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地震检波器及其新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0
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地震记录仪是地震勘探中最基本的仪器之一、它的作用是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振动情况。
地震记录仪由一组传感器、放大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传感器通常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或气流传感器,用于转换地震波的压力波动为电信号。
放大器则用于放大传感器产生的微弱电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则负责将放大后的信号数字化,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供后续处理。
地震传感器是地震记录仪中的关键部件,也是测量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方向和振幅的重要工具。
地震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传感器内部的物理效应来测量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
常用的地震传感器有三轴加速度计和压电传感器。
三轴加速度计可以同时测量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从而确定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
压电传感器则使用压电效应将地震波的压力波动转化为电信号。
地震源是地震勘探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
地震源是通过施加力或释放能量来产生地震波的装置。
常见的地震源包括震源车、爆破和振动器。
震源车是一种装有震动源的车辆,通过车辆行驶产生地震波。
爆破则是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生成地震波。
振动器则是通过振动设备产生地震波。
除了传统的地震勘探仪器,还有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地震勘探中。
其中之一是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来推断地下物质的属性和结构的方法。
它基于波动理论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和衰减等物理属性。
另一个新技术是多次反射地震勘探。
多次反射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遇到不同介质界面反射产生多次反射波的原理来获取地下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不同反射波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层次和反射界面的位置。
此外,地震勘探中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和仪器,如地震井探测技术、地震电磁法和地形扫描仪等。
这些新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也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仪器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下地质构造的重要工具。
地震勘探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地震检波器的理论基础地震检波器是将地表振动变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或者说地震检波器是把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的机电装置,以最大的逼真度产生地面运动垂直分量的电模拟。
每一个现代地震检波器都是有机械部分和其相连的具有电负载的机电转换器所组成,地震检波器的电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一个整体。
要求它的振幅——频率响应在有意义的频率内是线性的,相位的响应也是线性的。
根据机电转换原理,可把常用的检测器分为三类:即变磁通式(或动圈式)、变磁阻式、压电式。
由于动圈式检波器的输出电压与线圈相对磁铁的运动速度成正比,这种检波器也叫速度检波器。
我国路上地震勘探工作大部分使用变磁通式的检波器。
根据用途不同,也可把地震检波器分为地面检波器、沼泽检波器和井中检波器等。
一个振动系统,它是由一个质量M ,一个弹簧和一个阻尼器Z 组成,地震检波器的装置如图1-1所示,地震检波器的外壳安置在地面上(或沉没于井中),于是,假设外壳的运动精确地重复着地面运动,外壳上具有伸长系数K 的弹簧悬挂着称为惯性质量的重荷M ,为了使用权惯性质量的振动平静下来,惯性质量中被放在胶质液体中,当外壳和惯性质量M 产生相对位移时,在其电极上造成某个电动热E 。
在地震勘探检波器中,主要应用各种感应转换器,在感应转换器中,根据电磁感应,将机械振动变成电震荡,感应机电转换器可以作为与质量M 紧密相连的线圈和与外壳相连的永久磁铁之和(或者反过来),线圈在磁铁的磁场中移动时,在线圈内就发生电动势,转换器线圈内阻在内的某个电阻Z 与转换器两极相连。
可以把地震检波器作为机电系统来研究,这里,某个激发函数()t ζ——例如外壳(地面)对固定读书系统的位移速度,作用于这个系统的输入端,在地震检波器的输出端发生从其电学部分中的负载电阻取得的某个变化的电压()t U ,地震检波器数学模型应该确定这些值之间的关系。
地震检波器的数学模型 为了建立地震检波器的运动数学模型,先讨论其中的作用力。
地震检测仪的原理及应用一、地震检测仪的原理地震检测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震活动并记录地震波的仪器。
它的原理基于地震波与地壳中的岩石和土壤相互作用时的物理变化。
1. 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是由地震源释放的能量,在地壳中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地震波包括主要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以及表面波。
P波是最快传播的波,而S波和表面波传播速度较慢。
2. 地震波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当地震波通过岩石和土壤时,会引起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变化。
主要的变化包括位移、应变和振动频率的改变。
这些物理变化可以通过地震检测仪来测量和记录。
3. 地震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地震检测仪通过将地震波的物理变化转化为电信号来检测和测量地震活动。
一般来说,地震检测仪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传感器通常是一种能够感知地壳振动的装置,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测震仪。
当地震波通过传感器时,传感器会检测到地壳的振动并产生电信号。
数据采集系统负责将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其存储在可读取的介质中,例如计算机硬盘或内存。
数据处理系统则负责分析和处理记录下来的地震波数据。
它可以根据地震波的频率、振动幅度和振动方向等特征来判断地震的强度和性质。
