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原因及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儿童缺铁是指儿童体内铁元素的储备不足,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地利用铁元素,从而影响健康发育。
缺铁性贫血则是指儿童因体内铁元素不足而出现贫血症状。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两种情况。
首先,对于儿童的饮食需求,我们需要注重提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丰富的铁源包括红肉、鸡肉、鱼类、蛋类、豆类、坚果和绿叶蔬菜等。
鱼类和肉类是最好的铁源,而蔬菜中的非血红素铁虽然吸收率相对较低,但可以通过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同摄入来提高吸收率。
因此,儿童在饮食中应尽量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并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提高铁的吸收效果。
其次,母乳喂养也是预防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并且其中的铁能更好地被婴儿吸收利用。
因此,妈妈应该通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给予婴儿足够的铁元素,从而预防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此外,补充铁元素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对于经过检测发现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可以采用口服铁剂来进行补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补充铁剂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身体需要来进行。
因为,铁剂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毒性反应,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促进铁的吸收。
例如,可以通过不使用牛奶来配方奶粉,因为牛奶中的钙含量较高,会抑制铁的吸收。
此外,限制儿童过多饮用咖啡、茶和碳酸饮料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也会减少铁的吸收。
除了注意饮食和补充,我们还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并且,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避免暴露于过多的铅和其它有害物质中,以减少对铁元素的消耗和损失。
最后,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儿童的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问题。
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贫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一、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具体影响如下:1. 免疫力下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幼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2. 营养摄取不良:缺铁会导致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而影响幼儿的摄食量,导致营养不良。
3. 生长发育受阻:铁是身体内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缺铁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同时,缺铁会导致雄激素分泌降低,从而影响细胞分裂和组织修复。
4. 智力发育受阻:铁是神经元的重要成分之一,缺铁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二、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避免缺铁性贫血对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造成影响的重要手段,治疗方法如下:1. 营养补充: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供给,如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菜等。
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食物,这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2. 口服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不过,口服铁剂有时会引起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静脉注射铁剂:对于口服铁剂不能治疗的重度缺铁性贫血病人,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铁剂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静脉注射铁剂具有风险,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治疗原发病:缺铁性贫血有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慢性出血、消化不良等,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三、注意事项下面是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坚持口服治疗:口服铁剂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不能间断或随意停药。
2. 规范饮食:保证幼儿的膳食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量,同时注意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等)。
3. 忌食生冷食品:幼儿在治疗期间应忌食生冷食品,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4.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中轻度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
根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
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最近,据WHO 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
妇女中(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人大10倍。
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除外)在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15~19岁),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贫血患者最多的国家(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
