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37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案班级学号姓名面批:二次批改时间:【高考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课前预习案】要求:通读教材,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基础知识,写出关键词;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提出你的疑问;记住基本概念、原理。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当代怎样再辉煌?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历史见证:A汉字 : ①作用:②地位:B史书典籍:①地位:②原因: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文学艺术:作用、风格、地位②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提示:科学技术的知识联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文化传播交流、科技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科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注意:原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共性与个性关系:(2)地位:(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4)意义: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1)“求同存异”:(2)“兼收并蓄”:2、意义:【易错提醒】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2)作用【体系构建】【预习检测】1A层2-4B层1、(2012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2011江苏)历史上。
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合作探究】材料一思乡恋家是中国人共有的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华人回国寻根祭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随着华侨华人到中国寻根热的兴起,中国的“根亲文化”建设在政府的引导、民间的推动下,可谓风生水起。
河南最近提出了打造“根亲文化”圣地的目标。
山西也不示弱,“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出现了万民祭祖的景象,“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根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姓氏、文字、元典等具有其他延续性特征的文化之根。
根亲文化的关键点是“根”,“亲”则是人们在寻根之时自然发生的血缘和情感联系。
材料二河南是根亲文化资源大省。
被视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三皇五帝”,大多出自或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
研究表明,前100个中华大姓中,78个直接起源于河南,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
材料三河南各地市利用节会形式积极开发根亲文化资源,如举办淮阳伏羲姓氏文化节、固始根亲文化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
根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给不少地方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滚滚财源。
思考1根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姓氏、文字、元典等具有其他延续性特征的文化之根。
根亲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根亲文化热体现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思考2 “天生万物,必有其本,人在乾坤,自有其源。
”追祖认宗,寻根谒祖是人们心中永远抹不掉的大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情结。
挖掘根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挖掘和发展根亲文化。
【当堂检测·必做题】1.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台湾岛内连续引发“河南热”“寻根热”;越来越多的台商在河南扎根发展;两地合作排演的豫剧即将亮相台湾;郑州正式成为两岸包机航点,组团赴台旅游即将实现……中原儿女和台湾同胞迎来了更加亲密接触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