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文章类别:语文教学亚圣—孟子(上)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邹县)。
大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的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本人出生于士阶层,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思孟学派,是儒家中的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孟子的经历与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游士,学成以后二十余年间,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孟子目睹着战国七雄的霸权战争,心中升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企图在各诸侯国,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
他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都想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遇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于是孟子退而聚众讲学,专心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他认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
晚年,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孟子》的各篇之中。
文化传奇中国历史名人的伟大故事与传说中国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
这些历史名人以其伟大的事迹和卓越的才能成为了文化传奇。
他们的故事和传说激励着人们,并在不同的领域留下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中国历史名人的伟大故事与传说。
一、孔子:道德典范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孔子出身贫寒,但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学识成为了一代圣贤。
他倡导"仁"和"礼"的思想,强调道德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和思想整理成《论语》,这成为了后世的经典文献。
孔子的故事和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至今仍为人们所尊敬。
二、屈原: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目睹了战乱和腐败的社会现象。
屈原秉持着爱国之心,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一切。
他的著名作品《离骚》和《天问》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屈原最终被流放并自杀。
屈原的故事和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他的爱国精神被后人称为"屈原精神",并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
三、李白:诗仙传奇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文坛传奇。
李白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
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静夜思》和《月下独酌》等。
李白的诗歌造诣深厚,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并对后来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武则天:唐朝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
她生活在盛唐时期,经历了社会和政治的巨变。
武则天智勇双全,政绩显赫。
她以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统治着整个帝国。
武则天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制改革,她的统治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繁荣起来。
然而,武则天的权力被视为贬低女性地位的象征,也遭受了不少质疑和争议。
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独特的一笔,展示出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文章类别:语文教学亚圣—孟子(上)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邹县)。
大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的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本人出生于士阶层,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思孟学派,是儒家中的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孟子的经历与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游士,学成以后二十余年间,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孟子目睹着战国七雄的霸权战争,心中升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企图在各诸侯国,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
他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都想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遇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于是孟子退而聚众讲学,专心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他认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
晚年,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孟子》的各篇之中。
草圣张旭-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草圣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
唐代大书法家。
以草书而闻名。
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
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
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
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
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
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
古代名人的研究报告孔子古代名人的研究报告:孔子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孔子生平、思想和影响力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这位古代名人的思想和贡献。
生平孔子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孔子出生在中国山东曲阜的一个贫穷的士族家庭。
父亲去世后,孔子的家境更加困难,但他通过艰苦的努力获得了优秀的教育。
他热衷于学习古代经典文化和圣贤的教诲,对于道德规范和政治理念有着独特的见解。
孔子成年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召集了一批学生进行学问交流和探讨。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民进步和社会稳定。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和影响力,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思想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礼、乐、仁和“君子”的概念。
他认为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和经典文化,人们可以理解和实践道德规范,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道德觉悟。
