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煮茧工艺对茧丝质量指标影响的比较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9.26 KB
- 文档页数:6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
随着丝绸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于桑蚕茧干燥工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桑蚕茧干燥是丝绸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直接影响茧丝的质量和产品的品质。
本文将介绍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
1. 热风干燥
热风干燥是目前最常用的桑蚕茧干燥工艺之一。
在热风干燥过程中,茧丝会受到高温和风的作用,使水分蒸发,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热风干燥工艺的优点是干燥速度快,操作简单,能够保证茧丝的柔软和光泽度,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引起茧丝结块和缩水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热风干燥工艺时,需要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确保茧丝的质量。
2. 微波干燥
3. 阴干法
阴干法是一种传统的桑蚕茧干燥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利用自然风力和太阳光线进行干燥,无需额外的能源消耗和干燥设备。
阴干法的优点是自然环保,茧丝质量好,无异味和污染物。
但是,阴干法的干燥速度慢,只适用于气候干燥的地区,并且干燥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茧丝霉变和品质下降。
综上所述,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选择干燥工艺时,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茧丝的质量和产品的品质。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桑蚕茧是制造蚕丝的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后,可以得到优质的蚕丝。
干燥工艺是整个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的质量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蚕丝的品质。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影响茧丝的含水率。
茧丝的含水率是指茧中所含的水分含量。
干燥工艺会使茧中的水分挥发,使得茧丝的含水率减小。
而不同的干燥工艺会使得茧丝的含水率变化不同。
一般而言,采用低温干燥工艺的茧丝含水率较低,而采用高温干燥工艺的茧丝含水率较高。
茧丝的含水率对其后续的加工有很深的影响,含水率偏低会导致茧丝变脆,易断裂;含水率偏高则会增加茧丝的收缩率,使得茧丝的外观不佳。
合适的干燥工艺可以使得茧丝的含水率适中,保证蚕丝的品质。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的颜色产生影响。
蚕茧原本有一定的颜色,这种颜色会继续保留在茧丝中,干燥工艺对其颜色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采用低温干燥工艺的茧丝颜色相对较浅,呈现出较为明亮的白色;而采用高温干燥工艺的茧丝颜色相对较深,呈现出较为黄色。
茧丝的颜色不仅会影响蚕丝的外观美观度,还会影响蚕丝的价值。
一般来说,白色的蚕丝更加受欢迎,因此采用低温干燥工艺可以使得茧丝的颜色更接近白色。
不同的干燥工艺还会对茧丝的抗张强度产生影响。
蚕茧丝的抗张强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茧丝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使得茧丝的抗张强度变化不同。
一般来说,采用低温干燥工艺的茧丝抗张强度较高,而采用高温干燥工艺的茧丝抗张强度较低。
茧丝的抗张强度是衡量蚕丝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抗张强度的蚕丝更加坚韧耐用,因此采用低温干燥工艺可以提高蚕丝的品质。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产生影响,合适的干燥工艺可以使得茧丝含水率适中,颜色更加白亮,抗张强度更高,从而提高蚕丝的品质。
在蚕丝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干燥工艺,以确保蚕丝的品质。
