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命题导向下的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 格式:pptx
- 大小:16.00 MB
- 文档页数:129
2019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76No.24 2019摘要:高考复习是高中生查缺补漏、整合深化并拓展知识的关键时期,复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与未来发展。
一线教师需从地理核心素养入手,借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创新高考复习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提供地理知识复习指导,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教学做合一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复习方法与策略向彬(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中学 563500)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内容也向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地理高考试题目前更倾向于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阅读、观察与分析等能力。
对此,教师需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一、地理核心素养分析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四方面。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指学生对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认知,包括二者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内容。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学生可明确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交互作用,找出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特征、表现与形成原因,从而找出并解决生活中的人地矛盾问题,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综合思维是指学生对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的全面、系统认知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综合思维的培养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明确不同地理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展与演变过程,更全面地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环境问题或自然问题,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领域的基础认知素养,指学生对人地关系系统的分析、阐述等方法与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体现其对区域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可发展学生的区域视角,引导其开展区域综合分析或比较分析,明确各区域的特征与人地关系,从而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区域开发的相关问题。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与素养。
在学习活动中,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地理知识应用水平的体现,可发展学生的地理眼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终身地理学习观念。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地理试题作为考查学生地理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并提出几点备考策略。
一、地理试题的特点1. 知识结合能力要求高高考地理试题注重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求考生掌握大量的地理学科知识,又要求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的内容中,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物质和能量在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形成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2. 案例分析能力要求强高考地理试题中,常常涉及到案例分析的题型,考生需要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释,展示自己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考题可能会给出一张地图或一段文本,要求考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决相关问题。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综合素养考查全面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求能够将这些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社会现象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对综合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例如,考题中可能会将地理知识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备考策略1. 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地理试题的特点决定了备考要注重系统学习地理知识。
要从教材中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此外,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事,了解当代地理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2. 注重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辅导练习和模拟考试等形式,提高综合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地理科普书籍、报纸杂志等,有意识地培养对综合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善于运用地理方法备考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地理方法,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研究作者:石文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2期【内容摘要】新高考大纲提出了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
为响应新高考的改革号召,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对地理教学中侧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规定。
因此,高中地理的备考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
对新高考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地理备考策略。
本文通过解读地理核心素养概念,研究分析新时期对高考地理的新要求、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变化及发展方向以及当前地理新高考备考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新高考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备考策略引言想要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训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加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理解地理概念、描述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制定和运用有效的地理备考策略,实施有效的地理的教学方案,采取合理的地理教学措施方可以培育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概述新课改要求侧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将所学知识和所学技能综合运用起来去解决复杂难懂的问题,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视野,并且能够运用实践经验去解决问题等转化形成的学科综合素质。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可以运用综合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具备清晰的区域认知能力和拥有良好的地理实践的能力四个方面。
其中的核心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类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与探究。
运用综合的思维去探索问题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要掌握的方法。
体现的是人们应全面地、完整地、有条理地理解地理事物、阐释地理现象。
良好的地理实践的能力是在进行地理实验、模拟地理现象过程中形成的行动能力和素质,拥有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更加清晰明确地理解地理事物的概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等级考复习策略研究作者:陶佳慧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9年第12期上海市川沙中学陶佳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培养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学会用综合性、区域性思维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
2017年修订完成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将地理核心素养归纳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伴随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侧重、教学方法等都有待更新。
在高考模式下,实际教学往往以合格考、等级考考试内容为教学重点,在教学目标的践行上往往侧重知识素养层面的落实。
与此同时,在高考冲刺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繁重的复习备考使得师生往往忽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提高等级考备考效率,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核心素养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源头。
1993年初,素质教育正式运行,应试教育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
核心素养最早是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思提出的。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早期实践主要来自于经济领域。
21世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共识,相对领先的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芬兰、美国、英国、苏格兰、法国、匈牙利、日本等国,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纷纷开展研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把它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聚焦核心素养,考教精准施策——参加2025年高质量高考备考策略复习研讨会有感2024年11月8日--11月10日我校9大学科一行17人赴西安参加25届高三备考研讨会。
经过为期2天的培训,作为一名仅有一轮备考经验的我来说收益匪浅,仅将此行中的收获与感悟粗略记录如下:11月9日早晨9:00,我们分学科、分地点聆听专题讲座。
我参加的是由孙x老师主讲的题为《聚焦核心素养、考教精准施策》的高考数学备考策略分享讲座!孙x老师以2024年新高考1、2卷作为切入点,结合教育考试院对2024年新高考的试卷评析对2024年新高考1、2卷做出了深刻且科学地分析:一、新高考试卷分析:1、1卷与2卷在题目的设置与知识的考察上互补,但1卷的难度高于2卷。
2、2024年新高考2卷设置的第19题作为难度最大的一道题,突出考查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将数列与圆锥曲线相结合体现数学思维,不涉猎大学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数学学科筛选人才,减负的功能!旨在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突出多想少算!重点考查学生的四基四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4年新高考考了什么: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重思维,重创新、重应用;突出考查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卷创设全新的试卷结构,减少题量,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加强思维考察,强化素养导向!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灵活解题,方法不同,计算量就不同!4、2024年新高考怎么考(八个关键词):关键词一: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加试题开放性,减少(而非杜绝)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关键词二:题量减少,留出更多思考时间。
