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一个字》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名人简介word(北师大)
- 格式:docx
- 大小:67.25 KB
- 文档页数:2
唐寅【古代诗人简介(优秀5篇)个人介绍篇一唐寅(yín)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民。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被革黜后,遂漫游名山大川,后筑室于桃花坞,致力于绘画。
生活放浪,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
收藏图书和书画富为一时,文征明赠诗有:“君家在皋桥,暄阗市井区。
唐伯虎的故事唐寅、祝枝山、周文彬、文征明是明代的四大才子。
一日,受一高官王少傅的邀请,他们前去饮酒吟诗品画。
宴席上,王少傅为助酒兴,特地制作了不少灯谜。
酒过三巡,灯谜全被他们一一猜破。
其中唐寅总是胜人一筹,名占鳌头。
这当儿,四人猜谜兴趣正浓,意犹未尽。
祝枝山索性提议:“不如我们四人每人制一灯谜……”话没说完,文征明便接过话题:“如谁猜不中,则罚饮酒一杯。
”大家听了,都加赞许。
祝枝山还特意向文征明、周文彬暗暗使了个眼色,其意想借猜谜而难倒唐寅。
但所制灯谜都被唐寅猜中。
轮到唐寅出谜时,他讲:“人们常用老虎难以射中,来形容灯谜难猜,因此灯谜又称为‘灯虎’。
适才你们用文字作谜面,这叫‘文虎’;我用诗句作谜面,叫‘诗虎’。
”祝枝山口快:“那你快吟诗谜,由我先来射虎。
”唐寅随口吟了一个诗谜:圆圆宝塔五六层,和尚出门慢步行。
一把团扇半遮面,听见来人就关门。
祝枝山苦思冥想,终未猜出。
文征明搔着头皮,也无法说出谜底。
周文彬不由地叹道:“可把我也难住了。
”一杯酒入肚,仍无法解开谜面。
祝枝山略一思考,低头叹道:“寅兄才高于世,诗、书、画俱绝,又是射虎高手。
往日自嫌名字太俗,我看不如就此改为“‘射虎’。
”文征明和周文彬听后,各抒已见,一致认为:我们四人,伯仲叔季,寅兄才学第一,当称“伯虎”。
将这“射”字改成“伯”字,既志射虎此事,又暗含着寅兄的才学。
其名高雅,再美不过。
唐寅笑道:“多谢三位仁兄美意,我就更名叫“伯虎”吧。
不过那诗谜还没猜出呢?”祝枝山老练地笑道:“还请寅兄自己来射虎吧!”一直陪客痛饮的主人王少傅,他平时也善制灯谜,眼见唐寅的一首诗谜竟将祝、文、周三人难倒,自己心中也嘀咕起来:“这谜底会是什么呢?”原来,唐寅诗谜的谜底是:田螺。
历史上唐伯虎是谁唐伯虎原名唐寅,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不仅是公认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还位列明四家,他的书画作品如今藏于世界各地的多个博物馆中。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唐伯虎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唐伯虎的简介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
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唐伯虎的生平简介唐寅出生于成化年间降生苏州府,分别于13岁和15岁时认识祝枝山和文征明,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苏州府学习。
19岁的时候,唐寅与徐氏结婚,25岁时唐伯虎的父亲去世,此后母亲、妻儿、妹妹相继离世,家道日益中落,在祝枝山的鼓励下准备科举考试。
但在科考期间,与好友夜夜宿醉风月场,十分被主考官所厌恶,幸得苏州知府惜才求情才录于榜末。
此后,唐伯虎仕途艰难,乡试第一却又牵连科场案被贬,此后不愿就任小官职,31岁时婚姻不顺休妻,漂泊四地后得病,在家休养了很久才好。
与兄弟分家后,唐伯虎卖画为生,日日纵情酒色,与文征明关系逐渐僵硬,此后多作书画。
1508年唐伯虎筑新居桃花庵和梦墨亭,次年亲侄儿年仅十二便夭折,唐伯虎为其作诗画送别,四十岁时为自己作自寿诗和画。
江南四大才子简介说到“四大才子”,一般是指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四大才子-唐伯虎唐寅(1470~1523年),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父亲是商人,希望他考取功名。
自幼天资聪敏,熟读经史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但随后父母妻儿及出嫁的妹妹在一段很短时间内相继去世,很受打击,之后在朋友祝允明等人安慰鼓励下,重新振作,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同行的徐径贿赂主考官程敏政,案发后唐的朋友诸穆进谗,牵连下狱,结果遭到罢黜,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续弦离婚。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那里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1514,江西南昌宁王图谋造反,听说唐和文的才名,派人征聘,文称病不去,唐去后察觉宁王的不轨之心装疯脱身。
后来,他娶了贤淑的沈九娘为妻,育有一女。
唐诗文书画全才,画名尤其大,从小喜爱绘画,稍长即拜著名的专业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所以他的画被认为既有专业画家的功力又有文人画家的气韵,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所以他画中的山水能给人一种真实感,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全能,尤其是仕女最知名,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各大博物馆都很看着他的真迹。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字》长垣南蒲樊屯小学吕艳红课文:一个字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是明朝著名的文人,他们是好朋友。
有一回,三人聚在一起吃饭、饮酒,一边吃一边说笑。
祝枝山说;“今天高兴,我出一个谜语你们猜,哪位猜不出,就让哪位请客。
”接着说出一个字谜:“古代有,现代无。
商周有,秦汉无。
唐朝有,宋朝无。
”唐伯虎才思敏捷,祝枝山话音刚落,他马上接口:“我把你的谜底也编成一个字谜:善人有,恶人无。
智者有,愚者无。
听着有,看着无。
”文征明不甘落后,也编了一个谜:“右边有,左边无。
后面有,前边无。
中间有,外边无。
”酒店老板听三人说得热闹,也来凑趣:“高个有,矮个无。
嘴上有,手上无。
跳着有,走着无。
”三个人听了,互相看了看,跟酒店老板一起大笑起来。
《一个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认、想、写、用”四步识字法练习独立认识9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地读出短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通过猜字谜活动,积累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愉快认字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及新词。
2、小组交流,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3、课文写谁在干什么?4、检查自学情况。
三、引入课文,自主识字1、谁愿意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的字音对不对。
(指名读)2、出示会写的生字,小组按照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3、检测4、指导书写四、再读课文,猜谜语,巩固识字五、开动脑筋,合作自编谜语。
六、小结。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号衡山居士,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衡山居士文征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征明,又作文徵明,原名为壁,一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而改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明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
文征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