试论不同烘茧温度对茧丝品质的影响何伟英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采取一粒缫、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等多种手段详细分析了不同烘茧温度对茧丝品质的影响,并借助于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茧层的亲水性进行了详细观察。
结合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当头冲温度达到105℃时,生丝力学性能可以呈现出最佳的状态,洁净成绩最高,且热稳定性最好。
对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头冲温度;落绪分布;生丝;力学性能引言当蚕茧完成干燥以后,茧层丝胶当作蛋白质受热以后会衍生出热变性,这样会促使其理化性能发生变化。
对此,本文设计不同的头冲干燥温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为适宜的温度,促使其满足于实际生产需要。
1材料与方法1.1原料和仪器原料:同一批次的春茧,其种类为秋风×白玉及其反交。
本次实验所应用到的仪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实验室自制热风循环烘茧机;二是HH-S数显恒温水浴锅;三是JCY-4型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四是YG-731型检尺器;五是PYRIS型热重分析仪;六是Nicolet 570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1.2实验方法1.2.1蚕茧干燥相关人员需要使用热风循环烘茧机把同一批次的春茧进行干燥实验,头冲需要2.5h,二冲也要2.5h(头冲前、后阶段各1.25h)。
1.2.2茧层接触角测试拨开鲜茧和干燥处理以后的蚕茧,将蚕蛹去除,取束腰部位,将其修剪成相应的块状;然后相关人员把试验用蚕茧分成5个小组,第一步要在恒温恒湿环境下处理24小时;经过平衡处理以后在恒温恒湿环境下,借助于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器来对去离子水液滴在茧层上面的变化状况进行详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把相应的接触角(θ)值准确记录下来。
1.2.3蚕茧落绪分布测试在相同条件下对蚕茧真空渗透,经过相关工艺煮熟以后,在充分借助于一粒缫测定手段的基础上,要对以下两个步骤做好记录工作:一是断头次数;二是茧层落绪位置,当缫至茧子蛹衣位置无法继续添绪亦或是断头以后无法继续添堵才可以停止,除了要做好以上工作以外,还应当从相关检测工具中读出相应的百回数。
不同烘茧温度对茧丝品质的影响在制丝工业中,烘茧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
烘茧的目的是烘杀蚕蛹和寄生的蝇蛆,同时除去鲜茧中所含的水分,使其能长期贮藏。
在烘茧过程中,既要不损伤茧质,又要使丝胶适当变性,利于缫丝,提高生丝品位。
陈建勇等、傅雅琴等利用热蒸汽干燥蚕茧,认为烘茧能增加外层丝胶的煮茧时抵抗力,提高出丝率和洁净成绩。
在实际烘茧过程中,通常分为头冲和二冲两个阶段。
头冲阶段就是干燥过程中的预热与等速干燥阶段,二冲阶段就是减速干燥阶段,即半干茧进灶至达到适干标准时为止。
影响蚕茧干燥的主要工艺因素有温度、湿度、风速和铺茧量等。
陈锦祥等认为在生产实践中干燥工艺的主要控制对象是温度,它不仅是影响干燥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茧质的首因。
陈时若等通过试验表明,在中国沿用的二次干燥工艺中,对解舒率的影响,以头冲的温度占首位,二冲的温度次之,并研究了空气温湿度与解舒率、出丝率之间的关系,蚕茧的其他指标没有探讨。
并且,蚕茧经干燥后,茧层丝胶作为蛋白质受热后会产生热变性,其理化性能将发生改变。
基于此,本文设置不同的头冲干燥温度,探讨不同头冲干燥温度对蚕茧落绪分布、生丝力学性能、生丝热力学性能以及生丝基团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并选择合适的头冲干燥温度,使其满足于实际生产需要。
1材料与方法1.1原料和仪器供试蚕茧为湖州市朱家兜同一批次的2017年春茧,家蚕品种为秋风×白玉及其反交。
实验室自制热风循环烘茧机,HH—S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翔天实验仪器厂),JCY—4型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YG—731型检尺器(无锡市第二纺织机械厂),PYRIS 1型热重分析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Nicolet 570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
1.2实验方法1.2.1蚕茧干燥5种类型的干燥温度组合见表1。
将同一庄口的春茧在热风循环烘茧机中进行干燥实验,头冲和二冲各为2.5 h(头冲前、后阶段各1.25 h),其中a组为鲜茧,不进行干燥。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丝绸的需求的增加,对于桑蚕茧的干燥工艺也越来越重视。
不同的干燥工
