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摘 要 对纵联保护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纵联保护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工作方式,并比较了各类纵联保护的优缺点。

关键词 纵联保护分类 工作方式

1 纵联保护分类

仅反应线路一侧的电气量不可能区分本线末端和对侧母线(或相邻线始端)故障,只有反应线路两侧的电气量才可能区分上述2点故障,为了达到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全线故障的目的。需要将线路一侧电气量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侧去,也就是说在线路两侧之间发生纵向的联系。这种保护称为输电线的纵联保护。

1.1 按使用通道分类

为了交换信息,需要利用通道。纵联保护按照所利用通道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4种(通常纵联保护也按此命名):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载波保护)、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

1.2 各种传送信息通道的特点

1.2.1 导引线通道。这种通道需要铺设电缆,其投资随线路长度而增加。当线路较长(超过10 km以上)时就不经济了。导引线越长,安全性越低。导引线中传输的是电信号。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除了雷击外,在接地故障时地中电流会引起地电位升高,也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保护装置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也会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所以导引线的电缆必须有足够的绝缘水平(例如15 kV的绝缘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大。导引线直接传输交流电量,故导引线保护广泛采用差动保护原理,但导引线的参数(电阻和分布电容)直接影响保护性能,从而在技术上也限制了导线保护用于较长的线路。

1.2.2 电力线载波通道。这种通道在保护中应用最广。载波通道由高压输电线及其加工和连接设备(阻波器、结合电容器及高频收发信机)等组成。高压输电线机械强度大,十分安全可靠。但正是在线路发生故障时通道可能遭到破坏(高频信号衰减增大),为此需考虑在此情况下高频信号是否能有效传输的问题。当载波通道采用“相-地”制,在线路中点发生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衰减与正常时基本相同,但在线路两端故障时衰减显著增大。当载波通道采用“相-相”制,在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高频信号能够传输,但在三相短路时仍然不能。为此载波保护在利用高频信号时应使保护在本线路故障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动作。

1.2.3 微波通道。微波通道与输电线没有直接的联系,输电线发生故障时不会对微波通信系

统产生任何影响,因而利用微波保护的方式不受限制。微波通信是一种多路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通道,彻底解决了通道拥挤的问题。微波通信具有很宽的频带,线路故障时信号不会中断,可以传送交流电的波形。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信息传输量,提高抗干扰能力,也更适合于数字保护。微波通信是理想的通信系统,但是保护专用微波通信设备是不经济的,应当与远动等在设计时兼顾起来。同时还要考虑信号衰耗的问题。

1.2.4 光纤通道。光纤通道与微波通道有相同的优点。光纤通信也广泛采用(PCM)调制方式。当被保护线路很短时,通过光缆直接将光信号送到对侧,在每半套保护装置中都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送出,又将所接收之光信号变为电信号供保护使用。由于光与电之间互不干扰,所以光纤保护没有导引线保 护的问题,在经济上也可以与导引线保护竞争。近·85·期发展的在架空输电线的接地线中铺设光纤的方法既经济又安全,很有发展前途。当被保护线路很长时,应与通信、远动等复用。

1.3 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

按照保护动作原理,纵联保护可分为2类:

1.3.1 方向纵联保护与距离纵联保护。两侧保护继电器仅反应本侧的电气量,利用通道将继电器对故障方向判别的结果传送到对侧,每侧保护根据两侧保护继电器的动作过程逻辑判断区分是区内还是区外故障。可见这类保护是间接比较线路两侧的电气量,在通道中传送的是逻辑信号。按照保护判别方向所用的继电器又可分为方向纵联保护与距离纵联保护。

1.3.2 差动纵联保护。这类保护利用通道将本侧电流的波形或代表电流相位的信号传送到对侧,每侧保护根据对两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比较的结果区分是区内还是区外故障。可见这类保护在每侧都直接比较两侧的电气量。类似于差动保护,因此称为差动纵联保护。

如果将两侧保护的原理图绘在一张图上(实际每侧只是整个单元保护的半套),那么前一种保护的通道是在逻辑图中将两侧保护联系起来,而后一种保护的通道是将两侧的交流回路联系起来。

2 方向纵联保护的工作方式

2.1 闭锁式

2.1.1 闭锁式的基本原理

方向纵联保护是由线路两侧的方向元件分别对故障的方向作出判断,然后通过高频信号作出综合判断,即对两侧的故障方向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跳闸。一般规定从母线指向线路的方向为正方向,从线路指向母线的方向为反方向。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的工作方式是当任一侧方向元件判断为反方向时,不仅本侧保护不跳闸,而且由发信机发出高频电流,对侧收信机接收后就输出脉

冲闭锁该侧保护。在外部故障时是近故障侧的方向元件判断为反方向故障,所以是近故障侧闭锁远故障侧;在内部故障时两侧方向元件都判断为正方向,都不发送高频电流,两侧收信机接收不到高频电流,也就没有输出脉冲去闭锁保护,于是两侧方向元件均作用于跳闸。这就是故障时发信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其基本逻辑图如图1所示。

2.1.2 先收讯后停讯的原则

区外故障,为防止启动元件(发讯)与正方向元件动作时间的不配合而误动作,特别是远端保护,需要近端的发讯信号闭锁,在总结多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规定必须先收到信号10 ms 才允许正方向停讯,逻辑示意见图2。

