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的护理_措施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2
高血压危象护理措施
1 如何在高血压出现危象时提供护理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疾病,会产生严重后果,如出现危象时,就需要及时提供正确的高血压危象护理,预防病情恶化。
1.1 高血压护理的目的
高血压的护理目的是维护病人的血压正常,避免出现高血压所带
来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减轻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病情评估
病情评估是血压护理的前提,开展高血压危象护理,应首先根据
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和诊疗结论,初步进行病情评估,明确病
情及原因,从而为下一步护理提供依据。
1.3 护理介入
对病情和治疗明确后,结合护理评估,就可制定针对性的高血压
危象护理介入方案,以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1.4 的护理计划
根据高血压护理的目的及病情,护士应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对于偏头痛,心悸,反
复出汗等症状,采取心理干预、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以达到降低血
压作用。
1.5 药物治疗
如果不能控制血压仍然较高,则可以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状态及调节血液循环等。
1.6 护理观察
高血压护理过程中需要对病人的血压、心率、体型、水肿等危象进行定期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予以调整处理,缓解病情恶化。
上述是高血压在出现危象时,如何提供护理的具体措施,之所以需要个体化护理,是因为每个人抗病能力不一。
护士要仔细观察,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护理。
通过正确的措施及时控制血压,减轻病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突然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也可伴舒张压升高,出现危机生命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靶器官病变者可出现心绞痛、高血压脑病等。
治疗原则快速降压、脱水、利尿和镇静。
一、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或意识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饮食、药物治疗有关知识。
4.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发生并发症有关。
5.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缺少活动有关。
二、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神志、瞳孔、尿量。
2.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3.注意并发症征象的观察。
4.密切观察用药的反应及效果。
三、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尽早准确用药。
4.病情监测: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5.饮食护理:限制钠盐、脂肪摄入,限制饮酒。
6.协助生活护理,满足生活需要。
7.稳定情绪,必要时用镇静剂,做好心理护理。
四、健康教育1.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引起高血压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和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以引起重视。
2.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劝戒烟酒,劳逸结合,控制体重等。
3.学会自我心理平衡调节,保持乐观情绪。
4.根据病情、年龄决定活动量及方式。
5.教育病人服药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换药,定期门诊复查。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主要评估血压。
2、伴随症状:头痛、头晕、耳鸣、呕吐等。
3、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建立静脉通道,正确选用迅速有效的降压药物:常用的有酚妥拉明、硝普钠。
3、行心电监护,观察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4、对症处理:高血压脑病时,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注射液或快作用利尿剂静脉注射,以减轻脑水肿;躁动抽搐者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肌肉注射。
(二)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及心、肾功能变化;观察瞳孔大小及两侧是否对称;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及两侧肢体活动情况。
2、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使用降压药及其他药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
4、绝对卧床休息,将床头抬高 30 厘米,可以起到体位性降压作用。
5、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6、心理护理:嘱患者安静休息,稳定情绪,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对健康的危害,指导患者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2、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酒;劳逸结合。
3、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降压药的相关知识,规律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使用降压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骤降。
2、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措施1.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危象发生。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护理。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措施。
2. 高血压危象的定义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急骤升高,伴随严重的脑血管、心血管或肾脏损害的病症。
常见的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和高血压肾脏病。
3.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措施3.1 监测和评估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记录每次测量的数值和时间,并与基准值进行对比。
•心电图监测: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评估心脏的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神经系统评估: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表现。
•钠、钾、尿素氮和肌酐等实验室检测:评估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2 降低血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首要目标是迅速降低血压。
具体措施如下:•紧急药物治疗:给予急性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以快速降低血压。
•非药物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给予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3.3 平稳心脏功能心脏是高血压危象患者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之一。
以下是平稳心脏功能的护理措施:•控制心率:必要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监测心电图: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注意水盐平衡:限制液体摄入,避免水肿和心脏负荷的增加。
3.4 防止并发症高血压危象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护理中需积极预防并控制。
具体措施如下:•防止脑血管意外: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
•防止心脏并发症:维持心脏稳定、减轻心脏负荷,主动预防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防止肾功能受损:保持血压稳定、控制液体摄入,减轻肾脏负荷。
•防止其他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4. 结束语高血压危象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
高血压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没有得到及
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是
指体内血压突然升高到极端危险水平,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
如
何在高血压危象发生时进行正确的急救护理,将决定患者的生存几率。
以下将介绍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方法。
一、高血压危象的症状
高血压危象的症状包括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昏迷、抽搐等,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旦出现这
些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护理。
二、急救护理步骤
1. 静脉药物治疗:在高血压危象发生时,首先需要将患者送往医院
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将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降压药物,以迅
速降低患者的血压。
2. 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
3. 心电监护: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等情况,
因此需要进行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4. 维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高血压危象发生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气道通畅。
5. 防止并发症:高血压危象患者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等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以上是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步骤,希望广大患者和家属能够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在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保持冷静,正确处理急救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远离高血压危象的困扰。
高血压危象护理措施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称为静脉性高血压(VHT)。
它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不断的高血压,可能会发生头痛、晕厥、头晕等症状。
全球大约有15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81%的病人住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亡的人数超过220万。
高血压由于控制和管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并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工作极具紧迫性,需要科学的护理措施。
一、护理诊断针对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必须仔细,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病人的血压水平,是否存在既往病史或慢性疾病,是否有体征异常,是否应用了降压治疗,是否有低钠饮食,是否存在其他护理问题等。
这些都是护理诊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都必须被考虑在内,以便对整体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二、积极控制血压护理措施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控制血压,即有效监测血压,并采取措施控制和治疗血压,以避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一般来说,要求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以下即可,比如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120mmHg以下。
通过控制血压可以避免血压过高引起的症状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其他疾病。
三、主动控制风险因素除了积极控制血压,也要主动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严格控制体重、限制钠盐的摄入、不吸烟酒,以及定期运动等。
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同时,应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方式以控制血压。
四、建立正确的观念高血压患者应建立正确的观念,包括明确自己的血压水平,并积极改变和调整生活方式,以维持健康。
患者要充分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如控制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吸烟酒、保持适当的运动等。
并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并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调整药物和生活方式,以确保自己的血压得到正确控制。
五、有效护理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专业护理,以确保他们的血压处于正常水平,并在治疗和日常生活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