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和OSPF重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8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工程综合实践实验日期实验项目名称配置RIP与OSPF路由重分发实验地点实验类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学时 2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配置RIP与OSPF路由重分发,通过路由重分发实验,实现在不同路由协议之间发布路由的要点。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硬件:微型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机柜软件:RCMS管理平台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拓扑图1、在路由器上配置IP路由选择和IP地址2、配置RIP和OSPF路由协议3、配置重分发4、验证测试四、实验结果(本实验源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或实验结论、实验设计图)1、在路由器上配置IP路由选择和IP地址1-RSR20-1>en 14Password:1-RSR20-1#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1-RSR20-1(config)#hostname RouterARouter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0)#ip address 172.16.1.5 255.255.255.252 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0)#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0)#exitRouter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0RouterA(config-if-Loopback 10)#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Loopback 10)#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Loopback 10)#exitRouter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1)#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252 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1)#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1)#exitRouterA(config)#1-RSR20-2>en 14Password:1-RSR20-2#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1-RSR20-2(config)#hostname RouterBRouter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0)#ip address 172.16.1.6 255.255.255.252 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0)#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0)#exitRouter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1)#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252 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1)#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1)#exitRouterB(config)#1-RSR20-3>en 14Password:1-RSR20-3#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1-RSR20-3(config)#hostname RouterCRouterC(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RouterC(config-if-FastEthernet 0/0)#ip address 172.16.1.2 255.255.255.252 RouterC(config-if-FastEthernet 0/0)#no shutdownRouterC(config-if-FastEthernet 0/0)#exitRouterC(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30RouterC(config-if-Loopback 30)#ip address 172.16.3.1 255.255.255.0 RouterC(config-if-Loopback 30)#no shutdownRouterC(config-if-Loopback 30)#exitRouterC(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RouterC(config-if-FastEthernet 0/1)#ip address 172.16.1.9 255.255.255.252 RouterC(config-if-FastEthernet 0/1)#no shutdownRouterC(config-if-FastEthernet 0/1)#exitRouterC(config)#1-RSR20-4>en 14Password:1-RSR20-4#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1-RSR20-4(config)#hostname RouterDRouterD(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RouterD(config-if-FastEthernet 0/0)#ip address 172.16.1.10 255.255.255.252 RouterD(config-if-FastEthernet 0/0)#no shutdownRouterD(config-if-FastEthernet 0/0)#exitRouterD(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40RouterD(config-if-Loopback 40)#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RouterD(config-if-Loopback 40)#no shutdownRouterD(config-if-Loopback 40)#exitRouterD(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50RouterD(config-if-Loopback 50)#ip address 10.1.2.1 255.255.255.0RouterD(config-if-Loopback 50)#no shutdownRouterD(config-if-Loopback 50)#exitRouterD(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60RouterD(config-if-Loopback 60)#ip address 