启动元件动作首先发讯,此时门7未动作,可经门9发讯。

停讯必须满足2个条件:

a.反方向元件D-不动,正方向元件D+动作,与门3有输出,表示正方向故障;

b.收信10 ms后,即或门2启动时间t2(10 ms),与门4有输出。

2个条件满足,与门7有输出,经反向器闭锁门9,停止发讯。

区内故障:

a.D-,D+动作,正方向故障;

b.先收讯10 ms后,无闭锁信号,与门5有输出。

满足这2个条件,判为区内故障,与门8有输出,可以跳闸。

2.1.3 远方启动

图2中的T1及与门1为远方启动示意图。

在区外故障中,由于某种原因,靠近故障侧的启动元件万一不能动作(如元器件损坏),为了防止正方向误动作,发信机除了由启动元件启动外,还可由收信机的输出来启动。这样在外部故障时即使只有一侧的启动元件启动,另一侧接收到远方传来的信号后也可将发信机启动起来,故称为远方启动。发信机由收信机启动形成闭环。为了解环,图2中设置了时间电路“T1”,经过延时t1后就将“与1”关闭,解除远方启动回路。时间t1应大于外部故障可能持续的最长时间,一般取t1≈10 s。有了远方启动回路后,还有利于一侧的值班员单独进行通道检查。

带来的问题是在单侧电源线路发生内部故障时若受电侧被远方启动可能不能停信,保护会拒动。

2.1.4 功率倒方向

在环网中发生外部故障时,短路功率的方向可能发生转换(简称功率倒向),在倒向过程中不应失去闭锁信号。图3示出这种情况。图中假设故障发生在线路L O上靠近M侧的F点,断路器3Q先于断路器4Q跳闸。在断路器3Q跳闸前,线路L1中的短路功率由N侧流向M侧,线路L1的M侧方向元件不动作,向N侧发闭锁信号,在断路器3Q跳闸后,线路L1中的短路功率倒向,M侧的方向元件动作,停止发信并准备跳闸,此时N侧的方向元件将返回向M侧发闭锁信号。但

是可能M侧的方向元件动作快,N侧的方向元件返回慢,于是有一段时间两侧方向元件均处于动作状态,造成线路L1的保护误动。解决的办法是启动元件动作或收信机收信后经过一段时间(大于本保护的动作时间,小于相邻线断路器的跳闸时间)后尚未判为内部故障,就认为是外部故障,于是将保护闭锁一段时间,以避开两侧方向元件可能处于动作状态的时间,见图4。此方法的缺点是如果紧接着发生内部故障则保护的动作稍有延迟,不过延时很短,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图中判内部故障接图2的与8输出,启动元件动作,启动T1,如果T1(35 ms)内无判内部故障信号来,则T3动作,闭锁保护,在T1消失后延时20 ms返回,取消闭锁。

2.2 允许式

2.2.1 允许式保护的基本原理

如图5(a)所示,在功率方向为正的一端向对端发送允许信号,此时每端的收信机只能接收对端的信号而不能接收自身的信号。每端的保护必须在方向元件动作,同时又收到对端的允许信号之后,才能动作于跳闸,显然只有故障线路的保护符合这个条件。对非故障线路而言,一端是方向元件动作,收不到允许信号,而另一端是收到了允许信号但方向元件不动作,因此都不能跳闸。

构成允许式方向纵联保护的

基本框图见图5(b),启动元件

(QD)动作后,正方向元件动作,

反方向元件不动作,与2门启动

发信机,向对端发允许信号,同

时准备启动与3门。当收到对端发来的允许信号时,与3门即可经抗干扰延时动作于跳闸。用距离继电器作方向元件时,一般无反方向元件,距离元件的方向性必须可靠。

通常采用复用载波机构成允许式

保护,一般采用键控移频的方式。

正常运行时,收信机经常收到对端

发送的频率为f G的监频信号,其功

率较小,用以监视高频通道的完好

性。当正向区内发生故障时,对端

方向元件动作,键控发信机停发f G

的信号而改发频率为f T的跳频(或称移频)信号,其功率提升,收信机收到此信号后即允许本端保护跳闸。

允许式保护在区内故障时,必须要求收到对端的信号才能动作,因此就会遇到高频信号通过故障点时衰耗增大的问题,这是它的一个主要缺点。最严重的情况是区内故障伴随有通道破坏,例如发生三相接地短路等,造成允许信号衰减过大甚至完全送不过去,并将引起保护的拒动。通常通道按相-相耦合方式,对于不对称短路,一般信号可能过,只有三相接地短路,难以通过。

2.2.2 超范围(POTT)和欠范围(PUTT)允许式

当方向元件由距离元件承担时,其构成方式有2种:由距离保护Ⅰ段动作键控发讯的叫欠范围允许式(PUTT),由距离保护Ⅱ或Ⅲ段键控发讯的叫超范围允许式(POTT),其原理示意图见图6。

图6中Z1为距离元件Ⅰ段,ZⅡ,ZⅢ为距离Ⅱ,Ⅲ段,当连接片1-3合上2-4打开,由ZⅡ(或ZⅢ)

通过或门5键控发讯,称为POTT方式。当连接片2-4合上1-3打开,由Z1通过或3或5键控发讯,称为(PUTT)方式。

PUTT方式:Z1动作,通过或2,或3,与门4无时限直接跳本端。通过或3,或5键控发讯。在跳闸的同时启动T1,在本端跳闸,Z1返回后,T1延时50 ms返回,即继续键控50 ms,保证对端能可靠跳闸。对端收到允许信号后,与ZⅡ,或ZⅢ启动与门1,经抗通道干扰时间T1的1-8 ms 跳闸。

POTT方式:由ZⅡ(或ZⅢ)键控发讯,收到允许信号后,与ZⅡ(或ZⅢ)启动与门1,经或2、或3、与门4跳闸。

POTT只在区内故障Z1动作时,才键控加速对端ZⅡ,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应当特别指出,以往的成套距离保护,附加适当的逻辑就构成纵联保护,在微机保护中,由单独的CPU构成独立完整的纵联保护。

