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圣贤 完成圣托
- 格式:doc
- 大小:46.51 KB
- 文档页数:8
陶渊明的经典诗10首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
《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
《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的经典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桃花源诗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形影神三首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
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四时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庄子杂篇渔父原文及译文《庄子・杂篇・渔父》原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 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 客问其族。
子路对曰:“族孔氏。
”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
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 子贡曰:“非也。
”“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
”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子贡还,报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 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延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匿,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
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河北省廊坊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
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心浮气躁,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
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乙】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感动自己,震撼世人。
然而,【丙】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及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提不高、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1)文段中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心浮气躁B . 清芬可挹C . 及时D . 从而(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临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
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
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至圣先贤礼法并举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
【期刊名称】《山东审判》
【年(卷),期】2011(027)002
【摘要】@@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说创始人,被尊为"天纵之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总页数】1页(P119)
【作者】山东法官培训学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礼法合治、德法并举打击假冒伪劣 [J], 李迎丰;
2.礼法合治、德法并举打击假冒伪劣 [J], 李迎丰
3.礼法合治、德法并举打击假冒伪劣(上) [J], 李迎丰
4.礼法合治、德法并举打击假冒伪劣(下) [J], 李迎丰
5.《荀子》“礼法并举”的社会控制思想窥探 [J], 汪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愈白进士刘君足下: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之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顾常以此为说耳。
愈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
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译文:韩愈复信进士刘君足下:蒙你惠书求教,显示出我(在学问上)所不及之处,既多承赐与,且惭愧我确实如此。
这真是非常幸运的事啊!凡是要举进士科的人,无论哪个进士出身的士大夫家,哪家不可以去拜访?前辈进士对于后辈(的求教),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有人来访,就应该热情接待,全城的士大夫没有谁不是这样做的。
遗憾的是,惟独我韩愈落了一个喜好笼络后进的骂名。