可见发病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根据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中“萎黄”、“黄胖”、“虚损”、“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的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两大类。
(一)铁摄入不足成年人每天铁需要量约为1~2mg,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
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
肉类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易于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故食物的组成,对铁的摄入是否充足有较大的影响。
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亦可影响铁的吸收。
如金属(镓、镁)的摄入,抗酸药(碳酸钙和硫酸镁)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均可抑制铁的吸收。
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术后亦会减少铁的吸收。
(二)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
婴儿缺铁性贫血婴儿缺铁性贫血是什么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其发生的根本病因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上除可出现贫血外,还可因缺铁而降低许多含铁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机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经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
如果宝宝患上婴儿缺铁性贫血,应该及早治疗,如果预后良好,经用铁剂治疗,一般皆可痊愈,若能改善饮食,去除病因,则极少会出现复发状况。
但对于极重症的宝宝,因为严重感染及消化不良,抢救不及时,可能造成死亡。
对于治疗较晚的病儿,贫血虽然完全恢复,但宝宝的形体发育、智力发育都将受到影响。
因而宝爸宝妈们千万不要觉得贫血是小事情,一旦发现有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确诊,对症下药。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如下:1、一般表现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
皮肤及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现常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年龄越小,贫血越严重,病程越久,此症状越明显,但很少出现超过中度的肿大。
3、神经精神变化轻者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
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
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
4、对代谢的影响出现代谢障碍,细胞色素酶系统缺乏,过氧化氢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响DNA的合成。
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胃酸分泌减低,小肠黏膜功能紊乱,舌乳头萎缩。
小儿较少见异嗜症。
5、心脏功能变化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
血红蛋白下降至5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诱发心力衰竭。
6、易发生感染。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那么什么原因会造成婴儿缺铁性贫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宝宝缺铁性贫血要怎么补呢?宝宝缺铁性贫血是指血红蛋白低,红细胞造血障碍导致的贫血。
大多数是由于铁摄入不够造成的。
尤其是在猛涨期间的宝宝们,体内的铁需求量逐渐增多,一时供应不上来,就很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了。
那么宝宝缺铁性贫血应该怎么补呢?搜集了关于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补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开始多不为家长所注意,致就诊时多数病儿已为中度贫血。
症状的轻征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
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
小儿缺铁性贫血多数发病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故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
有些轻症病人仅凭改善饮食即可治愈。
在改善饮食时,首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以合适的食物。
由于患儿消化能力较差,改善饮食更换和添加辅食必须小心。
一般在药物治疗开始数天后,临床症状好转地,逐渐添加辅食,以免由于增加食物过急而造成消化不良。
1岁左右的婴儿可加蛋类、菜泥、肝和肉末等。
幼儿与儿童必须纠正偏食,给予富含铁质、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
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
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铁,呼吁食品部门,进行工业化生产,制造强化铁的婴幼儿食品,可在牛奶、谷类、面粉中加入硫酸亚铁。
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亚铁0.06g等于纯铁12mg,就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铁的吸收若按10%计算,则小儿时期的推荐供给量为10~15mg/日,青春期女孩为18mg/日。
当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补铁。
另外能吃辅食的宝宝们,爸爸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做一些木耳炒猪肝,或者雪里红炒肉末,这些菜都能给宝宝补铁的。
每天变换着花样给宝宝吃,这样宝宝觉得很新鲜,也不容易厌食呢。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内用来生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严重缺乏,使得血红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但是人体需要铁的含量跟不上血液供给的铁时,这样就会慢慢的消耗人体内的铁,使得患者产生贫血。
这种病大多发生在不发达国家的婴幼儿、妇女等人的身上。
因此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进行护理。
下面主要来分析一下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以及如何护理缺铁性贫血的病人。
1.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缺铁性贫血也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一种贫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
