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
- 格式:ppt
- 大小:14.22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展示]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特别提示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应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这五大组成要素展开。
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①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海拔高度在山区,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坡度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够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坡向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特别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地理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
综上所述,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中,曾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
第一次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第二次发生在3亿5千万年前泥盆纪晚期;2亿5千万年前二叠纪末期发生了第三次物种灭绝;第四次大约在2. 03亿年前三叠纪晚期;最为著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6 500万年前,包括恐龙在内的90%的地球物种在这个时期被毁灭。
材料二世界动物保护联盟于2007年9月28日公布了“濒临灭绝物种红色名单”。
根据这个红色名单,地球上大约有11 046种动植物面临永久性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
科学家指出,物种灭绝的危机几乎全是由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
该联盟还称,保守的估计是在近两个世纪内,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约50倍。
不少科学家惊呼“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到来了!材料三新华网2007年10月25日报道,英国科学家24日公布了一项惊人的研究成果: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地球上的动植物大量灭绝。
尽管人类可能最终逃过这一劫,但地球上有一半的物种将会消亡。
1.地质时期五次物种大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人类活动是如何造成物种灭绝的?3.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精选练习] 1.读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口变化曲线与物种灭绝数的关系是。
(2)据科学家提供的一项研究证明:地球上30%-70%的植物在今后100年内将不复存在。
这对人类的影响是。
因为。
(3)请联系我国的情况,目前我国动植物种类受到的威胁是(高于或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4)举出导致物种灭绝的3种以上地理事件:。
(5)解决物种灭绝的主要措施有:。
()2.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
可以推知当时环境特点为 A.气候干燥、冷热多变 B.藻类植物繁盛 C.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D.气候湿润、森林密布()3.几千万年前,称霸全球的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
《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讲义一、引言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变化的世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环境的改变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塑造着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那么,环境变化究竟是如何推动生物进化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环境变化的类型(一)气候的变化气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温度的大幅波动对生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寒冷的冰期,许多生物需要发展出保暖的机制,如厚厚的皮毛、储存能量的能力;而在温暖的间冰期,生物的生存策略可能又会有所不同。
(二)栖息地的改变生物的栖息地,如森林、草原、湿地等,也会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城市化进程等,使得许多生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
此外,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等也可能瞬间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食物资源的变化食物的供应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关键。
当某种食物资源减少或消失时,生物要么寻找新的食物来源,要么进化出适应新食物的能力。
比如,一些鸟类因为果实的减少,可能会逐渐学会捕食昆虫。
三、生物进化的机制(一)自然选择这是达尔文提出的重要理论。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变异。
那些具有更适应环境特征的个体,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它们的基因更有可能传递给后代。
经过代代积累,有利的特征逐渐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基因变异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这些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增加了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三)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会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这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多样性。
四、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实例(一)长颈鹿的长颈长颈鹿的长颈是一个经典的进化实例。
在食物资源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低矮处的树叶逐渐减少,而长颈能够使个体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从而具有生存优势。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长颈的特征在种群中得以保留和强化。
《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讲义一、引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数神奇而又复杂的生命形式。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鲸鱼,从娇艳的花朵到参天的大树,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存方式。
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生物是如何演变成如今的模样?答案就藏在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的紧密联系之中。
二、环境变化的类型(一)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其中,气候变化是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例如,在地球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多次冰河时期和温暖时期。
在冰河时期,气温骤降,大量的水被冻结成冰川,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
这种剧烈的气候变化,迫使生物必须适应寒冷的环境,或者迁移到更适宜的地区。
一些动物长出了厚厚的皮毛来保暖,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发生了改变。
(二)地理环境的变化地球的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活动也会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
例如,山脉的隆起会形成新的地形和气候带,从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进化。
海洋的扩张和收缩,会导致陆地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发生变化。
一些原本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可能随着海洋的退缩而被迫适应陆地生活。
(三)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包括森林的砍伐、草原的退化、河流湖泊的污染等。
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例如,森林的砍伐会导致许多依赖森林生存的动物失去家园,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或者面临灭绝的危险。
三、生物进化的机制(一)遗传变异生物的遗传物质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会发生随机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二)自然选择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某些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将这些有利变异传递给后代。
而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更容易死亡,逐渐被淘汰。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性状逐渐适应了环境。
(三)基因流和遗传漂变基因流是指基因在种群之间的交流,它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漂变则是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小种群中尤为明显。
《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讲义一、引言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环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从气候变化、地质运动到生态系统的演变,这些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化出各种各样的特征和能力。
本讲义将深入探讨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
二、环境变化的类型(一)气候变迁气候是环境中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地球的气候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波动等。
冰期时,气温降低,大量的水被冻结成冰,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
这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改变,一些生物被迫向更温暖的地区迁移,而另一些则进化出了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如厚厚的皮毛、储存能量的能力等。
间冰期时,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的分布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
(二)地质运动地壳的运动,如板块漂移、造山运动等,也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板块漂移使得大陆的位置和形状不断改变,从而改变了生物的分布格局。
例如,原本相连的大陆逐渐分离,导致生物种群的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和分化。
造山运动则会形成新的山脉和高原,改变了气候和地形,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生态系统的演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和相互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新物种的迁入、原有物种的灭绝、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调整等。
当一个关键物种灭绝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压力,促使它们进化出适应新环境的特征。
三、生物进化的机制(一)遗传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遗传变异,即基因的突变和重组。
这些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重组则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换和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