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美食
- 格式:docx
- 大小:14.66 KB
- 文档页数:2
嘉峪关特色美食嘉峪关的地方饮食百味荟萃。
代表性的名点小吃有搓鱼面、拉条面、砂锅、馄饨、臊子面、炮仗面、糊锅面筋等,小吃集中在振兴市场美食一条街和镜铁路美食一条街,夏天还在建设东路设有美食夜市。
烧壳子主打:发好的面特点:裕固族别具风味的传统面食,是将面做成烧锅大小,盖上烧锅盖,埋在烧好的羊粪火中,四面加温,直到烤到黄亮,味香而脆。
凡是遇到喜庆事,都要做烧壳子待客,手艺好的还可做出花卷、百叶、石榴、桃子等花样不同的烧壳子。
烧壳子是当地农村别具风味的一种传统面食,它吃起来香脆可口,回味无穷。
雪山驼掌特点:“雪山驼掌”以终年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广阔无垠的戈壁滩和沙漠之舟的骆驼群为背景,经过精心构思,以高超的烹饪技艺再现了河西走廊特有的壮丽景色。
驼蹄羹特点:据《异物汇苑》记载,驼蹄羹原为两晋时陈思王所创,“瓯值千金,号为七宝羹”。
隋唐沿袭,多为贵族享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之佳句。
说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之时,所用的珍馐中就有“驼蹄羹”一味。
沿袭至今,我店师傅配以粤菜风味,更令此羹蹄掌筋柔、汤厚味醇、鲜香不膻。
菊花牛鞭特点:以小公牛之牛鞭(牛冲)为主料,配以枸杞烧制而成。
将鲜牛鞭用清水煮至柔嫩取出,顺尿道剖成两片,除掉尿道膜刮洗干净,剞上菊花花刀后改成段。
鸡腿一只,葱、姜、料酒等和改刀后的牛鞭一同放入水锅中加热煨制。
勺内添植物油烧至6成熟,投入煨好的牛鞭走油捞出,勺内留底油,葱、姜丝炝锅,烹料酒,添鸡汤,加处理好的枸杞,放入精盐等调味品烧开,撇去浮沫,下入牛鞭花,烧至入昧后勾芡,淋明油出勺装盘即。
此菜造型美观,口昧香醇,色泽鲜亮。
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具有滋肾润肺.强筋壮骨之功效。
孜然羊肉特点:先将羊肉切成5.5公分厚的肉片,加嫩肉粉、盐、味精、料酒一起腌制10分钟。
芫茜洗净晾干,切成段,平铺在盘底,待用。
起镬,上火,倒入食油,烧至六成热,放入腌好的羊肉,用铲扒散,刚熟即马上捞出,滤油。
少数民族裕固族的饮食节日习俗裕固族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为回纥后裔之一。
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
那么你知道裕固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今天,店铺为大家推荐裕固族的饮食节日习俗。
裕固族婚俗习惯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姻及帐房戴头婚姻。
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豆帐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遗俗。
丧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
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至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
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
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
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
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
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
从此,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
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
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依照裕固族的风俗习惯,婚礼结束,婆家招待完宾客后,新娘则要按照喇嘛选定的吉日、时辰、方向,放牧二至三天。
放牧期间新娘要亲自数牛、数羊、数马,并捻一杆线,拾一捆柴。
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表示新娘能干、勤俭,另一方面则是用以告知诸山神,这一家添了新人,并且开始放牧、治家了。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
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歌手。
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
当天,女家的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