2.3 闭锁式,允许式比较见表1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第四节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一、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原理 纵联差动保护是反应被保护变压器各端流入和流出电流的相量差。对双绕组变压器实现纵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如下图所示。 为了保证纵联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应使得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相等,差回路电流为零。在保护范围内故障时,流入差回路的电流为短路点的短路电流的二次值,保护动作。应使 或 结论: 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纵联差动保护有较高的灵敏度。 二、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在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及减小不平衡电流的措施 在正常运行及保护范围外部短路稳态情况下流入纵联差动保护差回路中的电流叫稳态不平衡电流I bp。 1.由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由于变压器常常采用Y,dll的接线方式, 因此, 其两侧电流的相位差30o。此时,如果两侧的电流互感器仍采用通常的接线方式,则二次电流由于相位不同,会有一个差电流流入继电器。如何消除这种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常都是将变压器星形侧的三个电流互感器接成三角形,而将变压器三角形侧的三个电流互感器接成星形。 2.由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有电流误差△I,在正常运行及保护范围外部故障时流入差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为什么? 为什么在正常运行时,不平衡电流也很小? 为什么当外部故障时,不平衡电流增大? 原因: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和其励磁电流的大小、二次负载的大小及励磁阻抗有关,而励磁阻抗又与铁芯特性和饱和程度有关。 当被保护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型号不同,变比不同,二次负载阻抗及短路电流倍数不同时都会使电流互感器励磁电流的差值增大。 减少这种不平衡电流影响的措施: (1)在选择互感器时,应选带有气隙的D级铁芯互感器,使之在短路时也不饱和。 (2)选大变比的电流互感器,可以降低短路电流倍数。 (3)在考虑二次回路的负载时,通常都以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为依据,进行导线截面校验,不平衡电流会更小。最大可能值为: 3.由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两侧的电流互感器、变压器是不是一定满足 或的关系? 原因:很难满足上述关系。 减少这种不平衡电流影响的措施: 利用平衡线圈W ph来消除此差电流的影响。 假设在区外故障时,如下图所示,则差动线圈中将流过电流(),由它所产生的磁势为W cd()。为了消除这个差动电流的影响,通常都是将平衡线圈W ph接入二次电流较小的一侧,应使 W cd()=W ph 4.带负荷调变压器的分接头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在电力系统中为什么采用带负荷调压的变压器会产生不平衡电流?

华北电力大学继电保护课件9继保-纵联(4)

第四章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

4.1.1 输电线纵联保护概述 仅利用线路一侧的电气量所构成的继电保护(单端电气量),无法区分本线路末端与相邻线路(或元件)的出口故障,如:电流保护、阻抗保护。 为此,设法将被保护元件两端(或多端)的电气量进行同时比较,以便判断故障在区内?还是区外? 将两端保护装置的信号纵向联结起来,构成纵联保护。——与横向故障的称谓进行对应比较(后面再用图例说明“纵、横”的区别)。

单端电气量保护: 仅利用被保护元件的一侧电气量,无法区分线路末端和相邻线路的出口短路,可以作为后备保护或出口故障的第二种保护。 (通常设计为:三段式)。 纵联保护: 利用被保护元件的各侧电气量,可以识别:内部和外部的故障,但是,不能作为后备保护。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结构框图 在设备的“纵向”之间,进行信号交换 横向关系通信设备通信设备 通信通道 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 TA TA TV TV (如:横向故障)

纵联保护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按照通道类型或动作原理进行分类。1)通道类型: 导引线电力线载波微波光纤 ? ???? 2)动作原理: 比较方向比较相位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差电流) ?? ?? ?还可以将通道类型与动作原理结合起来进行称呼。如:光纤电流差动(简称:光差),高频距离。 通道(信号交换手段)

4.1.2 两侧电气量的特征 分析、讨论特征的目的: 寻找内部故障与其他工况(正常运行、外部故障)的特征区别和差异——>提取判据,构成继电保护原理。 当然,构成原理后,再分析影响因素;并研究消除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需要权衡利弊后,再确定是否采用)。

纵联保护原理

纵联保护原理 线路的纵联保护是指反应线路两侧电量的保护,它可以实现全线路速动。而普通的反应线路一侧电量的保护不能做到全线速动。纵联差动是直接将对侧电流的相位信息传送到本侧,本侧的电流相位信息也传送到对侧,每侧保护对两侧电流相位就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区内外故障。是属于直接比较两侧电量对纵联保护。目前电力系统中运行对这类保护有:高频相差保护、导引线差动保护、光纤纵差保护、微波电流分相差动保护。纵联方向保护:反应线路故障的测量元件为各种不同原理的方向元件,属于间接比较两侧电量的纵联保护。包括高频距离保护、高频负序方向保护、高频零序方向保护、高频突变量方向保护。 先了解一下纵联差动保护: 为实现线路全长范围内故障无时限切除所以必须采用纵联保护原理作为输电线保护。 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习惯简称纵差保护)就是用某种通信通道将输电线两端的保护装置纵向连

接起来,将各端的电气量(电流、功率的方向等)传送到对端,将两端的电气量比较,以判断故障在本线路范围内还是在线路外,从而决定是否切断被保护回路. 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始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原理构成的。 高频保护的工作原理:将线路两端的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转化为高频信号,然后,利用输电线路本身构成高频电流通道,将此信号送至对端,以比较两端电流的相位或功率方向的一总保护装置。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方向高频保护和相差高频保护。 光纤保护也是高频保护的一总原理是一样的只是高频的通道不一样一个事利用输电线路的载波构成通道一个是利用光纤的高频电缆构成光纤通道。光纤通信广泛采用PCM调制方式。这总保护发展很快现在一般的变电站全是光纤的了经济又安全。

