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国宝图
- 格式:ppt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56
我国古代的四大宝贝(盘点十件颜值逆天的传世国宝)中国文化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很多,这些文物经过岁月的沉淀,见证着历史的同时也让人惊叹于匠人的高超技艺。
它们于泥土中重现天日,散发出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文物之多,多如繁星,今天就来盘点十件颜值超高的宝贝。
一、红山文化的C型玉龙红山文化是中国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发源地为东北西南地区,距离现在有六千年的历史。
早在1921年,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红山文化的遗迹,直到2014年才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保护。
而玉器在那个时候就被广泛用于丧葬事宜,1971年出土的c型玉龙就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玉手段。
也从侧面佐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它是唐代的玉器,其造型为一个角状兽首形,兽的双角为杯柄,方便手握,嘴部镶有一个黄金口塞,其次,它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处皆刻画的细微精确,十分罕见。
尤其选材,是选用最为罕见的缠丝玛瑙雕琢,加上玉匠结合材料的自然纹理随形而作,可谓是巧夺天工。
兽嘴处的镶金,更是有画龙点睛的妙用,更显珍贵。
是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玉雕,同时也是唐代玉器中的翘楚,被列入首批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三、翡翠白菜翡翠白菜又叫翠玉白菜,它的材质是翠玉,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之后,呈现出一棵白菜形象,栩栩如生。
其整体有18.7厘米长,9.1厘米宽,大小与真实白菜一般无二,除此之外,这颗白菜身上的昆虫便是神来之笔,增添了很多趣味,也让人惊叹于当时的技艺。
作为慈禧太后的最爱,她死后也随她埋葬定东陵,后来被孙殿英盗走送给了蒋介石,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四、战国曾侯乙尊盘这件出土于武汉湖北随州的文物,是公认的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最复杂且最精美的青铜器,是由尊和盘两件器具组合而成,上为尊下为盘,其用途是尊里盛酒,盘中装水,夏季饮酒可用来冰镇,冬季则可温酒。
这件尊盘的整体造型精美、结构复杂,尊的装饰物为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的装饰物是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它们相互环绕,错落有致。
中国史上国宝级藏品排行榜文物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
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要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而且鉴定专家必须共同在场,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青铜第一宝:毛公鼎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区别很大,但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高:6.7公分深:3.5公分宽:16.4公分长:23公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
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于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
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
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
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书法第一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
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不但对内容精心制作,而且外观设计也力求庄重考究。
《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囊括了经、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二百余万页,一百五十三张光盘。
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1.《丧乱贴》,现估价6.5亿。
上榜理由:流落到日本的王羲之精作。
《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书。
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
《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2.康熙玉如意。
现估价7.1亿。
上榜理由:圆明园珍品。
现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
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
臣吴敬恭进”。
3.观音猿鹤图,现估价:9.1亿,上榜理由:看见画真的可以感动的哭!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
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
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
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笔点就,简直就是神来之作。
这组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4.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现估价21亿以上,上榜理由:商代精品象牙器件。
该杯是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时出土的,该墓出土象牙杯三件,其中两件镶有绿松石,此杯是其中一件,器身的纹饰雕刻结构十分巧妙,再镶嵌上绿松石更加引人注目,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5.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现估价:24亿以上,上榜理由:我能告诉你舔一舔能长生不老啊!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
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