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
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
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衡山居士文征明的书画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唐伯虎的人物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唐寅,明朝苏州人。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唐寅像靖二年十二月初二。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迹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
画鸡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yín),晋昌人。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唐寅像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两岸峰青图(8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公共基础知识:吴中四士简介3篇公共基础知识:吴中四士简介1公共基础知识:吴中四士简介江南文化的繁荣开启了中国文人的巨大贡献,而吴中四士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批人物。
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宋徽宗这四位才思敏捷的文人,他们在吴中一带以及整个中国都留下了传世的文化和艺术巨著。
本文将结合历史资料,对吴中四士分别进行介绍与评价。
唐伯虎: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唐伯虎,名仲裁,字伯虎,号龙门山人。
他是元末明初之际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成名后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子”。
唐伯虎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小说、戏曲等领域,但是以骈文和白话文为主,并且往往揉合了很多俚语和民间语言。
他的晚年主要从事画家和书法家的创作,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树一帜,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祝枝山:文学家、书法家、散文家祝枝山,字夏扇,号芋谷,出生于苏州。
其家族虽不显赫,但祝枝山却凭借着才华横溢的文学与书法作品而名噪一时。
祝枝山最突出的成就是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娓娓道来,动人心魄,曾被誉为“写实主义视角的早期代表”,为后世的散文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祝枝山的书法功力也不容小觑,他所书写的楷书、行书和书法碑刻都是书法史上的传世之作。
文征明:诗人、书法家、画家文征明,字仲宣,号芸谷。
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被誉为“逸仙”。
文征明的诗歌在神韵、意境和情感上极富冲击力,他所谱写的抒情诗,如《登高》、《江南曲》、《处女》等,无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同时,文征明也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位天才,其山水画以“墨守、自然、情趣”为特色,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宋徽宗:诗人、书法家、画家宋徽宗赵佶,字子厚,号“徽宗”。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学艺术家之一,又称“书画诗琴四绝”。
宋徽宗成名后,经常在宫中为文武百官作画、书法、诗词和唐音乐演奏等。
他的书法被誉为“真、草、隶、篆四体精通”,画作风格卓异,以“东坡、米芾、文同”并称“宋元四大家”。
总之,吴中四士的杰出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2015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类43):悲情才子唐伯虎悲情才子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影视剧的播放,唐伯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就是一位才华卓著、风流倜傥、纵情山水的潇洒公子哥儿的形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人们似乎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了唐伯虎风流成性的评价之中。
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并不是像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般,也不是像人们所津津乐道传颂的那般是一个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
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来面目,也可以说是杜撰,或者说是给名人制造绯闻,真实的唐伯虎的确很有才华,但他却并不风流,而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悲情才子。
他仕途受挫,穷困潦倒半生,妻子弃他而去,红颜知己又先于他香消玉殒,最终他在孤独与贫困中终老一生。
历史真实的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公元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公元1524年1月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为唐广德,母亲是邱氏,自幼聪明伶俐,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
16岁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他的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而家境也从此衰败下去,后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苦读诗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心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仕途心灰意冷,后期以卖画为生。
正德年间曾应宁王朱宸濠的邀请赴南昌为其效力,但后来却发现宁王有不轨之心,于是装疯卖傻,而后离开了。
唐伯虎晚年生活十分穷困,有时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54岁即病逝。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唐伯虎的一生充满悲情呢?上文中,我们说唐伯虎在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解元”是中国唐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称谓),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谓是人生得意。
然而,在他得意之时,人生的挫折也相对伴随而来。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都是大书
法家
说明:本微信内容为书艺公社公众号精选编辑,旨在分享传播有价值的艺术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及观点!部分资料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相关内容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若其他微信号需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书艺公社”,谢谢合作!
