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病 例 讨 论
- 格式:ppt
- 大小:760.00 KB
- 文档页数:8
水电解质紊乱病例分析水电解质紊乱是指体液中电解质平衡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各种疾病的急性和慢性期。
水电解质紊乱对机体的代谢、心脑血流、酸碱平衡以及心电活动等均有影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下面将以一个患者的病例为例,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分析。
患者是一名60岁男性,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口渴、尿量减少。
患者血压为160/100mmHg,心率为90次/分钟,体温正常。
患者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为12g/dL,白细胞计数为10×109/L,血小板计数为200×109/L。
尿常规检查显示尿比重为1.030,蛋白质和尿糖均阳性。
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怀疑患者出现了脱水和高血压。
脱水可能导致患者的尿量减少以及口渴症状,而高血压可能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关。
其次,需要对患者进行水电解质检查。
患者的血常规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正常,但白细胞计数偏高,有可能是由于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血小板计数正常,排除了出血的可能。
尿常规结果显示尿比重偏高,可能是脱水导致的尿浓缩。
蛋白质和尿糖阳性可能与患者的糖尿病有关。
然后,需要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
患者的血肌酐正常,排除了肾功能损害的可能。
电解质检查显示患者的Na+水平为130mmol/L,K+水平为5.5mmol/L,Cl-水平为100mmol/L,CO2-水平为26mmol/L。
患者的钠水平偏低,可能与脱水和使用利尿药物有关。
钾水平正常,而氯和CO2-水平也正常,表明患者的酸碱平衡未发生紊乱。
最后,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而转而分解脂肪产生大量酮体,使血液酸化。
患者口渴、尿量减少以及尿中糖与蛋白阳性可能与此病有关。
此种情况下,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
病例分析--水电解质紊乱(1)病史摘要:病人女性,21岁,学生。
因“间歇性腹痛1年余,再发并加重2周”来我院就诊。
大约1年前,病人始感乏力、午后低热、盗汗,后出现腹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结核,并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好转。
近2周,病人感腹痛再次发作,较前加重,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脐周及右下腹,性质为隐痛,阵发性加剧,伴有腹胀、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含胆汁消化液。
自本次发病以来,仅少量饮水,未进食,睡眠差,精神萎靡,尿少,近3天肛门无排气、排便。
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5kg。
既往史无特殊。
否认其他传染病史、手术史、外伤史、食物药物过敏史。
末次月经为入院前1周。
否认家族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史。
(2)体格检查:体温37.6℃、血压95/60mmHg、脉搏102次/分、呼吸24次/分。
病人面色苍白,眼窝内陷,皮肤弹性差。
心肺未及明显异常。
腹部饱满,未及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下腹压痛明显,无明显肌紧张,可触及10cm×10cm的肿块,界不清,活动度差;肝肾区无叩击痛,脾脏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块;直肠指诊未及异常。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WBC:11.2 × 109/L,Hb:92g/L;血生化检查:ALB:30g/L,血钾:2.4 mmol/L、血钠:140 mmol/L、血氯:88 mmol/L;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T波低平和增宽、有U 波;腹部CT平扫:腹盆腔少许积液,右下腹肿块,小肠梗阻。
问:1.病人发生了何种类型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判断依据是什么?2.导致上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原因是什么?3.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是什么?答:1.低钾血症,判断依据:℃禁食,胃肠减压5天,为低血钾原因;℃病人出现心慌、腹胀、肌肉软弱无力、不能行走等症状,为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血钾2.4mmol/L;℃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压低、T波低平和增宽、有U波,为低血钾心电图表现。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标准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可能导
致多种临床表现。
下面我将从临床标准的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1. 临床表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能导致体内水分过多或过少,电解质如钠、钾、氯等浓度异常。
临床上可表现为口渴、尿量增多
或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2. 诊断标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电解质测定、尿液电解
质测定、血气分析等。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或碱中毒等情况。
3. 分类,根据电解质紊乱的类型,可以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分
为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
症等多种类型。
4. 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治疗原则会
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纠正体液失衡、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调整
药物治疗等措施。
5. 预防措施,对于患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如慢性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需要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不当饮食和药物使用,以预防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发生。
总的来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临床标准涉及到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类、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病例一患者,男性,40岁,呕吐、腹泻,伴发热、口渴、尿少,4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8、2℃(偏高),血压110/80mmHg,汗少,皮肤黏膜干燥。
