,依赖于指定的种子。典型用法是U(I+1)=@rand(U(I))。注意如果seed不变,那么产生的随机数也不变。

例4.6 利用@rand产生15个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和自由度为2的t分布的随机数。model:

!产生一列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随机数;

sets:

series/1..15/: u, znorm, zt;

endsets

!第一个均匀分布随机数是任意的;

u( 1) = @rand( .1234);

!产生其余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for(series( I)| I #GT# 1:

u( I) = @rand( u( I - 1))

);

@for( series( I):

!正态分布随机数;

@psn( znorm( I)) = u( I);

!和自由度为2的t分布随机数;

@ptd( 2, zt( I)) = u( I);

!ZNORM 和 ZT 可以是负数;

@free( znorm( I)); @free( zt( I));

);

end

4.5 变量界定函数

变量界定函数实现对变量取值范围的附加限制,共4种:

@bin(x) 限制x为0或1

@bnd(L,x,U) 限制L≤x≤U

@free(x) 取消对变量x的默认下界为0的限制,即x可以取任意实数

@gin(x) 限制x为整数

在默认情况下,LINGO规定变量是非负的,也就是说下界为0,上界为+∞。@free取消了默认的下界为0的限制,使变量也可以取负值。@bnd用于设定一个变量的上下界,它也可以取消默认下界为0的约束。

4.6 集操作函数

LINGO提供了几个函数帮助处理集。

1.@in(set_name,primitive_index_1 [,primi tive_index_2,…])

如果元素在指定集中,返回1;否则返回0。

例4.7全集为I,B是I的一个子集,C是B的补集。

sets:

I/x1..x4/;

B(I)/x2/;

C(I)|#not#@in(B,&1):;

endsets

2.@index([set_name,] primitive_set_element)

该函数返回在集set_name中原始集成员primitive_set_element的索引。如果set_name 被忽略,那么LINGO将返回与primitive_set_element匹配的第一个原始集成员的索引。如果找不到,则产生一个错误。

例4.8如何确定集成员(B,Y)属于派生集S3。

sets:

S1/A B C/;

S2/X Y Z/;

S3(S1,S2)/A X, A Z, B Y, C X/;

endsets

X=@in(S3,@index(S1,B),@index(S2,Y));

看下面的例子,表明有时为@index指定集是必要的。

例4.9

sets:

girls/debble,sue,alice/;

boys/bob,joe,sue,fred/;

endsets

I1=@index(sue);

I2=@index(boys,sue);

I1的值是2,I2的值是3。我们建议在使用@index函数时最好指定集。

3.@wrap(index,limit)

该函数返回j=index-k*limit,其中k是一个整数,取适当值保证j落在区间[1,limit]内。该函数相当于index模limit再加1。该函数在循环、多阶段计划编制中特别有用。

4.@size(set_name)

该函数返回集set_name的成员个数。在模型中明确给出集大小时最好使用该函数。它的使用使模型更加数据中立,集大小改变时也更易维护。

4.7 集循环函数

集循环函数遍历整个集进行操作。其语法为

@function(setname[(set_index_list)[|conditional_qualifier]]:

expression_list);

@function相应于下面罗列的四个集循环函数之一;setname是要遍历的集;set_ index_list是集索引列表;conditional_qualifier是用来限制集循环函数的范围,当集循环函数遍历集的每个成员时,LINGO都要对conditional_qualifier进行评价,若结果为真,则对该成员执行@function操作,否则跳过,继续执行下一次循环。expression_list是被应用到每个集成员的表达式列表,当用的是@for函数时,expression_list可以包含多个表达式,其间用分号隔开。这些表达式将被作为约束加到模型中。当使用其余的三个集循环函数时,expression_list只能有一个表达式。如果省略set_index_list,那么在expression_list中引用的所有属性的类型都是setname集。

1.@for

该函数用来产生对集成员的约束。基于建模语言的标量需要显式输入每个约束,不过@for函数允许只输入一个约束,然后LINGO自动产生每个集成员的约束。

例4.10产生序列{1,4,9,16,25}

model:

sets:

number/1..5/:x;

endsets

@for(number(I): x(I)=I^2);

end

2.@sum

该函数返回遍历指定的集成员的一个表达式的和。

例4.11求向量[5,1,3,4,6,10]前5个数的和。

model:

data:

N=6;

enddata

sets:

number/1..N/:x;

endsets

data:

x = 5 1 3 4 6 10;

enddata

s=@sum(number(I) | I #le# 5: x);

end

3.@min和@max

返回指定的集成员的一个表达式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例4.12求向量[5,1,3,4,6,10]前5个数的最小值,后3个数的最大值。model:

data:

N=6;

enddata

sets:

number/1..N/:x;

endsets

data:

x = 5 1 3 4 6 10;

enddata

minv=@min(number(I) | I #le# 5: x);

maxv=@max(number(I) | I #ge# N-2: x);

end

下面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儿的例子。

例4.13 职员时序安排模型一项工作一周7天都需要有人(比如护士工作),每天(周一至周日)所需的最少职员数为20、16、13、16、19、14和12,并要求每个职员一周连续工作5天,试求每周所需最少职员数,并给出安排。注意这里我们考虑稳定后的情况。model:

sets:

days/mon..sun/: required,start;

endsets

data:

!每天所需的最少职员数;

required = 20 16 13 16 19 14 12;

enddata

!最小化每周所需职员数;

min=@sum(days: start);

@for(days(J):

@sum(days(I) | I #le# 5:

start(@wrap(J+I+2,7))) >= required(J));

end

计算的部分结果为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0

Objective value: 22.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REQUIRED( MON) 20.00000 0.000000