艺会对茧丝的质量和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
品质评价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桑蚕茧的干燥工艺
桑蚕茧干燥是指将摘下来的原茧经过加工处理后,利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由湿态转化为干态的过程。
干燥工艺是丝绸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茧丝的
质量和产量。
目前,桑蚕茧的干燥工艺主要分为三种:自然干燥、人工干燥和机械干燥。
其中,自
然干燥是将原茧暴晒在阳光下,逐渐干燥,速度较慢,但成本较低。
人工干燥是将原茧悬
挂在通风干燥室内,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进行干燥。
机械干燥则是采用专门的机械设
备进行干燥,干燥速度快,但成本相对较高。
茧丝的质量是指其纤维的长短、粗细、强度等参数。
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长度:通过实验比较发现,机械干燥的茧丝长度较短,而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的
茧丝则较长。
由此可见,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机械干燥的茧丝质量要弱于自
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的茧丝。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和品质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自然干燥、人工干燥
和机械干燥各有优缺点,厂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干燥工艺,以提高茧丝的质量和品质,
满足市场需求。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随着丝绸行业的发展,桑蚕茧干燥成为丝绸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质量和品质评价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桑蚕茧干燥工艺及其对茧丝的影响。
一、常见干燥工艺1.晾晒法晾晒法是最简单的干燥方法。
在天气晴朗、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天气下,将茧放在室外晾晒即可。
这种方法成本低廉,但干燥时间长,易受天气影响。
2.室内通风干法室内通风干法是将茧放在室内通风处,利用室内自然通风将茧透风干燥。
这种方法需要室内通风条件好,否则会影响干燥效果。
3.热风干法热风干法是将茧放在烘箱中,利用热风将其干燥。
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干燥时间,但需要投入一定的设备成本。
4.真空干法1.质量方面不同干燥工艺会对茧丝的质量产生影响。
热风干法可以加快干燥时间,但会使茧丝质地变硬,丝质降低。
晾晒法、室内通风干法和真空干法对茧丝的质量影响较小,不会使茧丝变硬,丝质也不会降低。
茧丝的品质包括色泽、手感、光泽和韧性等方面。
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的品质评价也有不同的影响。
热风干法会使茧丝的光泽度降低,手感变硬。
室内通风干法和晾晒法虽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但能保持茧丝的自然色泽和手感。
真空干法可以保持茧丝的营养成分和色泽,同时改善了茧质。
三、茧丝品质评价方法对茧丝品质进行评价通常从外观、手感、黄度和穿透度等方面进行。
外观要求丝线条平直、粗细均匀,无毛刺、无残丝、无漏丝,质量均匀一致。
手感要求柔软、光滑、有弹性。
黄度要求与生丝相同,不得有过高或过低。
穿透度要求光线透过茧丝时管径均匀,要求管径平整、形状端正。
对茧丝进行品质评价,还需要结合丝绸捻度、强度、断裂伸长度等指标进行。
四、结论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的质量和品质评价产生影响。
在选择干燥工艺时,需要考虑生产成本、干燥效果和对茧丝品质的影响等因素,综合选择最合适的干燥方法。
虽然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的影响不同,但在茧丝品质评价方面,仍需要综合考虑外观、手感、黄度和穿透度等指标,并结合丝绸捻度、强度、断裂伸长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试论煮茧对缫丝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谢瑞娟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年(卷),期】1999(019)005
