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项病史采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实践技能病史采集模板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主诉患者主要描述自己的症状和不适,包括病程、频率、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等。
现病史详细描述患者当前的疾病情况,包括以下方面:1.发病时间:2.疾病起因(如外伤、感染等):3.主要症状及其特点:4.疼痛部位、性质和程度(如针刺、胀闷等):5.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6.伴随症状(如发热、头晕等):既往史1.过去是否有类似或相关的健康问题?2.是否有其他慢性或遗传性疾病?3.是否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4.是否长期服用药物?具体是哪些药物?家族史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与其当前健康问题相关或类似的情况,包括以下方面:1.相关疾病的发生率:2.是否有遗传性疾病?3.其他家族成员的健康情况。
个人史询问患者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包括以下方面:1.饮食习惯(如荤素搭配、饮食偏好等):2.睡眠情况(如入睡困难、多梦等):3.排便习惯(如便秘、腹泻等):4.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5.运动情况(如是否经常运动、运动强度等):6.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如是否接触有害物质等):诊断结果如果患者已经被其他医生诊断过,请提供相关的诊断结果和检查报告。
中医四诊观察1.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颜色等。
2.闻诊: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声等。
3.问诊:进一步询问患者有关症状的细节。
4.切诊:通过按摩脉搏等方式,观察患者的脉象。
中医诊断根据以上信息,结合中医理论,给出中医诊断结果。
中医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方面:1.中药治疗:给出具体的中药处方和用法。
2.针灸治疗:给出具体的针灸穴位和操作方法。
3.推拿按摩:给出具体的推拿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
4.其他辅助疗法:如艾灸、拔罐等。
随访计划制定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以下方面:1.随访时间和频率:2.随访内容和评估指标:3.患者自我管理建议:以上是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中医实践技能病史采集模板。
19种症状病史采集问诊内容(5篇范例)第一篇:19种症状病史采集问诊内容病史采集诱因:着凉、淋雨、劳累、饮食、药物、外伤、情绪、手术、感染发热:程度、热型、有无畏寒或寒战。
皮肤粘膜出血:皮肤出血点的颜色、部位、数量,有无瘙痒。
有无其他部位出血。
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咳嗽、咳痰:性质、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有无咳痰,痰的性质、痰量及气味。
喀血:痰中带血的量和颜色。
此处喀血的急缓、性状和量。
呼吸困难:发病的缓急,是吸气性还是呼气性,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活动、体位的关系,有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加重或缓解因素。
心悸:持续时间,发作时情况,是否突发突止,加重或缓解情况。
水肿:发生的缓急、程度,开始水肿的部位,与体位的关系,是否为凹陷性及对称性,又无颜面部水肿,加重或缓解因素。
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呕吐物气味、形状、量,加重或缓解因素。
呕血与便血:次数及量,呕吐物的颜色。
是否混有食物。
便血次数,大便性状及量。
腹泻与便秘:发作时每日腹泻及粘液血便次数、量、形状,有无里急后重。
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
多久排便1次、量、性状,有无费力感、间断或持续性、肛周情况。
黄疸:黄染发生的速度、程度及大小便颜色。
消瘦:体重下降的程度与速度。
无尿、少尿与多尿:出现的时间,尿量、尿色变化,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尿频、尿急与尿痛:排尿频率、每次排尿量,有无尿急。
尿痛具体位置、性质、出现的时间。
血尿:发现的时间,与腰痛的关系,是否有肉眼血尿或伴有血丝、凝血块。
眩晕:发作的时间、频率、性质及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
抽搐与惊厥:肢体抽动部位和抽动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发绀。
伴随症状:有无呼吸困难,有无发热、乏力、盗汗,有无头昏、头痛,有无反酸、嗳气,有无腹泻、腹胀、腹痛,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关节痛第二篇:病史采集----问诊病史采集----问诊2011-09-06 10:51 |(分类:默认分类)第一节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所进行的特定的人际交流。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18项中医护理教育技术评分标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的18项中医护理教育技术评分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简要介绍:1. 中医药护理知识:评估中医药护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理学、中医诊断和治疗等知识内容。
2. 中医药护理技能:评估中医药护理的实践技能,包括中医病史采集、中医辨证施护、中医药物制剂与使用等技能要求。
3. 中医药护理操作规范:评估中医药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包括中医药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卫生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4. 中医药护理沟通技巧:评估中医药护理与患者、家属、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和非口头沟通等。