下面主要介绍四种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叶酸的分泌量不足、铁的供应达不到需求量、铁的消耗量过多、铁的流失过多。
1.1叶酸的分泌量不足众所周知,叶酸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之一。
如果叶酸的分泌量不足,那么很容易导致供血不足。
但是叶酸并不能在人体内进行合成,只能通过外界环境进行摄取。
一般都是从食物当中获取的。
叶酸含量比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动物的肝脏。
很多人都喜欢大鱼大肉,不爱吃新鲜的瓜果蔬菜,这样一来就很有可能导致不能合成足够的叶酸。
特别是有些小孩子不愿意吃蔬菜,就很容易出现叶酸的分泌量不足,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1.2铁的供应量达不到需求量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哺乳期的妇女对铁的需求量十分的大。
如果他们的铁的供应量达不到需求量,就很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像哺乳期的妇女,更需要及时的补充营养。
因为哺乳期的妇女在生产过后消耗的血量大,而且还要给婴儿喂奶。
如果在哺乳期内没有充足的营养,那么哺乳期的妇女有很大的概率患上缺铁性贫血。
因此,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哺乳期的妇女等特殊人群,多补充营养,保障血液内的铁的供应量达到需求量。
1.3铁的消耗量过多如果人出现大量失血的情况,就很容易使得铁的消耗量过多。
我们都知道血液中的铁一半都是来自于红细胞,假如人体不断的多次失血,就会使红细胞内的消耗量过大,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怎么办一般来说用中医治疗效果较好,其外常用的是亚铁制剂(琥珀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
那么小儿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小儿缺铁性贫血,建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
婴幼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哎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一般来说用中医治疗效果较好,但当病人Hb小于60g/L,并有继续出血,单独中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用西药铁剂治疗,必要时可用肌内注射补铁。
铁剂的补充治疗以口服为宜,每天元素铁150~200mg即可。
常用的是亚铁制剂(琥珀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
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药膳1、参枣莲子粥,党参15克,红枣20克(去核),莲子30克,粳米或大米30克,共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烂熟即可,食粥及红枣。
有健脾益气、益血补虚之功,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病后体质虚弱者。
2、芝麻糊,黑芝麻、花生仁(连衣)各若干,分别洗净,入炒锅中炒熟,研成粉末。
每次各取15克,加入热开水120~150毫升,调成糊状,再入白糖适量调味,即可趁温食用。
有润肠通便、养血补血之功,但出现腹泻时应停用。
3、木耳红枣煎,黑木耳3克,红枣15枚(去核),煮熟后加少许糖,1岁内服汁,1岁以上同时服黑木耳及红枣。
有补血安神作用,尤其是木耳,含铁量很高,自古以来即为补血佳品,可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
4、韭菜炒羊肝,韭菜100克,切小段,羊肝120克,去筋膜切片,起锅加油、调料,旺火急炒,至熟即可佐餐食用。
可益肝温肾、养血明目,但本膳不宜久炒,患疱疹、皮癣、奶癣的小儿不宜选用。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1、引发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机能的下降,尤其反映在细胞免疫和白细胞吞噬力减退方面。
所以,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抵抗力普遍较低。
2、体力劳动能力降低。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什么是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是指人体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疾病。
铁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之一,参与多种生理代谢过程,例如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细胞呼吸等。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是指儿童因为摄入不足或铁吸收不良,导致身体缺铁从而引起的贫血。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会对儿童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缺铁和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智力发展、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等,并且会影响儿童体力状况,出现乏力、头昏、胃肠道不适、反应迟钝等症状。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优化膳食膳食是预防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首要措施。
应保证儿童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蛋、肉、豆类、菜叶等。
同时,还需要保证儿童正常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料、零食等不健康的食物。
补充铁剂对于已经出现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
但是,铁剂不可以随意服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儿童吸收过量的铁剂,在体内堆积,对健康造成危害。
做好营养评估对于儿童,要经常做好营养评估,检查儿童是否缺乏重要营养素,如铁、钙、锌等,及时进行营养干预,预防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不同于成年人,存在生长发育的特点,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时,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胃酸分泌量较低,会影响铁的吸收。
此外,儿童过多的蛋白质食物会增加肠胃对铁的吸收量。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膳食和营养问题,保证他们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为构建健康中国,共同努力。
儿童缺铁性贫血怎么办?怎么医治?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体内短少铁质而影响体内血红蛋白组成,然后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贫血现象。
其首要病由于体内需铁量添加但摄入量缺乏、游离铁损失过多及储存铁耗费过多等。
临床症状首要表现为指甲翘起、昏厥、心力衰竭、吞咽困难、食指指甲洼陷等,若不及时医治,将会发生舌炎、口腔炎等感染现象,严峻者还将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儿童是缺铁性贫血的多发人群。