20.1.1.1 255.255.255.0RouterD(config-if-Loopback 60)#no shutdownRouterD(config-if-Loopback 60)#exitRouterD(config)#2、配置RIP和OSPF路由协议RouterA(config)#router ripRouterA(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4 0.0.0.3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3 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0.0.0.255 RouterA(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RouterA(config-router)#RouterB(config)#router ripRouterB(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4 0.0.0.3RouterB(config-router)#exitRouterB(config)#router ospf 10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 0.0.0.3 area 0 RouterB(config-router)#RouterC(config)#router ospf 10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 0.0.0.3 area 0 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3.0 0.0.0.255 area 0 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8 0.0.0.3 area 1 RouterC(config-router)#RouterD(config)#router ospf 10RouterD(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8 0.0.0.3 area 1 RouterD(config-router)#network 10.1.1.0 0.0.0.255 area 1 RouterD(config-router)#network 10.1.2.0 0.0.0.255 area 1 RouterD(config-router)#network 20.1.1.0 0.0.0.255 area 1 RouterD(config-router)#exitRouterD(config)#3、配置重分发RouterA(config)#router ripRouterA(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RouterA(config-router)#RouterB(config)#router ospf 10RouterB(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rip metric 50 subnetsRouterB(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RouterB(config-router)#exitRouterB(config)#router ripRouterB(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ospf 10 metric 1RouterB(config-router)#RouterD(config)#router ospf 10RouterD(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subnetsRouterD(config-router)#4、验证测试查看RouterA的路由信息查看RouterB的路由信息查看RouterC的路由信息查看RouterD的路由信息测试RouterA测试RouterD五、实验总结(对本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本次试验的内容是配置RIP与OSPF路由重分发,通过路由重分发实验,实现在不同路由协议之间发布路由的要点。
Rip1,将直连路由重分布到RIP v1中router ripnetwork 10.0.0.0redistribute connected2、将静态路由重分布到RIP V1中r1上:ip route 10.1.1.0 255.255.255.0 1.1.1.2router ripredistribute static //可以不指定度量值,把其当作是直连网络来通告3、将EIGRP路由重分布到RIP V1中需要指定度量值重分布,否则路由重分布不能成功。
router ripredistribute eigrp 1 metric 1 //R2接收的度量值为1,不增加1注意:EIGRP是无类路由,路由携带掩码,但RIP V1是有类路由,不携带掩码通告。
另:IGRP时,是将加入IGRP进程的接口也会重分布出去4、将OSPF路由重分布到RIP V1中router ripredistribute ospf 10 metric 1--------------------------------------------------------------------------- IGRP/EIGRP1、将直连接口重分布到IGRP或EIGRP //可以不指定度量值redistribute connected2、将静态路由重分布到IGRP或EIGRP //可以不指定度量值redistribute static3、将RIP路由重分布到IGRP或EIGRP //需要指定度量值Rip- eigrp#router eigrp 1#redistribute rip metric 1544 2000 255 1 1500##4、将OSPF路由重分布到IGRP或EIGRP //需要指定度量值Ospf -> eigrpRouter eigrp 1Redistridute ospf 1Default-metric 1000 10 1 255 15005、将ISIS路由重分布到IGRP或EIGRP //需要指定度量值,且需要指定路由类型(L1,L2,L1-2)6、将默认路由重分布到IGRP或EIGRP //可以不指定度量值(1)使用重分布静态路由(2)使用ip default-network命令,要求真实网络,需要通告进进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路由环路——三大协议的工作方式以及环路在协议中的解决方案班级:计算机1031学生学号:2010823139学生姓名:孙志强指导教师:钮鑫计算机技术系2013年1月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RIP协议运行过程 .. (1)1.1:RIP概述 (1)1.1.1:RIP的防环机制 (2)1.1.2:rip拓扑变化 (3)1.1.3:rip定时器 (3)1.1.4:默认路由 (4)1.1.5:浮动静态路由 (5)1.2:RIP环路现象以及解决方案 (5)第二章:OSPF协议运行过程 (8)2.1:OSPF概述 (8)2.1.1:链路状态算法 (8)2.1.2:特性简介 (9)2.2:网络类型 (9)2.2.1:区域划分 (10)2.3:LSA六种常见类型 (11)2.4:OSPF环路解决方案 (13)第三章:BGP协议运行过程 (16)3.1:BGP协议概述 (16)3.1.1:BGP协议特性 (16)3.2:BGP术语 (17)3.2.1:BGP属性 (19)3.2:BGP的选路规则 (26)3.3:BGP策略路由与路由策略 (28)3.4:BGP环路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28)第四章:对未来路由协议环路解决方案的展望 (31)4.1、环路分析 (31)4.2环路案例 (31)4.3、环路解决方案 (32)4.3环路的危害性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路由环路的产生及解决方案摘要在维护路由表信息的时候,如果在拓扑发生改变后,网络收敛缓慢产生了不协调或者矛盾的路由选择条目,就会发生路由环路的问题,这种条件下,路由器对无法到达的网络路由不予理睬,导致用户的数据包不停在网络上循环发送,最终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