【摘要】本文就煮茧对缫丝产量和质量、消耗的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煮茧的好坏应以最终的经济效益来衡量,煮好的茧能否达到最佳经济效益,与索绪工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强调煮好茧的同时,要加强索绪工艺管理.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谢瑞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43.2+22
【相关文献】
1.二化蚕茧缫丝的研究第一部分:煮茧条件和缫丝速度对印度二化杂交茧缫丝性能的影响 [J], 罗斯杰(编译);马建兴(校)
2.二化蚕茧缫丝的研究第二部分:煮茧条件和缫丝速度对印度二化杂交茧茧丝质量特性的影响 [J], 罗斯杰(编译);马建兴(校)
3.煮茧药物触蒸前处理对天蚕茧缫丝效果的影响 [J], 杨世忠;石春芳
4.论煮茧水水质、水温对缫丝的影响 [J], 刘炽刚;杨天秀
5.多化×二化蚕茧煮茧的研究:加压煮茧对缫丝和质量性状的影响(英文) [J],
G.Hariraj;T.H.Somashekar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烘茧工艺对雄蚕品种蚕茧茧质的影响陈小龙;李树森;朱良均【摘要】通过不同的烘茧工艺对雄蚕品种蚕茧茧质影响的对比试验,提出有益保全雄蚕品种蚕茧茧质的烘茧工艺:采用二次干燥法,铺茧量4.8kg,/m2-5.5kg/m2;头冲烘茧温度以100℃为适,头冲出灶时间以定时为主(2h),辅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来确定。
二冲采用变温法,出灶时间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为主,以计时作参考(3h),同时注意控制好排湿量。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n with different cocoon drying methods. And the method that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quality of male silkworm cocoons was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 secondary drying method was chosen; the amount of spreading cocoon was set as 4.8 kg/m^2-5.5kg/m^2; the temperature of primary drying was set as 100 ℃, and the time before taking out was set as 2 hours, determined by drying degree of silkworm pupas finally. The temperature varying method was used during the secondary drying, and the time before taking out was mostly decided by drying degree of silkworm pupas, taking the time of 3 hours as a reference. Dehumidification degree should also be controlled.【期刊名称】《蚕桑通报》【年(卷),期】2012(043)002【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雄蚕;烘茧工艺;茧质;影响【作者】陈小龙;李树森;朱良均【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建德市大同镇农业办公室,浙江建德311614;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2.2对于雄蚕品种而言,从上蔟到干茧入库,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二个:一是蔟具的使用及蔟中管理,二是茧站收烘过程中茧质的保全。
煮茧工艺参数的优选
黄晨;洪涛;朱成刚
【期刊名称】《生物数学学报》
【年(卷),期】1996(0)3
【摘要】煮茧主要是针对茧丝中丝胶而言,对同一庄口茧来说,不同煮茧工艺使丝胶有不同的膨润溶解度,也将产生不同的茧质特征数.本文对同一庄口茧采用不同煮茧工艺,得到5组茧质特征数.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了一组较优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发挥原料优势,以提高缫丝厂效益.
【总页数】4页(P219-222)
【关键词】煮茧;茧质指标;灰色理论;综合评估
【作者】黄晨;洪涛;朱成刚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金寨丝绸总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43.22
【相关文献】
1.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煮茧工艺 [J], 朱云平;丁忠建;张海燕
