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六章
- 格式:pptx
- 大小:268.98 KB
- 文档页数:30
幼儿发展评估与指导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发展评估与指导课程编号:17001352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旨在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理论水平,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行为研究的功能、心理学界对行为解释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明确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体实施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教学理论能力。
因此,本门课程的学习应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观察理念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维度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激励与评价领域中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开展能体现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第一章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观察的涵义、行为的内涵、观察的类型、观察的特性。
教学重点:观察的涵义教学难点与关键:观察的类型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观察的涵义第二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涵义、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涵义教学难点与关键: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知识拓展要求:识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涵义第三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本章教学主要内容:日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样本描述法教学重点:掌握每种观察记录方法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与关键:掌握每种观察记录方法的使用方法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的使用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本章教学主要内容: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教学重点:掌握每种观察记录方法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与关键:掌握每种观察记录方法的使用方法知识拓展要求:掌握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的使用方法第五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评定的方法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行为检核法、等级评定法教学重点:掌握每种观察记录方法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与关键:掌握每种观察记录方法的使用方法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等级评定法、行为检核法的使用方法第六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准备、具体实施、注意事项、信度和效度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信度和效度教学难点与关键: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信度和效度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学前行为观察的信度和效度第七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记录方法的类型及意义、连续记录法、表格符号记录法、现代观察记录手段的运用教学重点:表格符号记录法教学难点与关键:表格符号记录法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表格符号记录法第八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资料整理与分析、登录、行为的解释、统计与分析教学重点:登录、行为的解释教学难点与关键:登录、行为的解释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分析幼儿行为的方法第九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进餐行为的观察、如厕行为的观察、午睡行为的观察、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整体观察教学重点:观察幼儿日常行为的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观察幼儿日常行为的要点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观察学前儿童日常行为的要点第十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的价值及观察要点、观察记录儿童游戏的方法、游戏观察列举教学重点: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的价值及观察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的价值及观察要点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观察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要点第十一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观察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价值及观察要点教学重点:观察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观察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观察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观察要点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观察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要点第十二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及其观察要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观察教学难点与关键: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观察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观察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要点教学要求:一、实验条件要求:给学生入园体验观察记录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的机会二、实训要求:1、了解实习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和实习班级的基本情况;2、建一个全班幼儿的登记表,全面掌握班里幼儿的基本情况;3、建一个幼儿到校一日情况一览表,记载学生在幼儿园的情况包括学习、活动、游戏、锻炼、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吃饭、午休、健康等项目。
第一章观察概述第一节第二节⊙学习指导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
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
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一般观察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
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专业的观察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
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
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
8、提出假设的能力。
⊙被观察的行为1、什么是行为?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刺激→行为反应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六章观察的实施1.观察前的准备在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目标: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所要观察的行为特征,例如注意力集中、表达能力、合作与独立性等。
(2)选择方法:根据观察的目标和所要观察的行为特征,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如自然观察、结构化观察和事件抽样等。
(3)确定观察者:选择能够客观准确观察并记录的观察者,可以是教师、家长或研究人员等。
(4)制定观察表:设计观察表,明确观察的内容和所要记录的行为特征,以便观察者进行记录。
(5)训练观察者:对观察者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观察的目的和方法,并掌握正确的观察记录技巧。
2.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客观中立:观察者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个人偏见或情感色彩,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可靠性。
(2)避免干扰行为:观察者应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的干扰,避免对其造成影响,以便观察到真实的行为表现。
(3)记录详细准确:观察者应尽量记录详细准确的观察结果,包括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环境背景等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解释。
(4)保护隐私权:观察者应尊重儿童的隐私权,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和观察结果,保护其合法权益。
3.观察的实施步骤(1)选择观察时间和地点:根据观察的目的和所要观察的行为特征,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地点,以确保能够观察到真实的行为表现。
(2)开始观察:观察者在观察开始前,应将观察表和相关记录工具准备好,并确保观察设备的正常工作。
(3)记录观察结果:观察者应按照观察表的内容,记录儿童的行为特征,包括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环境背景等相关信息。
(4)观察结束:观察者在观察结束后,应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分析行为表现与观察目的之间的关系。
(5)反思和改进:观察者应对观察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观察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观察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关键步骤(1)数据整理与归纳:观察者根据观察结果,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书面报告或图表形式。
《幼儿社会领域行为观察与评价》教案第一章:幼儿社会行为观察与评价概述1.1 幼儿社会行为观察与评价的意义解释幼儿社会行为观察与评价对幼儿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2 幼儿社会行为观察与评价的基本原则介绍幼儿社会行为观察与评价应遵循的客观性、全面性、发展性原则。
1.3 幼儿社会行为观察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常用的幼儿社会行为观察方法,如自然观察、情境观察等;讲解幼儿社会行为评价工具的使用,如行为记录表、行为评定量表等。
第二章:幼儿社交行为观察与评价2.1 幼儿社交行为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社交行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合作、竞争、冲突解决等。
2.2 幼儿社交行为的观察要点列出观察幼儿社交行为时应注意的要点,如社交情境、社交对象、社交动机等。
2.3 幼儿社交行为的评价与引导讲解如何对幼儿的社交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正面和需要改进的行为;介绍引导幼儿改善社交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如角色扮演、社交故事等。
第三章:幼儿情感行为观察与评价3.1 幼儿情感行为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情感行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情感表达、情感识别、情感调节等。
3.2 幼儿情感行为的观察要点列出观察幼儿情感行为时应注意的要点,如情感表达方式、情感触发因素等。
3.3 幼儿情感行为的评价与引导讲解如何对幼儿的情感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正面和需要改进的情感行为;介绍引导幼儿改善情感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如情感认知游戏、情感故事等。
第四章:幼儿规范行为观察与评价4.1 幼儿规范行为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规范行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合作共处等。
4.2 幼儿规范行为的观察要点列出观察幼儿规范行为时应注意的要点,如规范遵守程度、规范执行情况等。
4.3 幼儿规范行为的评价与引导讲解如何对幼儿的规范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正面和需要改进的规范行为;介绍引导幼儿改善规范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如规则游戏、角色扮演等。
第五章:幼儿亲社会行为观察与评价5.1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帮助他人、分享、安慰等。
第六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一、填空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
2.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3.以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为基础来考虑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称为体验性教学。
4.教师的教学计划可以分为学期计划和活动方案两种。
5.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6.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7.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育教学的正式活动,称为幼儿园教学活动。
8.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9.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10.参与性原则要注意避免教师中心主义和培养学前儿童的主体意识。
11.教学活动室最主要的两个功用是指教学和游戏。
12.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环境称为幼儿园户外环境,其主要包括户外场地、游戏设施、庭院绿化和建筑小品四部分。
1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1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游戏环境。
15.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多提供的物质条件统称为幼儿园物理环境。
16.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称为幼儿园心理环境。
17.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称为同伴关系。
18.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9.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自信自强的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