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讲义文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89.00 KB
- 文档页数:16
《文学概论》讲义绪论一、文学概论的性质、特点和体系构成1.文学概论的性质和特点(1)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也叫文学引论,文学导论,文学理论基础,或者文学基本原理,等等。
就性质而论,它是一种直接面对文学实践,着重研究文学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
它通过对作家、作品和全部文学现象的综合研究,力图概括出其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用以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文学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2).文学概论的特点(逻辑性严密、概括度深广、现实感强烈)①逻辑性严密:文学概论作为理论,应具有逻辑性严密的特点;(文学理论主要是思想活动和概念活动,而思想要想前后贯穿,概念要想上下衔接,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②概括度深广:作为纯理论,又具有概括度深广的特点;(文学概论概括的是对于所有作品、所有作家、所有民族、所有时代都适用的文学的普遍规律)③现实感强烈:作为面对实践注重应用的纯理论,还应具有现实感强烈的特点。
(文学概论从文学实践中取材,到文学实践中验证,在文学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显然是一种直接的理论研究)2 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文学五论: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仅关乎文学的外部规律,而且关乎文学的内部规律,这是文学的基本问题。
整个文学概论,都应是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都应是对这一基本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所作的回答。
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线索,可以把文学概论的全部内容,有机地串连成为一个整体。
其中包括文学的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五个部分:(1)本体论:首先要研究社会生活被反映在文学之中,是怎样规定文学的本质和形态的,这是文学本体论的内容;(2)功用论:其次,要研究文学在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文学功用论的内容;(3)创作论:再次,要研究社会生活是怎样经由作家的创作而进入文学的,这是文学创作论的内容;(4)鉴赏论:再其次,要研究文学是怎样经由读者的鉴赏而回到社会生活的,这是文学鉴赏论的内容;(5)发展论:最后,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文学向前发展的,这是文学发展论的内容。
实用医学汉语.基础篇4-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医学汉语是指在医学领域中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汉语越来越成为医学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旨在介绍实用医学汉语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医学汉语,读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医学文献、交流医学信息,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医学汉语的重要性、常用医学汉语词汇的解释以及医学汉语的应用技巧,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本篇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讨论的主题,以及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正文部分包括医学汉语的重要性、常用医学汉语词汇解释和医学汉语应用技巧三个小节。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医学汉语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常用医学汉语词汇的解释以及如何应用医学汉语的技巧。
3.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实用医学汉语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展望三个小节。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实用医学汉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汉语知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介绍实用医学汉语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医学文献和医疗服务。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提高自己在医学领域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医学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文也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医学汉语应用技巧,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流利地运用医学汉语,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医学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正文2.1 医学汉语的重要性医学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语言,在医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九章文学的源流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一、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观点评述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其中自成体系、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和劳动说。
主张者从各自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出发,力图对文艺发生的动机和来源做出一元论的解释。
(一)模仿说模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
模仿说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模仿,艺术即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艺术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对此都有论述,但较为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是亚里士多德。
模仿说不仅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且也强调艺术是对社会人生包括人的真实情感的模仿。
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二)巫术说巫术说主张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由于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巫术说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提倡者有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
泰勒和弗雷泽的关于原始思维特征的观点成为巫术说有力的理论支柱。
巫术说的提倡者是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
(三)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的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
但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席勒和斯宾塞,因此,游戏说又被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四)劳动说劳动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普列汉诺夫。
我国古代就认为艺术的起源与劳动有密切关系。
如“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段话出自《淮南子》。
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
生产劳动是原始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原始人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要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就无法回避原始人类的劳动实践。
阅读理解第一节题型概述第二节主旨概括题的“两仪剑法”一、关联词语法-四类关联词(广东2014)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
它有着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往往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
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
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
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构成及特征B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治疗原理C中国传统医药学具有神奇的功效D中国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区别(413联考2013)有人说,传统小说是依赖经验的写作,而网络小说是依赖想象的写作。
看来,这两种写作需要找到一个结合点,依赖经验的写作需要吸纳网络小说的想象,而依赖想象的写作则需要揉入传统小说中丰厚充实的经验。
因此,当今的文学要从原创力日益萎缩的窘境中走出来,作家们增加生活经验的积累应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
但这还只是由经验通往原创力的第一步,接下来必须在体验上进行认真的修炼,使生活经验转化为心灵体验,使客观的经验世界转化为作家主观的心灵世界。