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
傍晚,主人请客人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张掖美食介绍张掖的美食小吃较有名,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吧。
张掖美食介绍:搓鱼子搓鱼子是当地人的叫法是搓鱼面的俗称。
是甘肃张掖特有的汉族面食小吃。
将面粉用盐水和成面团,擀成0.5厘米厚的面张子,切成四楞面条,左手拿面条子,右手在面板上将面条子分段搓成一寸长的、两头尖的面鱼,叫搓鱼子。
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
做法略显复杂,下功夫才可学会。
张掖美食介绍:鱼儿粉鱼儿粉是甘肃省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
夏天在张掖街巷中,别具风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闻名的鱼儿粉便是其中之一。
张掖美食介绍:鸡肉垫卷子这道菜制作方法很是简单,可是滋味十足,光看看品相就让人食指大动的感觉。
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热门菜之一。
张掖美食介绍:血块包子血块包子是平时所吃各种包子的一种,因主馅由猪血块做成,因而又叫猪血包子。
猪血包子是白面为皮,新鲜猪血和其它绿色蔬菜如菲菜等制成馅而做成的。
张掖美食介绍:羊头汤将熟羊头、蹄筋肉切条入碗,浇汤加粉丝、蒜丝、香菜,佐以辣椒油食用。
本汤养头,养脑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磷及维生素,能补虚养肝。
属于当地比较热门的特色菜之一。
张掖美食介绍:糊馎糊馎是张掖百姓喜爱的风味小吃。
讲很多食材泡软搅匀,就是糊馎。
边吃边烩,清香可口。
张掖美食介绍:臊面臊面是甘肃张掖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
与外地的臊子面无论是从口味还是做法上都不同。
甘肃张掖市民的传统早餐,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味道醇厚辣香,吃完回味无穷,多与韭菜馅包子搭配,各家餐馆都有各自从不外传的调味秘诀,实属一个还未发扬光大的地方名吃。
张掖美食介绍:烧壳子裕固族别具风味的传统面食,是将面做成烧锅大小,盖上烧锅盖,埋在烧好的羊粪火中,四面加温,直到烤到黄亮,味香而脆。
凡是遇到喜庆事,都要做烧壳子待客,手艺好的还可做出花卷、百叶、石榴、桃子等花样不同的烧壳子。
张掖美食介绍:灰豆汤当地特色小吃之一,灰豆汤是用麻色豌豆制成的独特食品。
临夏十大特产介绍
临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物产的地区,以下是临夏的十大特产:
- 河州包子:临夏州的传统名吃,历史悠久,以面皮好、馅子考究而驰名。
- 临夏砖雕:临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用多种技法将砖雕琢而成,用于装饰砖砌墙壁和陈设。
- 临夏仿古彩陶:临夏是著名的中国彩陶之乡,民间艺人们仿制出不少精美的彩陶手工艺品,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点。
- 临夏雕刻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 蛋雕:在蛋壳上雕刻精美图案和文字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 河州泥塑:以泥土为材料,经过捏制、雕刻、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呈现出临夏地区的人文面貌、民俗特点、生活方式。
- 临夏手工地毯:选用优质土种羊毛,经过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做工精细、质地牢固、美观大方。
- 临夏木雕:在木头上雕刻精美图案和文字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 临夏美食:临夏州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如手抓羊肉、河州包子、酿皮等,都是当地特色美食。
- 临夏民俗文化:临夏州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河州花儿、裕固族风情等,都是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些特产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还承载着临夏的历史和文化,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裕固族酥油茶---皇帝般的早餐在牧区现在有一句保健流行语:一日三餐,早餐像皇帝、午餐像贵族、晚餐像乞丐。
这样的一套裕固族早餐:一碗酥油茶、一碟牛肉、几块烫面烙饼,营养全面,主副食结合,就是我心仪的皇帝早餐。
酥油茶营养全面,口味醇香,即可解渴,又可滋润肺腑,还能产生较大的热量,特别适合游牧民族野外放牧抵御高原寒冷的需要。
