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语音练习题

古汉语语音练习题

古汉语语音练习题
古汉语语音练习题

《古代汉语》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一、填空(每空1分,10分,考察语音和注解的基本知识)

二、选择(每个1分,共20分,涉及面广,语音、古注、诗律、修辞、特殊读音)

三、语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许行》《非攻》《国殇》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四、简答题(中古声母、上古声母的重要结论,20分)

五、诗词格律(18分,平仄格式、对仗、拗救)

六、古注阅读理解(18分,熟悉古注的体例,古注的内容)

七、对对子(每个2分,共4分)

古汉语语音练习题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陈第》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

2、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

3、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

4、《广韵》成书后,宋代又有两部韵书,一部叫《集韵》,另一部叫《礼部韵略》。

5、唐末守温和尚参照梵文,创制了能代表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 30 字母。

6、中古入声韵有 -p 、 -d 、 -k 三种塞音韵尾,它们分别与阳声韵同部位的鼻音韵尾搭配,从而四声相承。

《广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韵书,依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共五卷。其中平声卷 15 韵,7、

上声卷 15 韵,去声卷60韵,入声卷34韵,共206韵。

8、《广韵》的全称是《《大宋重修广韵》》。其中“广”的意思是“增广”。

9、音韵学上所说的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系统。

10、第一个离析《唐韵》建立上古韵部系统的是清代古韵学家顾炎武,他分古韵为 10 部。

11、在《广韵》平声字的反切中,被切字的阴平或阳平,取决于反切上字,切上字是阴平的,切出来的字是阴平;切上字是阳平的,切出来的字是阳平。

二、判断题

12、《广韵》中同一小韵(纽)的字都为同音字。(对)

13、音韵学上所说的韵就是韵母。(错)

14、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对戏曲用韵情况研究的结果。(对)

15、上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对)

16、《广韵》按韵分卷,上平声下平声就是后来的阴平和阳平。(错)

三、选择题

17、关于韵的概念中最大的概念是( A )

A韵摄 B韵部 C韵类 D韵目

18、在“东德红切”这一切语中“东”和“德”的关系是( A )

A双声 B叠韵 C双声叠韵 D非双声叠韵

19、下列词语中属于双声的联绵词是( C )

A狼狈 B婵娟 C参差 D玻璃

20、《中原音韵》中的韵部数是( B )

A29 B19 C106 D206

21、普通话中调类为去声的调值为( D )

A55 B35 C214 D51

四、名词解释题

22、王力古韵三十部

音韵学家在上古韵部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王力先生总结上古韵部为30个,分别为…….

王力先秦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普遍性,不仅适用于《诗经》,也适用于同时代其他诗歌韵文。

23、尖团音: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z、c、s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普通话中尖团音合流。

五、简答题

24、简述普通话中舌面声母的来历。

普通话舌面声母有j、q、x三个,他们分别来自三十六字母中的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两组。具体来说,中古的精母字、从母仄声字、见母字、群母仄声字分别和齐、撮两呼相拼时,现在读作j;

中古的清母字、从母平声字、溪母字、群母平声字分别和齐、撮两呼相拼时,现在读作q;

中古心母字、晓母字、邪母字、匣母字分别和齐、撮两呼相拼时,现在读作x.

25、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如何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推断古代的入声字?

根据中古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入声字:

①不送气塞音b、d、g和塞擦音j、z、zh的阳平字。例:拔鼻白读德国革

② f a 例字:法罚乏

③ ue 例字:缺薛约(瘸、靴、嗟除外)

④ zh、ch、sh+ uo 例字:卓说戳

⑤ b、p、m、d、t、n + ie 例字:憋跌贴涅(爹除外)

⑥ d、t、n、l、z、c、s + e 例字:得则色侧

六、标点翻译题

26、标点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于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