这是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较为敏捷,体内对铁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儿童胃肠道功用不完善,简单形成消化道疾病,且儿童挑食、偏食现象严峻,极易导致铁摄入量缺乏,引起体内储存铁下降,减少了血红蛋白的组成,终究引发缺铁性贫血。
现在,缺铁性贫血的医治首要为弥补铁剂, 即口服琥珀酸亚铁片。
琥珀酸亚铁片首要活性成分为琥珀酸亚铁,首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防备及医治,但由于胃肠道的影响,患儿无法耐受,直接影响了药物的作用,因而,具有必定的局限性。
那么,有没有更有用且更适合儿童服用的抗贫血药物呢?临床研讨标明,选用生血宁片医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作用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行。
为了讨论生血宁片医治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常州市中医医院曾选取了在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调查目标,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研讨。
该院将9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红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5例,患儿年纪均在2-11岁之间,医治前均停用一切保健品和药物。
其间,对照组选用选用琥珀酸亚铁片医治,口服,2次/天,0.1克/次,接连服用一个月;实验组选用生血宁片医治,口服,0.25克/次,3次/天,接连医治一个月;以此来调查两组缺铁性贫血患儿医治后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
经过调查发现,选用生血宁片医治的实验组不只显功率高达91.11%,比选用琥珀酸亚铁片医治的对照组显功率高出17.78%(对照组显功率为73.33%),并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选用琥珀酸亚铁片医治的对照组。
为什么生血宁片比琥珀酸亚铁片医治儿童缺铁性贫血作用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呢?据了解,这首要是由于生血宁片首要成分为叶绿素衍生物及铁叶绿酸钠,归于第三代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叶绿素中所含的镁离子皂化、铁代、络组成铁叶绿酸钠,能直接被体内肠黏膜细胞吸收,然后到达弥补铁剂、纠正贫血、改进患儿血常规各项目标的作用。
小孩缺铁吃了铁之儿好转很多,贫血小孩饮食怎么补缺铁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贫血时机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质量明显下降,导致机体缺氧、疲乏、晕眩等症状。
在儿童中,由于生长快速、新陈代谢活跃、饮食结构单一等原因,缺铁贫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如果宝宝确诊为缺铁贫血,那么及时的治疗和饮食调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治疗方法1.铁剂补充显著缺铁的儿童应及时给予口服铁剂治疗,铁剂可以通过增加机体内铁储存和红细胞铁含量来纠正缺铁贫血。
目前常用的铁剂有二元铁、葡萄糖酸亚铁、硫酸亚铁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和年龄为宝宝开具适宜的铁剂。
2.改善饮食结构对于轻度缺铁的儿童,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来补充铁元素。
含铁丰富的食物主要包括肝脏、红肉、蛋黄、绿色蔬菜、豆类等,宝宝的饮食应该多样化、均衡,合理搭配含铁丰富的食物。
此外,饭前不饮茶,避免饮食过快,也有助于提高宝宝对铁元素的吸收效率。
3.注射铁剂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给宝宝注射铁剂,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让宝宝更快地吸收足量的铁元素,治疗效果更好。
二、注意事项1.按照医嘱用药铁剂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和剂量来使用,切勿自行改变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遵守用药周期,以免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铁剂和抗生素、红霉素等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还可能增加药物毒性,因此不应该同时使用。
3.避免过量补铁虽然缺铁会导致贫血,但是过量补铁也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宝宝在缺铁的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的营养缺乏情况,如果过度补铁,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不宜过多补铁。
4.饮食调理在治疗缺铁贫血的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营养搭配。
饮食结构要合理,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5.定期检查宝宝在接受缺铁贫血治疗的时候,应该定期进行检查,跟进病情变化。
治疗期间,家长还需要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食欲情况等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一、引言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由于体内铁质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症状。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生成不足,从而引起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目标是纠正贫血,补充铁质,预防复发。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案。
二、诊断1. 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
2. 骨髓穿刺:用于确定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情况。
3. 贫血原因筛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三、治疗方案1. 饮食调理(1)增加铁的摄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猪血、鸡肝、鸭血、豆制品、绿色蔬菜、坚果等。
(2)维生素C的摄入: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草莓、西红柿、青椒等。
(3)避免饮食中的干扰因素:避免同时摄入钙、磷酸盐、草酸盐等食物,因为它们会影响铁的吸收。
2. 药物治疗(1)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口服铁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②饭后服用,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③避免与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④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2)注射铁剂:对于口服铁剂效果不佳、有胃肠道反应、需要迅速纠正贫血的患者,可考虑注射铁剂。