孔子提倡“仁爱”的理念,他认为只有满怀仁爱之心,才能体现真正的人性和公平正义。
他坚信通过自我修养和学习,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君子”,即行为端正、思想高尚的卓越个体。
他的思想强调了个人的重要性和责任感,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实践美德。
影响力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潮,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流传至今。
首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这一理念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关键。
其次,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通过推崇知识的力量和人文主义价值观,为中国教育注入了道德意义和教养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老子千古智者——老子(上)老子,即老聃,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中国本土化宗教—道教思想的始祖和灵魂人物,是道教的创始人。
根据太史公所记,老子是楚国苦县人氏,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
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已无处可以考。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
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传说,一天清晨,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漂下一个黄橙橙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的李子捞了上来。
到了中午,李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
出人意料地是,从此理氏便怀上了身孕。
81年后初春的一天,天空电闪雷鸣,阴云密布,就在这一刻,理氏终于结束怀胎81年的痛苦,在一棵李子树下生下了一个男孩。
随着一道闪电划过,天上九条青龙化作倾盆大雨,为新生婴儿沐浴净身。
更为神奇的是,这男儿是从母左腋出,一生下就白眉白发,上唇还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一副小老头的模样,因此,李氏给他取名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的时候就会说话,而且两只耳朵大得出奇,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因此,老子,又称李耳,子聃。
聃,即耳长而大,古代把这种长相看作长寿之征。
小时候的老子就肯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每一件事情都能给他以启示。
民间流传有李耳童年买牡丹花的故事,李耳的家乡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一天来了个卖牡丹的人,这个人能说会道,大声吆喝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园香,李耳买了一棵牡丹根,后来发现是一棵狗尿蒺子树。
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人,李耳问他是狗尿蒺子还是牡丹,小贩瓮声瓮气地说,好坏就这样,随你要不要,态度十分生硬。
但买回来的牡丹根,后来就开出了几朵像碗口那么大的牡丹花。
由这件事,老子总结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明显带有附会斧凿的痕迹,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确实是一个聪慧而有天赋的孩子。
正是由于他善于思考,才为他后来的立论著述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周公的典故摘要:一、周公简介1.周公旦的身份2.周公旦的贡献二、周公的典故1.周公解梦2.周公辅佐成王3.周公东征三、周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儒家学派对周公的赞誉2.周公与《周礼》3.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正文:周公,即周公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他出生于西周初年,是周文王的四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旦在周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典故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一、周公简介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四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他不仅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先驱,被尊奉为“元圣”。
二、周公的典故1.周公解梦周公解梦的故事源自《左传》。
周公旦曾经为周武王解梦,解释了他梦见的一个大国侵略周国的梦。
周公旦认为这个梦预示着周国将面临严重的危机,提醒周武王要加强国家的防御力量。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解梦学的滥觞。
2.周公辅佐成王周公旦在周武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国家。
他为了稳定国家政局,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的实力。
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周成王成功地巩固了周朝的政权。
3.周公东征周公旦在周成王成年后,领导周军东征,成功平定了管叔、蔡叔的叛乱。
这场战争巩固了周朝的政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周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儒家学派对周公的赞誉儒家学派将周公视为圣贤,认为他是实行仁政的典范。
孔子对周公十分敬仰,称赞他“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孟子也将周公视为古代圣贤,称赞他“尊贤使能,周公之道”。
2.周公与《周礼》《周礼》是一部关于周朝官制的著作,被认为是由周公旦制定的。
这部书详细地记载了周朝的官职、礼仪、刑法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周公对后世的影响周公旦的一生,为周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都将周公视为学习的榜样。
综上所述,周公旦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中国古代圣贤、名人典故古诗文 1.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佚名 2. 《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舜 3. 《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佚名 4. 《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伯夷、叔齐 5. 《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箕子
1.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 2. 《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刘邦 3.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 4. 《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 5. 《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张衡