裕固族是甘肃三个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张掖肃南县和酒泉肃州区黄泥堡乡,他们的生活习俗与藏族相似,服饰却与蒙古族接近。
裕固族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活跃于我国西北方。
以牧业生产为主的裕固族和其他游牧少数民族一样,喜欢吃肉和各种奶制品,酥油茶是裕固族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也喝过藏族酥油茶、蒙古族酥油茶、纳西族酥油茶等,但是最喜欢的还是裕固族酥油茶。
是因为裕固族离我的生活最近?还是因为加了炒面的独特口味?仔细想一想,除了它的美味,可能和小时候的生活记忆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记得小学时代,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时不时的会有同学从口袋里掏出几块曲拉(手工制作的酸奶子疙瘩,现在的商业术语叫奶酪,目前手工制作的很少见到)共同分享。
裕固族奶茶制作方法如下图文:原料:酥油茶中除了茶叶和酥油,还有牛奶、盐、炒面、曲拉、生姜等。
酥油是牛奶或者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牛酥油优于羊酥油,上图中是牛酥油;茶叶最好是用老伏茶(砖茶),我用了普洱茶。
茶水加入生姜煮好后滤去茶渣;炒面---面粉炒制的;打,再烧开,酥油茶就做好了;有所变化;酥油茶,哪怕只是酥油茶和烙饼,也相当美味,足以抵御严寒。
牧民在放牧的时候,带上锅子、酥油、肉干、盐巴、烤饼等等,到饭点的时候,找一个背风的地方,点火燃起干牛粪,架起锅子,可以用山泉水、鲜奶烹一锅醇香的奶茶,这应该是最原始的野炊了。
我是汉民,做酥油茶只是模仿,朋友们有机会去牧区喝正宗的酥油茶,那才是真正的享受啊!。
甘肃民俗文化调查报告3000字今天重点介绍介绍东乡、裕固、保安族这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东乡族热情好客,来了客人,都是长者出门远迎,客人进屋要先请上炕,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
另外,吃“鸡娃”是东乡族招待客人的盛宴。
东乡族人吃鸡十分讲究,鸡宰完煮熟,分成十三块,要求分得恰如其分,以鸡尾最为贵重,必须给最年长或最尊贵的客人食用,这是对客人最大的敬意。
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维吾尔人的一支——黄头维吾尔为主体,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
2011年,裕固族的传统婚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安族做面食的技术高超,油香、馓子、锞锞、凉面皆为西域民族的传统美食。
保安族在待客时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饮食风俗。
有客自远方来,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客人到家,首先要把客人让到上座(即炕的左边落座),然后,先端茶,再上食物。
用餐前,按照保安族的规矩,必须由一名年长的老人或家庭主人念诵一段《古兰经》文,意思是感谢真主赐给了我们食物。
之后,才能动手就殚,如果是馍、饼之类的主食,必须由主人先掰开,然后,客人才能取食。
否则,被认为是不懂规矩。
一般是一顿饭上三道饭菜,第一道是大饼或馒头,第二道是手抓羊肉或鸡肉,最后一道才是正餐精制的细丝面条。
若是贵宾,主人还要用鸡尖招待,以示尊敬。
我姥姥就在临夏的永靖县,我又去甘南和临夏旅游过,所以接触了一些当地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
规模宏大的莲花山和松鸣岩花儿会,不但是临夏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现,而且在世界民俗风情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更有那甘南藏区的浪山节、采花节;临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礼、饮食等习俗,使甘南和临夏成为甘肃民俗的黄金地域。
六年级:韩泽薇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这里居住着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古、哈萨克、保安、撒拉、满、土、维吾尔等12个主要民族。
行走在甘肃大地上,到处都有民俗风情、动人传说和名胜古迹。
裕固族美食作文
嘿嘿,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裕固族的美食!裕固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裕固族的手抓羊肉。
哎呀,那味道简直绝了!鲜嫩的羊肉,用手抓着吃,感觉特别豪爽。
而且,裕固族的手抓羊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肉块特别大,吃起来超级过瘾!