常用的注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等。
3. 营养支持(1)蛋白质: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蛋白质,因此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2)叶酸、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的生成,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4. 纠正原发疾病对于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慢性失血、消化系统疾病等。
5. 生活方式调整(1)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2)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及治疗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缺铁性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1、先天储存铁不足:胎儿在母亲妊娠最后的3个月里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所以早产,双胎,多胞胎,胎儿失血,和母亲孕期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存铁不足。
2、铁摄入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较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尤其出生后的前3个月、5个月和1岁时的体重分别为出生体重的2倍和3倍。
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会增加较快,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加2倍,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则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的吸收,同时,慢性腹泻不仅导致铁吸收不良,丢失铁的量也会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比成人还多,每1ml血含铁量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均可导致慢性失血,用不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为对牛奶过敏而导致肠道出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主要有哪些表现?缺铁性贫血可出现于任何年龄,以6个月龄—2岁常见,此病发病缓慢,病情轻重也和缺铁性贫血程度有关。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比较明显,孩子容易疲乏,不爱活动。
年龄大些的宝宝会说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髓外造血,孩子肝脏,脾脏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长,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可以通过腹部彩超检查来判断肝脾大小。
3、消化系统表现孩子食欲减退,不思饮食,少数有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煤渣等),伴有呕吐、腹泻,同时会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4、神经系统表现孩子出现烦躁不安,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治疗方案。
方法:科学筛查病例,对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饮食疗法,对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铁剂补充以及配合合理膳食疗法,进行临床跟踪随访。
结果: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经调整饮食及铁剂补充治疗,治愈率100%。
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要首先去除病因,以口服铁剂为主,配合合理喂养及加强护理,能够改善患儿贫血状况,减少贫血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原因;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我国小儿的常见病的重点防治之一,亦是我国卫生部要求对儿童系统管理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我国5岁以下儿童患贫血者>30%,其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占90%以上,6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发。
虽然我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营养不良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已少见,但由于母孕期贫血、早产及剖宫产、未及时添加辅食、饮食结构不合理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日益增多。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300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达96例,发病率达3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机体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还可造成发育落后、理解力下降、观察力落后、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因此,为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关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刻不容缓。
回顾我科诊治的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科住院病人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96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轻度85例,中度11例,重度0例。
年龄均在6个月-3岁,其中6-<12月龄58例,12-<24月龄26例,24-小于36月龄12例。
所入选者均为健康母亲足月顺产出生患儿,且无器质性疾病。
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均存在添加辅食不及时或不合理等问题,其中42例患儿经常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
现在的宝宝生活条件提高了,吃的东西种类多又有营养,平时爸爸妈妈也是护理得很到位,但还是有很多宝宝患上了贫血,这是怎么回事呢?宝宝贫血也分很多种类,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钩虫贫血等,有些吃母乳的宝宝也会患上贫血。
对于贫血的宝宝,我们应该如何摸清症状及早进行治疗呢?又该如何预防宝宝贫血呢?
宝宝贫血的症状及危害