二、地震检测仪的应用地震检测仪在地震研究和地震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了地震检测仪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1. 地震研究地震检测仪是地震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测量和记录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可以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研究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并推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2. 地震预警地震检测仪还可以用于地震预警系统中。
当地震波传播到地震检测仪所在的位置时,检测仪可以迅速将地震波的数据发送到地震预警中心。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预测地震波传播到其他地区的时间,从而提前发出警报,给人们争取到逃生时间。
3. 地壳监测地震检测仪可以用于监测地壳的变化情况。
通过持续记录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可以了解地壳的运动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地下岩石和土壤的物理特性。
第二章地震检波器地震检波器是把传输到地面或水中的地震波转换成电信号的机电转换装置,它是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关键部件。
第一节电动式地震检波器工作原理:当地震波到达地面引起机械振动时,线圈对磁铁作相对运动而切割磁力线,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且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和磁铁的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图2-1(a)电动式检波器基本结构图2-1(b)电动式检波器外形图2-2 检波器内各部分的运动关系图2-2 检波器内各部分的运动关系12一、运动方程的建立运动方程反应的是检波器线圈运动与地面运动的关系。
规定:z ——地面产生的向上位移y ——线圈框架(惯性体)的向上位移x ——线圈相对磁铁的向下位移(x <0),并且:y z x =+1.弹簧克服惯性体重力后的拉力K FK F kx =- (2-1)2. 线圈受到的电磁阻尼力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线圈两端输出的电动势为dtdxs dt dx dx d n dt d ne ⋅=⋅==φφ dxd ns φ=称为机电转换系数,也叫空载灵敏度。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c o e ei R R R==+式中c R 是线圈内阻,o R 是线圈负载电阻。
感应电流受到的电磁力L F :dtdx R s R e s i dx d n F L ⋅-=⋅-=⋅-=2φ (2-2) 3. 铝制线圈框架受到的电磁阻尼力当圆筒形铝制线圈框架在磁场中运动时,线圈框架内将产生涡电流。
涡电流产生涡旋磁场,此涡旋磁场与永久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阻止线圈框架的运3动,这种电磁阻尼力与线圈框架相对磁铁的运动速度成正比:dtdxF T μ-= (2-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将式(2-1)、(2-2)和(2-3)相加:2222222()k L T s dxF F F k x R dtd yd z d x M M dt dtdt μ++=-⋅-+⋅⎛⎫=⋅=⋅+ ⎪⎝⎭ 即 222221dtzd x M k dt dx R s M dt x d -=+⋅⎪⎪⎭⎫ ⎝⎛+⋅+μ (2-4) 一般式 2220222dtz d x dt dx h dt x d -=++ω (2-5)MRs h 2/2+=μ——衰减系数,M K /0=ω——自然频率 。
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地震是一种由地壳内部发生的能量释放引起的自然灾害。
由于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大块岩石构成的,这些岩石在地震时会震动,并发出一些特定的波动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被监测并分析,以确定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的规模以及它们的位置。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地震监测技术。
一、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地震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地震波传播的原理,来监测地震活动的情况。
地震波主要包括三种类型:P波、S波和表面波。
P波是最快速的波动类型,其能够以震源为中心向周围发送压缩波。
当P波穿过地球内部的岩石时,其传播速度通常高于6千米/秒。
S波和表面波是第二和第三种波动类型。
S波是一种从震源发出的剪切波,其作用相对于地壳更缓慢,其速度为4千米/秒。
表面波则是一种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动,其速度通常小于2千米/秒。
基于这些原理,地震监测技术将使用地震能量传播的速度和方向来确定地震的发生。
通过控制地震监测设备,可以测量出不同时刻在不同地点的地震波动情况,从而分析地震发生的规模和位置。
二、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方法地震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地震测量仪器对地震波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些测量仪器包括测震仪、地电磁仪、地磁仪和GPS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地震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地震的震中和震源参数,进而更好地预测地震的影响范围,减轻地震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地震监测技术在地震预警、震源机制、地震大地构造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地震预警中,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向社会发布地震信息,并提供有关的应急指导。
在震源机制研究上,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内部物理特性。
而在地震大地构造研究中,地震监测技术则可以协助地球科学家们对地壳运动和地震前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三、结论总的来说,地震监测技术是及其重要的一项技术,它为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预测地震事件的发生以及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未来,地震监测技术仍将不断改进和提升,为全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第二章地震检波器地震检波器是把传输到地面或水中的地震波转换成电信号的机电转换装置,它是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关键部件。
