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耀华嘉诚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练习(培优)
- 格式:doc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5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
3.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
4.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 )
A.地球 B.太阳 C.“天舟一号” D.“天宫二号”
5.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从物理学角度,若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诗人自己 B.空中飞鸟 C.岸边青山 D.天上云朵
6.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
D.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8.2020年10月1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妈妈 B.车玻璃 C.汽车座椅 D.路旁的树木
9.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
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
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 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1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13.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 )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4.在一年一度的四会市“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刻,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t1时刻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
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 D.t1时刻甲运动速度比乙运动速度大
二、填空题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 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 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 m/s的速度跑开,他______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 m的安全地区(选填“能”或“不能”).
1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17.地球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这里的“后退”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
18.单位换算:
15m/s﹦____km/h 36km/h﹦_____m/s 340m﹦____μm
19.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cm。
20.要测量过程中,_____是不可避免的。减小它的主要方法是______ 。
三、解答题
21.暑假期间,小罗同学在手机地图上筹划全家自驾游回南昌老家的路线,搜索到以下信息:
(1)深圳到南昌最近的距离是方案1(如图),走粤赣高速G45,全程约830km,限速100km/h(不考虑中途变速、休息等其他因素干扰,下同),选此方案理论上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
(2)后来小明又发现京珠高速G4和韶赣高速G4E的限速是120km/h,于是始筹划方案2(如图),即从深圳走G4到韶关、再从G4E转赣州、然后沿G45北上回南昌,距离会远一些,请通过计算判断小明选择哪个方案更省时?
22.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山崖他向高崖鸡笛,历时5s听到汽笛的回声,声音的速度是340m/s,求: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听到回声时汽艇离山崖多远?
23.国庆期间,小明乘出租车到晋阳湖公园游玩,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发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你通过计算解答: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该车以上述速度从太原行驶到相隔40km的某地所需的时间。
24.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鸣笛2.5s后,司机听到了由正前方的高墙反射回来的鸣笛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少米?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C
5.A
6.C
7.D
8.D
9.B
10.B
11.D
12.A
13.B
14.C
二、填空题
15.能【详解】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因为 t2<t1所以能跑到安全区
16.运动静止【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17.地球车【详解】1地球的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而言卫星没有位置的变化即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所以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2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即树木是向后运动的
18.1034×108【详解】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2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3由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9.1cm172m1724【详解】1由身高1724m可知数字2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计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
20.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详解】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总会有差别所以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是存在的;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进行误差主要是多次测量取平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的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详解】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没有单位数字无意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B
【详解】
A.估计值只估读一位,故A错误;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误差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D
【详解】
A.由s-t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由s-t图象可知,前3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甲=90m,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s乙=90m-60m=30m
则甲车的速度
90m30m/s3ssvt甲
乙车运动的速度
30m10m/s3ssvt乙乙
比较可知,前3s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错误;
D.当t=5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30m/s×5s=150m
乙车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10m/s×5s=50m
由s-t图象可知,两车同时运动,且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s0=60m,故甲、乙两车相距
0150m60m50m40mssss甲乙
故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