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最新各盟市蒙古族人口分析,通辽原来有这么多蒙古族人!
- 格式:docx
- 大小:17.13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次人口普查通辽常住人口为:313.9153万人口普查是国家大事,通辽市为了第六次普查,动员民警社区居委会等国家及社会资源深入社区逐户、逐人、逐项调查核实,全面掌握辖区人口的实际情况。
记者从通辽市统计局了解到,通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为:313.9153万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8.3461万人比较.10年共增加5.5692万人,增长1.81%。
年平均增长率为0.18%。
通辽市人口地区分布为科尔沁区: 898895人开鲁县: 396166人奈曼旗:401509人科尔沁左翼中旗:514741人科尔沁左翼后旗:379237人库伦旗:167020人扎鲁特旗:279371人霍林郭勒市:102214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4.155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03.4437万人通辽市常住人口民族比例为:1:汉族人口为1592279人,占50.72 %;2:蒙古族人口为1441275人,占45.91%;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5599人,占3.36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3471人,增长0.85%;蒙古族人口增加57326人,增长4.14%;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5105人,减少12.51%。
性别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96085人,占50.84 %女性人口为1543068人,占49.16 %。
年龄结构通辽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0-14岁人口为495196人,占15.77 %;15-64岁人口为2449769人,占78.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4188人,占6.19 %。
同2000年比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大,通辽也在慢慢进入老龄化。
中国内蒙古·通辽,欢迎您!作者: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20年第11期通辽概况通辽,原为哲里木盟,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盟,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盟设市。
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6.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5.9万人,是全国蒙古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是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的“西辽河文明”核心区域,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科尔沁文化的摇篮,是清代孝庄文皇后、名将僧格林沁、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素有“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蒙古族民歌之乡”“中国乌力格尔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等美誉。
通辽,天辽地阔、风光秀美。
境内6万平方公里土地分布着山地、草原、沙漠、森林、湿地、湖泊等自然形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罕山、地质奇观大青沟、瀚海塔敏查干沙漠、乌旦塔拉原生态枫叶林,彰显四季全生态的壮美辽阔。
通辽,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
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体系完备。
通辽,资源富集、物产丰富。
境内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丰富;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中国东北玉米带,黄玉米、肉牛、红干椒等绿色产品享誉海内外,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供港活牛基地。
通辽,产业集聚、势头强劲。
正在集中打造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千亿级绿色煤电铝产业、百亿级镍循环经济产业、百亿级现代能源示范产业、百亿级蒙中医药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辽,园区配套,设施完备。
规划建设9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7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83平方公里。
目前建有6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1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明显、配套设施完善、要素保障充分,是承接项目入驻的有效载体、推进产业发展壮大的主阵地、促进投资兴业的大舞台。
[提要]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原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1999年撤盟设市。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原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1999年撤盟设市。
辖五旗一市一县一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7万人,分别占全区、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3和1/4,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蒙古族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史称科尔沁蒙古部落,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的部落,是最为勇猛善战的部落。
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爱国将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是中国草原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安代舞”、“乌力格尔艺术”、“蒙古族四胡”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辽市农牧业资源丰富。
通辽土质肥沃、水草丰美,有耕地1500万亩,草牧场4300万亩,农牧业具备了年产100亿斤粮食和4000万只羊单位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素有“内蒙古粮仓”、“中国黄牛之乡”、“中国马王之乡”的美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尔沁马等畜种享誉国内外,科尔沁牛业、蒙古王酒业和宇标鹅业获中国驰名商标,培育出了“通辽肥牛”、“清谷新禾”有机产品等知名品牌。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总潜在价值1.3万亿元。
煤炭探明储量130多亿吨,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石油远景储量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出。