翻译

开皇初年,仪同刘臻等八个人一块到法言家里做客。夜深酒足之后,大家谈论起了音韵。因为现在各地的语音和声调不同,各种韵书的取舍也就不相同。南方音过于清浅,北方音含有更多的重音浊音;西北地区把去声读为入声,西南地区的平声则读得类似去声。有把支、脂、鱼、虞看作同一个韵的,还有把先、仙、尤、侯共用一个上字来切的。如果为了临文用韵的便利,那么清浊就可通用;但如果要剖析声韵,那么就需要区分轻音和重音了。在这些方面,吕静的《韵集》,夏侯泳的《韵略》,阳休之的《韵略》,周思言的《音韵》,李季节的《音谱》,杜台卿《韵略》等韵书的描述相互不同。南方的韵书取韵和北方大不相同。于是我们讨论南北方读音不同与古今语音的相同和差别之后,打算进一步来选择精精炼准确的标准,除去舒缓之类含糊的记音词语。其中,萧该、颜之推作了较多的决定。魏彦渊对法言说:

“向来都是讨论难处,既然有疑点的地方都解决了,为什么不随着我们的讨论把它们记录下来呢?我们几个人定下来的就算是确定了的。”陆法言于是在灯下提笔粗略地记录了纲要。

【练习二】

一、简释下列术语:

声纽:音韵学术语。古代没有表示声母的音标,表示声母的方法是选用一定的汉字作为代表,如表示“b”这个声母就是选用了“帮”这个字作为代表,这些声母代表字称作声纽、字母或声类。声纽又称音纽或纽。

字母:音韵学术语。声母的代表字。

五音:是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三十六字母进行的分析归类,五音的名称是:唇、舌、齿、牙、喉。

七音: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声母的分析归类。是从五音中的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以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

韵部:从押韵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把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个部类,每一个部类叫一个韵部。

二、多选题

1、下列材料可供音韵研究的有( AC )

A、古韵文

B、象形字

C、形声字

D、衍文

E、义训

2、下列属于阳声韵的是( CE )

A、歌部

B、屋部

C、真部

D、侯部

E、谈部

3、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ABCDE )

A、谐声偏旁

B、上古声训

C、中外译音

D、《诗经》用韵

E、上古作品中的通假字

4、下列材料能说明“古无轻唇音”的是( BC )

A、“陈”与“田”通用

B、“文水”即“门水”

C、板,从木反声

D、篤,从马竹声

E、澄,从水登声

5、下列各条材料中,能说明“古无舌上音”的是(BD )

A、“伏羲”即“庖羲”

B、都,从邑者声

C、“敷”读如“铺”

D、眺,从目兆声

E、扮,从手分声

6、下列流转现象属于韵对转的是( DE )

A、“颁”(文部)通“班”(元部)

B、“柔”(幽部)和“弱”(药部)同源

C、“幺”属宵部,幼属幽部

D、“碍、凝”分属之,蒸部

E、“亡”(阳部)通“无”(鱼部)

7、今声母f来源于三十六字母中的( BDE )

A、微

B、非

C、帮

D、敷

E、奉

8、今去声字来源于古代的( ABE )

A、去声

B、全浊上声

C、平声

D、全浊入声 E次浊入声

二、默写宋人三十六字母表(略)

三、简释王力上古三十部表的结构,并列出其中所有对转、旁转关系。

1、王力三十韵部表(按教材P540表)的结构:同一横行的韵部之间主要元音相同,同一直行的韵部之间韵尾发音部位相同。具体来说,第一列为阴声韵,没有韵尾或韵尾为元音;第二列为入声韵,韵尾为塞音;第三列为阳声韵,韵尾为鼻辅音。

2、明白对转、旁转的涵义。

四、普通话读鼻尾韵、上声、去声的字古代会不会是入声字?为什么?