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祝枝山(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
祝枝山书法作品欣赏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
祝允明草书云江记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上)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下)
祝允明书法手卷(上)
祝允明书法手卷(下)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一四七○),卒于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初字伯虎,后更字子畏,中年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
取其斋室为学圃堂、梦墨亭,吴县人。
唐伯虎书法作品欣赏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征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征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
文征明书法作品欣赏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之一。
徐祯卿书法作品欣赏
(文章来源:艺术新青年)。
关于⽂徵明的介绍关于⽂徵明的介绍⽂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岁起以字⾏,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故号衡⼭居⼠,世称“⽂衡⼭”,明代画家、书法家、⽂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
⽣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年九⼗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居易、苏轼,⽂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1⼈物简介⽂徵明(1470-1559),长洲(今江苏苏州市吴县)⼈,祖籍为明代时期的湖⼴⾏省衡州府衡⼭县(今衡阳市衡东县),成化六年⼗⼀⽉六⽇(1470年11⽉28⽇),嘉靖三⼗⼋年⼆⽉⼆⼗⽇(1559年3⽉28⽇)去世,享年90岁。
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号“衡⼭居⼠”,世称“⽂衡⼭”,官⾄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
“吴门画派”创始⼈之⼀。
与唐伯虎、祝枝⼭、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吴中四才⼦”)。
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家世武弁,⾃祖⽗起始以⽂显,⽗⽂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幼习经籍诗⽂,喜爱书画,⽂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次应举均落第,直⾄54岁才受⼯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中悒悒不乐。
四年中⽬睹官场腐败,⼀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南下,回苏州定居,潜⼼诗⽂书画。
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积”。
他年近九⼗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逝”。
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和控笔能⼒极佳,80多岁时还能⼗分流利地书写蝇头⼩楷竟⽇不倦。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徴明简介篇一:文征明简介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
《一个字》
唐伯虎: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fǔ )。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枝山: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
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文征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
“文衡山”。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有什么关系苏州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从古至今培育了大量优秀才子,而最著名的非“吴门四才子”莫属。
如今,很多明代影视剧都是在演绎四大才子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的主角便是本文提及的吴门四才子,即文征明与唐伯虎等四人。
四才子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其才华,不过其洒脱性情也是很令世人赞赏的,所以他们才能从明代诸多才子当中脱颖而出。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剧照这四位才子当中最负盛名的肯定是以风流著称的唐伯虎。
不过,如果认真查阅史料的话,便会发现影视剧当中的形象是与真实人物有差异的,唐伯虎并不风流,那些风流故事也只是后人丰富想象的结果。
唐伯虎虽然很有才华,而且也曾经高中榜首,可是而立之年后一直都活得很落魄,因此也不可能过那种风流生活。
文征明虽然也很有才气,可是其科举经历却非常不顺,从青年时期一直到知命之年这几十年时间内,他多次参加考试,可是却屡屡落第。
后来,他虽然也被人举荐做官,可却是一种闲职,可见其官运一点也不比唐伯虎好。
而且,由于他在书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无法融入同僚的圈子里,所以一直郁郁寡欢,几年后便告老还乡。
祝枝山的书法闻名全国,虽然他的手存在一点缺陷。
这位才子也和以上二人一样,没有什么官运,经历了多次落第的遭遇。
不过,他当官的时间比较长,前后有八九年时间,虽然官职也比较低。
最后一位才子是徐祯卿,虽然才华横溢,可是却早早离世,非常可惜。
文征明小楷离骚经的名气有多大现代人虽然都不需要用毛笔书写,可是很多人出于对书法的热爱,还是会时常练习毛笔字,而小楷书帖便是他们最常使用的临摹书帖之一。
中国有很多文人都很善于书写小楷字体,而文征明在这方面的造诣相当高,所以他在小楷书法界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如果要临摹文征明的小楷作品,那么其所书写的离骚经便是非常合适的。
文征明小楷离骚经其实,离骚经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作者是人们每年都要在端午节纪念的一位诗人,也就是楚国屈原。
文征明精于书法,而且也非常热爱书法,所以他时常书写古人的著名诗文,虽然这些诗文不是他创作的,可他书写的书法作品依然价值连城,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卓越的书法造诣。
《一个字》
唐伯虎: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fǔ )。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枝山: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
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文征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
“文衡山”。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