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
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4A级景区,富有民族风情的珠日河旅游区以及山地、草原、历史古迹等,2007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通辽市简介通辽——“通达辽阔”之地,原为哲里木盟,缘于科尔沁部首领与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在哲里木山(今兴安盟科右中旗哲里木苏木境内)聚义会盟而得名。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处于科尔沁草原腹地,辖八个旗县市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人口大市。
其中蒙古族人口153万人,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区的1/3、全国的1/4、全世界的1/5。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12亿元,排全区第4位。
财政总收入完成149亿元,排全区第5位。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亿元,排全区第4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621元。
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
通辽是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科尔沁八百年发展史令通辽人引以为豪。
“科尔沁”,蒙古语为“弓箭手”的意思,原为军事机构名称,后来泛指科尔沁始祖哈布图哈萨尔(成吉思汗弟弟)领地,为漠南蒙古二十四个部落之首。
通辽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爱国将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
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四胡文化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
土地辽阔,资源比较丰富。
通辽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9000万亩),其中耕地2200万亩,2013年粮食产量达到132.6亿斤,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全国33个粮食生产先进市之一,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的1/4,粮食总量和增量均位列全区第一。
2013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888万头只以上,其中牛存栏254万头,占全区1/3,被誉为“中国黄牛之乡”,是全国最大的供港活牛基地,每年供港活牛1万头,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通辽境内现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煤炭探明储量130亿吨,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石油远景储量8亿吨。
科尔沁区概况▲ 地理位置科尔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地理坐标为北纬43°22′~ 43°58′,东经 121°42′~ 123°02′之间,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中部,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摇篮 -- 沈阳共处环渤海经济圈。
是通辽市政府驻地。
面积3212 平方千米,人口 82 万。
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毗邻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
南同科尔沁左翼后旗接镶,西与开鲁县为邻,北及东和科尔沁左翼中旗毗连。
科尔沁区与沈阳、长春在空间上形成了规则的等边三角形,是内蒙古东四盟市的中心,具有接受辐射和对外辐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 地形地貌科尔沁区平均海拔 180 米,最高 224.2 米。
地形特点是西宽东窄,中间凹陷,自西向东逐渐倾斜,中部从东到西为狭长低平的草甸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
西部、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带为断续起伏的沙丘。
▲气候特点科尔沁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季集中,秋季短,温凉少雨,冬季漫长而寒冷。
科尔沁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温适中。
主要气象要素表项目数值项目数值年平均气温 6.1 ℃平均风速 3.6m/s极端最高气温39.5 ℃全年主导风向WNW极端最低气温-34.7 ℃夏季主导风向SSW平均降水量385.1mm冬季主导风向WNW平均气压983.4mb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79cm无霜期150 天最大积雪厚度14cm平均相对湿度69%年平均日照数3113 小时▲交通运输科尔沁区是东北的主要交通枢纽。
全国14 个大型枢纽站之一的通辽火车站,位于科尔沁区。
每天从六个方向进出列车30 余列,可直达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长春、大连、呼和浩特、齐齐哈尔等大中城市。
平坦、宽阔的303、304、111 三条国道在此交汇,穿境而过,已形成连接京津、华北及北部边疆地区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距沈阳仅285 公里,距长春 302 公里,距大连 630 公里,距天津 700 公里。
内蒙古各地级市,盟蒙古族分布1. 通辽市:蒙古族⼈⼝140万⼈。
2. ⾚峰市:蒙古族⼈⼝84万⼈。
3. 兴安盟:蒙古族⼈⼝70万⼈。
4.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30.9万⼈。
5.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28.6万⼈。
6.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23万⼈。
7.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17.7万⼈。
8. 包头市:蒙古族⼈⼝8.5万⼈。
9. 巴彦淖尔市:蒙古族⼈⼝8.4万⼈。
10. 乌兰察布市:蒙古族⼈⼝6.4万⼈。
11. 阿拉善盟:蒙古族⼈⼝6万⼈。
12. 乌海市:蒙古族⼈⼝1.9万⼈。
蒙东地区三市⼀盟(通辽市,⾚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共有蒙古族⼈⼝317万⼈。
加上霍林郭勒市即将管辖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约10万蒙古族⼈。
蒙东地区蒙古族总⼈⼝326万⼈,约占内蒙古⾃治区蒙古族总⼈⼝407万⼈的80%。
内蒙古⾃治区地域辽阔狭长,不便管理,且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蒙东地区。
建议内蒙古⾃治区⾸府迁回乌兰浩特市,内蒙古⾃治区管辖乌兰浩特市(⾸府——原兴安盟),⾚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霍林郭勒市。
(新的地级霍林郭勒市管辖原县级霍林郭勒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霍林郭勒市总⾯积约71099平⽅千⽶。
总⼈⼝21多万⼈)。
新内蒙古⾃治区总⾯积约54万平⽅千⽶。
总⼈⼝约1200万⼈。
恢复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不含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
绥远省总⾯积约64万平⽅千⽶。
总⼈⼝1200多万⼈。