关键词三:打破常规,创设全新试卷结构。
关键词四:压轴题思维量与难度显著提升关。
键词五:试题立足基础,强调知识之间的综合与应用。
关键词六:增加基础题的比例,降低初试题起点。
关键词七:加强综合性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脱离一般的解题套路。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备考复习策略研究●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李德兴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教师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新高考模式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备考复习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复习质量。
笔者在本文就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高考备考复习策略进行分析。
一、传统高考复习存在的问题1.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高考背景下,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导致解题效果不理想,无法将所学内容熟练应用在解题中,直接影响后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新高考的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2.对区域认知培养不重视。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可以强化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地理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将区域认知融入复习中,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在新高考背景下,很多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
3.缺少人地观念培养。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融入复习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但在复习过程中,有些教师忽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77二、地理备考复习策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面。
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备考复习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教学开展。
在新高考复习阶段,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积累教学经验,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的内容,提高复习效果。
®考交流 教学参考732020 年第 7 期.下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策略翟玉华(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天津)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策略,提出应用实景微课,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构建电子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应用多样化案例,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注重策略探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结合真题练习,进行复习备考演练等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转变为 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微专题教学相比传统的知识组 织形式,具有切人点小、学习深度大的优点,对学生知 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三一轮、二轮复习 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高中地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高三复习阶段更是如此,因此在着重考查核心素养的 背景下,教师要将知识水平的提高与素养和能力的培 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髙学生的学科素养,为高考 和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实景微课应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重视知识的教学,而 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等现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能力 逐渐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
地理实践力指学生 在地理活动中具备的实践能力,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 强的学科,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但高三 阶段时间紧张,大规模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不具备现 实可行性。
而实景微课是以实物为素材录制的微课,能让学生有效地将现实与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故在复习阶段的微专题 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应用实景微课,培养学生的地 理实践力。
例如,在“地壳运动与地貌”微专题的教学中,教 师可借助实景微课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将微课的录 制地点设置到地质公园中。
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可以 在不同的教学点驻足,就“具有明显层理的沉积岩”这一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上发生的地壳运动。
在后期的制作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补充性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关于高考地理备考的心得体会。
高考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既考验了我们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我们的综合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我结合自身经验和一些优秀教师的指导,为大家分享一些备考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地理备考的目标。
高考地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为解题打下坚实基础。
2. 综合能力: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绪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作息,确保备考期间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目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备考策略:一、基础知识复习1. 回归课本:将课本作为复习的重点,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
2. 做好笔记:整理错题、难题,归纳总结,便于查漏补缺。
3. 系统复习:按照地理学科体系,分模块进行复习,确保全面掌握。
二、综合能力提升1. 刷题练习:通过大量做题,熟悉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 分析总结: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3. 拓展延伸: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地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题思路。
三、情绪调整1. 合理安排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身体和精力充沛。
2.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3. 适度放松:参加户外活动,与同学交流心得,缓解备考压力。
最后,我想说,高考地理备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相信自己,努力拼搏,共创辉煌!谢谢大家!。
121ZHONG XUE JIAO YU YAN JIU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地理复习策略杨衍才(宿松县程集中学,安徽 安庆 246521)一、基于学情高三是学生压力最大的一年,各个学科都在搞一轮复习,学生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并不多,而地理知识点纷繁复杂。
抽样调查我所授课的高三15班(共60名学生),1/3的学生放弃地理,1/3的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地理,1/3的学生认真学习地理。
毕业班的学生考试多,地理又是比较难的学科。
抽样调查发现面对地理试卷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状态:2/5的学生对地理试卷有恐惧心理,1/5的学生消极考试,2/5的学生积极考试。
二、有效备考(一)基于高考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要求: 构建体系夯实基础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包括:要求学生具备调动和运用基本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能力,对给出的地理试题作答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获取和分析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充分通过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充分把握地理的基本技能,不同种类的地理数据之间的交换,不同种类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交换的能力。
学生在高考中达到以上的水平,必须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
自然地理的核心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流通,每一章围绕为什么运动,怎样运动,运动的影响三个问题构建系统。
如图1所示的框架结构:人文地理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
教材围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为线索组织编写同我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知识。
在复习时可以把必修2,必修3,选修旅游地理一块构建系统。
必修3是必修2原理的延伸,是解决区域典型的发展问题。
我们可以按照图2的框架构建系统。
(二)基于高考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 研究真题提高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调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其中包括获得题目的要求和相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消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客观、科学地获取图形、表格语言形式地理信息的能力,其中有判断各种地理图表承载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
简介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主要针对高中学生,旨在帮助他们进行地理考试的复习备考。
本讲座将涵盖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和复习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成绩。
内容概述
1.地理学科概述: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意义和研究领域,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基本了解。
2.重要知识点回顾:对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回顾和讲解,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
3.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一些有效的地理复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4.解答疑惑和答疑环节:提供一个互动的环节,学生可以在讲座中提问和讨论,讲师会解答学生的疑问。
5.习题练习:提供一些地理习题,让学生在讲座中进行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讲座安排
时间:XX月XX日,下午XX:XX - XX:XX
地点:XX学校XX教室
讲座持续时间:约XX小时
参与方式
讲座免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放。
学生需提前报名,提供姓名、班级和联系方式,以便安排座位。
注意事项
学生需自备写字工具、笔记本和教科书,以便在讲座中记录重
要内容。
讲座期间请勿吸烟、吃零食等打扰他人的行为。
本讲座是一个集中复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良机,请广
大学生踊跃参加。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相信大家能够取得优
异的地理成绩。
欢迎大家的参与!
敬请期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