2.模糊正交法用于煮茧工艺参数优选的探讨 [J], 黄继伟;林海涛;蒋芳;凌新龙;胡征宇
3.煮茧工艺快速优选设计 [J], 王小英
4.优选煮茧工艺提高出丝率初探 [J], 许祥松
5.数学方法在优选煮茧工艺中的应用 [J], 潘新;王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茧前处理工艺对缫丝及生丝性能的影响刘慧;徐英莲【摘要】为探讨鲜茧前处理方式对生丝性能的影响,选择干茧、冰冻茧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渗透、煮茧(不煮茧)、立缫工艺生产35 dtex(30/33D)生丝,按照织造要求进行浸泡处理,测试生丝的性能.结果表明:干茧生丝、鲜茧生丝的抱合性能良好,平均抱合次数均超过100次;浸泡处理后,鲜茧生丝丝胶稳定性较差,其抱合力下降幅度较大;鲜茧经过煮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生丝的抱合稳定性;干茧生丝、鲜茧生丝及其浸泡后生丝的结晶度、取向度相差不大;干茧生丝、鲜茧生丝及其浸泡后生丝的断裂强度均超过3.5 cN/dtex,能满足基本的织造要求.%For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fresh cocoon pretreat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raw silk , the dried cocoon and fresh coco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vacuuming penetration ,cocoon cooking(non cocoon cooking) and multi-end silk reeling were applied to produce raw silk 35 dtex (30/33 D) .Then the raw silk was soaked according to weaving require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aw silk was tes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ried cocoon (fresh cocoon) raw silks have good cohesion ,and the average times is more than 100 ;the cohesion of fresh cocoon decreases greatly and sericin stability is poor after soaking ;cocoon cooking can improve cohesion stability to certain degree .The crystallinity and orientation of these raw silks are close .The breaking strength of these raw silks are over 3 .5 cN/dtex ,so they can satisf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weaving .【期刊名称】《现代纺织技术》【年(卷),期】2018(026)001【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干茧;鲜茧;煮茧;抱合性能;力学性能【作者】刘慧;徐英莲【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43.2近年来,由于原料成本、能耗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缫丝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考验,缫丝工艺急需改进。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茧丝是由桑蚕茧经过加工制成的丝线,作为纺织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而干燥工艺是影响茧丝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的质量和品质评价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传统的自然晾晒干燥工艺是以自然风和阳光作为干燥条件,虽然成本低,但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茧丝质量难以保证。
而热风干燥工艺是通过加热风扇将热空气吹送到茧堆中,茧丝能够快速干燥,丝光度高、吸湿性低。
真空干燥工艺是利用真空环境,通过低温下的蒸发,能够使茧丝保持丝条的强度和有利于染色的效果。
气流干燥工艺则是在茧堆中通过循环气流的方式迅速干燥茧丝,能够使茧丝保持较好的柔软性和弹性。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对茧丝的品质评价产生影响。
茧丝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留胶率、丝等级、强度等指标。