OSPF多进程之间的路由重发布1、实验拓扑如下图:R1R4R3 R2Area 00spf 10Area 0Ospf 1002、实验目的:1、实现R2与R3之间互相访问时的数据分流。
R2访问R3的3.3.3.3/32时走R1,R2访问R3的30.30.30.30/32时走R4。
R3访问R2的2.2.2.2/32时走R1,R3访问R2的20.20.20.20/32时走R1。
2、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当R1链路故障时数据可以走R4,当R4链路故障时数据可以走R1。
实现链路的冗余备份。
3、理解并掌握route-map在控制路由方面的应用。
3、实验配置文档R1配置:config terint f0/0ip add 10.0.0.1 255.255.255.252no shutint f1/0ip add 10.0.0.5 255.255.255.252no shutint lo 0ip add 1.1.1.1 255.255.255.255endwriteconfig terrouter ospf 10router-id 1.1.1.1network 10.0.0.0 0.0.0.3 area 0redistribute ospf 100 metric-type 1 subnets route-map ospf100_to_ospf10 distribute-list deny_ospf100 inendconfig terrouter ospf 100router-id 1.1.1.1network 10.0.0.4 0.0.0.3 area 0redistribute ospf 10 metric-type 1 subnets route-map ospf10_to_ospf100 distribute-list deny_ospf10 inendwriteip access-list standard deny_ospf10deny 2.2.2.2 0.0.0.0deny 20.20.20.20 0.0.0.0permit anyip access-list standard deny_ospf100deny 3.3.3.3 0.0.0.0deny 30.30.30.30 0.0.0.0permit anyaccess-list 10 permit 2.2.2.2 0.0.0.0access-list 11 permit 3.3.3.3 0.0.0.0access-list 20 permit 20.20.20.20 0.0.0.0access-list 21 permit 30.30.30.30 0.0.0.0route-map ospf100_to_ospf10 permit 10match ip address 11set metric 100route-map ospf100_to_ospf10 permit 20match ip address 21set metric 200route-map ospf10_to_ospf100 permit 10match ip address 10set metric 100route-map ospf10_to_ospf100 permit 20match ip address 20set metric 200R4配置:config terint f0/0ip add 172.16.0.1 255.255.255.252no shutint f1/0ip add 172.16.0.5 255.255.255.252no shutint lo 0ip add 4.4.4.4 255.255.255.255endwriteconfig terrouter ospf 10router-id 4.4.4.4network 172.16.0.4 0.0.0.3 area 0redistribute ospf 100 metric-type 1 subnets route-map ospf100_to_ospf10 distribute-list deny_ospf100 inendconfig terrouter ospf 100router-id 4.4.4.4network 172.16.0.0 0.0.0.3 area 0redistribute ospf 10 metric-type 1 subnets route-map ospf10_to_ospf100 distribute-list deny_ospf10 inendwriteip access-list standard deny_ospf10deny 2.2.2.2 0.0.0.0deny 20.20.20.20 0.0.0.0permit anyip access-list standard deny_ospf100deny 3.3.3.3 0.0.0.0deny 30.30.30.30 0.0.0.0permit anyaccess-list 10 permit 2.2.2.2 0.0.0.0access-list 11 permit 3.3.3.3 0.0.0.0access-list 20 permit 20.20.20.20 0.0.0.0access-list 21 permit 30.30.30.30 0.0.0.0route-map ospf100_to_ospf10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11set metric 200route-map ospf100_to_ospf10 permit 20 match ip address 21set metric 100route-map ospf10_to_ospf100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10set metric 200route-map ospf10_to_ospf100 permit 20 match ip address 20set metric 100R2的配置:config terint f0/0ip add 10.0.0.2 255.255.255.252no shutint f1/0ip add 172.16.0.6 255.255.255.252no shutint lo 0ip add 2.2.2.2 255.255.255.255int lo 1ip add 20.20.20.20 255.255.255.255 endwriteconfig terrouter ospf 10router-id 2.2.2.2network 172.16.0.4 0.0.0.3 area 0 network 10.0.0.0 0.0.0.3 area 0 network 2.2.2.2 0.0.0.0 area 0network 20.20.20.20 0.0.0.0 area 0endwriteR3的配置:config terint f0/0ip add 10.0.0.6 255.255.255.252no shutint f1/0ip add 172.16.0.2 255.255.255.252no shutint lo 0ip add 3.3.3.3 255.255.255.255int lo 1ip add 30.30.30.30 255.255.255.255endwriteconfig termrouter ospf 100router-id 3.3.3.3network 172.16.0.0 0.0.0.3 area 0network 10.0.0.4 0.0.0.3 area 0network 3.3.3.3 0.0.0.0 area 0network 30.30.30.30 0.0.0.0 area 0endwrite4、实验测试1、在R2上show ip route查看结果,可以看出实现了数据分流。
重分布原则(影响的是该协议中其他路由器路由表,不影响本路由器路由表,只影响本路由器数据库)
1.复制粘贴路由表.
2.寻找被直连取代的路由(必须在路由进程下通告出来的直连路由).也会被复制粘贴。
3.往同一个协议的重分布中,重分布直连最优先处理,并且被重分布直连处理过的接口以后都不再处理了.
