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教育制度的稳定性与变革

论教育制度的稳定性与变革

论教育制度的稳定性与变革-教育学原理论文

论教育制度的稳定性与变革

【内容提要】教育制度的稳定性,既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又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秩序环境。教育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必须是稳定的,但又不可能永久不变。

【关键词】教育制度/稳定性/变革

【作者简介】王官诚(1965-),男,四川达州人,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四川成都610068;

李江源(1964-),男,四川南充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制度研究。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09)08-0020-05

正确处理好教育制度变革与教育制度稳定的关系,对于促进教育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教育制度制定者还是教育制度执行者,大都非常重视教育制度的稳定性,担心对“旧”教育制度的变革与新教育制度的出台会使人们产生教育制度多变的错觉,往往难以做出决断。即使是做出了决断,在实施教育制度变革的过程中也是顾虑重重。因此,处理好教育制度变革与教育制度稳定的关系,具有较为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我们只有以潜在的教育制度稳定为背景才能充分地认识与理解教育制度稳定与变革的关系。苏格拉底前希腊哲学中关于变易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分析此问题大有裨益。赫拉克利特学派为主张一切都处于不断变

1

化之中,即世界上一切事物在所有方面都是经常变化的。赫拉克利特曾说:“一切都是不断消长”,“除了变革以外,没有什么是持久的”[1]。但赫拉克利特自己完全清楚,一切事物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时时都在变化。所有方面的无所不在的变化只会出现混沌,必须有某种规律性才能把变化理解为变化,为了假定变化是以秩序为支撑的,他倚靠理性,认为理性在这变易的世界中是永恒的。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就缺乏这种眼光,以否认任何稳定性的存在而闻名,因此,也被迫否认进行任何有意义的交流意见的可能。既然他不能始终如一地表达他的否认,根据传说,他就只好摇动他的小拇指。这一教训是很清楚的,只有以至少是相对的永恒为背景时,才能掌握变化的存在与意义。如果什么都不稳定,世界会变成各种景象都是转瞬即逝的一片混沌,也就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当然,也不能如迈耶、海布罗纳等人以借口制度的稳定而否定变化。迈耶曾说:“关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19世纪前中国历史、古代埃及的停滞,以及在其他文明和文化中累积性变化的缺乏,都表明稳定和保守,而不是变化,一直是人类的普遍规律……”海布罗纳则说:“对世界上大多数只知道无变化的历史的人来说,对变革困难的强调似乎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的世界观受到我们独特历史经历的异乎寻常的动态性质的制约,因此强调变革的困难是一种必要的谨慎。与我们通常所接受的信念相反,变革并不是常规,而是生活中的例外。”[2]我们的立场是:教育制度变革包含着稳定,稳定也包含着变革。只有这个没有那个,将是难以理解的。尼斯比特曾说:“社会的相互作用不仅存在于社会的变革之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想回答变革中的因果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处理社会持续性的本质,然后,当我们转向是什么造成了所观察到的结构、特性或观

念的变化这种问题时,再处理各种变量,而不是常量。”[2]布罗厄斯也表达了相似的思想。他说:“在剑桥,有一种书籍被称作‘永恒之书’——数百年间剑桥积累下来的繁缛琐细的校规,清晰具体地界定着剑桥人的一举一动,似乎不可改变、不可抗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剑桥大学的一切制度规则只是一种自然的延续,无丝毫的变革,恰恰相反,引领剑桥大学发展的是连续不断的制度变革,“主导剑桥的并不是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的变化”[3]。因此,面对变化与稳定这一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应具有灵活性,不仅仅是对各种改变应作好容忍的思想准备,而且应有更积极的态度和立场,即愿意看到社会的各种教育制度处于不断改变之中,乐于使自己的生活与之协调。“具有灵活性的公民认为改变是政党的;他期待他所在的环境每年,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每天,都有所改变。当这些改变迫使他在自己的领导人上、自己的政策上、自己的计划上,甚至自己的生活方式上,作出相应的改变时,他也不会感到奇怪。”[4]同时,教育问题不会有一了百了的解决办法,调整、改进与变革教育制度将继续不断,永无尽期。由于教育制度变革永远无法完成,公民还必须心甘情愿地生活在并不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下,其灵活性在此表现为“求全与失望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态度”,“在两种极端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中庸之道”。当然,灵活性并不意味着单纯为了改变而改变。对于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即完全有理由进行变革时,不能为了稳定而稳定,持墨守成规的立场。不论是科学、行政管理技术、社会生活方法或教育制度的进步,都需要某种推陈出新的意愿。当然,如果那种意愿是粗心大意的和任性的,难免会造成祸害。既要有进步和创新的愿望,又要对未经尝试的事情有所怀疑以及对陌生事物的潜在危险有所忧虑,并把这二者协调起来。智慧渴望进步的心情不如不怕新鲜事物那样强烈;也不是害怕新鲜事物以致安于现状而不求进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