6.人物御龙帛画,现估价:25亿以上,上榜理由:龙!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帛画》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
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
中国10大镇国之宝,惊艳世界!1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
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后母戊鼎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
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
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清明上河图》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
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中国十大最贵国宝级文物立轴、设色绢本、212.5×106厘米,中贸圣佳2021春拍成交价:人民币28,600,000元任伯年,初名润,后改为颐,原字次远,伯年是其成名后长期使用的别字。
此幅《华祝三多图》又名《华峰三祝图》,所绘为一历史典故,出于庄子的《天地》篇。
讲古帝尧出巡至华封古地,华封人向尧三祝,尧三次辞谢的故事,是一个极富有哲学意蕴的古老主题。
此图所绘随尧出巡的侍女,武士和马佚,一行七人从透明的阳光里来到茵润蓊郁的丛林里。
华封三老从架临飞泉的石梁上迎过来。
在画面的中幅组成了复杂的人物群,一株大树隔为两组,人物相向围着,洋溢着欢悦的情调。
居于画中心的是帝尧,但目光所向,却集中在画右边的三个老人,古貌奇伟,不知其有几多寿。
尧的随行个个器宇轩昂,更衬托了尧的帝王之姿。
人物与环境结合得那么自然,而又不可移易。
高树茂林,昂然直上,潺潺流泉,横贯眼前;画面浓荫下露出空白,更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充满阳光的地方。
三度空间的安排,运用了传统的三远法透视。
而人物画得古透浑厚,重彩大色,石青石绿的主调上,人物衣着五彩缤纷,仕女衣饰上勾着闪光的金色,岸草溪花更点缀得春光融融;芭蕉的翠绿映着洁白的流泉,浓翠的树林间时而闪出朱砂的藤叶,处处散发着抒情的气息。
全幅诗情荡漾,光感,空间感、色彩感、音乐感,交织成美妙的图画。
由此可见任伯年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着意描绘艺术意境的卓绝造诣。
任伯年很少在画上题诗,可是他的作品却很富有诗意。
直径18.9厘米,香港苏富比2021秋拍成交价:人民币29,807,200元宣德内云龙外团龙纹的葵口洗可算最具代表性:在洗中心绘以五爪游龙穿梭于祥云间的雄姿,棱壁上下各饰双圈蓝线。
外壁以二组上下相对及较小的团龙纹饰配合。
云龙纹则可分带框和无框二类,本器属前者。
《大明宣德年制》款来源:香港苏富比1998年11月15日,编号117香港苏富比1997年4月29日,编号405比较:明初葵口洗器形承龙自宋官窑器,但带同形圈足。
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介绍北京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拥有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那三大镇馆之宝。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这三宝的来历和特点。
一、《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绘画中的瑰宝,由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绘制于12世纪初。
这幅卷轴画以真实生动的形象和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城内外繁忙的景象,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示了当时的各行各业和社会层级的生活。
它涉及到农田、工商、军队、市井等多个方面,不仅有漂亮的建筑、喧嚣的市场,还有饮食、娱乐、交通等生活细节的描绘。
这幅画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二、十二生肖铜鎏金兽首十二生肖铜鎏金兽首是中国古代工艺的珍品,它是明代瑞兽铜像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
这些铜兽首在清代被移至故宫,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每个兽首都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相应动物进行精细雕刻而成,然后用金银镀鎏金,使之更加华丽瑰丽。
它们形态逼真,雕工细致,代表了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技巧。
这些铜鎏金兽首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生肖文化的崇尚和传承。
三、《辽宁省文物保藏院宝图》《辽宁省文物保藏院宝图》是明代工部尚书魏忠贤的座舰明贤船上舷侧挂之画,他挂在明贤船舷侧,以展示魏忠贤家族的荣耀。
这幅宝图画长达17米,高达1.2米,以石渠细流为背景,描绘了宝船上的各种美人、贵族以及丰富的船上设施。
《辽宁省文物保藏院宝图》是明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典范,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制细节精美,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准。
这幅宝图画不仅独特珍贵,还反映了明代追求奢华和富丽堂皇的审美标准。
以上就是北京故宫的三大镇馆之宝的介绍。
它们以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精湛的艺术水平和传承的文化价值,为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的辉煌与魅力。
任何参观故宫的游客都不容错过这些宝藏,它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见证,也是无法代替的国宝。
7件国宝级文物,修复前每件都是支离破碎,千疮百孔我们去参观博物馆,经常会被馆内精美器物所吸引,但很多文物出土或收藏之时,并不是我们最后见到的这样,有的破烂不堪、有的则碎成无数片,可就是这些看似腐朽不忍视的文物,经过文物修复大师们的巧手匠心,才有了今天的精致神奇。
1.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
造型独特、工艺精湛。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38年11月这件四羊方尊在运往湖南省银行仓库的途中,在空袭时被炸成了20多块,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1954年4月,被发现后的四羊方尊送往了故宫。
从此,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对四羊方尊展开了长达一年多的修复工作。
由于方尊底部碎得很厉害,为了修旧如旧,恢复如初,张欣先生不得不费尽心思。
方尊纹饰细腻繁琐,蕉叶、夔纹、螭龙及兽面纹交相辉映,精美非凡。
要恢复如初,其艰难程度也可想象。
焊接、打磨、填充等系列工序,都不能出任何差错,哪怕一个纹路对不上就全盘皆输。
经过一年多以及后来的多次修复,四羊方尊才修复如初。
2.秦始皇陵铜车相对四羊方尊,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就更难了。