1.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2.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3.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4.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5.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目录1孔子2孙子3墨子4孙膑5列子6孟子7庄子8荀子9屈原10吕不韦11韩非12荆轲13贾谊14刘安15司马迁16刘向17班固18张衡19华佗20曹操21诸葛亮22曹丕23曹植24董奉25陈寿26王羲之27陶渊明28刘勰29郦道元30骆宾王31王勃32贺知章33孟浩然34王昌龄35李白36高适37杜甫38孟郊39韩愈41柳宗元42李贺43杜牧44李商隐45柳永46范仲淹47晏殊48包拯49司马光50王安石51苏轼52李清照53陆游54辛弃疾55关汉卿56白朴57文天祥58马致远59王实甫60郑光祖62罗贯中63于谦64唐寅65吴承恩66归有光67李时珍68汤显祖69冯梦龙70徐宏祖71李渔72蒲松龄73孔尚任74吴敬梓75曹雪芹76袁枚77姚鼐78吴趼人79曾朴80梁启超81鲁迅83丰子恺84朱自清85老舍86冰心87茅以升88张爱玲89袁隆平90雷锋91毕淑敏92屠呦呦93牛頓94阿基米德95达尔文96爱迪生97高尔基98海伦·凯勒99罗斯福100霍金1.孔子【人物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山之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他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传,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在教学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因材施教”的方法论。
他也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一日,子路对孔子道:“先生所授仁义之道,令人无限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当马上去践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践行呢?”过了片刻,冉有也来询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道:“应该听到后就去践行。
”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询问孔子缘由。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亚圣—孟子(上)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邹县)。
大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的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本人出生于士阶层,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思孟学派,是儒家中的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孟子的经历与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游士,学成以后二十余年间,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孟子目睹着战国七雄的霸权战争,心中升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企图在各诸侯国,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
他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都想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遇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于是孟子退而聚众讲学,专心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他认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
晚年,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孟子》的各篇之中。
2019莆田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古代圣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如道家的黄老列庄,儒家的尧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认的。
其他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所推崇备至的圣贤多达30余人。
1. 至圣、文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文圣、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 大圣、老圣—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3. 元圣—周公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4. 酒圣—杜康杜康,史记记载他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道家。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
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名人例子士不可以不弘毅,这是一句古代圣贤的名言,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真正的士人,就必须要具备弘毅的品质。
那么,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具备弘毅品质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 孔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之一。
他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岁。
孔子凭借着精湛的学问和远见卓识,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思想深受后世传承,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的弘毅品质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上。
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不会因自己的成就而自满自足。
同时,他也非常勇敢,敢于为自己的信念和理念去奋斗,绝不退缩。
2. 王阳明王阳明,字守仁,是明朝著名的士人、哲学家和军事家。
他生于公元1472年,卒于公元1529年,享年58岁。
王阳明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还对佛教和道教有深入的研究,创立了心学,成为后世思想者的重要典范。
王阳明的弘毅品质表现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上。
他坚信人性本善,提倡厚德载物、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观,反对旧有的封建礼教。
在行为上,他胸怀天下、忘我奋斗,勇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被后人誉为“忠臣、孝子、诚信、守节”的楷模。
3. 韩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享年56岁。
韩愈尤以其辞章清丽、义理深刻而著称于世,为后世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韩愈的弘毅品质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
他深信道德的纯粹性,主张反对世俗化的思想,提倡以人为本,强调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
同时,他也是一位勇于言辞的真诚人,敢于直言不讳,为正义和公正而奋斗,始终秉持一颗热爱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4. 秦观秦观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享年52岁。
秦观作品被誉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其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哲理的追求也让他成为后世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