留胶率是指茧丝中残留的胶质含量,是影响茧丝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自然晾晒干燥工艺由于干燥时间长且无法控制,留胶率高,茧丝品质较差。
热风干燥工艺能够快速干燥茧丝,留胶率较低,茧丝质量相对较好。
真空干燥工艺在低温下干燥茧丝,可以使留胶率达到较低水平。
气流干燥工艺则通过循环气流的方式使茧丝均匀干燥,可以保持茧丝的强度和柔软性,留胶率相对较低。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和品质评价都会产生影响。
不同干燥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茧丝的热量处理、丝光度、吸湿性等指标,以及干燥设备的投入和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干燥工艺,提高茧丝的质量和品质评价。
不同煮茧工艺对茧丝质量指标影响的比较分析
何晓蓉;陶立全;李豫伟;梁海丽;莫百春
【摘要】影响生丝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洁净和限度偏差,不同的煮茧工艺对蚕茧的解舒率和洁净指标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煮茧机的改造和煮茧工艺的改进,提高了蚕茧
的解舒率和洁净指标.
【期刊名称】《中国纤检》
【年(卷),期】2014(000)013
【总页数】3页(P85-87)
【关键词】生丝;煮茧工艺;解舒率;洁净
【作者】何晓蓉;陶立全;李豫伟;梁海丽;莫百春
【作者单位】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
院
【正文语种】中文
1 现行煮茧方法的现状
目前国内缫丝生产企业基本采用真空渗透法煮茧,但一些企业用长笼煮茧机生产时不按规定操作,影响了解舒率的提高。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茧子经过真空浸透后直接用于缫丝,没有经过高温煮茧,丝胶没有充分膨润。
(2)茧子虽然经过蒸煮,但蒸煮时间不够,中、内层达不到适熟程度,影响茧丝顺序离
解。
(3)茧子在高温水中的调整时间不够,茧子各层煮熟程度不均一。
(4)茧
子在茧笼的状态也是影响茧子煮熟程度不均一的原因之一。
2 试验方案
本文分别用不同煮茧方法和工艺技术要求煮茧。
并按照企业标准和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标准要求对企业试验样茧进行检验,检测结果与企业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煮茧工艺对蚕茧解舒率、洁净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程度。
2.1 缫丝生产企业所用煮茧工艺(方法1)
(1)流程:机外渗透→煮茧机内煮茧(蒸煮)→调整部调整茧子煮熟程度→出茧。
(2)参数:煮茧机一周回转时间:10min;蒸汽温度:(99±1)℃;煮茧时间:约100s;调整部温度:约75℃;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100s。
2.2 煮茧试验机使用的煮茧工艺(方法2)
(1)流程:机内浸透→煮茧(蒸煮)→水煮→降温调整→出茧。
(2)参数:蒸汽温度:(99±1)℃;煮茧时间:60s;吸水后水煮温度:
(99±1)℃;煮茧时间:220s;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280s。
2.3 煮茧试验机使用的煮茧工艺(方法3)
(1)流程:机内浸透→水煮→降温调整→出茧。
(2)参数:水煮温度:(99±1)℃;煮茧时间:480s;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480s。
2.4 煮茧试验机使用的煮茧工艺(方法4)
(1)流程:机内浸透→水煮→降温调整→出茧。
(2)参数:水煮温度:(90±1)℃;煮茧时间:840s;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840s。
3 试验结果
3.1 丝胶溶失率工艺试验
把一绞生丝和干茧切剖后的茧层样品放置在温度(20±2)℃、相对湿度
(65±4)%的恒温恒湿间平恒24小时,在生丝样品中称取试验用样品12份(基本等量),茧层样品等粒等量12份,每份样品重量为煮前重量。
每份样品在不同的浸泡时间和水温中进行试验,试验后样品经自然凉干,再放进烘箱烘至干重,样品干重乘以1.11得出的重量为煮后重量。
丝胶在不同温度水中、不同浸泡时间的溶失率调查见表1和表2。
3.2 解舒率、万米吊糙项目试验
解舒率、万米吊糙项目比对试验结果见表3~表7。
3.2.1 不同试验人员的检测数据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一区样品在缫丝生产企业以方法1煮茧后进行试验,另一区在实验室以方法2煮茧后进行试验。
3.2.2 同一试验人员的检测数据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一区样品在缫丝生产企业以方法1煮茧后进行试验,另一区在实验室以方法2煮茧后送到缫丝生产企业进行试验,两区样品试验员为同一人。