REQUIRED( TUE) 16.00000 0.000000

REQUIRED( WED) 13.00000 0.000000

REQUIRED( THU) 16.00000 0.000000

REQUIRED( FRI) 19.00000 0.000000

REQUIRED( SAT) 14.00000 0.000000

REQUIRED( SUN) 12.00000 0.000000

START( MON) 8.000000 0.000000

START( TUE) 2.000000 0.000000

START( WED) 0.000000 0.3333333

START( THU) 6.000000 0.000000

START( FRI) 3.000000 0.000000

START( SAT) 3.000000 0.000000

START( SUN) 0.000000 0.000000

从而解决方案是:每周最少需要22个职员,周一安排8人,周二安排2人,周三无需安排人,周四安排6人,周五和周六都安排3人,周日无需安排人。

4.8 输入和输出函数

输入和输出函数可以把模型和外部数据比如文本文件、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连接起来。

1.@file函数

该函数用从外部文件中输入数据,可以放在模型中任何地方。该函数的语法格式为@file(’filename’)。这里filename是文件名,可以采用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两种表示方式。@file函数对同一文件的两种表示方式的处理和对两个不同的文件处理是一样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例4.14以例1.2来讲解@file函数的用法。

注意到在例1.2的编码中有两处涉及到数据。第一个地方是集部分的6个warehouses 集成员和8个vendors集成员;第二个地方是数据部分的capacity,demand和cost数据。

为了使数据和我们的模型完全分开,我们把它们移到外部的文本文件中。修改模型代码以便于用@file函数把数据从文本文件中拖到模型中来。修改后(修改处代码黑体加粗)的模型代码如下:

model:

!6发点8收点运输问题;

sets:

warehouses/ @file('1_2.txt') /: capacity;

vendors/ @file('1_2.txt')/: demand;

links(warehouses,vendors): cost, volume;

endsets

!目标函数;

min=@sum(links: cost*volume);

!需求约束;

@for(vendors(J):

@sum(warehouses(I): volume(I,J))=demand(J));

!产量约束;

@for(warehouses(I):

@sum(vendors(J): volume(I,J))<=capacity(I));

!这里是数据;

data:

capacity = @file('1_2.txt');

demand = @file('1_2.txt') ;

cost = @file('1_2.txt') ;

enddata

end

模型的所有数据来自于1_2.txt文件。其内容如下:

!warehouses成员;

WH1 WH2 WH3 WH4 WH5 WH6 ~

!vendors成员;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

!产量;

60 55 51 43 41 52 ~

!销量;

35 37 22 32 41 32 43 38 ~

!单位运输费用矩阵;

6 2 6

7 4 2 5 9

4 9

5 3 8 5 8 2

5 2 1 9 7 4 3 3

7 6 7 3 9 2 7 1

2 3 9 5 7 2 6 5

5 5 2 2 8 1 4 3

把记录结束标记(~)之间的数据文件部分称为记录。如果数据文件中没有记录结束标记,那么整个文件被看作单个记录。注意到除了记录结束标记外,模型的文本和数据同它们直接放在模型里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在数据文件中的记录结束标记连同模型中@file函数调用是如何工作的。当在模型中第一次调用@file函数时,LINGO打开数据文件,然后读取第一个记录;第二次调用@file函数时,LINGO读取第二个记录等等。文件的最后一条记录可以没有记录结束标记,当遇到文件结束标记时,LINGO会读取最后一条记录,然后关闭文件。如果最后一条记录也有记录结束标记,那么直到LINGO求解完当前模型后才关闭该文件。如果多个文件保持打开状态,可能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因为这会使同时打开的文件总数超过允许同时打开文件的上限16。

当使用@file函数时,可把记录的内容(除了一些记录结束标记外)看作是替代模型中@file(’filename’)位置的文本。这也就是说,一条记录可以是声明的一部分,整个声明,或一系列声明。在数据文件中注释被忽略。注意在LINGO中不允许嵌套调用@file函数。

2.@text函数

该函数被用在数据部分用来把解输出至文本文件中。它可以输出集成员和集属性值。其语法为

@text([’filename’])

这里filename是文件名,可以采用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两种表示方式。如果忽略filename,那么数据就被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大多数情形都是屏幕)。@text函数仅能出现在模型数据部分的一条语句的左边,右边是集名(用来输出该集的所有成员名)或集属性名(用来输出该集属性的值)。

我们把用接口函数产生输出的数据声明称为输出操作。输出操作仅当求解器求解完模型后才执行,执行次序取决于其在模型中出现的先后。

例4.15借用例4.12,说明@text的用法。

model:

sets:

days/mon..sun/: required,start;

endsets

data:

!每天所需的最少职员数;

required = 20 16 13 16 19 14 12;

Erwin工具使用指南

Erwin工具使用指南(版本号:V )