其次,是裕固族的脂裹肝。
这道菜的做法很特别,把羊肝、羊肺等切碎,拌上调料,再用羊肚上的网油卷起来,蒸熟后切成薄片。
嘿呀,吃起来香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裕固族的酥油米饭,也非常好吃。
将米饭蒸好后,浇上炼化的酥油,再加上白砂糖,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吃了。
哈哈,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让人吃了还想吃。
除了这些,裕固族还有很多其他的美食,比如烧壳子、肉肠、“支果干”等等。
每一道菜都有着独特的风味,让人难以忘怀。
哎呀,裕固族的美食真是太棒了!如果你有机会去裕固族的地方,一定要尝尝这些美食哦!嘿嘿,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们的!。
少数民族节日裕固族三月三裕固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裕固族也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和传统文化。
其中,裕固族的三月三节是裕固族人民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他们传承和表达自我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月三节,也被称为“三系挑灯节”,是裕固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的盛大庆典。
这个节日既有祭祀的仪式,也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人们在这一天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节日的准备工作从三月初一开始,人们会准备各种庆典用品,比如彩旗、彩绸、五彩丝线等。
这些物品都是由裕固族女子们手工制作的,色彩鲜艳,寓意吉祥。
三月三节的第一天,人们会在家中祭祀祖先和神灵,向他们祈求平安和幸福。
祭祀完毕后,人们会参与到游行活动中。
游行队伍中,男女老少身着传统的裕固族服饰,手持彩旗,在节日的音乐声中依次走过村庄的大街小巷。
这些彩旗象征着人们的祖先和神灵,寓意着祈福和保护。
在游行队伍和村庄的中心,人们会举行舞蹈和歌唱比赛。
裕固族以歌舞表达情感,传承族群的历史和文化。
舞蹈动作矫健有力,犹如骏马奔腾;歌曲旋律高亢激昂,传达出裕固族人民的勇敢和自豪。
除了舞蹈和歌唱比赛,还有许多传统的民间活动。
比如在村庄的中心广场,人们会摆放一排排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美食和小吃。
来到这里的人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裕固族美食,比如炒豆子、烤羊肉、手抓饼等。
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代表着裕固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此外,还有一项非常有趣的比赛,叫做“索奶节”。
裕固族人们会将一种叫做“索奶”的食物绑在树上,然后用脚跳起来尽量去抓。
这项比赛既考验人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又寓意着寻找幸福和好运。
人们纷纷参与其中,气氛热烈非凡。
在三月三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彩灯,举行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是一个欢快的场合,人们围坐在火堆旁边唱歌、跳舞、讲故事。
篝火的温暖照亮了夜空,让人们感受到了祖辈的祝福和关怀。
三月三节是裕固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团结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的介绍[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的介绍]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是中国青海省一个独特而壮观的旅游景点。
它位于中国西北部,东连青海湖,西接祁连山,纵贯整个裕固族聚居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裕固族文化旅游景区。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在这个区域旅行可以给游客们带来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裕固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甘肃和宁夏地区。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而闻名,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裕固族的生活、传统、风俗和艺术。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从青海湖到祁连山,这一区域有着壮丽的山脉、广袤的草原、湍急的河流和悠远的湖泊。
这里的天空湛蓝,群山连绵,在阳光的照射下,草原上的花朵绽放得美丽动人。
沿着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旅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宏伟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除了自然景观,中华裕固风情走廊还拥有丰富的人文风情。