内蒙古通辽市介绍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辽宁省、西北和北边分别与锡盟、兴安盟为邻,属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
境内居住着蒙、汉、满、回、朝鲜、达翰尔等32个民族。
总人口310.9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0.45万人,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
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
通辽市土质肥沃、水草丰美。
既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被誉为\'黄牛之乡\'。
现有耕地面积91.4万公倾、盛产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及小杂粮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
境内草原面积327.4万亩,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12.5万头只,特别是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科尔沁马等畜种享誉国内外。
通辽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这里不仅是蒙古族的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清初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皆生于此,革命烈士麦新、吕明仁、徐永清等也都牺牲在这里。
目前尚存的名胜古迹有奈曼旗和库伦旗的燕国北长城,扎鲁特旗金代界壕,开鲁县元代佛塔,奈曼旗清代王爷府,库伦旗清代的兴源寺、福源寺。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和世界最长的人工沙坝莫力庙水库;具有草原民族特色的珠日河旅游区。
[感谢网友'xfsm'分享此内容。
]。
通辽市基本情况介绍一、具备特殊的区位条件。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
原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1999年撤盟设市。
辖五旗一市一县一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7万人,分别占全区、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3和1/4,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通辽市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蒙古族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史称科尔沁蒙古部落,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的部落,是最为勇猛善战的部落。
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爱国将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是中国草原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安代舞”、“乌力格尔艺术”、“蒙古族四胡”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
通辽市农牧业资源丰富。
通辽土质肥沃、水草丰美,有耕地2200万亩,草牧场4300万亩,农牧业具备了年产150亿斤粮食和4000万只羊单位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素有“内蒙古粮仓”、“中国黄牛之乡”、“中国马王之乡”的美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尔沁马等畜种享誉国内外,科尔沁牛业、蒙古王酒业和宇标鹅业获中国驰名商标,培育出了“通辽肥牛”、“清谷新禾”有机产品等知名品牌。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总潜在价值1.3万亿元。
煤炭探明储量130多亿吨,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石油远景储量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出。
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
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4A级景区,富有民族风情的珠日河旅游区以及山地、草原、历史古迹等,2007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日期:2005-5-14 11:58:00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1年4月12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我区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区近23万名普查员和普查工作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人口为2375.54万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145. 65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29.89万人,增长10.71%,平均每年增加22.2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9%。
二、人口分布全区的人口分布如下:呼和浩特市243.79万人包头市229.74万人乌海市43.49万人赤峰市451.80万人通辽市308.35万人呼伦贝尔盟273.65万人兴安盟161.89万人锡林郭勒盟99.34万人乌兰察布盟232.63万人伊克昭盟139.54万人巴彦淖尔盟171.38万人阿拉善盟19.94万人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区共有家庭户695.4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303.96万人,占总人口的96.99%,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3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人减少了0.69人。
四、年龄构成全区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05.56万人,占21.28%;15-64岁的人口为1742.85万人,占73.3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7.13万人,占5.35%。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1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全区总人口中,男性为1228.90万人,占51.73%;女性为1146.64万人,占48.27%。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原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1999年撤盟设市。
辖五旗一市一县一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7万人,分别占全区、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3和1/4,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是科尔沁草原的主体,是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科尔沁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长期以来,蒙古族与汉族和其它北方少数民族,共同生产生活在这里,在传承和发展蒙古族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共同创造了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