普通话读鼻尾韵不会是入声字。上声字、去声字可能是入声字。中古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演变有一个显著特点:入派三声。即现代普通话中入声消失,古读入声的字现在分别读作平(阴平、阳平)、上、去三声。普通话鼻尾韵的字来源于古阳声韵,不可能时入声字。

五、举例说明普通话平仄和古平仄的异同。

普通话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平仄为: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

六、默写王力上古三十部表。(略)

七、默写《早梅诗》。

《早梅诗》是明代兰茂先生在《韵略易通》将北方话的三十个声母简化为二十个,并将其归纳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早梅诗》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练习三】

一、填空

1、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上古、中古、近古、

现代四个时期。

2、现存最早、流传最广的韵书是《广韵》,元代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中原音韵》。

3、明代古音学家陈第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

4、清代古音学家顾炎武离析《广韵》,分古韵为十部。

5、段玉裁提出“同部必同韵”,利用谐声字研究古韵。

6、钱大昕提出了“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7、隋朝陆法言所编《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韵书,此书原本已失传,其音系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

8、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归纳北曲的用韵而成,是反映近古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9.明末古音学家陈第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提出语音有历史变化的观念。清初顾炎武在陈第的启发下归纳《诗经》、《楚辞》等诗文用韵,分古韵为十部。

二、名词解释:

1.《切韵》: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韵书,成书于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等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

2、《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在自己的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北曲创作的理论总结,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也是一部切合实用的北曲用韵谱,是作北曲者所共同的音韵规范。

3、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帮滂并明……(36字母会默写),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4、叶音说:叶音,是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了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朱熹大倡“叶音”读《诗经》,后人效仿多之,被称作叶音说。

5、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 206 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 韵,后人渐为106 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三、用音韵学术语写出下列中古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例:微,重唇次浊擦音知,舌上全清塞擦音

从端群喻

来日匣邪

帮定娘敷

四、中古到现代,声调的演变规律有哪些内容?

1、平分阴阳

2、(全)浊上变去

3、入派三声:全浊入声变阳平;次浊入声变去声

为什么说“叶音法”是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

1、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2、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

五、按阴、入、阳三声排列,逐一列出上古音的韵部。(略)

六、你如何看待“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

答:段玉裁通过对《说文》的研究,发现了上古“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理,即同一个谐声偏旁的诸多形声字,上古属于同一个韵部。这个原则在汉字造字之初是绝对的,因此它能检验运用诗经韵脚字系联的上古韵部的正确性,并能扩大诗经韵部的归字,在研究上古韵部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一些字的读音会发生诸如如对转、旁转等流转现象,如,“诗、特、等”三字声符同是“寺”,但分属之、职、蒸三个韵部。所以“同谐声必同部”不是一个最高原则,它具有检验的作用,而不能单纯以这个原则来归纳上古韵部。

七、什么是“浊音清化”?“浊音清化”有什么规律?

浊音清化是指中古声母中的全浊音声母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变到相应的清音声母中去了。“浊音清化”的规律为:平声的全浊音声母字变成了相应的送气音,仄声的全浊音声母字变成了相应的不送气音。

九、中古三十六字母中哪一些属浊声?(略)

十、什么叫“谐声偏旁”?举例说明谐声偏旁在音韵学研究上的重要性。

谐声偏旁即一个形声字的声符。

谐声偏旁是考求上古韵部的依据之一,段玉裁的“同谐声必同部”能把《诗经》《楚辞》等韵文没有用到的字归纳到各个韵部中,如,(省略)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助于我们和中古音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上古声母的重要结论,如,枹从木包声,可知上古重唇和轻唇音不分。

[练习四]

一、研究上古声母的著名学者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近定。

章太炎:娘、日二纽归泥

二、谈谈清代以来学者对上古韵的分部情况。

顾炎武10 江永13 戴震25 段玉裁17 孔广森18

王念孙22 江有诰21 王力:30

三、陈第在《毛诗古音考》里提出的关于古音学的著名观点是什么?

“……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四、什么叫阴阳对转?

阴阳对转: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指上古汉语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是清代学者孔广森创立的术语。

五、研究上古音的材料有哪些?