纵联保护原理

纵联保护原理?我们先来瞧一下反映一侧电气量变化得保护有什么不足? 对于反映单侧电气量变化得M侧保护来说,它无法区分就是本侧线路末端故障还就是下级线路始端故障。所以在保护整定上要将它瞬时段得保护范围限制在全线得70%~80%左右,也即反映单侧电气量变化得保护不能瞬时切除本线路全长内得故障。 因此,引入了纵联保护,纵联保护就是综合反映线路两侧电气量变化得保护,对本线路全长范围内得故障均能瞬时切除。 为了使保护能够做到全线速动,有效得办法就是让线路两端得保护都能够测量到对端保护得动作信号,再与本侧带方向得保护动作信号比较、判定,以确定就是否为区内故障,若为区内故障,则瞬时跳闸。这样无论在线路得任何一处发生故障,线路两侧得保护都能瞬时动作跳闸。快速性、选择性都得到了保证。?在构成保护上,就是将对侧对故障得判断量传送到本侧,本侧保护经过综合判断,来决定保护就是否应该动作。有将对侧电气量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微波通道或光纤传送到本侧进行直接计算(如纵联差动保护),有将对侧对故障就是否在本线路正方向得判断量通过高频(载波、微波)通道传送到本侧,本侧保护进行综合判别(如纵联方向保护、纵联距离保护等等) 一、实现纵联保护得方式: 1、闭锁式:也就就是说收不到高频信号就是保护动作与跳闸得必要条件。一般应用于超范围式纵联保护(所谓超范围即两侧保护得正方向保护范围均超出本线路全长);高频信号采用收发同频,即单频制。 ? 2、允许式:也就就是说收到高频信号就是保护动作与跳闸得必要条件。一般应用于超范围式纵联保护(所谓欠范围即两侧保护得正方向保护范围均超过本线路全长得50%以上,但没有超出本线路全长);高频信号采

(完整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决胜高考之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信蔡哥考本科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 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物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手机锂电池保护板相关知识1【最新】

保护板初步知识 1、保护板的由来 锂电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护,是由它本身特性决定的。由于锂电池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及超高温充放电,因此锂电池锂电组件总会跟着一块精致的保护板和一片电流保险器出现 . 2、主要保护能能 过充电保护功能过放电保护功能 过电流保护电流包括过流1 过流2 短路保护 3、保护板的组成和元件: 保护板通常包括控制IC、开关MOS、储存电容、识别电阻及辅助器件NTC/PTC等组成。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控制MOS开关导通,使电芯与外电路导通,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它立刻控制MOS开关断开,保护电芯的安全。 PTC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与NTC在应用上有不同的地方是:PTC在电路中可以做过电流保护,NTC主要是开关浪涌电流的抑制.他们也有共同的作用就是温度感测和侦测试 4、原理图及元件介绍 IC 它由精确的比较器来获得保护可靠的保护参数,主要参数: -过充电压 -过充恢复电压 -过放电压 -过放恢复电压 -过流检测电压 -短路保护电压 -耗电 MOSFET 串在主充放电回路中,担当高速开关,执行保护动作。我司所用的都是串在B- P-间。MOSFET包含三个电极:漏极(D)源极(S)栅极(G);当G极为高电平时,D 极与S极导通,当G极为低电平时,D极与S极断开。主要参数: -内阻 -耐电流 -耐电压 -内部是否连通 -封装 FUSE PTC :二次保护器件。 原理图:

正极:B+ FUSE P+ 负极:B- MOS(2、3)脚 MOS(1)脚接 MOS(8)脚 MOS(5、6)脚夫 P- 5、功能介绍: 通常状态:当电芯电压在2。5V---4。2V之间,IC的充电控制脚(第1脚)和放电管控制脚(第3脚)同时处于高电平,充电MOS、放电MOS同时打开,B-与P-连通,保护板有输出电压,能正常允放电. -过放状态:当电池接上手机等负载后,电芯电压渐渐降低,同时IC同部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降到IC的过放保护电压时,IC放电控制脚(第1脚)输出电压为0V,即低电平,放电MOS关闭,无输出电压。 - 过充状态:当电池通过充电器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芯电压越来越高,当电芯电压升高到过充保护电压时,IC将认为电芯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IC的充电控制脚(第3脚)输出为低电平,即0V;此时充电MOS管关闭,B-与P-处于断开状态,充电回路切断,充电停止。保护板处于过充状态并一直保持。等到P+ P-之间接上负载后,因此时虽然充电管处于关闭状态,但其内部的二极管的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放电,当电芯电压被放低至过充电恢复电压以下时,充电管又导通,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又能正常的充放电。 -过流及短路保护:当电池的负载电流超过IC的过流保护值时,IC的放电控制脚(第1脚)输出低电平,MOS管关闭。 3、 常见的问题点: -内阻大:决定电池内阻的器件有 PCB的线阻,MOS管的导通内阻, FUSE的内阻,电芯内阻及镍片的电阻。 解决方法:首先判断电芯内阻(一般要求小于60mΩ)是否超过标准,其次是测试保护板内阻(一般要求小于60mΩ)、FUSE内阻(一般要求小于15mΩ),最后检查镍片及接触电阻(一般要求小于15mΩ) -无电压无内阻(不能充放电等):无电压无内阻通常是充电MOSFET关闭或放电MOSFET关闭或充放电MOS同时关闭,导致MOS管关闭的原因有 IC 不能正常工作或MOS管自身损坏或MOS连锡,虚焊。解决方法:先检查IC第5脚电压电否正常(电压与电芯电压相同),第6脚与B-是否连好,电芯电压是否正常,R1电阻是阻值是否正确,R1是否虚焊。其次检查IC的充电控制脚(3脚)和放电控制脚(5脚)电压是否正确(在通常的状态,IC的1、3脚都是高电平,等于电芯电压)。再次检查MOS是否短路,虚焊。 无ID(热敏):ID电阻一端连接保护板的P-端子,一端连接保接保护板的ID端子,若有此类问题时,可首先确认线路是否导通,其次可确认电阻本身是否不良或是否连锡。 短路保护、过流保护不良:可先检查R2是否虚焊,IC的过流检测端子(IC的第2脚)是否虚焊,若无以上两种不良,那么应是IC本身损坏。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 1、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在正常状况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保持动态平衡,使人体得以正常生长、发育,充满活力。 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类自身及其它生物正常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当环境受到污染时,环境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会影响人体机能,产生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化学、物理、生物三种,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从时间上可分为急性、慢性、远期三种情况,有的环境污染不仅危害我们自身,还会影响到下一代。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水体污染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发生不良变化,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破坏生态平衡,就是发生了水体污染。 表示水污染的主要指标有悬浮物、PH值、有机物、细菌和有毒物质。 3、大气污染 大气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自然状态下的洁净大气由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组成。恒定组分主要有氮、氧、氩及微量的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指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它们随地区、季节、气象因素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如果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材料、大气特征或环境美学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就构成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其中有些影响是明确的并可以测量,但大多数影响是长期的、慢性的,尚难以定量化。 大气污染物质单独存在时会危害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引起上述系统疾病,当两种以上空气污染物联合作用时,其危害程度更大。若长期生活于污染的大气环境,不仅会被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病,还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952年发生于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五天内就有4000人死亡。 大气污染还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及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质的变化,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大气污染会使植物细胞衰变,改变代谢状况,降低作物产量。光化学污染物还会损害森林生态系统。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等,还会产生全球灾难性的影响。 4、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波是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波段,按频率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特高频。电磁辐射污染是重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它在无形中对人产生伤害。 电磁波辐射源的输出功率越大,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距离辐射源越近,接触辐射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就越大。人若长期生活在电磁波辐射污染的环境中,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易激动和月经紊乱等症状。 5、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这种射线达到一定强度,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形成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比较长,有的长达20年。症状主要表现为各种癌症,包括白血病、骨癌、肺癌、甲状腺癌,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寿命缩短,放射性还损伤遗传物质,引起基因

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一、发电机相间短路的纵联差动保护 将发电机两侧变比和型号相同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图示极性端纵向连接起来,差动继电器KD接于其差回路中,当正常运行或外部 故障时,I1 与 I2 反向流入,KD的电流为1 1 TA I n - 2 2 TA I n = 1 I' - 2 I'≈0 ,故KD不会动作。当在保护 区内K2点故障时, I1与 I2 同向流入,KD的电流为: 1 1 TA I n + 2 2 TA I n = 1 I' + 2 I'=2k TA I n 当2k TA I n 大于KD的整定值时,即 1 I' - (3) max max / unb st unp i k TA I K K f I n = ≠0 ,KD动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两侧的电流互感器的特性(励磁特性、饱和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误差也不一样,即nTA1≠nTA2,正常运行及外部

故障时, 2 k TA I n ≥Iset ,总有一定量值的电流流入KD, 此电流称为不平衡电流,用Iunb 表示。通常,在发电机正常运行时,此电流很小,当外部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流的作用,TA 的误差增大,再加上短路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的影响,Iunb 增大,一般外部短路电流越大,Iunb 就可能越大,其最大值可达: .min .min .min ()brk brk op ork brk op I I I K I I I >≥≤+ 式中:Kst ——同型系数,取; Kunp ——非周期性分量影响系数,取为1~; fi ——TA 的最大数值误差,取。 为使KD 在发电机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不发生误动作, KD 的动作值必须大于最大平衡电流,即Iop= (Krel 为可靠系数,取)。越大,动作值Iop 就越大,这样就会使保护在发电机内部故障的灵敏度降低。此时,若出现较轻微的内部故障,或内部经比较大的过渡电阻Rg 短路时,保护不能动作。对于大、中型发电机,即使轻微故障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提高保护的灵敏系数,有必要将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减小,要求最小动作电流=(IN 为发电机额定电流),而在任何外部故障时不误动作。显然,图所示的

锂电池保护板的基础知识普及

第一章保护板的构成和主要作用 一、保护板的构成 锂电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护,是由它本身特性决定的。由于锂电池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及超高温充放电,因此锂电池锂电组件总会跟着一块精致的保护板和一片电流保险器出现。锂电池的保护功能通常由保护电路板和PTC协同完成,保护板是由电子电路组成,在-40℃至+85℃的环境下时刻准确的监视电芯的电压和充放回路的电流,即时控制电流回路的通断;PTC在高温环境下防止电池发生恶劣的损坏。 保护板通常包括控制IC、MOS开关、电阻、电容及辅助器件NTC、ID存储器等。其中 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控制MOS开关导通,使电芯与外电路沟通,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它立刻(数十毫秒)控制MOS开关关断,保护电芯的安全。NTC 是Nega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的缩写,意即负温度系数,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其阻值降低,使用电设备或充电设备及时反应、控制内部中断而停止充放电。ID 存储器常为单线接 口存储器,ID是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身份识别的意思,存储电池种类、生产日期等信息。可起到产品的可追溯和应用的限制。