文档修订状况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念 (4) 数据模型(Modal) (4) 视图 (4) 逻辑视图(Logical) (4) 物理视图(Physical) (4) 第二章操作指南 (6) 新建模型 (6) 视图切换 (7) 新建主题区域 (7) 切换主题区域 (9) 编辑主题区域 (10) 选择现有数据实体到指定的主题区域。 (10) 在主题区域新建数据实体 (11) 在主题区域删除数据实体 (12) 数据实体导航 (13)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数据模型(Modal) 数据模型是数据实体(Entity)和数据实体间的关系(Relationship)总和。可以简单的理解认为数据实体就是对应数据库表,实体间的关系就是表之间的关系。 1.2视图 Erwin对数据模型提供两种视——逻辑视图、物理视图。 1.2.1逻辑视图(Logical) 是以业务需求的概念对数据模型进行描述。通俗的说,在逻辑视图中我们可以用中文或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数据实体(表)和数据实体的属性(字段)。下面就是一个对车辆信信息实体的逻辑视图。 1.2.2物理视图(Physical) 物理视图与逻辑视图一一对应,物理视图是针对一种具体的数据库进行逻辑视图的物理映射。通俗的说,在物理视图中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在逻辑视图中出现的数据实体(表)指定一个可被具体数据库接纳的表名称,譬如我们使用MySQL作为我们的数据库实现,我们就必须为具体的实体指定一个数据库表名(英文单词或词组),同样的对实体属性(字段)的命名也需进行转换,数据类型也需要具体为数据库支持的数据类型。下面就是对应车辆信息实体针对MySQL数据的物理视图。

计算机操作步骤

数据库操作练习一 说明:下面所提到的“当前目录”是指答题文件夹中的FOXKT文件夹;而且以下文件名、字段名、字段值中的字母和数字都是英文半角字符。 在FoxPro环境中进行如下操作: 1、追加数据(2分):在当前目录下打开WriteB.DBF,往该数据表中追加如下记录: 产品大类产品编号产品名称零售价 家电类LQ1600 超薄彩电3580.50 2、数据复制(4分):在当前目录下打开FoxB.DBF,将所有“女性职工” 大于20的记录复制到当前目录下的CopyB.DBF中。 3、创建索引(2分):在当前目录下打开IndexB.dbf 数据库表文件,建立索引: 索引名为“NUMBER”、降序、类型为“唯一索引”、表达式为“男性职工”。 4、关闭所有打开的数据库,退出FoxPro应用程序。 方法与步骤——

1、追加数据: 打开本题——文件——打开——表——打开 WriteB.DBF——显示——浏览——表——追加新记录——依次对应输入所追加记录内容——复制粘贴家电类——复制粘贴LQ1600——复制粘贴超薄彩电——复制粘贴3580.50 (可使用Ctrl+C复制,Ctrl+V粘贴)——关闭。 2、数据复制: 文件——打开——表——打开FoxB.DBF——文件——导出——到——输入CopyB.DBF——保存——选项——作用范围——全部——确定——For——双击女性职工——在光标处输入>20——确定——确定——确定——关闭所有打开的数据库,退出FoxPro应用程序。 3、创建索引: 文件——打开——独占——表——找到并打开IndexB.dbf——显示——表设计器——索引——输入索引名“NUMBER”——唯一索引——降序——表达式输入“男性职工”——确定——是——关闭所有打开的数据库,退出FoxPro应用程序。

非常详细单反相机使用教程

数码单反相机使用教程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诞生以来,整个摄影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数码单反做很多胶片相机所无法胜任的工作,这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拍摄本身由此变得更加简单。数码单反相机继承了很多胶片单反相机的基本构造,在操作方面也有很多共通点。对于用惯了佳能EOS系列胶片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掌握佳能数码单反相机的操作并不需要太长时间。而对于那些已经能够掌握小型数码相机的人来说,只要学会数码单反相机特有的操作方式和知识,做到随心所欲地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也绝非难事。可以说,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学会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由于拍完能立刻确认拍摄效果,用户的摄影技术将会进步神速,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中级水平。而且,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更换镜头,这使得摄影的世界更加广阔。而EOS DIGITAL系列相机能够使用的镜头和其他附件非常丰富,所以使用该系列单反相机学习摄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各种让人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机身和60款以上的镜头将会为用户的摄影生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果将本书置于手边,边看边学,相信在很短时间内大家都能拍摄出不输给专业摄影师的照片。 数码单反相机的魅力 数码单反相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系统可扩展性以及压倒性的完美画质。下面我们通过将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进行对比,来了解数码单反相机的特征。 照片的表现力有天壤之别 ■数码单反相机拍摄

■小型数码相机拍摄 图像感应器的大小完全不同■35mm胶片 ■全画幅图像感应器 ■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

■小型数码相机的图像感应器 图像感应器面积 对虚化效果带来的影响 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较,不仅外观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基本构造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用于接受光线、进行成像的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不同。与通常采用1/2.5英寸型图像感应器的小型数码相机相比,数码单反相机一般采用的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拥有约13倍的面积。因此在电子性能方面也拥有众多优点。图示照片成像视觉效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背景的虚化效果不同,而能够更换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在这一点上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导致的虚化效果差异与镜头的焦距有非常大的关系。图像感应器面积越小,则镜头焦距越短(倾向于广角),从而导致很难获得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当采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时,会感到与往常的照片有所不同,这与图像感应器大小的不同有着直接的联系。 镜头可以进行更换 众多的镜头给数码单反相机 带来无穷的可能性 数码单反相机起源于胶片单反相机,所以同样具有通过更换镜头来满足各种拍摄需求的能力。而小型数码相机的镜头与机身为一体,根本不可能更换镜头。不管采用多高倍率的变焦镜头,总是有它的极限,特别是其广角的能力较弱。数码单反相机可以使用从超广角镜头到超远摄镜头的多种镜头,佳能原厂镜头的数量就超过60款。众多镜头根据各自的光圈亮度及特性不同而被详细分类。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镜头,正是数码单反相机的真正魅力所在。当希望将被摄体稍微放大一些或者希望对整个场景进行拍摄时,只需更换镜头就能够轻松得到所希望的效果,这可以说是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优势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员必修课。通过学习,测试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它是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提高学员的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领域基本的名词术语,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2.正确理解微机及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 3.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声音图像处理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在Internet上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1.常识 (1)计算机常用术语:位(bit)、字节(byte)、存储容量(KB,MB, GB,TB)、ASCll码 (2)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等 (3)微型计算机工作平台:视窗、网络、多媒体等 (4)计算机病毒的常识:定义、来源、特点、表现、预防与清除 (5)软件的知识产权常识:商品软件、共享软件(shareware,PD)、自由软件(freeware) 2.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功能框图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①主机: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ROM、RAM) ②外设: ·外存(软磁盘、硬磁盘、光盘)。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 ·其他外部设备(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 ·软磁盘、硬磁盘、只读光盘的使用常识 键盘、鼠标器的使用常识 ·软件系统 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 程序设计的常用术语:源程序、目标程序、运行程序、编辑、编译、解释 人机交互方式 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1.操作系统的应用基础