裕固族的人们以其淳朴、善良和勤劳而闻名,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在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的各个村落和城市,游客们可以参观裕固族的传统房屋,品尝他们特色的美食和饮品,观赏他们精湛的手工艺品和织物。
此外,中华裕固风情走廊还有各种各样的庆典和表演,例如传统的民间舞蹈、音乐演奏和马术表演,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裕固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中华裕固风情走廊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裕固族的传统建筑、庙宇和古城堡等都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景点。
这些古老而壮观的建筑物见证了裕固族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裕固族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其悠久而独特的传统。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提供多种旅游活动和体验。
除了观光和探索,游客们还可以参加草原骑马、草原足球和湖泊划船等户外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加游客们的体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总之,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性的旅游景点。
它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还保留了丰富多样的裕固族文化和传统。
裕固族的特点和风俗作文
在咱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独特而迷人的民族——裕固族。
今天,
就来和大家唠一唠裕固族那些有趣的特点和风俗。
先说裕固族的服饰吧,那可真是漂亮得很!男人们戴着毡帽,穿着长袍,
腰上系着彩色的腰带,显得特别精神。
女人们就更出彩啦,她们的帽子上缀满
了珍珠、宝石,身上穿着华丽的长袍,袖口和领口都绣着精美的花纹,走起路
来摇曳生姿,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一样。
裕固族的饮食也很有特色。
他们爱吃牛羊肉,奶制品更是餐桌上的常客。
那香喷喷的手抓羊肉,咬上一口,满嘴流油,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那香甜的酥
油茶,喝上一碗,一整天都暖洋洋的。
裕固族的住所也很有讲究。
他们住的是帐篷,这种帐篷可不是普通的帐篷,而是用牛毛织成的,既防风又保暖。
而且,他们搭建帐篷的地方一般都是风景
优美的地方,一出门就能看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那日子过得可真是惬意。
裕固族的婚礼那可是热闹非凡。
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去迎接新娘,一路上
欢歌笑语。
到了新娘家,还有各种有趣的仪式和游戏,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等到了晚上,大家围着篝火跳舞,那场面,简直嗨翻了天。
裕固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歌声悠扬动听,舞蹈优美动人。
在重要的节
日或者聚会的时候,大家就会一起唱歌跳舞,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裕固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民族,他们的特点和风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去了解和感受
一下这个美丽民族的风情。
“吾吉”(羊背子)与撒拉族饮食文化一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古有积石川、撒拉川、撒拉田地和撒拉地方等之称。
这里除撒拉族外,还居住有藏族、回族和汉族等,撒拉族是这里的主体民族。
撒拉川是一神奇、包容和祥和之地,地脉宜五谷、瓜果,百味香,人勤奋,同甘苦,共创业。
“百味香”中最受人青睐的是这里的肉食和面食。
特色传统肉食品有“吾吉”(羊背子)、“吾里希”(肉份子)、手抓羊肉、肥肠、面肠、碗菜等,“吾吉”(羊背子)是其传统肉食文化的代表,身价高,有来历,有掌故和讲究。
走进撒拉族博物馆,食品类展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羊背子”。
中古时代波斯人拉史特(1247--1317)编著的世界史籍名著《史集》中也记载有关撒拉族历史源节日和礼仪等活动中也以羊肉为首选。
二“吾吉”(羊背子)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突厥语民族、蒙古族和藏族等都有在肉食宴中看重羊背肉的习惯,有的就称“乌查(羊背子)宴”,有的称“全羊宴”,其共同点是羊身各部位的肉,甚至包括羊头、羊蹄等同时上席,摆法、吃法各不同,各有特色。
蒙古族的“羊五叉”、“乌查”就是“羊背子”,这是“蒙古族传统菜肴。
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古称乌查之宴。
为蒙古族特殊风味中高级肉席之一,是蒙古族款待尊贵客人的佳肴。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斯汗定天下,大享功臣,设全羊名为乌查之宴。