我知道,好名声存在的地方,就是诽谤指向的地方。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1、《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
”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东海⽼⼈:致良知即成圣,妙万物⽽为⾔》《东海⽼⼈:致良知即成圣,妙万物⽽为⾔》⼈皆可圣,致良知以成圣;天本⽆⾔,妙万物⽽为⾔。
这副东海儒联虽寥寥⼆⼗字,却涵蕴了儒门精义。
⼈皆可圣,即“⼈⼈皆可以为尧舜”,⼈⼈本性⾄善本⼼平等,然⼈⼈习性各异、本⼼不明,故须下⼀番致良知的功夫。
上联统摄孟⼦性善论和阳明良知学。
天本⽆⾔,妙万物⽽为⾔,⼆句皆有来历。
《易经·说卦传》:“神也者,妙万物⽽为⾔者也。
”《论语》:“⼦⽈:天何⾔哉?四时⾏焉,百物⽣焉,天何⾔哉?”两句话可以合参。
下联概括了儒家的体⽤论、本体学(或⽈形⽽上学),尤为深微精妙。
这⾥的“神”、“天”异名同指,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或⽈形⽽上学的意义。
形⽽上者谓之道,这⾥的“神”“天”指的都是道。
形⽽下者谓之器,宇宙万物包括⼈的⽣命都属形⽽下,都是这个⽣⽣不息新新不已“神”或“天”“妙”出来的。
妙字,这⾥是使动⽤法,妙⽣、妙运之意。
“妙万物⽽为⾔”这个妙字下得妙不可⾔,形象⽣动地表现了儒家独家所有的乾道的“创⽣原则”(牟宗三词)。
宇宙万物都是“神”或“天”的美妙发⾔,⼈类⽣命乃发⾔中最精彩、最经典的部分,堪称妙中之妙。
就⼈类⽽⾔,可以说是:良知⽆⾔,妙⾝⼼⽽为⾔。
上联良知亦具有本体的意义。
⼈之本性亦即天之本体。
“天道性命通⽽为⼀”是儒家正统的⼀贯思想,正如牟宗三所说:“吾⼈道德实践之本体,且亦须是宇宙⽣化之本体,⼀切存在之本体。
”有句话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形⽽下的、现象界的宇宙万物是“然”,形⽽上的“本体”就是“所以然”。
致良知是尽⼼尽性的道德实践,尽⼼尽性即知天,即通神,即“知其所以然”。
在儒家,形⽽上与形⽽下⼀体不⼆,即体⽤不⼆。
儒家的“天”和“神”既超越⼜内在。
这与西⽅神学的⼈格神不同,与西⽅僵化粗浅、体⽤⼆截的各种形⽽上学也不同。
2009-8-25东海⽼⼈。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全诗赏析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出⾃先秦的《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之⽯,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之⽯,可以攻⽟。
诗经,写鸟,抒情译⽂及注释译⽂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有浓荫,下⾯灌⽊叶凋零。
他⽅⼭上有佳⽯,可以⽤来磨⽟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枝叶密,下⾯楮树矮⼜细。
他⽅⼭上有展开阅读全⽂∨鉴赏 此诗共⼆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了四个⽐喻,语⾔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种不同的说法。
《⽑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诗观点⼀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展开阅读全⽂∨创作背景 对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
《⽑诗序》说:“《鹤鸣》,诲(周)宣王也。
”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诗观点⼀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篇意在劝⼈为善的展开阅读全⽂∨猜您喜欢天⼦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彼路斯何?君⼦之车。
骏发尔私,终三⼗⾥。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华风。
璧⽉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我今出城勤送⼦,沽酒不惜典弊袍。
桂花浮⽟,正⽉满天街,夜凉如洗。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或有⾻⾁俱,欲⾔不敢语。
既齐既稷,既匡既敕。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欸乃⼀声⼭⽔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云相逐。
⾝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远近⼭河净,逶迤城阙重。
现世信友与在天诸圣的通功方式09级李岳一、小引在天主教会内,敬礼与纪念天上诸圣,是教会礼仪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会两千年来一直秉承的传统。
对于圣人圣女的敬礼本身的神圣性是无可指摘的。
教会每每谈到与圣人的“通功”都是在谈“教会”这一论题的内容中对其进行论述的。
就如宗徒信经中“诸圣相通”就写在“至公的圣教会”之后一样1。
这说明现世信友与诸圣的相通,是建立在与神圣教会的“共融”基础上的。
就如同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中所提到的“基督门徒中一部分还在现世旅途中,他们期待着主在威严中与众天使降来,摧毁死亡,使一切都屈服在祂的时刻,一部分已经度过此世而在炼净中,最后,另一部分在光荣中,瞻仰在圆满真光中三位一体的天主的真貌”2“旅途中的人,和安眠于基督平安内的兄弟姊妹们的联系,绝不会中断,而且,按照教会永恒的信仰,这一联系会藉着神圣的互通而加强。
”3所以我们纪念天上诸圣,不仅仅是为效法他们的表样,更是藉着主内实行的爱德,而加深整个教会在圣神内的团结共融。