实验室检查:血Na+155mmol/L(偏高),血浆渗透压320 mmol/L(偏高),尿比重>1、020(N:1、001-1、035),其余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立即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2500 ml /天与抗生素等。
2天后,除体温、尿量恢复正常与口不渴外,反而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低渗性脱水得临床表现),头晕(脑血供不足),厌食,肌肉软弱无力,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低钾血症得临床表现),浅表静脉萎陷(低血容量),脉搏110次/分(偏高),血压72/50mmHg(下降),血Na+ 120 mmol/L(偏低),血浆渗透压255mmol/L(明显下降),血K+ 3、0 mmol/L(偏低),尿比重<1、01(N:1、001-1、035), 尿钠8 mmol/L(N:20-40mmol/L)(明显偏低)。
注:钠离子浓度得正常范围:135~150 mmol/L血钾正常浓度:3、5~5、5 mmol/L人体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290~310 mmol/L脉搏正常范围:60~100次/分思考题:一、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治疗前:呕吐,腹泻导致等渗或含钠量低得消化液丢失,发热,体温偏高,通过皮肤、呼吸道黏膜丢失水分增多,口渴,皮肤粘膜干燥等说明患者机体缺水,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为155mmol/l>150mmol/l,且血浆渗透压=320mmol/l>310mmol/l,因而为高渗性脱水。
治疗后:(1)血清钠离子浓度=120mmol/l<135mmol/l,且血浆渗透压=255mmol/l<290mmol/l。
且从患者得体征: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无口渴感(这就是因为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机体虽缺水却不思饮,难以自觉口服补充液体)等特征且有血压明显得降低等综合判断此时患者为低渗性脱水。
病例一患者,男性,40岁,呕吐、腹泻,伴发热、口渴、尿少,4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8.2℃(偏高),血压110/80mmHg,汗少,皮肤黏膜干燥。
实验室检查:血Na+155mmol/L(偏高),血浆渗透压320 mmol/L(偏高),尿比重>1.020(N:1.001-1.035),其余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立即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2500 ml /天和抗生素等。
2天后,除体温、尿量恢复正常和口不渴外,反而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头晕(脑血供不足),厌食,肌肉软弱无力,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浅表静脉萎陷(低血容量),脉搏110次/分(偏高),血压72/50mmHg(下降),血Na+ 120 mmol/L(偏低),血浆渗透压255mmol/L(明显下降),血K+ 3.0 mmol/L(偏低),尿比重<1.01(N:1.001-1.035),尿钠8 mmol/L(N:20-40mmol/L)(明显偏低)。
注:钠离子浓度的正常范围:135~150 mmol/L血钾正常浓度:3.5~5.5 mmol/L人体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290~310 mmol/L脉搏正常范围:60~100次/分思考题:一、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治疗前:呕吐,腹泻导致等渗或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发热,体温偏高,通过皮肤、呼吸道黏膜丢失水分增多,口渴,皮肤粘膜干燥等说明患者机体缺水,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为155mmol/l>150mmol/l,且血浆渗透压=320mmol/l>310mmol/l,因而为高渗性脱水。
治疗后:(1)血清钠离子浓度=120mmol/l<135mmol/l,且血浆渗透压=255mmol/l<290mmol/l。
且从患者的体征: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无口渴感(这是因为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机体虽缺水却不思饮,难以自觉口服补充液体)等特征且有血压明显的降低等综合判断此时患者为低渗性脱水。
水电解质紊乱病例讨论习题参考答案病例1:患者:女性,23岁,工人.主诉:午后低热,盗汗,腹痛三年,反复发作.现病史:三年前自觉乏力,午后低热,盗汗,腹痛,经当地医院抗TB治疗后好转.进两个月来发作加重。
脐周围及右下腹持续性隐痛。
同时有腹部肿块,近日来出现阵发性绞痛,多在右下腹,伴有肠鸣。
腹痛不断加剧。
进食,饮水均引起呕吐,腹胀.即日由于频繁呕吐,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窝内陷,尿少,无尿而急诊入院.入院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伴有肠梗阻治疗经过:手术后禁食,并连续做胃肠减压7天,共抽吸液体2200 ml,平均每天静脉补液(5%葡萄糖液)2500 ml。
术后2周,患者出现肌肉软弱无力,肢体瘫软,不能翻身,偶尔有麻木感.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全身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K+] mmol/L,血清[Na+]140 mmol/L.心电图(ECG)显示:S—T段压低,T波低平和增宽,有U波.问题:1)病人发生了何种类型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判断依据是什么2)导致上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原因是什么3)此例病人在治疗上有何不妥之处为什么下一步治疗应如何开展1)治疗前等渗性脱水:判断依据①频繁呕吐,肠梗阻、胃液抽吸为低血容量的原因;②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窝内陷,尿少,无尿,均为低血容量表现;③血清[Na+]140 mmol/L,为实验室依据。
治疗后低血钾:判断依据①禁食,胃肠减压7天,为低血钾原因;②肌肉软弱无力,肢体瘫软,不能翻身,偶尔有麻木感.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全身乏力等症状,为低血钾临床表现③血清[K+] mmol/L为低血钾实验室依据;④心电图(ECG)显示:S—T段压低,T波低平和增宽,有U波.为低血钾心电图表现。
2)等渗性脱水的原因:盗汗;进食,饮水均引起呕吐;禁食,并连续做胃肠减压7天;低血钾的原因:禁食,并连续做胃肠减压7天3)治疗过程中未补充电解质并加大补液量。
因为病人在禁食、胃液抽吸时已经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但是5%葡萄糖液不含电解质。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低钾血症-病
例分析
病史摘要: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格检查: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请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3.2mmol/L(<3.5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