相机基本使用方法

相机基本使用方法 基本可调参数设置 我们在照相时,可调整的参数主要有光圈F值、曝光时间、ISO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值等。由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差异,下面介绍的设置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地适用,仅仅是一种经验与规律性的总结,实际操作时还需进行相应改进处理。 1.光圈值 光圈值与光圈大小成反比,决定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光圈越大,亮度越高。 (1)在室外夜晚、较暗的阴天或阴暗室内的暗弱照明条件下,F值可设置为f/2、f/2.8; (以获得足够的曝光量。由于景深浅,有助于使背景离开焦点,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 (2)在多云天气,阴影下或是较明亮的室内,F值可设置为f/4、f/5.6; (可以具有该镜头最佳的结像质量。具有稍大的景深。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围,以便当照明情况较最佳状态稍差时获得合适的曝光量。) (3)在户外日光充足或室内明亮照明情况下,F值可设置为f/8、f/11及以上; (具有很大的景深与极好的结像质量。) 2.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相机曝光时间是指从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间隔,在这一段时间内,物体在底片上留下影像。曝光时间越短,景深越短,抓拍效果越好。 (1)暗淡照明情况下拍摄静景:1秒、1/2秒,需要相机支架; (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可用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 (2)暗淡照明情况下的人物肖像:1/4秒,1/8秒,需要相机支架; (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3)多云天气或阴影处:1/30秒、1/60秒; (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相机意外地受到震动而使拍摄失败的情况可能较明显。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4)户外较充足日光下:1/125秒; (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适合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5)抓拍一般速度运动体:1/250秒; (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6)抓拍速度较快物体:1/500秒、1/1000秒; (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它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这是手持相机400mm以内焦距的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极好的快门速度。) 3.光圈与快门的组合 在摄影过程中,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设置相当重要。光圈值主要用来控制光线穿过孔的大小,而快门速度则是控制光线投射到胶卷上的时间。只有将二者都设置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曝光效果。 光圈与快门的最佳组合表:

(完整版)电脑操作基础教程

为了帮助您更好的使用电脑,让电脑带给您更多的娱乐的感受与体验。仙鹏电脑做此基础教程希望借此更好的正确的操作。减少电脑操作的困惑,烦恼。 要使用电脑上网不论您网络接入是,电信,广电,铁通。您都必须首先拨号上网。 在桌面上双击这个图标, 在点击这个圆圈里的连接。拨号成功后在使用上网的软件等。 使用电脑几个要点,要点击知名的大型网站,一般而言这类网站的含弹窗广告,病毒风险小 一些,例如看新闻可以点击 看电影视频则可以点击 推介您使用这些网站 如果您打字时候输入法打出来的全是英文字母而非汉字,请查看您键盘上的Caps lock 灯是 否是亮的状态,如果是请按Caps lock将它熄灭, 这样就可以打出汉字,如果想打英文字母请按此

键。 为了延长电脑使用寿命,电脑关机不要直接拔掉电源插板供电。请按程序关机关机 选择关闭计算机 点关闭 QQ使用注意事项 如何使用远程协助 打开与好友的聊天窗口

点击齿轮图标,点击远程协助 好友确认后,您在您电脑上面点击确定

第一个摄像头得图标是视频用 第二个麦克风图标是语音用 第三个是传输文件用 其后的几个几乎用的很少。 如何上传照片到空间 首先为了方便我们把磁盘里面的相片给复制粘贴到桌面这样就方便我们虾下面在空间里添 加照片更加方便。如图所示

我们选中磁盘里的照片在它上面单击一次右键,然后鼠标移动到复制上面点一下左键 然后我们到桌面任何一个空白处单击下右键然后鼠标移动到粘贴上面去点下左键如图所示 这样就可以在桌面上看到图片

然后登陆QQ点击此图标进入空间 点击相册 然后点击上传照片 在点添加照片 点击桌面勾选中刚才粘贴出来的照片点添加,

计算机操作指南

计算机基本操作指南 一Windows xp操作系统 (一) 启动、关闭系统 1.启动系统正常情况下,只要保证电源和计算外设连接正常,按下计算机启动钮,计算启动,出现操作系统列表时按回车键,计算机会自动进入Windows系统,在出现登录对话框时,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进入到Windows桌面. 2.关闭系统正常关闭计算机之前,应先保证所有的运行程序应该安全退出,按下[开始]→[关闭]→[关机]命令,则系统会自动关闭。如果在关机命令下达后,还有程序正在运行,系统会出现立即结束面板,强行结束正在运行的程序,然后关闭计算机。 3.重启系统重启系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第一种,使用[开始]→[关闭]→[重新启动]命令来实现;第二种,用Ctrl+Alt+Del键实现热启动;第三种,很多计算机箱有一个重启小按钮,按一下该按钮即可。 (二) 认识系统桌面 桌面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桌面图标,另外一部分是任务栏,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 图1-2-1 1.桌面图标 由于安装内容的不同,桌面上图标的数量是不同的,但是一般都会有下列几个图标: 1)“我的电脑”图标 该文件夹中包含有电脑中所有资源的可视樗,如硬盘驱动器、打印机、光盘驱动器、文件