’乌查同五叉,蒙古语音译,俗称羊背子。
做法是:将绵羊一只杀死,去头、皮、腿和内脏,从腰窝往前第四肋骨处切断椎骨,把羊背分成两截,再把后部肋骨分开展平留羊尾,这部分称五查。
同时将前部各骨关节连肉分开,压在后部五叉下面,入锅用白水煮至七八成熟,用大铜盘盛之,摆成整羊形状。
上席时,先摆奶茶及奶食品,再上四冷菜和酒,然后才上羊五叉。
羊五叉席为节日、撒拉族先民定居循化后,生活在一个与中亚草原生态环境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虽然它兼营少量牧业经济,但基本上成为一个农耕民族,文化上处在汉藏文化大环境的包围圈内,食物结构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每个民族的饮食形式和食品种类与它的经济文化类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整个经济文化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生产的食品原料和用以生产这些食品原料的方法。
去青海应该注意什么饮食青海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青海的饮食文化也有其独特性,不同于其他地区。
如果你准备去到青海旅游或者工作,你需要了解青海的饮食文化,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和饮食环境。
青海的民族特色饮食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西藏族、回族、裕固族、蒙古族、汉族等不同的民族。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各不相同。
在青海的饮食中,藏族和回族的饮食文化尤其具有代表性,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的饮食文化。
藏族的饮食文化藏族是青海最具有特色的民族之一,他们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因此他们的饮食文化十分影响于宗教习惯。
藏族人十分注重素食,他们认为素食有助于净化心灵和身体。
藏族餐桌上通常会有青稞酥油茶、糌粑、牛肉干等,其中青稞酥油茶是藏族人非常喜欢的饮品,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场合和季节里,油茶的配方都有所不同。
回族的饮食文化回族是青海重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饮食文化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回族人不食用猪肉和酒精饮料。
回族的餐桌上通常有面条、牛肉等。
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是羊杂面,这是一道回族特色面食,由面条、姜蒜等调料和羊杂肉等食材制作而成。
当地饮食的烹饪方法在青海,烧烤、炖煮和蒸食是常见的烹饪方法。
大多数的青海人喜欢把肉块挂在木头桩上,在火上慢慢烤熟,烤肉清香而不腥。
还有一种烹饪方式是炖煮,青海人喜欢用杂粮和肉类慢慢地炖煮,以便吃到更多的汁水和营养成分。
此外,在青海,蒸食也是一种重要的烹饪方法。
在高原上,人们喜欢用蒸的方式来烹制食物,因为蒸食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这对于身体的恢复和适应极端气候非常有好处。
青海的主要食物类别在青海,人们以肉类、面条、牛奶等作为主要食品。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青海的主要食物类别。
肉类食品:青海的肉类食品有羊肉、牛肉和猪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羊肉。
羊肉有助于保暖,是人们在寒冷环境下的必备食品。
羊肉可以作为炖菜或烧烤的食材,也可以作为蒸肉或面条汤的配料。
面条类食品:在青海的食品文化中,面食是非常重要的。
140SEP 2019过,此时的奶茶还不能喝。
喝茶前,裕固族同胞会预先在茶碗中放入炒面、酥油、奶皮和曲拉(一种块状奶制品),再用熬好的茶水一沏,这才是裕固人常饮的奶茶了。
别忙,这会儿的奶茶还是不能直接喝,因为奶茶还缺少一味重要的“调料”——食盐!奶茶中放一些盐,不仅能调味,还可使“芨孜根”热茶晾置一天而不会变质。
在当地,淡奶茶是喝不到的,裕固族同胞认为,没有放盐的奶茶少滋寡味,跟白开水没什么区别,更是对客人的不尊重,所以裕固族同胞喝的奶茶都是咸的。
当地甚至有“茶内无盐水一般”之说。
这种咸奶茶,与其说是一种提神醒目的茶水,不如说是一种营养食品:茶水中加入了酥油、曲拉、奶皮、炒面、食盐等“作料”,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所以裕固族同胞才嗜茶如命,养成了每天“三茶一饭”的饮食习惯。
熬茶有讲究,喝茶也有“说道”。
裕固族同胞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
在裕固族同胞家中做客,享受到的礼遇是:先敬茶,后敬酒,最后是端上来的一大盘手抓羊肉!在裕固族人家喝茶时,因茶碗中最上层飘着厚厚的滚烫的酥油,所以饮茶时茶碗要从左至右不断转动,同时要用嘴往茶碗里用力吹风,吹几次喝一口,每吹一次需甩头或摆头,所以,当地人管这种敬茶礼节叫作喝“甩头茶”或“摆头茶”。
饮茶前,裕固族人都不会忘记一件事:先留一小勺热茶,洒在帐篷、房舍周围,用来敬神避邪,消灾免祸。
“人入乡而随俗,船入港而随湾。
”民俗的魅力就在这种传承与坚持中熠熠闪光,裕固族独特的茶俗,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祁连山脚下这个古老而年轻民族厚重的民俗文化。