世代家居的蒙古族人民到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民族风情浓郁,且与众多旅游景观相融合,构成了通辽市“唯我独有”的科尔沁文化。
此外,这里还是世界著名的蒙古族民歌之乡、曲艺之乡、安代艺术之乡、马王之乡、版画之乡。
近年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型的精神和方针的指引下,通过科尔沁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型。
项目的实施,将为通辽市创建“文化强市”,弘扬科尔沁民族文化,挖掘科尔沁民歌、民间故事,把科尔沁文化的民歌、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用现代高新技术来实现和抢救性推广。
推动通辽市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科尔沁文化的主要亮点之一是科尔沁民歌、民间故事。
它们是科尔沁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结合社会斗争中创造的极富特色的精神财富之一。
这些民歌反应了科尔沁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是科尔沁人民群众的真实写照。
科尔沁民歌文化,丰富而独特。
它的丰富体现在民歌的数量和流传的广度上,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部分。
内容丰富、数量浩瀚,旋律优美、语言精辟。
产生和流传在通辽的蒙古民歌有上千多首。
科尔沁民歌除古代狩猎歌、游牧歌、神话传说歌、寓言歌、古代英雄歌以外,还有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阿西玛》、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北京喇嘛》等,便是科尔沁民歌的成功之作。
通辽蒙中1. 引言通辽蒙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通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作为蒙古族聚居区,通辽蒙中拥有深厚的蒙古族文化底蕴,同时也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文将介绍通辽蒙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蒙古族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 历史背景通辽蒙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的聚居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辽蒙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部落社会,蒙古族逐渐成为主要居民。
在元代,通辽蒙中成为大蒙古国的一部分,享有自治权。
而在清代,通辽蒙中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蒙古族逐渐与汉族混居。
现如今,通辽蒙中是内蒙古自治区下的一个县级市,蒙古族依然是主要民族。
3. 地理特点通辽蒙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5′,北纬44°32′。
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地势较为平坦。
通辽蒙中地处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约600米。
全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干燥。
通辽蒙中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多河流纵横交错,其中以较为著名的松花江流经此地。
4. 蒙古族文化通辽蒙中作为蒙古族聚居区,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蒙古族的语言属于蒙古语系,通辽蒙中的人们多使用蒙古语进行交流。
同时,通辽蒙中的人们也继承并传承了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如吉祥 coutur 的好贺哦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宝庆县的服饰,装饰着亮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展示出浓郁的蒙古族风情。
音乐舞蹈是蒙古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辽蒙中的人们喜爱唱歌、跳舞,特别是“蒙古舞”,这是一种富有力量感和激情的舞蹈形式。
蒙古舞以动作矫健、舞步短促、韵律明快而著称。
在通辽蒙中,蒙古舞常常出现在各种节庆活动中,也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5. 旅游资源通辽蒙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首先,通辽蒙中地处内蒙古高原,自然风光优美,特别是其独特的草原景观。
通辽市科尔沁区55岁以上蒙古族人群慢性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于润坤;朱玉良;其勒木格;张国威【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7(014)008【摘要】目的了解通辽市科尔沁区55岁以上蒙古族人群慢性病患病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关注老年人健康,加强慢性病防控.方法抽样调查通辽市科尔沁区55岁以上蒙古族1102名,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辽市科尔沁区55岁以上蒙古族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8.2%,其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冠心病的患病率为20.4%,其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0%,其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脑卒中的患病率为9.4%,其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结论通辽市科尔沁区55岁以上蒙古族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需加强慢性病防控健康宣教,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总页数】3页(P167-169)【作者】于润坤;朱玉良;其勒木格;张国威【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相关文献】1.通辽市科尔沁区中小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状况调查2.通辽市蒙古族人群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3.对通辽市科尔沁区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云南农村60岁及以上人群常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5.通辽市科尔沁区10家无烟单位人群吸烟及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人口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内容,全区常住人口为24049155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935537人,占78.74 %;蒙古族人口为4247815人,占17.6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65803人,占3.60%。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15150人,减少3.64 %;蒙古族人口增加21722人,增长0.5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262人,增长4.3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内蒙古各盟市常住人口:第一的赤峰市常住人口数为4035967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16.78%。