夹、U盘或可移动硬盘等。 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以树形结构打开计算机资源。树型结构层次明确,做复制、粘贴、移动等操作都比较简便,比如要把D盘的一个文件夹要移动到“我的文档”里,只需按着Shift,把要移动的文件拖到“我的文档”里就可以了;如若要复制粘贴,则按着左键直接拖动到目标文件夹即可。 2)“回收站”图标 双击可以打开“回收站”,放在“回收站”里的东西并不是物理删除,是可以恢复的,双击或是右击“回收站”的文件,然后选择[还原],即可恢复。如果在删除某个文件时,想一次性彻底删除,只需按着Shift,然后右击选择[删除],那么删除的文件就不会出现在“回收站”里了。 右击“回收站”,再选择[清空]命令,可以清空整个回收站。 右击“回收站”→“属性”,可以选择是把回收站放在一个独立的盘上还是同时放在几个盘上,如果选择后者,可以分配它在各个盘上的空间。 3)“我的文档”图标 “我的文档”是硬盘中的用户文件夹下的My Documents文件夹,当存盘不指明盘符和路径时,所有文件皆存在该文件夹下,方便您存取经常使用的文件。但是,它是的路径是在系统C:\盘下的,如果一旦系统出现故障,要格式化系统盘时,这些文件则会丢失。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你可以右击该图标,选择[属性]快捷键,在属性对话框里,选择[目标文件夹] →[移动],把该文件夹的路径设为其它非系统盘,问题就解决了。 4)“Internet Exploer”图标 目前网页浏览器有两种,除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外,还有一种“腾迅”浏览器。它们的功能都几乎差不多。如果网络状况良好,双击Internet Exploer图标,会打开微软的英文主页,在地址栏里直接输入网址或是中文域名,则可进入你想进的网站首页。如果您经常进入一个网站(如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349867494.html,),可以把它的设为主页,这样你再双击“Internet Exploer图标”时,就会直接进入到该网站。设主页的方法:双击“Internet Exploer图标”,选择[工具]→[Internet 选项]→[常规]→在“主页”栏的“地址”处输入设为主页的网址,如https://www.doczj.com/doc/349867494.html,\,输完后按[确定]钮即可。 5)“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几乎所有的安装程序都会自动在桌面创建一个快捷方式,这样可以通过双击快速启动应用

ERwin使用说明(中英文)

Getting Started with ER win (Erwin 入门) by Dr. Peter Wolcott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由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门的信息系统和定量分析博士彼得著) Introduction (介绍) ER win is a popular data modeling tool used by a number of major companies in Omaha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Erwin是受奥马哈和世界各地的一些主要的公司欢迎的数据模型工具) The product is currently owned, developed, and marketed by Computer Associates, a leading software developer.(该产品是由具有领导地位的CA软件开发公司拥有、开发和销售) The product supports a variety of aspects of database design, including data modeling, forward engineering (the creation of a database schema and physical database on the basis of a data model), and reverse engineering (the creation of a data model on the basis of an existing database) for a wide variety of relational DBMS, including Microsoft Access, Oracle, DB2, Sybase, and others.该软件为多种多样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 Microsoft Access,甲骨文,Sybase,DB2,和其他人提供支持数据库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建模、正向工程(在现有的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创建数据模式和物理数据库)和逆向工程(在现在的数据库基础上创建数据模型) This brief tutorial steps you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data model using ER win.(你可以通过这个简单教程中的步骤运用Erwin来创建数据模 型) It will not explain all aspects of ERwin, but will show you the minimum necessary to create and use data models for this class. (这个课程不可能全面地讲解Erwin,但它向你展示了必要的最基本的创建和使用数据模型的知识) It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segment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project-related assignments in your class: (这个课程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与有关项目任务相符) 1.Creation of a basic data model (Conceptual data model) 创建一个 基本的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 2.Creation of a database schema 建立数据库模式 3.Creation of the database创建数据库

数码相机入门教程(一)(版)

数码相机分类 产品类型可以理解为数码相机的“人为”分类,根据数码相机最常用的用途可以简单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这是单反相机与其它数码相机的主要区别。卡片数码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机型,而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传统对家用机定义不是很清楚,一般对成像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主要用来拍摄人物的都可称作家用机。 单反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 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 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主要特点: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卡片相机: 卡片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其中索尼T系列、奥林巴斯AZ1和卡西欧Z系列等都应划分于这一领域。 主要特点: 卡片数码相机可以不算累赘地被随身携带;而在正式场合把它们放进西服口袋里也不会坠得外衣变形;女士们的小手包再也不难找到空间挤下它们;在其他场合把相机塞到牛仔裤口袋或者干脆挂在脖子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它们功能并不强大,但是最基本的曝光补偿功能还是超薄数码相机的标准配置,再加上区域或者点测光模式,这些小东西在有时候还是能够完成一些摄影创作。至少你对画面的曝光可以有基本控制,再配合色彩、清晰度、对比度等选项,很多漂亮的照片也可以来自这些被“高手”们看不上的小东西。 卡片相机和其他相机区别: 优点:时尚的外观、大屏幕液晶屏、小巧纤薄的机身,操作便捷。 缺点:手动功能相对薄弱、超大的液晶显示屏耗电量较大、镜头性能较差。 长焦相机:

ERwin简单教程

Erwin教程 erwin是一个数据库关系实体模型(ER Model)设计工具,与Power Designer(Sybase公司开发)成为最常用的两种数据库设计工具。目前该工具被CA收购,成为CA数据库解决方案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与微软的Vision相比,erwin只能设计er model,而且设计界面选项较多,相对来说并不那么友好,增加了使用的难度。但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数据库应用开发者,那你一定会发现erwin的好处。因为在设计模型层次和复杂度提高以后,visio难以应付众多的数据对象设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设计。而且erwin提供了数据库正向工程、逆向工程和文档正向工程功能,可以把设计直接实施到数据库后者把数据库中的对象信息读到erwin设计中,也可以生成设计文档,格式还可以自动定义。在本教程中,将告诉大家我是怎样简单的使用erwin来进行数据库设计的。这里强调了简单二字,就是说有很多只有20%机会用到的80%的功能本教程是不会介绍的。本文用到的erwin版本是4.0。 教程一:Table & Subject Areas Table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物理元素,保持了应用的持久数据。在普通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中,有90%的工作是在设计table。而table的字段定义和表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图和大致的业务流程。 Subject Areas是erwin提供逻辑元素,在实际数据库中并不存在。它的含义是把物理元素和逻辑元素按照实际意义划分成各个主题,在主题域中添加对元素的引用,起到一个按图索骥和目录的作用。有一个缺省的主题域Main Subject Area,所有的元素都会在该主题域中存在。在我本人的设计方法中,我会新建诸如“参数表”,“分户表”,“控制表”,“临时表”,“明细表”,“日志表”和“总帐”等主题域。 下面跟着我的说明,一步一步来设计table: 装好erwin4.0后,打开程序。提示你是创建一个新模型还是打一个已有的,选择创建新模型。在Model Type中选择Physical(物理模型),下面的Target Database默认值就是Oracle8.x,使用默认值,点击OK,创建了一个空白的模型。

尼康D系列单反相机拍摄方法和设置

尼康D系列单反相机拍 摄方法和设置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设置方法1.优化校准:你可以在menu菜单中找到它,一般使用“标准”就可以,建议将“标准”的锐度调+3,对比+1,饱和度+1。这样可以使照片“更锐”,拍人像时建议锐度调+4,风景建议锐度调+7。 :关闭,可以在menu菜单中找到它。这个功能是由相机计算出的暗部细节,不会那么精准,会使照片细节模糊,尤其拍夜景的时候会更明显。 建议在大光比环境下使用高动态HDR,是按照不同曝光拍多张照片,再进行合成,效果要好的多,不过有可能会颜色失真。 按键:作为D5100唯一的快捷键,默认是切换10秒自拍的,但是延时自拍很少使用,建议将其设置为ISO调整,这样按住Fn键,拨动拨轮,就可以方便增减ISO了。 区域模式:调整成3D跟踪,机器会自动跟踪开始的对焦点对焦的,对于慢速移动的物体或者对焦后二次构图很有用。 档:如果你是出去旅游或者是要随时抓拍的情况,就尽量不要用M档了,改用A档,因为A档是光圈优先,你只用调整光圈,机器会自动调整快门速度达到Ev平衡,使你的照片很少欠爆过爆。 平衡:机器默认的平衡都是设置在18%灰度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画面上白色比较多,那画面拍出来就会偏灰,就需要我们适当增加一些曝光补偿,如果会面上黑色比较多,那么画面拍出来还是会偏灰,这时我们就需要降低一些曝光补偿。 7.测光:一般情况下,白天用范围或者中央评价测光就可以,夜晚最好用点测光。 :此值越大,快门就会越快,ISO提高一倍,快门就快一倍。但是噪点就会增加,现在对于D5100的认识是,白天400,室内1600-以上,夜晚6400都不会有太大问题,早点控制还是很不错的!

Erwin工具使用指南

Erwin工具使用指南(版本号:V 1.0)

文档修订状况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念 (4) 1.1 数据模型(Modal) (4) 1.2 视图 (4) 1.2.1 逻辑视图(Logical) (4) 1.2.2 物理视图(Physical) (4) 第二章操作指南 (6) 2.1 新建模型 (6) 2.2 视图切换 (7) 2.3 新建主题区域 (7) 2.4 切换主题区域 (9) 2.5 编辑主题区域 (10) 2.5.1 选择现有数据实体到指定的主题区域。 (10) 2.5.2 在主题区域新建数据实体 (11) 2.5.3 在主题区域删除数据实体 (12) 2.6 数据实体导航 (13)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 数据模型(Modal) 数据模型是数据实体(Entity)和数据实体间的关系(Relationship)总和。可以简单的理解认为数据实体就是对应数据库表,实体间的关系就是表之间的关系。 1.2 视图 Erwin对数据模型提供两种视——逻辑视图、物理视图。 1.2.1 逻辑视图(Logical) 是以业务需求的概念对数据模型进行描述。通俗的说,在逻辑视图中我们可以用中文或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数据实体(表)和数据实体的属性(字段)。下面就是一个对车辆信信息实体的逻辑视图。 1.2.2 物理视图(Physical) 物理视图与逻辑视图一一对应,物理视图是针对一种具体的数据库进行逻辑视图的物理映射。通俗的说,在物理视图中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在逻辑视图中出现的数据实体(表)指定一个可被具体数据库接纳的表名称,譬如我们使用MySQL作为我们的数据库实现,我们就必须为具体的实体指定一个数据库表名(英文单词或词组),同样的对实体属性(字段)的命名也需进行转换,数据类型也需要具体为数据库支持的数据类型。下面就是对应车辆信息实体针对MySQL数据的物理视图。