《诗经》《楚辞》等韵文、谐声系统、异文材料、方言、注音、声训、对音、古音通假等材料。

二、解释下列古音现象:

1、“匍匐”古人又写作“扶服”“伏羲”又写作“包牺”。

古无轻唇音,上古时期轻唇音还未从重唇音分化出来。

2、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毛传:“调,朝也。”郑笺:“朝饥”。

古无舌上音,上古时期舌上音还未从舌头音分化出来。

3、《诗经》“敷政优优”,《左传》引作“布政优优”。

古无轻唇音

4、广州方言中把古代微母字“无、尾、望、闻、蚊”等读成[m]声母。

古无轻唇音

5、《论语》“君子笃于亲”,《汗简》五云:“古文作竺”。

古无舌上音,

6、《说文》冲读若动。

古无舌上音,

7、王必无人,臣奉璧往使。“奉”今作“捧”。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司马贞索引:“汶汶者,音闵。汶汶犹昏暗也。”古无轻唇音

9、枹(fú):《说文》:“击鼓杖也,从木包声。”

古无轻唇音

三、給下面一段《說文》段注加上標點。(15分)

蹲也。足部曰蹲,居也。二字爲轉注。今足部改居爲踞,又妄添踞篆,訓云蹲也。總由不究許書條理,罔知古形古義耳,立部竣下亦曰居也,亦同義而譌爲偓竣也。葢俗本之紛亂如此。說文有凥,有居。凥,處也。从尸得几而止,凡今人居處字古衹作凥處。居,蹲也。凡今人蹲踞字古衹作居。廣雅釋詁二凥也一條,釋詁三踞也一條。畫然分别。曹憲曰:按說文今居字乃箕居字,近之矣。但古人有坐、有跪、有蹲、有箕踞,跪與坐皆厀著於席,而跪聳其體,坐下其 詩所謂啟處。四牡傳曰:啟,跪也。處,居也。四牡不遑啟處。采薇,出車作不遑啟居,居皆當作凥,許凥下云處也。正本毛傳引伸之爲凡凥處字也。若蹲則足底著地,而下其 聳其厀曰蹲。其字亦作竣,原壤夷俟,謂蹲踞而待,不出迎也。若箕踞,則 席而伸其腳於前,是曰箕踞。趙佗箕踞見陸賈,聞賈言乃蹷然起坐是也。箕踞爲大不敬。三代所無。居篆正謂蹲也。今字用蹲居字爲凥處字。而凥字廢矣。又别製踞字爲蹲居字,而居之本義廢矣。从尸古聲。各本作古者居从古,乖於全書之例。淺人因下云俗居从足而竄攺譌謬耳。今正。九魚切。五部。(《說文解字注·八篇上》)

【练习六】

一、填空题

1.从______顾炎武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段玉裁,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 ____30__部。

2.《切韵》是隋代_陆法言______编写的,分为__193_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陈彭年__编成《广韵》。

3.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精清从心邪,舌上音是指知澈澄娘。

4、上古时代的韵部是根据《诗经》的用韵和_《楚辞》_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5、中古音以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为代表。

6、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流水对________和___借对_______。

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仄仄平平仄仄平。

1、反映元明清时代语音的韵书是( D )

A、《切韵》

B、《广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

2、《诗经·鄘风·相鼠》:“《相鼠》刺无礼也。”陆德明《毛诗音义》:“相息亮反。”这说明“相”和“亮”两字的关系是( B )

A、双声并且迭韵

B、迭韵并且声调相同

C、同义词

D、双声并且声调相同

3、下列韵部属于入声韵的是( C )

A、鱼

B、微

C、药

D、耕

4、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C )。

A《切韵》 B《广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

5、《诗经·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陆德明《毛诗音义》:“遄市专反。”这说明“遄”和“专”两字的关系是( B )

A、双声并且迭韵 B 迭韵并且声调相同 C 同义词 D 双声并且声调相同

6、下列韵部属于阴声韵的是( A)

A、侯

B、职

C、月

D、蒸

7、第一个给古韵分部的音韵学家是(C )

A、吴棫

B、陈第

C、顾炎武

D、钱大昕

8、下列字母中,重唇音是( A )

A、帮

B、敷

C、定 D彻

9、下列字母中,舌头音是( D )

A、知

B、从

C、穿

D、泥

三、名词解释

1、出韵:近体诗用韵,要求必须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

2.粘:近体诗的格律规则之一,指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平黏平,仄黏仄,把两联粘联起来。