4.向EIGRP重分布RIP和OSPF时,重分布OSPF被最优先处理。
RIP
重分布EIGRP,OSPF,ISIS协议的时候要挂metric参数或者default-metric 1
重分布直连,静态,rip的时候不需要
EIGRP
重分布ospf,rip,isis协议的时候需要挂metric或者default-metric
重分布静态,直连,eigrp的时候不需要
OSPF
重分布任何协议,静态,直连的时候都不需要挂metric,但是注意subnets参数
IS-IS
IS-IS 度量必须在1 和63 之间。
IS-IS 中没有
default-metric 选项,应该为每个协议定义权值,如果没有为重分配到IS-IS 的路由指定权值,则度量值默认为0。
rip协议与ospf协议协议名称:RIP协议与OSPF协议比较分析一、引言本文旨在比较和分析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与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
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对照,匡助读者了解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合场景,以便在实际网络设计和部署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二、RIP协议1. 定义与特点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路由选择。
其主要特点包括:- 以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衡,即选择路径时只考虑跳数至少的路径;- 使用UDP协议进行路由更新;- 支持最大15个跳数;- 使用周期性的路由更新,频率可配置。
2. 优点- 简单易用,配置简单,适合于小型网络;- 实现和维护成本低;- 适合于网络稳定,且带宽较低的环境;- 兼容性强,与大多数厂商设备兼容。
3. 缺点- 收敛速度慢,在网络变化频繁的环境中容易产生路由环路;- 路由表规模有限,不适合于大型网络;- 无法支持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三、OSPF协议1. 定义与特点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用于在中大型网络中实现路由选择。
其主要特点包括:- 以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 使用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支持VLSM,能够更好地利用IP地址资源;- 支持分层和分域路由;- 支持多种类型的链路。
2. 优点- 收敛速度快,适合于网络变化频繁的环境;- 支持大规模网络,能够处理复杂的拓扑结构;- 提供更多的灵便性和可扩展性;- 支持路由汇总,减少路由表规模。
3. 缺点- 配置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 实现和维护成本较高;- 对网络资源要求较高,包括带宽和处理能力;- 对设备要求高,需要支持OSPF协议的设备。
关于重分布的几个重点:1、关于重分布进distance vector协议的时候,除了静态与connected 不需要手工指定metric以外,其余的需要手工指定,否则会认为是无穷大的路由通告。
2、重分布进OSPF的路由默认为OE2类型,send metric 为20,BGP除外。
3、在ISIS中分为level 1 和level 2的路由,前者称为内部路由缺省度量为0,0~63 而后者为外部路由,64~128度量,缺省为64 ,如果默认不指定的话,那么就是level2的路由,所以在做重分布的时候,向level 1重分布的时候需要指定level的类型在cisco路由器上,做RIP与OSPF双点双向重分布的时候,由于度量值的原因,会导致次优路由的出现。
如上面的图,基本配置就这些,当在RIP与OSPF中重分布各自协议后,R2与R1之间运行RIP 收到13.1.1.0/24 和1.1.1.1/32 度量值为120,由于R3也重分布进RIP的路由,经过R4传递给R2 13.1.1.0/24和 1.1.1.1/32 的路由度量值为110,同一条路由条目,管理距离低的进路由表,R3也同样收到R4传递过来的12.1.1.0/24 和1.1.1.1/32 ,那么也会优于之前从RIP学到的路由,这样当R3想到达12.1.1.0网段的时候,经过的不是R3---R1,而是R3----------R4----------R2,饶着过来,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Distirbute-list 过滤掉、通过distance 修改AD方法一:Disribute-listR2上:access-list 1 permit 34.1.1.0 0.0.0.255access-list 1 permit host 4.4.4.4router ospf 1disribute-list 1 inR3上 access-list 1 permit 24.1.1.0 0.0.0.255access-list 1 permit host 4.4.4.4router ospf 1distribute-list in这时候在看下路由表各自的路由域都正常收到路由,没出现次优路由的问题。
rip协议与ospf协议协议名称:RIP协议与OSPF协议比较与应用指南一、引言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本文将对RIP协议和OSPF协议进行比较,并提供使用这两种协议的指南。
二、RIP协议概述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衡量路径距离的指标。
RIP协议的特点如下:1. 自适应性:RIP协议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2. 简单性:RIP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配置和管理较为方便。
3. 限制性:RIP协议的最大跳数限制为15,对于大型网络可能存在路径选择不佳的问题。
4. 收敛时间较长:RIP协议的收敛时间较长,可能导致网络中断时间较长。
三、OSPF协议概述OSPF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
OSPF协议的特点如下:1. 分层结构:OSPF协议将网络分为区域(Area),每个区域内部有独立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
2. 路径计算:OSPF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能够选择最优路径进行数据转发。
3. 快速收敛:OSPF协议的收敛时间相对较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4. 复杂性:OSPF协议的实现相对复杂,配置和管理较为繁琐。
四、RIP协议与OSPF协议比较1. 路由计算方式: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以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指标;OSPF协议使用链路状态算法,以最短路径作为路径选择的指标。