文/钱国宏茶内无盐水一般在雄伟的祁连山脚下,丝绸古道的戈壁上,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裕固族。
前不久在甘肃酒泉旅游时,我们有幸受到了裕固族同胞的盛情接待,不仅吃到了当地有名的美食“肉肠”“支果干”和手抓羊肉,还喝到了裕固族特有的咸奶茶。
喜欢旅游的我走过国内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也见过很多与众不同的饮食风俗,但是,裕固族同胞对茶的依赖是我前所未遇的,他们的茶瘾太大了!我在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看到,当地裕固族同胞,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嗜茶如命,不仅天天饮茶,而且是时时饮茶,光吃一顿饭就要喝三到五次茶。
裕固族美食作文The Yugur people, also known as the "裕固族" in Chinese, are an ethnic group in China with a rich culinary tradition. 裕固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传统。
One of the most iconic dishes in Yugur cuisine is the "Guobaorou", a savory and slightly sweet stir-fry dish made with crispy pork and a tangy sauce. 裕固族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是“锅包肉”,这是一道由香脆的猪肉和酸甜酱汁炒制而成的菜品。
In addition to Guobaorou, the Yugur people also enjoy a variety of dairy products, such as yogurt and cheese, made from the milk of their livestock. 除了锅包肉,裕固族人还喜欢各种各样的乳制品,比如酸奶和奶酪,这些都是用他们家畜的牛奶制成的。
The unique geography and climate of the Yugur people's homeland have also influenced their culinary traditions. 裕固族人的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也影响了他们的美食传统。
For example, the harsh winters in the region have led the Yugur people to develop hearty and warming dishes, such as noodle soups and stewed meats, to sustain them through the cold months. 比如,该地区严寒的冬天促使裕固族人发展出丰盛而温暖的菜肴,比如面条汤和炖肉,以在寒冷的月份里维持身体。
裕固族,人口12293人,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红湾寺一带,其中90%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酒泉和青海省的祁连县。
裕固族按分布地区分别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无文字,通用汉文。
裕固族,源出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
9世纪中叶,其中一支迁徒到甘肃河西走廊的瓜州(今敦煌)、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一
带,受吐著政权统治,史称河西回鹘。
公元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河西回鹘与邻近各族相处,逐渐形成了裕固族。
明初,裕固族东迁入关,在祁连山一带放牧。
史书上,曾被称为“黄番”、“黄头回鹘”、“西番”、“撒里畏
兀儿”等,裕固族则自称“尧乎尔”、“西喇尧乎尔”。
1953年以“裕固”
作为自己民族的正式名称。
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
裕固族人民擅长造型艺术,他们在编制的毛袋、毯子和马缰绳上都织有图案,在妇女的衣领衣袖和布靴上绣出各种花、草、鱼、虫、兽等,色彩绚丽谐调,独具特色。
裕固族的服饰有自己的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抱,束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
女子到结婚年龄,把头发辫成许多小辫,然后结成三条大辫。
妇女一般戴喇叭形白毡帽,前缘镶有黑边两道,帽顶缀有红线穗子。
裕固族人民的饮食,牧区以酥油、精粑、乳制品为主,农区以粮食、蔬菜为主。
款待贵客要献全羊或羊背子。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
解放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及帐房戴头婚。
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立帐房成家,是古代老婚制的遗俗。
裕固族有
火葬、土葬、天葬三种丧葬形式。
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裕固族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歌具有独特风格,《黄黛成》、《萨里玛河》是著名的民歌,一直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