“贫血”并非单纯指人体血液存量不足,而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由于人体中的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贫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规定:若6个月至6岁宝宝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或6-14岁孩子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
在临床检查上,医生会抽取宝宝的血液进行化验检查,如果符合规定,则判断宝宝属于贫血。
同时通过检测微量元素和血液成分等,判断宝宝是属于哪一种贫血。
宝宝贫血的症状有许多。
其实宝宝贫血和体型胖瘦并无直接的关系,许多胖宝宝都会患上贫血。
宝宝贫血一般是由缺铁、锌等微量元素引起,或者感染其它恶性疾病导致贫血。
患有贫血的宝宝都会有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常有恶心、呕吐的现象,并有肝脾大等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改变,还可引起脑组织缺氧,继而出现神经系统的变化。
具体症状表现为头晕、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减慢、记忆力下降。
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治疗,贫血最终会影响到宝宝智力的发育。
贫血宝宝十分常见,许多“精养”的宝宝都会患上贫血。
医生为了及早准确地进行治疗,我们需要揪出宝宝贫血的病因,认识宝宝贫血的种类,进行对症的
护理与治疗。
宝宝贫血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主要分为这几种: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钩虫贫血、铅中毒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应对方法
宝宝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母乳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半岁前,大部分宝宝均以母乳为主食。
这时候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生长速度很快,体内储存的铁逐渐消耗渐尽,而母乳含铁量少,此时以母乳为主食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哺乳期的妈妈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若摄入的铁量不足或者自身对铁吸收不好,缺铁的奶水被宝宝吃了会,也极易导致宝宝贫血。
2、牛奶喂养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在宝宝满周岁后,许多妈妈为了防止宝宝缺钙,都会每天督促宝宝喝营养丰富的牛奶,宝宝也不时吃一些奶油蛋糕、酸奶、冰激凌等小零食,但无奈贫血还是会找上宝宝。
其实,虽然牛奶和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但是对于血液中最重要的铁元素来说,牛奶中含铁量极少,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
据观察,要保证正常身体发育和运作,2岁以上的宝宝每日需铁量达到12毫克,但若宝宝只以奶类为主食,即使胃中灌满了各式各样的奶制品,还是远远不够身体对铁的需要量。
奶制品的过分摄入影响了宝宝对正餐的摄入。
因此,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偏食引起,又称“富贵贫血”。
3、铁吸收障碍让宝宝缺铁性贫血:当宝宝可以独立进食种类丰富的辅食后,若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铁吸收性障碍造成的。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若宝宝本身不易吸收铁元素,平时妈妈又没有注意特别给宝宝补铁,这时候宝宝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西医治疗方法
1、改善饮食:母乳是宝宝最佳的食物,不要因为母乳含铁量低而放弃母乳喂养。
有条件的妈妈在宝宝半岁前要尽可能做到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4个月开始,应当及时添加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配方食品,或添加诸如蛋黄、牛肉、猪肉、鸡肉、鱼肉和血红蛋白等含铁丰富和吸收好的动物性食物。
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正确烹调,既可以为宝宝补充营养,又起到防治贫血的目的。
动物性食品含有较丰富的铁及维生素B12,铁的吸收率也较高,以下几种食品对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贫血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肉类中的血红蛋白和蔬菜中的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
肉类、鱼类、家禽中的铁40%的能被吸收;对比而言,蛋类、谷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的不到10%,蔬菜类食物如含铁量丰富的菠菜中的铁只有吸收2%左右。
因此,补铁应以增加富含血红蛋白的肉类、鱼类、家禽等动物性食品为主。
妈妈可以把这些动物性食物做成不同花样的菜式,让宝宝增进食欲。
除了各种肉类外,动物的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也是预防宝宝贫血的首选食品。
每100克猪肝含铁25mg,且也易被人吸收。
从6个月婴儿开始就可喂猪肝泥,鸡鸭肝也是不错的补血食品。
鸡蛋中蛋黄含有较高的铁,约100g中含有7mg铁。
虽然蛋类中铁的吸收率低于肉,但蛋类价格便宜保存方便,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每天为宝宝准备适量此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铁方法。
猪血及鸡鸭血内有大量的铁,是价廉物美的补血食品,但烹饪时一定要彻底煮熟,杀死其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
除了动物性食物外,各种豆制品含铁也不低,如100克黄豆中含铁11mg,在补血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木耳自古以来是补血的隹品,海带、蘑菇、紫菜、枣子、芝麻也是补血的好食品。
2、铁剂治疗:给缺铁性贫血的宝宝服用补铁剂,补铁效果更好。
治疗贫血,大部分医生会建议使用硫酸亚铁合剂。
在服用铁剂的同时,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C,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2个月后要少量服用铁剂,弥补体内铁存量不足的缺陷。
3、输血治疗:若宝宝贫血现象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输血治疗。
宝宝缺铁性贫血如何预防
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哺乳期妈妈的饮食要做到丰富且营养均衡,多吃含铁量大的食物补充母乳中不足的部分。
对于已经能独立进食的宝宝,妈妈需要纠正宝宝偏食的不良习惯,为宝宝准备的食谱花样要更多一些。
让宝宝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菠菜、豆制品、黑木耳、动物的心、肝、牛肉等。
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在宝宝饮食方面爸爸妈妈们也都非常地仔细,可是贫血依然是宝宝常见的病症。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哪一种类型,爸爸妈妈们都要仔细地寻找原因,帮助宝宝针对性解决,缓解其贫血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