3.2.3 试验方法2与试验方法3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为中纤局提供的标准样品,每区分别以方法2和方法3进行煮茧,试验方法2检测数据与标准样茧的标准值相符,因此作为标准值。
表1 生丝在不同温度水中的丝胶溶失率13 18 23水温/℃ 煮前重量/g时间/min 8溶失率/%80 1.3055 1.3022 0.25 1.3353 1.3313 0.30 1.3926 1.3837 0.64
1.3564 1.3458 0.65 85 1.3976 1.3940 0.26 1.3336 1.3280 0.42 1.3025 1.2934
0.70 1.3487 1.3386 0.75 90 1.3463 1.3413 0.37 1.3479 1.3395 0.62 1.3371
1.3260 0.83 1.3037 1.2904 1.02煮后重量/g溶失率/%煮前重量/g煮后重量/g
溶失率/%煮前重量/g煮后重量/g溶失率/%煮前重量/g煮后重量/g
表2 蚕茧在不同温度水中的丝胶溶失率13 18 23水温/℃ 煮前重量/g时间/min 8溶失率/%80 2 1.9642 1.79 2 1.9632 1.84 2 1.927 1.86 2 1.9505 2.25 85 2
1.9614 1.93 2 1.9573
2.14 2 1.9547 2.26 2 1.9542 2.29 90 2 1.9532 2.34 2
1.9523
2.38 2 1.9492 2.54 2 1.9379
3.10煮后重量/g溶失率/%煮前重量/g煮后重量/g溶失率/%煮前重量/g煮后重量/g溶失率/%煮前重量/g煮后重量/g
表3 不同试验人员的检测数据比对试验结果方法解舒率/% 光折万米吊糙/次试验方法1 59.86 279.08 3.0试验方法2 67.95 275.13 3.3差值 -8.09 3.95 -0.3
表4 同一试验人员的检测数据比对试验结果方法解舒率/% 丝量/g 备注试验方法
1 57.55 36.26 试验方法2蚕茧由实验室煮茧后送到企业试验(煮后2小时才试验)试验方法
2 67.20 36.14差值 -9.65 0.12
表5 试验方法2与试验方法3比对试验结果(样茧为中纤局的标准样茧)方法解舒率/% 丝干量/g 万米吊糙/次试验方法2 78.81(标准值) 119.65(标准值) 3.1(标准值)试验方法3 80.12 119.87 3.0差值 -1.31 -.22 0.1
3.2.4 试验方法2与试验方法3比对试验
样品为两区,每区400粒(等粒等量),为广西本地蚕茧,每区分别以方法2和
方法3进行煮茧。
表6 试验方法2与试验方法3比对试验结果(样茧为广西本地蚕茧)方法解舒率/% 丝干量/g 万米吊糙/次试验方法2 68.49 72.56 2.8试验方法3 69.08 72.69
2.9差值 -.59 -.22 -0.1
3.2.5 试验方法3与试验方法4比对试验
样品为一区400粒,为中纤局提供的标准样品,以方法4进行煮茧。
表7 试验方法3与试验方法4比对试验结果(样茧为中纤局的标准样茧)方法解舒率/% 丝干量/g 万米吊糙/次试验方法3 80.12 119.87 3.0试验方法4 74.66
117.53 3.2差值 5.46 2.34 -0.2标准值 78.81 119.65 3.1
3.3 清洁、洁净项目试验
清洁、洁净项目比对试验结果见表8和表9。
表8 两种茧样比对试验结果茧样编号项目试验方法2 试验方法3 差值120273 清洁/分 98.7 99.1 -0.1洁净/分 90.60 91.30 -0.70 120283 清洁/分 98.8 99.0 -0.2洁净/分 92.45 92.70 -0.25
表9 比对试验结果(茧样编号:120273,茧子分别为装袋煮茧和不装袋煮茧)项目试验方法3(装袋) 试验方法3(不装袋) 差值清洁/分 98.8 99.2 -0.4洁净/分91.60 92.50 -0.90
4 结果分析
4.1 生丝在温度90℃水中浸泡23分钟状态下,丝胶溶失率仅为1%,因为在生丝的生产过程中,蚕茧在真空浸透、煮茧、索理等工序把茧丝中易溶性丝胶溶失一部分,并且经过丝鞘的挤压作用,茧丝间抱合力增大,接触水的面积减少。
4.2 蚕茧在温度90℃水中浸泡23分钟状态下,丝胶溶失率为3.1%,如果浸泡时间与企业煮茧时间比较在8分钟状态下,丝胶溶失率仅为2.34%。
因此,不经过高温煮茧,茧层丝胶没有得到充分膨润和适当溶解,影响到茧丝的顺序离解,解舒率降低,清洁、洁净成绩下降。
4.3 实验室所用的煮茧试验机比生产企业的煮茧机煮茧效果要好,主要是蚕茧在试验机内丝胶得到充分的膨润和适当溶解,特别是在高温水煮过程中,茧层各部位都接触到高温水,使茧层达到均一煮熟程度,有利于解舒率的提高。
4.4 试验方法2和试验方法3要优于试验方法1,试验方法4达不到工艺效果。
4.5 试验方法3与试验方法2相比较,在解舒率和万米吊糙项目上,检测结果相差不大,基本在误差范围之内;试验方法3的洁净成绩好于试验方法2,试验方法2洁净成绩偏低,与试验方法3差别越大;试验方法3没有高温蒸煮这一环节,可
以节省蒸汽,达到降耗的效果。
5 结论
5.1 水煮煮茧工艺(真空浸透、水煮、降温调整、出茧,煮茧),与常规工艺相比,取消了蒸汽蒸煮工序,改用高温水煮煮茧工序,能使解舒率提高7%~8%左右,缫折降低2.5公斤左右,洁净成绩约提高0.5分。
5.2 企业所用煮茧工艺存在煮茧过程中煮茧温度和煮茧时间都不足,蚕茧达不到均一适熟程度,丝胶没有充分膨润,使茧丝没有得到顺序离解,影响解舒率。
5.3 建议缫丝企业采用水煮煮茧工艺以提高茧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