内蒙古人口最多的市盟是赤峰市。
第二的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数为3446100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14.33%。
第三的通辽市常住人口数为2873168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11.95%。
第四的包头市常住人口数为2709378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11.27%。
第五的呼伦贝尔常住人口数为2242875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9.33%。
第六的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数为2153638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8.96%。
第七的乌兰察布市常住人口数为1706328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7.1%。
第八的巴彦淖尔市常住人口数为1538715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6.4%。
第九的兴安盟常住人口数为1416929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5.89%。
第十的锡林郭勒盟常住人口数为1107075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4.6%。
第十一的乌海市常住人口数为556621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2.31%。
第十二的阿拉善盟常住人口数为262361人占内蒙古人口比重为1.09%。
内蒙古人口最少多的市盟是阿拉善盟。
内蒙古12个盟市中常住人口居前3位的盟市常住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为43.06 %。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2个盟市中有6个盟市常住人口增加依次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阿拉善盟、乌海市。
分区域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常住人口为11676014人占48.55%;内蒙古中部地区常住人口为10015444人占41.65%;内蒙古西部地区常住人口为2357697人占9.8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2.7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2.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了0.06个百分点。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对内蒙古的人口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内蒙古人口现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辖区人口较多,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总人口约为2500万人。
内蒙古人口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阿拉善盟、包头、鄂尔多斯等地,一些大城市如呼和浩特、赤峰、通辽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口。
而一些边远的地区,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的人口相对较少。
内蒙古的人口构成方面,蒙古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七成左右,而汉族占到了总人口的约三成。
还有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等。
内蒙古的人口发展状况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内蒙古的城镇人口比重在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比重在逐渐减少。
内蒙古也面临着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而生育率相对较低。
这样一来,内蒙古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从上述分析可得出,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城乡人口差距大。
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较为迅速,城市人口增长迅速,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
这导致了城乡人口差距日益扩大,城市化率相对较高的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人口发展差距拉大。
2. 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这给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3. 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问题。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蒙古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但汉族也占有相当比重。
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人口结构失衡。
由于生育率偏低,内蒙古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失衡,年轻人口比例偏低,而老年人口比例偏高,这对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内蒙古的人口形势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地理位置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
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
2、地理优势东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铁岭市,北边与兴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为邻,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城市。
3、民族优势通辽市具有极强的民族优势,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城市。
2010年,通辽总人口320万,其中蒙古族152万,占中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4、历史优势通辽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先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
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成了秦的一部分,其他多数在东胡管辖区。
5、交通优势(1)航空:至2012年,通辽机场已开通航线12条,其中包括新开航线8条;通航城市16个,航线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杭州、西安、昆明、呼和浩特、长春、哈尔滨、济南、郑州、海口、鄂尔多斯、海拉尔等区内外城市;与此同时,通过首府中转平台,可中转至深圳、南京、长沙、武汉等个50多个城市,为广大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2)铁路:通辽铁路发达,各个县级地区全部通铁路。