2. 收敛时间:RIP协议的收敛时间较长,可能导致网络中断时间较长;OSPF协议的收敛时间相对较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3. 可扩展性:RIP协议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存在路径选择不佳的问题;OSPF协议通过分区域的设计,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
配置基本的路由重分布路由重分布的意思就是比如说RouterA和RouterB配两个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他们之间是没有LSA的,要想在router上有对方的LSA就要做重发布。
一般来说一个组织或者一个跨国公司很少只使用一个路由协议,而如果一个公司同时运行了多个路由协议,或者一个公司和另外一个公司合并的时候两个公司用的路由协议并不一样,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所以必须重发布来将一个路由协议的信息发布到另外的一个路由协议里面去。
重发布只能在针对同一种第三层协议的路由选择进程之间进行,也就是说,OSPF,RIP,IGRP等之间可以重发布,因为他们都属于TCP/IP协议栈的协议RIP与静态路由的重分布配置如上例图所示:“RIP与OSPF路由重分布例子”switchA(config)#router ripswitch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switch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switch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switchA(config-router)#version 2switchA(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switchA(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Router(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0 192.168.2.1 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40.0 255.255.255.0 192.168.2.1 Router(config)#endswitchB(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2.2 switchB(config)#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192.168.2.2 switchB(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2 switchB(config)#end在互连路由器上进行重分布配置,使其两个不同路由协议的网络进行互通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Subnet//将RIP重分布到静态路由当中Router(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end此例我只是做了把RIP重分布到静态路由,是因为静态路由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邻接路由,因为我们在switchB上已经明确指定静态路由了,所以就没有做相关的重分布配置,话说过来,网络设备也没有提供相就的静态路由重分布的方法。
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对比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Path First)都是用于动态路由的网络协议,但在一些关键方面有所不同。
以下是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对比。
1.性能:-RIP是基于距离向量原理的协议,每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信息。
这种周期性的广播会占用大量带宽和资源,并在网络中产生许多无谓的路由更新。
另外,RIP的最大跳数限制(15跳)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可能不够用。
- 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原理的协议,只有在网络发生变化时才会发送路由更新。
它使用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并且没有最大跳数的限制。
因此,OSPF在大型网络中表现更好,具有更好的性能。
2.拓扑结构:-RIP协议是基于单区域的网络,不支持多区域功能。
所有的路由器都在同一个区域中,因此RIP适用于较小的网络拓扑。
-OSPF协议支持多区域功能,使得可以灵活地划分和组织网络。
这种多区域结构允许更好的伸缩性和容错性,使得OSPF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网络。
3.安全性:-RIP协议的认证功能较弱,只支持基本的密码认证,容易受到攻击。
另外,RIP协议是通过UDP广播路由信息,因此容易被中间人攻击篡改路由信息。
-OSPF协议提供了更强大的安全性。
它支持多种认证方式,包括MD5、SHA-1等加密算法,可以保证路由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此外,OSPF还使用单播方式传递路由信息,减少了中间人攻击的风险。
4.管理和配置:-RIP协议的配置相对简单,只需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并启用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的功能即可。
-OSPF协议的配置更加复杂一些,需要为每个路由器配置OSPF进程ID、区域ID、接口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指定OSPF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
由于OSPF协议支持多区域和多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因此需要更多的管理和配置工作。
总体而言,RIP协议适用于较小的、简单的网络,而OSPF协议则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的复杂网络。
rip协议与ospf协议协议撰写专家回复:RIP协议与OSPF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的标准格式和相关内容。
RIP和OSPF是两种常用的路由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本协议将分别介绍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消息格式、工作机制、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二、RIP协议1. 基本原理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