计算机操作题步骤

操作题步骤 第四章邮件合并 打开框架文档 单击“邮件”|“开始邮件合并组”|“开始邮件合并”|“邮件合并分布向导” 单击“信函单选按钮”|“下一步”正在启动文档 选择“使用当前文档”单选按钮|“下一步”选取收件人 单击“浏览”或“选择另外的列表”|“选择数据源工作簿”|“选择数据表”和“记录”||“下一步”撰写信函 定位插入点|单击“其他项目” “选择字段名”|单击“插入”,逐一插入“字段名” 在第二个表格的开始位置插入“Next”域。 单击“插入”|“文本组”|“文档部件”|“域” 选中“next域名” 单击“下一步”预览信函 单击“下一步”完成合并 单击“编辑单个信函” 选择“全部记录” 单击保存“合并后的文档” 另一版本: 打开框架文档“操作题邮件合并考试通知框架.doc” 准备数据源(Excel工作簿,“操作题邮件合并考试通知数据源.xls”)工作簿由5个字段(姓名、日期、时间、地点、考试科目)构成,一共16条记录,一个学生一条记录。 框架内容为:一页纵向安排4个通知,一个通知由以下内容组成。其中:带《》号的数据来自于数据源() ----------------------------------------------------------------------------------------------------------- 《姓名》同学 请于《日期》- 《时间》 在中国人民大学《地点》 参加《考试科目》考试 ----------------------------------------------------------------------------------------------------------- 单击“邮件”|“开始邮件合并组”| “邮件合并分布向导” 选中单选按钮“信函” 单击“下一步”正在启动文档 选择“使用当前文档”单选按钮 单击“下一步”选取收件人 选中“使用现有列表”单选按钮 在框架文档定位光标于《姓名》域的前面 单击“浏览” 打开数据源Excel工作簿(“操作题邮件合并考试通知数据源.xls”) 选中“Sheet1$”表,单击“确定” 选中所有记录,单击“确定” 单击“下一步”撰写信函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入门 教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1--10) 第一课:数码单反相机的魅力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小型数码相机拍摄 由于数码单反相机的图像感应器面积较大并且可以更换镜头,所以能够充分控制背景的虚化效果。而小型数码相机所能获得的虚化效果充其量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而已。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较,不仅外观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基本构造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用于接受光线、进行成像的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不同。与通常采用1/2.5英寸型图像感应器的小型数码相机相比,数码单反相机一般采用的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拥有约13倍的面积。因此在电子性能方面也拥有众多优点。图示照片成像视觉效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背景的虚化效果不同,而能够更换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在这一点上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导致的虚化效果差异与镜头的焦距有非常大的关系。图像感应器面积越小,则镜头焦距越短(倾向于广角),从而导致很难获得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当采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时,会感到与往常的照片有所不同,这与图像感应器大小的不同有着直接的联系。图像感应器的大小完全不同 35mm胶片35mm胶片相机所能拍摄的部分 全画幅图像感应器 具有与35mm胶片同等面积的全幅图像感应器。照片为EOS5D所采用的有效像素为1280万像素的CMOS图像感应器。 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 小型数码相机的图像感应器

现在最普及的数码单反相机所采用的图像感应器。照片为EOS450D所采用的有效像素为1220万像素的CMOS图像感应器。图中为1/2英寸图像感应器。1/2.5英寸的图像感应器与之相比面积更小。图像感应器的面积大小决定了画质优劣 上图以35mm胶片为基准,对各种代表性尺寸的图像感应器进行了并列对比。可以发现就算是最普通的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也拥有足够大的面积,与小型数码相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型数码相机的图像感应器(1/2.5英寸型)与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的面积比约为13倍左右,与全画幅图像感应器相比,差距就更明显,大约在35倍左右。面积增大不仅导致虚化效果不同,而且图像感应器内的单一像素所接收到的光量也成比例增加,所以成像噪点也得到减少。另外,所能够再现的从白色到黑色的层次范围区间(动态范围)也与面积成正比,变得更加宽广。第二课数码单反相机的魅力数码单反相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系统可扩展性以及压倒性的完美画质。下面我们通过将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进行对比,来了解数码单反相机的特征。 众多的镜头给数码单反相机带来无穷的可能性 数码单反相机起源于胶片单反相机,所以同样具有通过更换镜头来满足各种拍摄需求的能力。而小型数码相机的镜头与机身为一体,根本不可能更换镜头。不管采用多高倍率的变焦镜头,总是有它的极限,特别是其广角的能力较弱。数码单反相机可以使用从超广角镜头到超远摄镜头的多种镜头,佳能原厂镜头的数量就超过60款。众多镜头根据各自的光圈亮度及特性不同而被详细分类。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镜头,正是数码单反相机的真正魅力所在。当希望将被摄体稍微放大一些或者希望对整个场景进行拍摄时,只需更换镜头就能够轻松得到所希望的效果,这可以说是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优势之一。 上图分别是采用数码单反相机和小型数码相机从同一位置对同一被摄体进行拍摄所得到的照片。与构造上不擅长广角拍摄的小型数码相机相比,能够使用超广角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到了更广阔的范围。

ERWin简明教程

ERWIN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 文档修订 版本日期更改人描述(注明修改的条款或页)V1.0 王朝操作手册 2003年9月8日 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政务产品事业部