由于椁室塌陷,1980年发掘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损坏严重。
两乘车马破碎成近3000片,单2号车断口就达2244个,破洞316处。
铜车马的制造繁复、难度大,3000多个碎片,近7000个零部件,文物修复人员前前后后花了八年多时间才修复完成。
这两乘铜车马,是世界青铜器考古史上发现最大的,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年代最早,级别最高,体形最大、构造最复杂、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美的铜铸马车,被称为“青铜之冠”。
据说这把伞可以360度调节,全方位无死角防护。
而且不仅可以遮阳,还能当作武器,遇到危险时,拆下伞架、伞柄,组合就是一只长矛,遮风避雨还防身,古人真是太伟大了。
3、晋侯鸟尊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宝,山西博物馆院标上的鸟型就是这尊鸟,鸟象组合造型非常别致,整个鸟尊如同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回首顾盼,通体饰有细密的鳞毛状纹样。
世界青铜时代的代表,30件顶级战国国宝(⾼清⼤图)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变⾰时期。
经春秋时期旷⽇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为减少,到公元前476年,周朝诸侯国由140多家诸侯减⾄20余家。
周贞定王⼗六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正式册命韩、赵、魏为三家列位诸侯,战国七雄由此正式形成,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天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战国地图战国时期,是青铜时代的晚期,铁器时代的开端。
但青铜器具依旧是社会,其青铜业仍旧向前发展,复杂的青铜器制作已使⽤焊接技术,有些铜器表⾯鎏⾦,有的刻以花纹或错以⾦银,⼯艺⽔平极⾼。
战国漆器业与⽟器发展也有长⾜进步,战国后期有的漆器上加镶⾦属⼝沿,不仅使胎质极薄的漆器得以加固,⽽且使漆器更加美观⼤⽅,战国⽟器种类较前代更为丰富,按其功能可分为礼仪器、装饰品和⽇⽤器具三类。
其中装饰品⼤为流⾏,占有很⼤的⽐重。
如今,战国时期传世⾄今的,⼤多为铜器。
今天就让我们⼀起来欣赏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30件历史⽂物。
战国商鞅⽅升商鞅⽅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商鞅戟商鞅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镶嵌云纹敦战国镶嵌云纹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错⾦银鸟兽形盉战国错⾦银鸟兽形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物龙凤帛画曾候⼄编钟曾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四川省博物院藏战国虎纹铜⼽战国虎纹铜⼽四川省博物院藏战国⽊雕双头镇墓兽战国⽊雕双头镇墓兽荆州博物馆藏战国错⾦银兆域图铜版战国⿊科技错⾦银兆域图铜版河北博物院藏战国鹰顶⾦冠饰战国鹰顶⾦冠饰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藏鹰顶⾦冠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唯⼀的匈奴酋长⾦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民族贵⾦属⼯艺的最⾼⽔平。
战国曾侯⼄尊盘战国曾侯⼄尊盘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青铜釜战国⼦⽲⼦青铜釜国家博物馆藏该釜腹部有刻铭9⾏,记载⼦⽲⼦颁布容量标准,⼤意是:⼦⽲⼦命⼈告知陈得:左关釜的容量以仓廪之釜为标准,关和以廪升为标准。
中国⼗⼤国宝级⽂物中国⼗件国宝级⽂物图⽚(排名)中国⼗⼤国宝级⽂物中国⼗件国宝级⽂物图⽚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的⼤名将落户谁家呢?中国⾃古地⼤物博,资源丰富,宝藏颇多。
古代传承下来的国宝级⽂物也是⾮常之多,国外对中国的宝藏可谓是垂涎三尺啊,因此流失国外的国宝也是不少的。
那么,下⾯的内容就是介绍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看完你可否动⼼呢?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第1宝: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轩题诗花⽯锦鸡图双⽿瓶器⾼16.5厘⽶,⾹港苏富⽐2005秋拍成交价:⼈民币122,408,800元古⽉轩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温烧制⽽成。
此器系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由宫中造办处御画匠亲绘。
该双⽿瓶曾于1975年5⽉12⽇于伦敦佳⼠得拍卖,以16000英镑(合22万⼈民币)成交,30年后的今天其价格涨了500多倍。
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第2宝:翡翠原⽯110×55×60厘⽶/重约500公⽄,中鸿信2005春拍成交价:⼈民币88,000,000元此翡翠原⽯体积庞⼤,重约500公⽄。
原⽯通体绿⾊,有三条⽯筋分布其间,整体呈现磅礴⽓势,在原⽯细腻的表⾯上,亿万年⾃然形成的⽚⽚浓绿⾊的凸起部分,及⼀道道⽯筋,犹如⼀幅层峦叠翠、溪涧奔流的⼭⽔画,⼜如⼀⾸沧海桑⽥、韵律优美的⽥园诗。
翡翠是由以硬⽟为主的⽆数细⼩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
对于⾃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第⼀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压条件下侵⼊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时原⽣钠长⽯分解为硬⽟⽽形成;或者认为是在板块碰撞产⽣的压扭性应⼒和低温作⽤下,钠长⽯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岩,进⼀步变质成硬⽟⽽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下,在钠的化学势⾼的热⽔溶液作⽤下发⽣交代⽽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岩中含⽔~甲烷~硬⽟三相包裹体的发现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硅酸盐熔体结晶⽽成,认为这种熔体源于300~400km处地幔中⼴泛存在的含碱辉⽯层。
国宝中的国宝
国宝中的国宝是指中国最为珍贵、最为著名的文物之一——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作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的是北宋开封城的一幅壮丽景象,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杰作。
这幅画作不仅展现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而且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风貌,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部瑰宝。