天主教会在礼仪生活中,敬礼纪念天上诸圣,有着三种基本的礼仪方式,那就是“祈求代祷”、“敬礼圣髑”与“敬礼肖(圣)像”4。
这三项组成了或说概括了教会纪念圣人的普遍方式。
二、请求代祷天主教将祈求天上诸圣,在基督面前直观地为在世教会众子民祈求的方式定断为信理。
“那些和基督一起为圣的圣人们,把他们自己的祈祷,为人类而奉献于天主,是以,肯切地呼求圣人,并为了向天主,藉着他的子耶稣基督——我们的主,我们唯一的赎主与救主,而求恩起见,奔赴圣人台前,求他们代祷,求他们助佑,那是好的,有益的事。
”5天上诸圣与基督有着亲密的关系,这关系有助于教会的巩固。
他们为我们在父前的转求,将他们在世上靠着耶稣基督所立的功劳全献于天主圣父。
因此,这圆融于一个教会的“手足之情”,对软弱的我们大有助益。
就如两位圣人的遗言1《天主教教理·卷一》,第946条,诸圣的相通。
2教会宪章第49号。
作为效法的对象成语
作为效法的对象" 可以用以下成语来表达:
1. 匡时济世:意为效法前贤,纠正时弊,造福世人。
2. 学贯中西:形容一个人的学问涵盖了中西各方面,可以作为学习的典范。
3. 古为今用:指对古代的经验、智慧进行总结和吸收,以指导当今的实践。
4. 承前启后: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创道路。
5. 临摹前贤:指模仿学习前贤的作品、经验,以求取得更高的艺术或学问水平。
6.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在学习和实践中效法前贤、取长补短的态度,旨在提倡学习前人经验,不断进取。
1。
有关智慧的诗句
1、理路多通为智慧,明心见性待驴年。
——李道纯《破惑歌》
2、自贤夸智慧,相纠斗功能。
——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
3、非贤非愚非智慧,不贵不富不贱贫。
——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4、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白居易《僧院花》
5、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陶渊明《桃花源诗》
6、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7、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方干《题盛令新亭》
8、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
——戎昱《送僧法和》
9、人人俱智慧,人人俱疏通。
——方回《呈吕使君留卿》
10、智慧尚归父,因缘初不媒。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四大无埃》。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读后感先说说这个“巧”字吧。
这个出狱僧可真是个机灵鬼儿,你想啊,他刚从牢里出来,就赶上这么个法会的事儿。
一般人可能早就慌了神儿,或者被那些条条框框给束缚住了,可他倒好,不但没被难住,反而利用自己的那点小智慧,巧妙地应对了法会中的各种状况。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看似严丝合缝、到处都是规矩的游戏里,他找到了规则的小漏洞,然后大摇大摆地顺利通关。
从他身上,我感觉能看到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
生活里咱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就像突然被拉到一个陌生的场合,被要求做些没做过的事儿。
这时候,要是像那出狱僧一样,脑子转得快,能够根据现有的情况,迅速地想出办法来,那可就太酷了。
而不是站在那儿干瞪眼,或者直接就被吓懵了。
再说说这个法会本身吧。
法会本来是一个很严肃、充满宗教仪式感的事情,那些和尚们肯定都习惯了按部就班地进行。
结果突然来了这么一个特殊的人物,打破了他们一贯的节奏。
这就好像平静的湖面被扔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一圈圈不一样的涟漪。
这也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都太习惯那些既定的模式了,稍微有点变化就觉得不舒服。
可要是能像这个故事里一样,接受这种意外的变化,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新的乐趣或者收获呢。
还有啊,那些和尚们一开始对出狱僧的态度,从怀疑到最后不得不佩服,这个转变也很有趣。
这就像是我们常常会以貌取人或者先入为主地去判断一个人。
可实际上呢,每个人都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本事。
就像这个出狱僧,谁能想到一个有过牢狱之灾的人,在法会这种场合能表现得如此出色呢?这也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地给别人下定义,说不定在你看不起的人身上,有着让你惊掉下巴的闪光点。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就像一个小宝藏一样,每次回味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不管是那个出狱僧的聪明机智,还是故事里传达出来的对刻板模式的挑战,以及不要轻易评判他人的警示,都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它就像一道特别的菜,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越嚼越有味道。
《要修科仪戒律钞》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要修科仪戒律钞》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道教科仪戒律类钞。
作者: 杨雄
出版物刊名: 敦煌研究
页码: 81-89页
主题词: 化生;莫高窟壁画;西方净土变;童子戏;莲花;敦煌壁画;净土信仰;盛唐;李白;极乐世界
摘要: <正> 八法功德,波动清莲之池;七宝香花,光映黄金之地。
清风所拂,如生五音; 百千妙乐,咸疑动作。