圣贤名号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神农炎帝;中华蚕神——嫘祖;农耕文明开创者—后稷;文字文明开创者—仓颉; 中华文明奠基人—黄帝炎帝夏禹; 伟圣—王诩 酒圣—杜康; 法圣—商—鞅;道圣—老子;儒圣—孔子;兵圣—孙武;商圣—范蠡;科圣—墨子、张衡; 战神—白起;谋圣—张良;史圣—司马迁;木圣—公输盘(ban)(民间俗称鲁班,因为他是鲁国人)、马钧; 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武圣—关羽;智圣—诸葛亮;药王—孙思邈、李时珍;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怀素;茶圣—陆羽;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曹植、谢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李商隐、杜牧、苏轼、陆游; 古代著名词人:李煜、柳永、周邦彦、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陈亮、纳兰性德; 古代文学家:庄周、孟子、曹操、陶渊明、刘义庆、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刘鹗;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古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高明、徐渭、汤显祖、洪升、孔尚任; 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米芾、赵孟頫; 画圣—吴道子; 棋圣—聂卫平; 国父—孙中山,国母---宋庆龄,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 元老—何子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
近现代名人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杰出科学家—张衡、沈括、宋应星、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茅以升; 美术家: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吴作人、王琦、华君武、朱宣咸、杨可扬、靳尚谊、刘开渠、吴冠中、陈逸飞、陈丹青、刘大为、吴长江。 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阿柄、谷建芬、李劫夫、马思聪、贺绿汀、程懋筠等。 文学家: 梁启超、胡适、鲁迅、郭沫若、叶圣陶、茅盾、巴金、沈从文、金庸、钱钟书、铁凝、王蒙、邓友梅、林默涵、贺敬之、梁漱溟等。
医圣张仲景-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姓张名机,字仲景。
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
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二)《圣贤诸子》孔子第二部分《圣贤诸子》至圣先师—孔子(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中国的一个神话,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并且注定继续延续下去的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盏。
孔子的出现,对后来中国文化传统影响深远。
自汉代起,他就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孔子也被尊为至圣先师。
据考证,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从此孔氏在鲁国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娶颜征在时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的一天清晨,一个背靠尼丘山,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普通小山村鲁源村,诞生了一个不平凡的生命。
在这个小生命诞生之前,他的父母来到了附近的尼丘山祈祷,希望能有个儿子,似乎是山神显灵,这个愿望果然实现了。
他们兴奋之余,就给这个男孩儿取名孔丘,字仲尼,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的孔子。
然而尼丘山没有给他们带来永久的宁静,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了,孔母颜征在携孔子移居曲阜阙里,母子相依为命,生活艰难。
因而孔子在同龄孩子中,显得一些早熟。
他从小就对人情冷暖比较敏感,但他并没有养成孤僻和冷酷的性格,而是形成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执着上进的品格。
由于家境贫困,孔子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全部靠读书自修。
他自幼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也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他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即为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著书和计算等本领。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去世,孔子为母亲守孝三年。
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有着如此孝心感到了当地所有人,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古代名人-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古代名人圣贤》片长100集。
古代名人
每集10分钟。
本片通过故里寻访。
遗址拍摄。
历史再现。
通俗生动的故事等现代的视角和影视表现手法;通过翔实的素材。
丰富的史料。
生动的语言。
精美的画面。
通俗的形式。
全方位地来探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
举世瞩目的文化名人。
如孔子。
孟子;最早揭示战争奥秘。
阐释战争与和平理论的世界级军事家孙子;战国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著名的中国佛学大师。
大唐高僧玄奘等圣人贤士传奇跌宕的人生和深邃沉博的思想。
本名,古代名人异士。
别称,先贤。
所处时代,秦汉三国晋隋唐宋元明清。
古代名人民族族群,五十六个民族。
出生地,
中国。
出生时间,公元前——公元1900年。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介绍。
这里有叱吒政治舞台。
顺应历史潮流的风云人物;有称著於中国史界文坛的文豪巨匠;有活跃在中国历史上诸朝各代的文臣;有驰骋中国古代战场上的名将;有名垂青史。
饮誉后世的仁人志士等等。
他们在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
以自己的聪明才智。
奋力拼搏。
贡献了自己的毕生。
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以及可供后人借鉴的教训和经验。
该片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精英的一次特殊的人文纪录。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单元名称。
01.序-02.序-03.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04.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05.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06.甲古文之父-王懿荣07.甲古文之父-王懿荣08.百代文宗-韩愈01.至圣先师-孔子02.至圣先师-孔子03.至圣先师-孔子04.亚圣-孟子05.亚圣-孟子06.亚圣-孟子07.千古智者-老子08.千古智
者-老子09.千古智者-老子10.文哲大师-庄子11.乱世哲人-荀子12.复圣-颜子01.文宗字祖-仓颉02.人文始祖-黄帝03.人文始祖-黄帝04.尝遍百草亦始祖-炎帝05.酿酒始祖-杜康06.纸圣-蔡伦07.科圣-张衡08.科圣-张衡09.中国科技圣人-鲁班10.中国科技圣人-鲁班11.治水神工-大禹01.中华民族的先祖-伏羲02.一代帝王之-尧03.古代贤君-舜帝04.元圣-周公05.相圣-伊尹06.词坛正宗-李清照07.词坛正宗-李清照08.一代词宗之-辛弃疾09.一代词宗之-辛弃疾01.诗仙-李白02.诗仙-李白03.诗圣-杜甫04.诗圣-杜甫05.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06.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07.诗坛宗匠-王渔洋08.书法家-颜真卿09.妈祖-林默娘10.宋学泰斗-程颢.程颐01.书圣-王羲之02.书圣-王羲之03.画圣-吴道子04.画圣-吴道子05.书画之祖-顾恺之06.清明上河图-张择端07.史圣-司马迁08.桃花扇-孔尚任09.一代文学大师之-蒲松龄10.一代文学大师之-蒲松龄01.中华医学圣祖-扁鹊02.一代神医-华佗
03.医药学家-李时珍04.医圣-张仲景05.药王-孙思邈06.兵家鼻祖-吕尚07.兵圣-孙子08.兵圣-孙子09.兵圣-孙子10.兵学亚圣-孙膑11.兵学亚圣-孙膑01.理学大师-朱熹02.伟大的航海家-郑和03.地理学家-徐霞客04.明代思想家-李贽05.东渡使者-鉴真06.唐代高僧-玄奘07.唐代高僧-玄奘08.唐代高僧-玄奘09.妈祖-林默娘10.雄辩四方-晏婴11.养生鼻祖-彭祖01.民族英雄-于谦02.民族英雄-岳飞03.民族英雄-岳飞04.民族英雄-文天祥05.抗倭名将-戚继光06.抗倭名将-戚继光07.抗倭名将-戚继光08.武圣-关羽01.包青天-包拯02.包青天-包拯03.古代第一贤相-诸葛亮04.古代第一贤相-诸葛亮05.世界文化名人-屈原06.世界文化名人-屈原07.世界文化名人-屈原08.千古一相-管仲09.北宋名臣-范仲淹10.北宋名臣-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