清明上河图长5.28米,高0.24米,整幅画面共分为十六个场景,包括市井、农田、官署、祠庙、酒楼、野市、戏台、街头、河道等,构成了一幅城市风貌的全景图。
画面呈现出的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卖果子的摊贩、游手好闲的流民、着装典雅的文人墨客、横渡河流的船只、穿行街头的车辆、个个生龙活虎的动物等等,让人真切感受到千年前开封城的热闹与生机。
此外,“清明上河图”还通过绘制建筑、人物、车船等丰富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风俗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问题的重要史料。
从艺术上来看,“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中的又一佳作。
其构图巧妙、气氛鲜明、色彩丰富,将市井百态、民俗风情、郊外田园、官府气象等多元元素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魅力。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经数次易主,曾在宫廷、寺庙等地流传。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被藏入故宫博物院。
如今,“清明上河图”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每年吸引着海内外大量的游人慕名前来欣赏。
总之,“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国宝中的国宝,因为它不仅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之一。
它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城市发展史、文化生活风貌等诸多方面的珍贵信息,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瑰宝。
中国的国宝文物有很多,其中包括商代的四羊方尊、后母戊大方鼎、汉代的金缕玉衣、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等。
1.四羊方尊,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
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
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青铜器铸品,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
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呈长方形,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鼎身雷纹为地,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雄伟庄严,工艺精巧,反映了商朝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3.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
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4.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是件雄伟瑰丽的
文物,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也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5.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
除了以上五件文物外,中国还有很多其他国宝级的文物,如《清明上河图》、《大禹治水》大玉山等。
这些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中国十大国宝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
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1465年~1488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
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
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
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
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
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
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
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
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国宝国画四大家真迹合集》中国美术家书画院发行中华书画藏宝于民工程项目三四大名家国画真迹典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胄国宝名画盛世再现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胄四大传世国画绝技再现中华书画藏宝于民工程』是由中国美术家书画院、将军书画院、中国收藏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一项跨世纪工程。
旨在推动和促进文化大繁荣,响应国务院提出的文化兴国这一伟大号召,使中华书画珍品藏宝于民。
工程自2012年启动至今,已发起的首期和二期项目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各界领导的一致赞誉。
该项目已报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四位大师历时一年创作完成全套藏宝于民价:13800 58藏品价:8800单幅鉴藏价:3450藏宝于民数量:300套【大师名录】:黄胄传人——张鸿旭(中国画坛百杰、中国华侨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杨秀坤高徒)收录张鸿旭大师作品《和合图》尺寸:4尺3开(3平尺)“和合图”暨鹤与荷的谐音。
寓意家庭幸福美满,合家欢乐。
长者长寿鹤年,子孙多福吉安。
齐白石传人——马在新(娄师白高徒,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收录马在新大师作品:《清风荷美》尺寸:4尺斗方(4平尺)寓意中国人民沐浴在党的春风下,家庭和美安康。
家传承艺术家。
著名画家梁树年高徒)收录作品:《太行寻幽图》尺寸:4尺3开(3平尺)张立佳大师生于太行,长于太行,创作灵感源于太行。
太行山是每个人心中自得其乐的幽静悠闲之所。
寓意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秘书长,中国画马圣手)收录李成军大师作品:《神骏图》尺寸:4尺3开(3平尺)《神骏》飘逸、吉祥、俊美的形象寓意着“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马上封侯”。
神骏作为传说中的“神龙祥种”,更象征着超越自我、奋发图强与吉祥鸿运,以及中华民族不断勇往直前、奔腾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