第一节电动式地震检波器工作原理:当地震波到达地面引起机械振动时,线圈对磁铁作相对运动而切割磁力线,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且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和磁铁的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图2-1(a)电动式检波器基本结构图2-1(b)电动式检波器外形图2-2 检波器内各部分的运动关系图2-2 检波器内各部分的运动关系12一、运动方程的建立运动方程反应的是检波器线圈运动与地面运动的关系。
规定:z ——地面产生的向上位移y ——线圈框架(惯性体)的向上位移x ——线圈相对磁铁的向下位移(x <0),并且:y z x =+1.弹簧克服惯性体重力后的拉力K FK F kx =- (2-1)2. 线圈受到的电磁阻尼力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线圈两端输出的电动势为dtdxs dt dx dx d n dt d ne ⋅=⋅==φφ dxd ns φ=称为机电转换系数,也叫空载灵敏度。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c o e ei R R R==+式中c R 是线圈内阻,o R 是线圈负载电阻。
感应电流受到的电磁力L F :dtdx R s R e s i dx d n F L ⋅-=⋅-=⋅-=2φ (2-2) 3. 铝制线圈框架受到的电磁阻尼力当圆筒形铝制线圈框架在磁场中运动时,线圈框架内将产生涡电流。
涡电流产生涡旋磁场,此涡旋磁场与永久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阻止线圈框架的运3动,这种电磁阻尼力与线圈框架相对磁铁的运动速度成正比:dtdxF T μ-= (2-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将式(2-1)、(2-2)和(2-3)相加:2222222()k L T s dxF F F k x R dtd yd z d x M M dt dtdt μ++=-⋅-+⋅⎛⎫=⋅=⋅+ ⎪⎝⎭ 即 222221dtzd x M k dt dx R s M dt x d -=+⋅⎪⎪⎭⎫ ⎝⎛+⋅+μ (2-4) 一般式 2220222dtz d x dt dx h dt x d -=++ω (2-5)MRs h 2/2+=μ——衰减系数,M K /0=ω——自然频率 。
地震检波器原理与结构
感应器是地震检波器的核心部分,主要用来感知地面振动。
感应器通
常由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和一个灵敏度较高的传感器组成。
当地面发生振
动时,传感器会感受到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感应器的灵敏度相当
重要,因为它能够决定地震波的最小记录幅度。
记录器主要用来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振动情况。
记录器一般由一
个电子振动传感器和一个数据存储设备组成。
传感器会将传感器接收到的
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传输给数据存储设备。
数据存储设备一般
是一个数字式或模拟式的存储器,可以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振动参数,如振幅、速度和周期等。
记录器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记录的数据传
输给地震观测中心。
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地震检波器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组成部分,如
防护外壳、天线、无线通信设备等。
防护外壳主要用来保护地震检波器免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雨、灰尘和温度等。
天线用来接收或发送无线信号,以便地震检波器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地震
检波器能够远程传输数据,方便地震观测人员对地震波的监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地震检波器是一种用于监测地震活动的仪器。
它的原理基
于地震波传播和能量传输的物理特性。
地震检波器主要由感应器、记录器
和电源构成,通过感知地面的振动并记录振动情况,来获取地震活动的相
关信息。
地震检波器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以满足
实际的观测需求。
地震检波器的分类及应用
地震检波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地震波的传感器,它可以将地震波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下来。
地震检波器的分类及应用如下:
- 按频率响应范围分类:
- 宽频带地震检波器:这种检波器的频率响应范围较宽,可以检测到不同频率的地震波,适用于地震监测和研究。
- 高频地震检波器:这种检波器的频率响应范围较高,可以检测到高频地震波,适用于浅层地震勘探。
- 按使用环境分类:
- 陆地地震检波器:这种检波器适用于陆地环境,可以检测到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 海洋地震检波器:这种检波器适用于海洋环境,可以检测到地震波在海洋中的传播情况。
- 按工作原理分类:
- 压电地震检波器:这种检波器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将地震波转化为电信号。
- 电磁地震检波器:这种检波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地震波转化为电信号。
地震检波器在地震监测、地震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地震监测中,地震检波器可以检测到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强度、频率等信息,为地震预警和地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检波器可以检测到地下不同深度的地震波,为地质勘探提供数据支持。
在地球物理研究中,地震检波器可以检测到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为地球物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地震检波器原理
地震检波器可以检测地震波的原理如下:
1. 地震波的产生:当地壳发生断裂或移动时,会产生能量释放,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等类型。
2. 接收地震波:地震检波器设备安放在地面或地下,用于接收地震波的传播。
一些常见的地震检波器包括地震计、加速度计、地震传感器等。
3. 检测原理:地震波通过地震检波器的感应器,例如压电器件等,产生机械应力或电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器和滤波器处理后,被记录和分析。
4. 记录和分析:地震检波器将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在地震计或其他设备上记录下来。
这些数据可以被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用来研究地震的特性和发生地点,以及为地震预测和防灾提供重要信息。
总之,地震检波器原理是通过感应器将接收的地震波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信号来研究地震的特性和预测地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