六条铁路(平齐、京通、通让、大郑、通霍、集通)贯穿全境。
它扼守东北、华北铁路交通的咽喉,有大郑、京通、通让、通霍、集通五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是连接东北与华北、西北、西南的铁路交通枢纽。
(3)公路:已建成双辽至通辽段、金宝屯至查日苏段高速公路、赤通高速公路。
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和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宝屯至查日苏高速公路全线长44.551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长春至深圳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吉林省高速公路网,南接辽宁省高速公路网,是我市连接吉林、辽宁两省的重要通道。
内蒙古最新各盟市蒙古族人口分析,通辽原来有这么多蒙古族
人!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人口为285969人,占9.98%;蒙古族人口增加78364人,增长37.75%。
包头市:蒙古族人口为85121人,占3.21%;蒙古族人口增加17243人,增长25.40%。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人口为176912人,占9.12%;蒙古族人口增加18638人,增长11.78%。
乌海市:蒙古族人口为18952人,占3.56%;蒙古族人口增加4941人,增长35.27%。
巴彦淖尔市:蒙古族78000万人,占总人口的4.36%。
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人口63400人。
占总人口的2.32%。
阿拉善盟:蒙古族人口为蒙古族人口为44635人,占19.30%;蒙古族人口增加120人,增长0.27%。
锡林郭勒盟:309764人,占30.13%;蒙古族人口增加22364人,增长7.78%。
赤峰市:蒙古族人口为851000人,占19.44%;蒙古族人口减少9145人,下降1.09%。
通辽市:蒙古族人口为1476700人,占46.70%,蒙古族人口增加57326人,增长4.14%。
兴安盟:蒙古族人口为707280人,占42.10%;蒙古族人口增加1339人,增长0.20%。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人口为230008人,占9.02%;蒙古族人口减少4551人,减少1.94%。
各旗县蒙古族人口
一、牧业33旗
1、鄂温克自治旗:27517人,占总人口18.74%。
2、陈巴尔虎旗:27224,占总人口的40.10%。
3、新巴尔虎左旗:30748,占总人口的73.35%。
4、新巴尔虎右旗:31920,占总人口的79.8%。
5、科尔沁右翼中旗:223102人. 占总人口85%。
6、科尔沁左翼中旗:372966人. 占总人口72.96%。
7、科尔沁左翼后旗:293460人占总人口.73%。
8、扎鲁特旗:144000人. 占总人口48.25%。
9、阿鲁科尔沁旗:115453人,占总人口38.18%。
10、巴林左旗:113997人,占总人口24.27%。
11、巴林右旗;8600人,占总人口48%。
12、克什克腾旗:27581,占总人口11.35%。
13、翁牛特旗:70000人,占总人口14.58%。
14、锡林浩特市:43271人,占总人口24.9%。
15、阿巴嘎旗:24900人,占总人口54.98%。
16、苏尼特左旗:21097人,占总人口56.09%。
17、苏尼特右旗:23796人,占总人口30.95%。
18、东乌珠穆沁旗:49688人,占总人口72%。
19、西乌珠穆沁旗:49476人,占总人口68%。
20、镶黄旗:16275人;占总人口60.63%。
21、正镶白旗:18980,占总人口29.82%
22、正蓝旗:22610人,37.45%。
23、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15071,占总人口15.33%。
24、四子王旗:16196人. 占总人口8.970%。
25、鄂托克旗:23788人. 占总人口23.77%。
26、鄂托克前旗:21021人. 占总人口31.44%。
27、杭锦旗:22879人. 占总人口18.64%。
28、乌审旗:28858人,占总人口29.79%。
29、乌拉特中旗:23182人. 占总人口17.39%。
30、乌拉特后旗:13818人. 占总人口28.73%。
31、阿拉善左旗:31990,占总人口21.52%。
32、阿拉善右旗:7571人,占总人口29.95%。
33、额济纳旗:50589. 占总人口22.70%。
二、半农半牧22旗县:
1、扎兰屯:20375人.占总人口 4.98%。
2、阿荣旗:7828人,占总人口2.57%。
3、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7919人. 占总人口2.69%达族:29014人. 占总人口9.85%。
4、科尔沁右翼前旗:171753人. 占总人口46.34%。
5、扎赉特旗:174735人. 占总人口40.98%。
6、突泉县:57085人,占总人口17.975。
7、科尔沁区:250484.31人占总人口31.55%。
8、开鲁县:48203人. 占总人口12.59%。
9、库伦旗:101040人,占总人口58.6%。
10、奈曼旗:153913人,占总人口36.55%。
11、林西县:10782人,占总人口4.5%。
12、敖汉旗:33000人.占总人口5.5%。
13、太仆寺旗:6219人. 占总人口3%。
14、察哈尔右中旗:3284人. 占总人口1.96%。
15、察哈尔右翼后旗;8614人. 占总人口5.22%。
16、东胜区:17431人. 占总人口6.90%。
17、达拉特旗:10691人,占总人口3.41%。
18、准格尔旗:2171人,占总人口8.8%。
19、伊金霍洛旗:9459人. 占总人口6.40%。
20、磴口县:4342人.占总人口3.69%。
21、乌拉特前旗;11582人.占总人口3.63%。
工农业旗县市:
1、牙克石市:18311人,点总人口的4.84%.
2、根河市:9873人,占总人口的6.05%。
3、额尔古纳市:约10000人,点总人口12.5%。
4、鄂伦春自治旗:蒙古族,鄂伦春,鄂温春等少数民族总计
23167人,点10.35%。
5、乌兰浩特市:78527人,占总人口的25.9%。
6、阿尔山市:2078人,占总人口的3.7%。
7、霍林郭勒市:26500人,占总人口的34.8%。
8、喀喇沁旗:148000人,占总人口42.4%。
9、宁城县:72028人,占总人口12%。
10、赤峰市松山区:90000人,占总人口17.44%。
12、乌拉盖管理区:40734,占总人口的21.9%。
13、多伦县:4519人,占总人口的4.35%。
14、商都县:2900人。
占总人口的0.92%。
15、化德县:2427人,占总人口的1.57%。
16、卓资县:2900人,占总人口的1.33%。
17、土默特左旗:39081人,占总人口10.95%。
18、土默特右旗:8100人,占总人口2.3%。
19、五原县:6120人,占总人口的2.04%。
全国各蒙古族自治州县蒙古族人口: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50000人。
占总人口的3.76%。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3927人。
占总人口的5%。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4200人,占总人口的7.5%。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48329人,占总人口的20.30%。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0755人,占是人口的21.3%。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45500人,占总人口的18.25%。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58000人,占总人口的10%。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50000人。
占总人口的9%。
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16000人。
占总人口的29.78%。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5100人,占总人口的38.9%。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40920人,占总人口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