3、对:是近体诗的格律规则之一,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4、三平调:是指格律诗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即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个必须是仄,否则句尾就有三个平声字,即是三平调。三平调是格律诗的大忌。

5、孤平:格律诗“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除韵脚字以外,全

句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

6、流水对:一个对仗联出句和对句字面是对仗,意思却是前后相承,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上下文意连贯而下,如流水不断,故名。也叫走马对、串对、顺对。

四、简答

1.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1)韵在句中的位置

?A、句尾用韵。B、句中韵。

2)一章所用的韵数

?A、一韵到底。B、换韵。(随韵)

3)韵脚相互位置

?A、句句押韵。(排韵) B、隔句押韵。C、押交韵和抱韵

2.“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经·邶风·谷风》)句中的“匍匐”一词,在古书的引用中有的作“扶服”,有的作“蒲服”,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

古无轻唇音。“匍匐”为连绵词,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只有表音作用,字形与词义并无必然联系,因而,同一个连绵词会有不同形体(异文),这些不同的形体之间存在同音的关系,比如“匍匐”和“蒲服”同音。

3.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

音同或音近

4.什么是韵?韵和韵母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韵,指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一个部类,每一个部类叫一个韵,韵不区分介音。

韵和韵母不是一回事。因为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之后的全部,韵则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韵母是分析音节的概念,而韵则主要是作为诗文押韵的概念出现的。

5. “澄”以“登”为声符,“都”以“者”为声符,可是“澄”与“登”,“都”与“者”的声母却都不一样,为什么?

古无舌上音

6.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辈”、“排”等,可是,“非”是轻唇音“非”母,“辈”和“排”分别是重唇音“帮”母和“滂”母,这是为什么?

古无轻唇音

7.近体诗有哪些特点?

1.字数---律诗8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

绝句4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排律10句以上。

2.押韵-押平声韵。不换韵。

3.平仄-句中平仄相间,对句平仄相对。

4.对仗-尽量多用对仗。律诗除首联、尾联外,以对仗为原则。

8.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是什麽?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韵脚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韵脚之外,受到格律的既定格式限制。

2.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一般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3.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 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且要在同一个韵部。

3.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4. 一般用平声韵。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 A.宀 B.厂 C.示 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是会意字的一组是15 、按照传统的为异体字的是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六书”体例,“牟”() 是() A 采明北晶 B 耳字应属() A 佗——他 B 翦A 八卦说 B 结绳林从解 C 治星炊 A 象形 B ——剪 C 说——说 C 仓颉造字信 D 自文蚕进指事 C 会悦 D 反——返 说 D 图画说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意 D 形声23、下列各组字,关系2、《周易 ?系辞》和《说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16、下列四组字中,全为通假字的是()文解字》认为“八卦”()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陈——阵B 赴为()所作 A 超街碧冈 B 风()——讣 C 矢—— A 神农瓣闻闽 C 阁围屈 A 亦街炎伐 B 涉屎 D 曾——增 氏 B 伏牺觉 D 辩凤国裹崔莫私 C 安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 氏 C 仓10、“辟”和“避”的即和牧 D 鸣最多的字典是颉 D 郑樵关系是()步武益() 3 、按照传统的“六 A 古今字 B 通假17、下列四组字中,全A《康书”体例,“益”字应字 C 繁简是形声字的一组是熙字典》 B《汉语大字 属()字 D 异体字()典》 C《中华字海》 D A 象形 B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 A 修约菜苗 B 保《词源》 指事 C 会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禄私空 C 寐融照25 、“北”是一个意 D 形声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哀 D 问娶分笺()字。 4 、按照传统的“六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18 、下列四组形声字 书”体例,“亦”字应文化早期,距今约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属()()年至 5000 是()形声 A 象形 B 年 A 攻期江棋 B 郊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 指事 C 会 A 2000 B 胡鸽邵 C 河诂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意 D 形声3000 C 超 D 滑株鸠功( ) 5 、按照传统的“六40000 D 4500 19、“说——悦”这组 书”体例,“眉”字应12 、按照传统的“六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 a 桃 b 属()书”体例,“保”字应的关系是()雅 c 洗 d A 象形 B 指属() A 改换意符 B 增室 e 篇 f 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加意符 C 读音相贼g 颖h 意 D 形声事 C 会同 D 意义同源彩 6 、按照传统的“六意 D 形声20、《经传释词》的作 书”体例,“吹”字应13 、按照传统的者是() A a b c /d e /f g 属()“六书”体例,“自” A 王引之 B h A 象形 B 指字应属()张玉书 C 阮 B a b /c h /d e /f 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元 D 许慎g 意 D 形声事 C 会21、下列各组汉字,象 7、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C a c /b h /d e /f 是象形字的一组是14 、按照传统的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g ()“六书”体例,“星”组是() D a b c g /d e /f h A 丘皿行回 B 人字应属() A 止末行锦 B 目27、《说文解字 ?叙》 血象舟 C 山雨 A 象形 B 指曰戒哀 C 又甘受中所谓“视而可识,察目本 D 果州考豆事 C 会朝D皿亦眉疆而见意”,指的是“六8、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22、下列各组字,关系书”中的()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A八卦说 B结绳说C 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 仓颉 D 郑樵3、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益”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4、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亦”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5、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眉”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6、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吹”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象 形字的一组 是() A丘皿行 回 B人 血象 舟 C 山雨目 本 D果 州考豆 8、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采明北 晶 B耳 林从 解 C治 星炊 信 D 自文蚕进 9、下列四组 形声字中,属 内形外声的 一组是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10、“辟”和“避”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通假字 C 繁简字 D 异体字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 号,这几个符 号属于大汶 口文化早期, 距今约 ()年 至5000年 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 12、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保”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3、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自”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4、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5、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6、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亦街炎 伐 B涉 崔莫 私 C安即和 牧 D鸣步武益 1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形 声字的一组