二、保护板的主要作用 一般要求在-25℃~85℃时Control(IC)检测控制电芯电压与充放电回路的工作电流、电压,在一切正常情况下C-MOS开关管导通,使电芯与保护电路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当电芯 电压或回路中的工作电流超过控制IC中比较电路预设值时,在15~30ms内(不同控制IC 与C-MOS有不同的响应时间),将CMOS关断,即关闭电芯放电或充电回路,以保证使用 者与电芯的安全。 第二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 保护板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中,IC由电芯供电,电压在2v-5v均能保证可靠工作。 1、过充保护及过充保护恢复 当电池被充电使电压超过设定值VC(4.25-4.35V,具体过充保护电压取决于IC)后,VD1 翻转使Cout变为低电平,T1截止,充电停止.当电池电压回落至VCR(3.8-4.1V,具体过充保护恢复电压取决于IC)时,Cout变为高电平,T1导通充电继续, VCR必须小于VC一个定值,以防止频繁跳变。 2、过放保护及过放保护恢复 当电池电压因放电而降低至设定值VD(2.3-2.5V,具体过充保护电压取决于IC)时, VD2翻转,以短时间延时后,使Dout变为低电平,T2截止,放电停止,当电池被置于充电时,内部或门被翻转而使T2再次导通为下次放电作好准备。 3、过流、短路保护 当电路充放回路电流超过设定值或被短路时,短路检测电路动作,使MOS管关断,电流截止。

纵联保护分类

1 纵联保护分类 仅反应线路一侧的电气量不可能区分本线末端和对侧母线(或相邻线始端)故障,只有反应线路两侧的电气量才可能区分上述2点故障,为了达到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全线故障的目的。需要将线路一侧电气量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侧去,也就是说在线路两侧之间发生纵向的联系。这种保护称为输电线的纵联保护。 1.1 按使用通道分类 为了交换信息,需要利用通道。纵联保护按照所利用通道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4种(通常纵联保护也按此命名):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载波保护)、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 1.2 各种传送信息通道的特点 1.2.1 导引线通道。这种通道需要铺设电缆,其投资随线路长度而增加。当线路较长(超过10 km以上)时就不经济了。导引线越长,安全性越低。导引线中传输的是电信号。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除了雷击外,在接地故障时地中电流会引起地电位升高,也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保护装置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也会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所以导引线的电缆必须有足够的绝缘水平(例如15 kV的绝缘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大。导引线直接传输交流电量,故导引线保护广泛采用差动保护原理,但导引线的参数(电阻和分布电容)直接影响保护性能,从而在技术上也限制了导线保护用于较长的线路。 1.2.2 电力线载波通道。这种通道在保护中应用最广。载波通道由高压输电线及其加工和连接设备(阻波器、结合电容器及高频收发信机)等组成。高压输电线机械强度大,十分安全可靠。但正是在线路发生故障时通道可能遭到破坏(高频信号衰减增大),为此需考虑在此情况下高频信号是否能有效传输的问题。当载波通道采用“相-地”制,在线路中点发生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衰减与正常时基本相同,但在线路两端故障时衰减显着增大。当载波通道采用“相-相”制,在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高频信号能够传输,但在三相短路时仍然不能。为此载波保护在利用高频信号时应使保护在本线路故障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仍 能正确动作。 1.2.3 微波通道。微波通道与输电线没有直接的联系,输电线发生故障时不会对微波通信系统产生任何影响,因而利用微波保护的方式不受限制。微波通信是一种多路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通道,彻底解决了通道拥挤的问题。微波通信具有很宽的频带,线路故障时信号不会中断,可以传送交流电的波形。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信息传输量,提高抗干扰能力,也更适合于数字保护。微波通信是理想的通信系统,但是

电动机纵联差动保护

电动机纵联差动保护 一、比率制动差动保护 (1)电动机二次额定电流 1 n TA I n =? (2)差动保护最小动作电流 I s =K rel (·K cc ·K er +Δm )I n ap K K rel ——可靠系数,取K rel =2 ap K ——外部短路切除引起电流互感器误差增大的系数(非周期分量系数)=2 ap K K cc ——同型系数,电流互感器同型号时取K cc =0.5,不同型号时K cc =1 K er ——电流互感器综合误差取K er =0.1 Δm ——通道调整误差,取Δm =0.01~0.02 I s =2 (2×0.5×0.1+0.02)I n =0.24 I n 一般情况下,取I s =(0.25~0.35)I n ,当不平衡电流较大时,I s =0.4I n (3)确定拐点电流I t 有些装置中拐点电流是固定的,如I t = I n ;当拐点电流不固定时可取I t = (0.5~0.8)I n (4)确定制动特性斜率s 按躲过电动机最大起动电流下差动回路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最大起动电流I st ·max 下的不平衡电流I umb ·max 为 I umb ·max =(·K cc ·K er +Δm ) I st ·max ap K =2,K cc =0.5,K er =0.1,Δm=0.02,I st ·max =K st I n (取I st =10) ap K I umb ·max =(2×0.5×0.1+0.02)10I n =1.2I n 比率制动特性斜率为 t n st s umb rel I I K I I K s ??= ?max K rel =2,当I s =0.3 I n ,I t =0.8 I n ,K st =7 2 1.20.30.3470.8n n n n I I s I I ×?==? 一般取s =0.3~0.5 (5)灵敏系数计算 电动机机端最小两相短路电流为 (2)1 2K L I x x = ?′+ x ′- 电动机供电系统处最小运行方式时折算到S B 基准容量的系统阻抗标幺值 U B - 电动机供电电压级的平均额定电压U B =6.3(10.5)kV X L - 电动机供电电缆折算到S B 基准容量的阻抗标幺值 制动电流(2)res TA 2K I I n =相应的动作电流为