5. 中医药护理责任与义务: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患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等方面。
6. 中医药护理风险评估与控制: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能力,包括中医药护理操作的安全措施等。
7. 中医药护理记录与信息管理: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记录准确性和信息保密性等方面。
8. 中医药护理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在团队中的协作和领导能力,包括与其他护理人员、医生和中医师的合作等。
9. 中医药护理倡导和推广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的倡导和推广中医药护理的能力,包括向患者和社会宣传推广中医药护理的重要性等。
10. 中医药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的能力,包括制定和实施中医药护理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11. 中医药护理研究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的科研能力,包括中医药护理研究设计和执行等方面。
12. 中医药护理伦理与职业道德: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13. 中医药护理宣教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的宣教能力,包括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中医药护理知识和指导等方面。
14. 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与改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质量的评价和改进能力,包括对中医药护理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常见病史采集主要症状特点答题技巧1.发热:程度和热型,有无畏寒、寒战。
2.皮肤黏膜出血:颜色、数量,是否高处皮面,有无瘙痒。
除四肢外,其他部位皮肤有无类似情况。
3.疼痛:具体部位、程度、性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
(1)头痛:具体部位、性质、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
(2)胸痛:具体部位、性质、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有无放射,加重或缓解因素(与活动、呼吸的关系)。
(3)腹痛:具体部位、性质、程度、发作频率、有无放射痛,与排便的关系,加重或缓解因素(与饮食的关系)。
(4)关节痛:性质、程度,发生频率、持续的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
发病关节部位、个数,有无关节红肿、变形、运动障碍。
(5)腰痛:具体部位、性质、程度,起病缓急,发作频率,有无放射。
是否进行性加重,加重或缓解因素。
4.咳嗽与咳痰:(1)咳嗽:性质、音色、程度,发生的时间和规律,加重活缓解因素。
有无咳痰,痰的性状和量。
(2)咳痰:性状、量、顏色、有无异味,有无季节性,加重活缓解因素。
5.咯血:痰中带血的量、顏色、性状。
此次咯血的急缓、性状和量。
6.呼吸困难:程度,有无夜间呼吸困难,加重活缓解因素(与活动与体位的关系)。
7.心悸:发作方式、持续时间,脉率快慢,是否规整,加重或缓解因素。
8.水肿:首发部位、发展顺序、发展速度,是否为凹陷性及对称性,与体位变化及活动的关系。
9.恶心与呕吐:恶心与呕吐发生的关系;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是否呈喷射性,呕吐物气味、性状和量,加重或缓解因素。
10.呕血与便血:(1)呕血:次数、量、具体颜色,是否混有食物。
(2)黑便:次数、量、具体性状。
11.腹泻与便秘:(1)腹泻:每日大便次数、量、形状,加重或缓解因素。
(2)便秘:每日大便次数、量、形状,加重或缓解因素。
与腹泻的关系。
12.黄疸:发生部位、颜色,有无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及皮肤黏膜出血。
大小便:尿色、尿量,粪便颜色(如有无白陶土样便)。
病史采集知识点总结一、病史采集的目的1. 确认诊断:病史采集是诊断过程的第一步,对于许多疾病来说,病史采集是确诊的关键步骤。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时间、病程特点、病因、家族史等信息,从而初步确定可能的诊断。
2. 制定治疗方案:病史采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当前症状、既往治疗情况、不良反应、过敏史等信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评估预后:通过病史采集,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进展速度、并发症风险等信息,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医疗建议。
二、病史采集的流程1. 主诉:患者自觉症状,通常由患者或陪护亲属提供,是病史采集的第一步。
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其症状的发生时间、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信息。
2. 现病史:现病史是对患者当前患病情况的详细描述,包括病因、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就诊情况、用药治疗情况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主诉逐一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注意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变化规律、诱因、诊断过程、治疗效果等信息。
3. 既往史:既往史包括过去的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尤其是现患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情况,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4. 个人史:个人史包括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睡眠、职业、精神状态等信息,其中一些因素与特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史,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饮食结构等对疾病的影响。