大学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站点: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括号里)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1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一一婚 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一一遯B脩一一修 C 辟一一避D罢一一疲 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A A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120分钟 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A B C D A B C D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盍各言尔志? 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B ) A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 A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10 、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 A A惠等哭,舆归营。 B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填空题(共20分) 1、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 12 ____ 卷。 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助字辨略》_____________ 。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 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 ______ 的注音方式。 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________ ,本义是戒备,警戒__________ 。 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________ ,本义是洎赶、竞争_________ 。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 “无”与“勿”是古今字。 C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这是中国—的奠基之作,收字—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 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________ 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__ 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 ,声符为________ 。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 ,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__ 。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苴 丿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 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1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参考答案 试题(1 )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 (2) 试题(1)参考答案 (3) 古代汉语试题(2) (5) 试题(2)参考答案 (6) 古代汉语试题(3) (8) 试题(3)参考答案 (8) 古代汉语试题(4) (10) 试题(4)参考答案 (10) 古代汉语试题(5) (12) 试题(5)参考答案 (13) 古代汉语试题(6) (15) 试题(6)参考答案 (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 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 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叫宾语前置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 主要有四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 2、什么是隶变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最重要的标志是: 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1.--------------- 1.汉字是【B】A。拼音文字B。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 2.最早界说"六书"的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玉书 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B】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 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 6.与"颖"的形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 7.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A.茅简耄空B。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 8.依据文字的通行时代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 9.以形体特点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 10.因用途而命名的是【B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 11.标志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最终完成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2.--------------- 1.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C】A。只有现在的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是形义统一的。C.只有早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 】A.许慎B。玉书C.阮元D.王引之 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学著作是【B】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 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C】A.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的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 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B.台甚高。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2.下列各组字中,是通假字的一组【A 】A.佚逸B.卒族C.尘D.受寿 3."距"和"拒"两字的关系是【C 】A。"距"是"拒"的古字B."距"是"拒"的简化字C."距"是"拒"的假借字D."距"是"拒"的异体字 4.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C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C.今岁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C】A.舍一捨B。翦一剪C.置一真D.说一悦6.分化字的类型有【D 】A.分化本义B.分化引申义C。分化借义、分化广义D。分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分化借义、分化广义 4.---------------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姜氏何厌之有? B 敢问何谓也?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 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