若已发愿,未及发愿;若已当生,未及当生,精念七日, 必生其国……以上引文,是我国盛唐时伟大诗人李白的《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并序》中的文句。
李白其人,曾以道教信徒的形象为人所知;道徒的李白盛赞《西方净土变相》,更足以证明盛唐时净土信仰的流行和净土变艺术的高超。
李白称赞过的那幅净土变虽已不存,但幸运的是,敦煌壁画中保存着数以百计的西方净土变相。
千载以后,我们不只可以读其文,且而以赏其画。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孔子单卫,卫将军文子问日:“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日:“不知其不能也。
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文子日:“有罪者惧,是听之皋,刑之当也。
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日:“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
”文子日:“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
何礼之齐?”孔子日:“以礼齐民,誓之于御则密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
无辔而用第,则马失道矣文子日:“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日:“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骏如舞,非策之助也。
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材料二贞观五年,诏日:“在京诸司,比来奏决死囚,虽云三覆,一日即了,都未暇审思,三覆何益?纵有追悔,又无所及。
自今后,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覆。
”又于诏敕日:“比来有司断狱,多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守文定罪,或恐有冤。
自今门下省复有据法合死,而情在可矜者,宜录状奏闻J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
时有上言者日:“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
”太宗日:“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
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
具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⅜^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兔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
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刑法》)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对一处给1分,共3分。
(3分)且国家A建义B太原C元从及征战D有功者E甚众F若就生G获免H谁不觊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指到……去,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中的“适”词义相同。
效法圣贤完成圣托(第八次代表会议闭幕礼拜上的讲道)
梁正林
2009年5月29日
题目:效法圣贤完成圣托
读经:可10:42-45,来3:5-6,徒20:22-24
引言:各位主内同工同道,感谢主带领我们两会在过去的五年中平安的走过,虽然开展了一些事工,但也留下了许多不足之处,我深表谦意。
在全体同工同道的共同努力下,第八次代表会议又圆满的成功;我代表新一届两会的全体同工,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承蒙神的抬举,同工同道们的厚爱,仍使我在新一届两会班子中有份,向神感恩,向大家的厚爱,表示真诚的感谢。
我和全体两会同工,在以后的五年中会照着神的托咐,尽力工作。
秘书组安排我在幕礼拜上讲道半小时的道。
我要藉着刚才所读的三处经文和大家交通一个题目《效法圣贤,完成圣托》。
既是对我们新一届两会的自勉,也是和同工同道的共勉。
我用三个方面来思想:
一、效法基督服务教会
刚才我们读的可10:42-45是同工同道们都非常熟知为经文,主要是讲到耶稣对二个门徒的思想教育。
有一天(可10:35-41),雅各和约翰,到耶稣面前来,对耶稣说一件事,他们说:『夫子,我们无论求什么,愿你给我们作』。
耶稣对他们说:『要我给你们作什么?』;他们说:『赐我们在你在荣耀里,一个坐在你的右边,一个坐在你的左边』。
他们这样的要求,是很错误的,他们一心想着『坐高位』。
因此,耶稣对他们的错误思想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勉励;
让他们知道,要得这样的赏赐是有前提的:
第一、要喝主的杯/喝的苦杯
第二、要受主的洗/受苦的洗
要得赏坐在主左右的赏,首先要有受苦的心志。
主的杯/是里面的苦。
主的洗/是外在难处,甚至是被患难所淹没。
第三、赏赐出于神
耶稣说:『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
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雅各,约翰』。
接下来,耶稣就给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当怎样作好主的门徒:『……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
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
43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