5. 体格检查:病史采集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
体格检查的内容包括一般状况、生命体征、面色、体形、皮肤、淋巴结、心肺腹四大系统等方面。
三、病史采集的技巧1. 主动询问: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医生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引导他们逐一描述患者的症状、病史及相关信息,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一、牙痛某男,20岁,右下后牙肿痛2日〔一〕病史采集:1.询问疼痛性质、剧烈程度和延续时间。
2.引起牙痛的因素。
3.是否有牙疼和反复肿痛的历史。
是否先痛后肿。
4.是否了解牙痛的部位。
痛时是否扩散到其他部位。
5.是否有牙松动和食物嵌塞史。
6.是否伴有开口受限、吞咽痛等其他病症。
〔二〕应考虑的可能疾病和鉴别诊断:1.急性智齿冠周炎2.急性牙槽脓肿3.牙周脓肿4.牙髓牙周联合病5.急性龈乳头炎二、牙松动某女,26岁,左下后牙松动半年〔一〕病史采集:1.其他部位有无牙松动的情况。
2.牙龈出血的情况。
3.有无食物嵌塞及口腔异味史。
4.有无牙齿剧痛史或其他感觉异常。
5.有无进食时疼痛或疼痛加重。
6.有无外伤史、牙周手术史或正畸医治史。
7.是否妊娠期、月经期或长期服用激素类避孕药。
8.是否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
9.家族史情况。
〔二〕应考虑的可能疾病和鉴别诊断:1.牙周炎2.急性根尖周炎3.牙周脓肿4.咬合创伤5.糖尿病6.牙齿外伤7.颌骨肿瘤三、牙龈出血某男,40岁,后牙区牙龈出血1个月〔一〕病史采集:1.询问何种情况下出血、出血量及延续时间。
2.询问是否吸烟、营养、睡眠等生活习惯相关内容。
3.有无牙齿松动及食物嵌塞病史。
4.有无拔牙或外伤史。
5.口腔内其他部位牙龈或黏膜情况。
6.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史。
7.有无全身用药情况。
8.是否全身其他部位常有出血不止或出现瘀斑等。
〔二〕应考虑的可能疾病和鉴别诊断:1.牙龈炎2.牙龈息肉3.牙周炎4.具有剥脱或糜烂性的牙龈疾病5.白血病、高血压、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四、牙龈肥大某女,22岁,牙龈肥大2年〔一〕病史采集:1.是否伴有牙龈出血及牙痛、口臭病症。
2.询问何种情况下出血、出血量及延续时间。
3.询问家族史及发病或者加重年龄。
4.询问既往及当前服药史。
5.有无近年消瘦、发热、疲乏等全身其他病症。
6.是否妊娠期。
〔二〕应考虑的可能疾病和鉴别诊断:1.慢性龈炎2.增生性龈炎3.药物性牙龈增生4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瘤〕5.遗传性牙龈纤维瘤6.白血病的牙龈病损7.Kaposi肉瘤五、口腔黏膜溃疡某男,45岁,口腔溃疡半年〔一〕病史采集:1.是否有周期性反复发作史。
---------------------------------------------------------------最新资料推荐------------------------------------------------------
18项病史采集要点
18 项病史采集要点胸痛病史采集案例胸痛的相关疾病很多,都是一些急重症疾病和常见病,是病史采集常考点之一。
爱爱医整理了通过胸痛的要点进行病史采集的介绍。
并随文章附有病历书写规范。
王某, 48 岁,男,突发心前区疼痛伴大汗 1 小时,急诊入院。
要求:
你作为住院医师,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诉,请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
时间:
准备 3 分钟,口述回答 7 分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病史采集评分要点:
(总分 15 分)一、问诊内容(13 分)(一)、现病史(10 分)⒈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 分)⑴心前区疼痛范围、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放射部位,诱发和缓解因素 3 分⑵呼吸困难程度,有无咳嗽、气喘、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2 分⑶发病诱因及有无发热和休克等伴随表现?
2 分⑷饮食、睡眠和二便情况 1 分⒉诊疗经过(2 分)
⑴是否到医院看过?作过哪些检查? 1 分⑵治疗情况如何?
1 分(二)、其他有关病史(3 分) 1、药物过敏史 1
1/ 3
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史及吸烟、饮酒情况 2 分
二、问诊技巧(2 分) 1. 条理性差、不能抓住重点 0. 5 分
2. 没有围绕病情询问 0. 5 分
3. 问诊语言不恰当 0. 5 分
4. 暗示性问诊 0. 5 分胸痛病史采集一、针对胸痛的问诊 1. 胸痛的诱因:
(1)剧烈咳嗽或强力劳动后胸痛可能为肌肉损伤;(2)咳嗽、负重或屏气后出现胸痛伴有呼吸困难考虑气胸;(3)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考虑心绞痛、心肌梗塞;长期卧床、瓣膜病史或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出现胸痛伴呼吸困难考虑肺栓塞;(4)外伤后考虑肋骨骨折及局部软组织损伤;(5)吞咽异物或腐蚀剂后要考虑急性食管炎。
2. 发病部位:
心绞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纵隔或食管疼痛位于胸骨后;胸膜炎位于两侧季肋部;肋间神经痛沿神经走形分布; 3. 性质:
烧灼痛或刺痛见于神经痛、食管疾病;压榨样痛、闷痛考虑心脏疾病;撕裂样、剧烈疼痛考虑大血管疾病。
4. 放射方式:
心绞痛向颈部、左臂放射;胸膜炎可上腹部、两侧肋胁部放射; 5. 缓解方式:
心绞痛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胸膜炎在屏气时减轻;
---------------------------------------------------------------最新资料推荐------------------------------------------------------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胸痛因运动而减轻。
6. 伴随症状:
肺部疾病引起的胸痛多伴有咳嗽;食管疾病伴有吞咽困难;大面积肺栓塞胸痛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发热、咯血;急性心肌梗塞可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