目录 1.通过Erwin 建立er1文件...........................................................................................................2 2用ERWin 的方法将ERWin 中的表导入到数据库中.................................................................6 3用ERWin 的方法将数据库表结构导入到ERWin 中 (18) Erwin 数据库设计工具 介绍 数据库设计错误将会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听到各种抱怨,因此,选择 一个适合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对数据环境进行规范将非常重要 . Erwin 在物理数据库的生成和反向生成、双向同步和比较功能方面居领先地位 ,可以进行逆向工程、能够自动生成文档、支持与数据库同步、支持 团队式 开发,所支持的数据库多达20多种。 Erwin 数据库设计工具可以用于设 计生成客户机/ 服务器、Web 、Intranet 和数据仓库等应用程序数据库。 1.1.通过通过Erwin 建立er1文件文件 在开始\程序菜单中打开Erwin,在Erwin 主窗口中单击create model 图标弹出如下窗口:

在new model type选项中选择physical项,在database中选择oracle类型,version中选择9.x版本,如下图: 点击ok按钮. 1.1建表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I.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幕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们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u.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们骡统管理)和用户接Ii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 ingsystem) :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收分类.把一批作收编成一 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 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csharingopcrationsystcm ):把处理机的运行时(fnJ分成很短的时fFIJ片,按I<"t fnJ 片轮 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实时系统(rcaltimcsystc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 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爪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收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 同时俏行多个作业:而多熏处W.. (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第二章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 1.什么是作业?.作业步? 答:把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有关该次业务的处理的全部工作称为一个作业。作业由不同的顺序相连的作业步组成。作业步是在一个作业的处理过程中,计算机所做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如.编辑愉入是一个作业步.它产生源程序文件:编译也是一个作业步.它产生目标代码文件. 2.作业山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荞:作业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用户的控制愈图. 3.作业的愉入方式有哪JL种?各有何特点 谷:作业的输入方式有5种:联机输入方式、脱机袖入方式、直接棍合方式、SPOOLING (Simultancous Peripheral OperationsOnlinc)系统和网络愉入方式.各有如卜特点: (1)联机输入方式:用户和系统通过交互式会话来怕入作业. (2)脱机输入方式,又称预输入方式,利用低档个人计甘机作为外幽处理极进行钧入处理,存储在后备存储器I:.然后将此后援存储器连接到高速外围设备1二和上机相连。从而在较短 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愉入工作。 (3)直接祸合方式:把上机和外围低档机通过一个公用的人容量外存六接祸合起来,从而省去了在脱机愉入中那种依靠人工干预末传递后援存储雄的过程. (4)SPOOLING系统nl译为外田设备同时联机摊作。在SPOOLING系统中.多台外团设备通好道或DMA 器件和主机与外存连接起来作业的愉入愉出过程由土机中的掩作系统控 翻。 (5)网络怕入方式:网络愉入方式以上述几仲泊入方式为赞拙.当用户需要把在计算机网络中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20034 学分总学时64 理论54 实验/上机10 英文课程名Operating Systems 2006年9月1日开课院(系)信息学院开课系计算机系、网络系修订时 间 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难于理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操作系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概念和技术方法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综合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整体水平的重要课程。操作系统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决定了一个国家计算机系统软件的研发能力,是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在本质上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机制,为迅速发展我国自己的操作系统,振兴我国信息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 掌握操作系统这一重要系统软件的结构与构造,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工作原理与技术实现方法,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站在一定高度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协作关系和整体工作原理,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理论上的重要概念和重要技术,例如多道程序、并发、分时、进程、进程间通信、虚拟存储器等。 2、由于本课程难度很高,对于专业技术经验不足的一般学生来讲本课程的内容不容

(完整版)佳能700D快速入门使用指南

佳能700D快速入门使用指南 佳能700D单头套机(18-55mm STM)全手动操作APS-C规格数码单反采用CMOS传感器,支持全高清(1080)高清摄像。佳能700D是650D产品的升级版,它在外观上进行了小幅度改进,主要体现在高质感的颗粒涂层及模式转盘的金属加工凸型图标等方面。机背LCD屏设计与650D所用LCD屏设计指标较一致,具体为3英寸104万像素显示精度。 佳能EOS 700D在外观上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模式拨盘。首先这个模式拨盘是可以360度旋转的,给玩家快速调节拍摄模式提供了便利,其次就是模式转盘未使用印刷图标,而采用了金属加工的高质感凸型图标,更美观耐用。 佳能EOS 700D的背部按键设计和佳能EOS 650D的完全一样,都是针对初级用户进行了优化,将常用到的功能都放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方,并标有相应的说明图示,使用者可以迅速的掌握每个按键的功能。 我们再来看看该机的细节做工及操控体验。佳能一向对于产品质量有着严苛额度要求,因此700D刚一上手就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宽大的手柄以及大面积的蒙皮都给玩家提供了不错的握持感受,同时轻量化的机身也使得相机更加的易于携带。 佳能EOS 700D顶部有双声道麦克风 如今使用单反相机录制视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佳能EOS 700D的顶部设计了立体声麦克风,这将更有利于这台机身的独立收声性能。

图为:佳能EOS 700D模式拨盘 图为:佳能新18-55mm套头的变焦环 机身右侧为储存卡插槽,佳能EOS 700D支持主流的SD/SDHC/SDXC卡作为储存介质。该机机身左侧提供了音频/视频输出口(A/V OUT)、HDMI插口(HDMI OUT)、快门线插口,并且为了视频拍摄功能还配置了MIC外接麦克风插口。 图为:佳能EOS 700D接口与存储卡槽 外观性能第2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