每个路由器通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以便让其他路由器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
RIP协议通过Bellman-Ford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每30秒发送一次更新消息。
2. 消息格式RIP协议的消息格式包括:版本号、命令类型、路由表项等字段。
版本号指定RIP协议的版本,命令类型包括请求、响应和触发更新等,路由表项包含目的网络、下一跳和距离等信息。
3. 工作机制RIP协议的工作机制如下:- 路由器启动时,发送请求消息,请求邻居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 邻居路由器收到请求消息后,发送响应消息,包含自己的路由表信息;-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响应消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表信息广播给邻居路由器;- 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触发更新消息,通知邻居路由器重新计算最短路径。
4. 优缺点RIP协议的优点包括简单易用、实现成本低、适用于小型网络等;缺点包括收敛速度慢、不支持大型网络、不适用于复杂网络拓扑等。
5. 适用场景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简单网络拓扑、带宽资源有限的环境等。
三、OSPF协议1. 基本原理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作为路由选择依据。
每个路由器通过洪泛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以便让其他路由器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
OSPF协议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路由重分布在网络中的应用作者:钟林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摘要:在一个自治系统内运行单一路由协议可以方便网络管理和减少网络故障,但在现实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合并或公司政策等一些因素强迫我们的网络中存在多IP路由选择协议。
在网络中采用路由重分布能够实现网络中多IP路由协议的存在。
本文主要列举了RIP路由协议和OSPF路由协议的路由重分布和配置。
关键词:路由重分布;RIP;OSPF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一、路由重分布概述为了在同一个互联网络中高效地支持多种路由选择协议,必须在这些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之间共享路由信息。
例如,一个RIP路由进程学习到的路由可能需要被输入到一个OSPF路由进程中去。
在路由选择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过程称为路由重分布(Redistribution)。
这种分布可以单向的(一种路由协议从另一种协议那里接收路由)或双向的(两种路由协议相互接收对方的路由)。
执行路由重分布的路由器被称为边界路由器,因为它们位于两个或者多个自治系统或路由域的边界上。
目前使用的每一种路由协议都支持重分布。
在一个网络上配置多种协议的原因有很多,如:a、公司对原有网络上进行扩展升级时购买了与原有设备不同公司的路由器,它使用不同的路由协议。
比起重新配置所有网络而言,在新买的路由器上进行路由重分布的配置会更加容易,并且不会对原有通信造成影响;b、公司可能从一种协议过渡到另外一种协议;c、公司内部的部分商业部门可能有基于主机的路由器,它们需要在网络边缘配置RIP;d、公司不同部门或地域网络进行合并时,可能存在不同网络使用了不同的路由协议。
因此需要进行路由重分布。
二、路由重分布的原则路由协议之间特性相差非常大,对路由重分布影响最大的协议特性是度量值和管理距离的差异性,以及协议的有无类别能力,在重分发时如果忽略了对这些差异的考虑,将导致网络中出现某些或者全部路由交换失败,甚至造成路由环路或者网络黑洞。
rip协议与ospf协议协议撰写专家回复:RIP协议与OSPF协议1.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路由选择。
RIP协议使用跳数(跳数指的是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衡量路径优劣的标准,每个路由器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广播到相邻的路由器,以便更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
1.1. 协议格式RIP协议的报文格式如下:- 前导部分:包含固定的报文头部信息,用于标识RIP报文。
- 命令:指示报文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用于获取路由信息,响应用于发送路由信息。
- 版本号:指示RIP协议的版本。
- 路由条目:每个路由条目包含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跳数和标记等信息。
1.2. 工作原理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 路由器启动时,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广播到相邻的路由器。
- 相邻的路由器接收到路由表信息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新的路由表信息广播给其他相邻的路由器。
- 路由器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以便实时更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
- 路由器通过比较跳数来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直到到达目的地。
2.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大型复杂网络中实现路由选择。
OSPF协议通过广播链路状态信息,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建立最优的路由表。
2.1. 协议格式OSPF协议的报文格式如下:- 前导部分:用于标识OSPF报文。
- 报文头部:包含版本号、类型、路由器ID等信息。
- 区域ID:标识OSPF的区域。
- 路由器ID:标识发送报文的路由器。
- 链路状态信息:包含链路ID、邻居路由器ID、链路状态等信息。
2.2. 工作原理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 路由器启动时,发送Hello报文以发现相邻的路由器,并建立邻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