静态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静态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DL 481-92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态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l10kV 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输电线路的静态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 引用标准 GB 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 6l62 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SD l89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未提及的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DL 478《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和其他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3 产品分类及标准规定 3.1产品分类 按产品构成型式可分为分立元件式和集成电路式两种。 3.2产品标准规定 产品标准规定出以下内容: 3.2.1产品型号、规格。 3.2.2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及含义。 4 技术要求 4.1额定数据 4.1.1输入激励量额定值。 4.1.1.1 交流电压额定值:l00V。 4.1.1.2交流电流额定值:1A、5A。 4.1.1.3频率额定值:50Hz。 4.1.2辅助激励量额定值。 4.1.2.1直流电压额定值:l10V、220V。 4.1.2.2逆变电源输出额定值: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4.1.2.3 直流电压的允许波动范围,额定电压的 80%~ll0%(l15%)。

4.2过载能力 4.2.1交流电压回路。见 DL 478《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2.2交流电流回路。见 DL 478《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3功率消耗 4.3.1 交流电压回路。额定电压下每相功率消耗: I 类产品应不大于 4VA; Ⅱ类产品应不大于 1VA。 4.3.2 交流电流回路。额定电流下每相和零序回路总的功率消耗: I 类产品应不大于 8VA; Ⅱ类产品应不大于 2VA。 4.3.3直流回路。在额定电压下不大于 60W。 4.4环境条件 4.4.1 基准环境条件。作为确定装置基本性能及准确度的基准条件及仲裁条件。 a.环境温度为 20±2℃。 b.相对湿度为 45%~75%。 c.大气压力为 86~106kPa。 4.4.2装置适用的正常工作条件。 a.额定环境温度范围为 -5~40℃、-10~55℃(50℃)。 b.相对湿度为 45%~90%。 c.大气压力为 80~106kPa。 4.5 整套装置的主要技术要求 4.5.1能反应各种短路故障。其中包括同时性三相对称短路故障,而且在切除区外故障以及空载合闸时都不应误动作。 4.5.2 具有抗系统振荡能力。 4.5.2.1系统发生全相或非全相振荡时振荡周期大于 0.1s 应可靠不动作。 4.5.2.2系统振荡过程中发生区外故障时应不误动。 4.5.3具有方向元件。 4.5.3.1相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 4.5.3.2反应工频变化量方向元件。 4.5.3.3负序功率方向元件。 4.5.3.4零序功率方向元件。 4.5.3.5 方向阻抗元件。 4.5.3.6其他方向元件。 4.5.4保护装置可与专用或复用通信设备配合工作,并可选择下列方式构成: a.允许式。 b.闭锁式。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点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废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 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思路一: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人口压力; 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思路二: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 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4)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5)实施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注意:物质而非能量!) (2)内涵:①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②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③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3)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②资源再利用原则;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4)实施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7.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1)环境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可以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量环保投入,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效果。 (2)经济效益:能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3)社会效益:可以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全球变暖问题 1.导致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原因 (1)人为因素: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等。(主导因素) (2)自然因素: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等。(次要、不确定因素)

锂电池保护板基础知识

锂电池保护板的基础知识普及 第一章保护板的构成和主要作用一、保护板的构成 锂电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护,是由它本身特性决定的。由于锂电池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 路及超高温充放电,因此锂电池锂电组件总会跟着一块精致的保护 板和一片电流保险器出现。锂电池的保护功能通常由保护电路板和 PT协同完成,保护板是由电子电路组成,在-40℃至+85℃的环境下 时刻准确的监视电芯的电压和充放回路的电流,即时控制电流回路 的通断;PTC在高温环境下防止电池发生恶劣的损坏。 保护板通常包括控制IC、MOS开关、电阻、电容及辅助器 件NTC、ID存储器等。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控制MOS 开关导通,使电芯与外电路沟通,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电流超过规 定值时,它立刻(数十毫秒)控制MOS开关关断,保护电芯的安全。NTC是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意即负温度 系数,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其阻值降低,使用电设备或充电设备及 时反应、控制内部中断而停止充放电。ID 存储器常为单线接口存 储器,ID是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身份识别的意思,存储电池 种类、生产日期等信息。可起到产品的可追溯和应用的限制。

二、保护板的主要作用 一般要求在-25℃~85℃时Control(IC)检测控制电芯电压与充放电回路的工作电流、电压,在一切正常情况下C-MOS开关管导通,使电芯与保护电路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中的工作电流超过控制IC中比较电路预设值时,在15~30ms 内(不同控制IC与C-MOS有不同的响应时间),将CMOS关断,即关闭电芯放电或充电回路,以保证使用者与电芯的安全。 第二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 保护板的工作原理图: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摘 要 对纵联保护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纵联保护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工作方式,并比较了各类纵联保护的优缺点。 关键词 纵联保护分类 工作方式 1 纵联保护分类 仅反应线路一侧的电气量不可能区分本线末端和对侧母线(或相邻线始端)故障,只有反应线路两侧的电气量才可能区分上述2点故障,为了达到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全线故障的目的。需要将线路一侧电气量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侧去,也就是说在线路两侧之间发生纵向的联系。这种保护称为输电线的纵联保护。 1.1 按使用通道分类 为了交换信息,需要利用通道。纵联保护按照所利用通道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4种(通常纵联保护也按此命名):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载波保护)、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 1.2 各种传送信息通道的特点 1.2.1 导引线通道。这种通道需要铺设电缆,其投资随线路长度而增加。当线路较长(超过10 km以上)时就不经济了。导引线越长,安全性越低。导引线中传输的是电信号。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除了雷击外,在接地故障时地中电流会引起地电位升高,也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保护装置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也会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所以导引线的电缆必须有足够的绝缘水平(例如15 kV的绝缘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大。导引线直接传输交流电量,故导引线保护广泛采用差动保护原理,但导引线的参数(电阻和分布电容)直接影响保护性能,从而在技术上也限制了导线保护用于较长的线路。 1.2.2 电力线载波通道。这种通道在保护中应用最广。载波通道由高压输电线及其加工和连接设备(阻波器、结合电容器及高频收发信机)等组成。高压输电线机械强度大,十分安全可靠。但正是在线路发生故障时通道可能遭到破坏(高频信号衰减增大),为此需考虑在此情况下高频信号是否能有效传输的问题。当载波通道采用“相-地”制,在线路中点发生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衰减与正常时基本相同,但在线路两端故障时衰减显著增大。当载波通道采用“相-相”制,在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高频信号能够传输,但在三相短路时仍然不能。为此载波保护在利用高频信号时应使保护在本线路故障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动作。 1.2.3 微波通道。微波通道与输电线没有直接的联系,输电线发生故障时不会对微波通信系