这段文字重点强调的是:A. 如何转化经验吸纳想象B. 怎样找到传统和网络小说的结合点C. 作家应该如何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D. 如何提高文学的原创力(广东一类2013)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不能仅仅着眼于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应遵循国际银行业共同遵守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基准,以推动和谐农村建设为己任,正确履行资源配置功能,对社会发挥正的外部效应,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A. 实现双赢是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目标B.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应担负起社会责任C. 和谐农村的建设依赖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D. 国际银行也都在追寻自身的社会效益1(国考2006)时代的场景变化太大了,要让年轻一代真正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
文学概论讲义-绪论本章教学要点: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及本书体系通常把研究文学的诸学科称为文艺科学或文艺学。
它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反过来,对文学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文学理论又叫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
文学概论的两种含义:文学发展历史的概论:中外古今文学史——文学发展史文学本质规律的概论: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文学和文学活动本质规律的论述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这样看来,文学理论在学科归属上应归属于文艺学。
就是说,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科学: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从这张表看,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的范围。
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从这张表看,文艺学主要是三个分支:文学原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第一章绪论一、中医学的基础概念1、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2、中医学也称为祖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古代医学长期繁荣昌盛的结晶。
3、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学习研究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两种医学。
西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更注重疾病本身:消炎、手术中医——整体医学模式,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自然。
中医更注重自身调理,天人合一。
三、中医学发展简史1、《黄帝内经》写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现存最早的古典医学专著,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2、《难经》写于秦朝,温病学(传染病学)专著,是既《内经》之后第二部医学专著。
3、《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治疗外感病(感冒、风寒湿)。
通过经络治病。
4、《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型,治疗内科病。
心脾两虚、胃虚寒《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5、《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和证候专著。
6、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gao3)、朱丹溪(1)刘完素(寒凉派代表人物)——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泻火为主。
(六气:风、寒、署、湿、燥、火;五志:喜、怒、思、恐、悲);他的学术观点给温病学说的形成以很大的启示。
(2)张从正(攻下派代表人物)——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攻邪祛病,以汗、吐、下为攻去病邪的三个主要方法。
(3)李杲(补土派代表人物)——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
(4)朱丹溪(养阴派代表人物)——提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
7、温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
医学伦理学第四单元第三章医患关系伦理学第一节医患关系概述第二节病人权利第三节医务人员的义务第四节知情同意的概念和伦理意义第五节医疗保密的概念和伦理意义第六节讲真话与保护性医疗手段医患关系伦理原则知情同意保密原则讲真话第四节知情同意案例患者,女,演员,26岁。
自诉右侧乳房有硬结,经活体组织证实为乳腺癌。
医生明确将实情告诉患者父亲,她必须做右侧乳房全切除和周围淋巴结清除术。
在取得患者及其父同意后,按预定计划施行手术。
为慎重起见,术中对左侧乳房也做了活体组织切片,用迅速冰冻法检查,检查结果为“乳腺良性肿瘤,伴有腺体增生”,目前尚不是癌组织,但将来有癌变的危险。
所以在右侧乳房切除后,又做了左侧乳房切除术。
术后其及患者家属认为,医生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切除了左侧乳房,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要求追究院方及医生的责任。
院方则认为左侧乳房切除是防止癌变的措施,根本上是维护病人利益。
双方发生争议。
一、知情同意的概念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也称知情许诺或承诺。
临床上指在病人和医生之间,当对病人做出诊断或推荐一种治疗方案时,要求医生必须向病人提供充分的病情资料,包括这种方案的益处、危险性及可能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并以此建立诊疗方案,使病人能自主自由地做出决定,接受或不接受这种诊疗。
英国邓肯(Duncan)教授主编的《医学伦理学词典》对同意作如下解释:“在医疗实践中,同意意味着治疗、检查须获得病人准许,甚至在所有病人身上进行的医疗措施都须经病人同意。
当病人年龄小于16岁时,须经病人父母同意,当病人神志不清或无意识时须经其最亲近的人同意,除非在一些急诊无法获得同意时。
”知情是同意的前提,同意是知情的结果。
知情同意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人体实验、医学的其他研究和实验。
二、知情同意的伦理意义1.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2.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3.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三、知情同意伦理分析一知情同意的伦理特征(1)义务性:病人了解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协助医生诊疗,做出相关医疗的决定,都意味医患双方所承担的义务。
第五章生命伦理学第一节生命的概念与价值第20讲第二节?生命伦理观第三节?优生学第21讲第四节生育控制的伦理依据第五节死亡标准与道德意义第22讲第六节临床关怀第七节安乐死第23讲第七节安乐死一、安乐死的历史与现实安乐死(euthanasia)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20世纪60、70六七十年代,安乐死又重新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
1976年首届国际安乐死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
会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的代表共同签署了“东京宣言”,该宣言强调应尊重人“生的意义”和“庄严的死”。
在我国,1987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安乐死”学术讨论会。
汉中案件1984年10月,患者夏素文,59岁,被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1986年6月,病情加重,被送入汉中市传染病院肝炎科住院诊疗。
经该院肝炎科主任、主治医师蒲连生诊断为:1、肝硬化腹水;2、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状);3、渗出性溃疡并褥疮2-3度。
入院后的第三天,病人烦躁不安,于1996年6月28日清晨开始昏睡,8时医院查房,夏素文的儿子王明成向该院院长雷某询问病情,雷某答:“病人送得太迟,已经不行了”。
王听后,要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免受痛苦,雷回绝。
9时,王明成及其妹王晓玲来到蒲连生办公室,要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蒲先回绝,在王明成兄妹表示愿意承但责任后,蒲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的处方,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王明成在处方上签了“儿子,王明成,6月28日9点40分”的字样。
护士长将处方退回医生办公室,拒绝执行。
蒲又指令实习生为夏执行处方,实习医生不从,但在蒲的斥责下,无奈违心地为夏注射,实际只向病人的体内注射了75毫克。
蒲又交代接班医生李某,“夏素文若在12点尚未咽气,你再打一针”。
后李某又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的处方,让护士注射。
夏素文于29日凌晨5时死于病房。
二、安乐死的种类安乐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根据手段和意愿分类。
⑴主动安乐死(积极安乐死positive euthanasia)第一类是自愿-自己执行的主动安乐死。
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随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流动的,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学观念是永恒不变的。
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活动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的是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二)文学活动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一)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模仿或再现世界。
(二)表现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实用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认为文学是种工具和手段。
(四)独立说:对立于实用说,(王尔德、波特莱尔)强调无功利、唯美,游戏、无关现实——难成立。
(五)客观说:认为“作品”高于一切,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六)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主要是讲文学发展变化的时代原因。
(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1)时代原因(历史变迁/时代发展/心理变化是根本)。
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
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