你们中间,谁
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44 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45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耶稣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教导门徒,重点就是要门徒学效耶稣作一个谦卑服事人的人。
今天,我们两会的同工同道,和所有的同工同道,都是被神拣选,放在神家里事奉他的。
我们在教会中,不要为自己是否能坐高位而争论不休,而是要谦卑地服事神,服事神托咐给我们的人。
我们一定切记耶稣在可10:45节的话:『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在教会中有三个层次的服事,都是为羊群服务的。
服事:不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是为了个人荣誉。
服事;是为了推动教会复兴与增长;推动教会的合一与和谐;为了群羊生命的成长。
1、传道人的服事
以牧养群羊的生命为天职。
不作只知牧养自己、享受安逸的牧人,传道人讲的是奉献,是舍己。
不作惧怕恶势,作雇工的牧人。
你我是代替神照管和牧养他的群羊。
2、堂委会的服事
堂委会是以治理教会为天职。
这是神的托咐。
治理的是神的子民。
要秉公治理。
发扬民主。
就成神在教会中的旨意。
教会负责人要维护教会内部的和谐,不要让任何矛盾扩大。
信徒之间一些细小的矛盾,尽量在本教会内部自行解决。
不要告到两会。
更不要告到政府。
家丑不可外扬。
作为堂委成员与负责人,在利益冲突上,要有无条件的推让精神(罗12:10)。
发扬基督的圣爱(林前13:4-8)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要因为一点利益冲突,就互相指责;互相定罪。
要知道,你定别人的罪,首先就是犯了超越神权的罪,审判定罪在于神。
不肯饶恕与定罪,会失去一个基督徒最起码的身份。
3、两委会的服事
我们两会更是以服务基层教会为天职。
求神保守我们,更能使我们能象耶稣基督一样,以谦卑的心,忠诚地服务教会。
我们两会的工作宗旨就是:推动慈溪教会的复兴;促进慈溪教会的合一;使慈溪教会真正成为基督在地上的见证。
二、效法摩西全然尽忠
刚才我们读了来3:5『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
这节经文讲到摩西在神的全家是诚然尽忠的(我们不展开去讲,大家都非常清楚摩西在神家里是怎样尽忠的)。
在这段经文中要我们知道,在神的家里应该怎样来牧养、治理?那就是要『忠心』;圣经说:作神的管家,就是要他有『忠心』,『忠心』是作神器皿的重要前提(包括:圣洁的追求)。
『忠心』是传道人、长老、堂委成员;两会成员等必须深思的问题。
神拣选我们,将他的教会托咐在我们手里;不是叫只谋其位,不尽其责。
而是要:照着神的旨意,把神的家治理好;照着神的旨意,把神的群羊牧养好,照管好。
『忠心』的仆人、使女,才是神所重看的。
『忠心』这个词,不是口号,而是要有实际的行动。
『忠不忠』看行动,能忠心为主尽责的,就是为主尽忠。
但,这个『忠心的行动』不单是指会不会做事来判断,还要看出发点是什么?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为神做的,才是真正的忠心。
一门心思只想着自己利益的,就算做得再多,也不叫忠心(参提前6:5)。
仍叫自私。
因此,无论是两委会的全体同工;还是教会的负责同工;教牧同工等,都要有一颗『诚然为主尽忠』的心志,真正能象
摩西和耶稣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
三、效法保罗完成托咐
刚才我们也读了使徒行传20:22-24节的经文,我还要再读一起处经文:林前9:16-17『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
因为我是不得已的。
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17 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
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
18 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
这二段经文讲到使徒保罗在主面前的尽责;他知道在神面前领受了神圣的责任――为要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因此,他无论在事工开展中,有什么危险临到自己的身上,都不会退缩,誓死为神的托咐尽忠。
完全把自己的生死放在神的托咐之外,直到行完神要他走的路程;完成神托咐他的神圣使命。
这叫尽责,也叫至死忠心。
所谓『尽责』不是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一年二年,而是一生之久,直到被浇奠为止。
今天,作为在坐的我们,都是有神的托咐在我们的身上:我是带着托来到慈溪的,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小马其顿的呼声而来(择浦教会的需要);后来,参加了两会的工作,是回应了大马其顿的呼声。
因此,我的一生要为慈溪而摆上,没有别的思想,就是一心想尽微薄之力,靠主恩典,把慈溪教会
牧养好――我的事奉宗旨就是:促进教会的『复兴』与『合一』,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与事奉方向。
我们要知道:
被选为两会负责人的同工同道,是有神的托咐,神的轭在我们身上的;所有的同工同道都有神的托咐:虽然托咐不同;但责任相同。
虽然托咐不同;但价值相同。
因此,
是神叫我们走的路,一定要走完;
是神叫我们做的事,一定要做好;
一直到神的托咐在我们身上完成,神的旨意在我们身上通行。
最后,愿神赐福与每一位同工同道,在今后的事奉与生活中,充满神新的恩典、新的祝福、新的托咐、新的力量。
更愿神怜悯新一届两委会的全体同工同道,有足够的信心、智慧、能力,治理好慈溪的教会,为慈溪教会的明天奉献自己。
也愿全体同工同道对新一届两委会给予全面的支持与代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