继电保护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纵联保护依据的最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纵联保护包括纵联比较式保护和纵联差动保护两大类,它是利用线路两端电气量在故障与非故障时、区内故障与区外故障时的特征差异构成保护的。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通信设施将两侧的保护装置联系起来,使每一侧的保护装置不仅反应其安装点的电气量,而且哈反应线路对侧另一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通过对线路两侧电气量的比较和判断,可以快速、可靠地区分本线路内部任意点的短路与外部短路,达到有选择、快速切除全线路短路的目的。 纵联比较式保护通过比较线路两端故障功率方向或故障距离来区分区内故障与区外故障,当线路两侧的正方向元件或距离元件都动作时,判断为区内故障,保护立即动作跳闸;当任意一侧的正方向元件或距离元件不动作时,就判断为区外故障,两侧的保护都不跳闸。 纵联差动保护通过直接比较线路两端的电流或电流相位来判断是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在线路两侧均选定电流参考方向由母线指向被保护线路的情况下,区外故障时线路两侧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其相量和或瞬时值之和都等于零;而在区内故障时,两侧电流相位基本一致,其相量和或瞬时值之和都等于故障点的故障电流,量值很大。所以通过检测两侧的电流的相量和或瞬时值之和,就可以区分区内故障与区外故障,区内故障时无需任何延时,立即跳闸;区外故障,可靠闭锁两侧保护,使之均不动作跳闸。 4.7 图4—30所示系统,线路全部配置闭锁式方向比较纵联保护,分析在K 点短 路时各端保护方向元件的动作情况,各线路保护的工作过程及结果。 A B C D 1E ?2E ? 123456k 答:当短路发生在B —C 线路的K 处时,保护2、5的功率方向为负,闭锁信号 持续存在,线路A —B 上保护1、2被保护2的闭锁信号闭锁,线路A —B 两侧 均不跳闸;保护5的闭锁信号将C —D 线路上保护5、6闭锁,非故障线路保护 不跳闸。故障线路B —C 上保护3、4功率方向全为正,均停发闭锁信号,它们 判定有正方向故障且没有收到闭锁信号,所以会立即动作跳闸,线路B —C 被切 除。 答:根据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功率方向为负的一侧发闭锁信号,跳闸条件是本 端保护元件动作,同时无闭锁信号。1保护本端元件动作,但有闭锁信号,故不 动作;2保护本端元件不动作,收到本端闭锁信号,故不动作;3保护本端元件 动作,无闭锁信号,故动作;4保护本端元件动作,无闭锁信号,故动作;5保 护本端元件不动作,收到本端闭锁信号,故不动作;6保护本端元件动作,但有 闭锁信号,故不动作。 4.10 图4—30所示系统,线路全部配置闭锁式方向比较纵联保护,在K 点短路 时,若A —B 和B —C 线路通道同时故障,保护将会出现何种情况?靠什么保护 动作切除故障?

纵联差动保护

6.2 纵联差动保护 6.2.1 基本原理 6.2.1.1 定义 差动保护是一种依据被保护电气设备进出线两端电流差值的变化构成的对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一般分为纵联差动保护和横联差动保护。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属纵联差动保护,横联差动保护则常用于变电所母线等设备的保护。 6.2.1.2 基本原理 变压器纵差保护是按照循环电流原理构成的 变压器纵差保护的原理要求变压器在正常运行和纵差保护区(纵差保护区为电流互感器TA 1、TA 2之间的范围)外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中的电流为零,即2?'I -2? ''I =0,保证纵差保护不动作。但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保护的正确工作,就须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得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电流相等。 (a) 双绕组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的电流分布 (b) 三绕组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的电流分布 (图6.4 变压器纵差保护原理接线图) 在图6.4(a )双绕组变压器中,变压器两侧电流1?'I 、1?''I 同相位,所以电流互感器TA 1、TA 2二次的电流2?'I 、2?''I 同相位,则2?'I -2?''I =0的条件是2?'I =2? ''I ,即 2?'I =2?''I = 11i n I ?'=21i n I ? '' (6.1) 即 12i i n n =1 1?? '''I I =T K (6.2) 式中,1i n 、2i n ——分别为TA 1、TA 2的变比; T K ——变压器的变比。 若上述条件满足,则当变压器正常运行或纵差保护区外故障(以下简称“区外故障”或“区内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 K I ?=2?'I -2? ''I =0 (6.3) 当区内故障时,2?''I 反向流出,则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