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分析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9.08 KB
- 文档页数:6
设施土壤盐分的累积、迁移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余海英;李廷轩;周健民【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年(卷),期】2007(013)004【摘要】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设施栽培现状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的累积、迁移及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大,且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各研究区域内已有40%~89%的土壤含盐量超过了作物正常生长的临界浓度.2)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利用周期较短,连续种植到4年左右的设施土壤,其耕层盐分的累积量可达到作物的生长障碍临界点,之后因设施使用率的下降以及采取的措施而有所降低,但仍高于露地土壤.设施连续使用会导致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3)设施土壤剖面(0-100 cm)盐分含量均高于相邻露地,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耕层(0-20 cm)的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下各层;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的运移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底层迁移和向表层聚集两种方式,但以表聚为主;此外,盐分离子的大量累积和向底层迁移,特别是NO13的淋溶已严重影响到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4)设施栽培后,土壤中的NO3-、S042-、Cl-、Ca2+、Mg2+、K+、Na+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盐分的大量累积以及某些离子的相对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作物养分的供需失衡、土壤酸化、棚室内CO2供应不足等生产问题.【总页数】9页(P642-650)【作者】余海英;李廷轩;周健民【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相关文献】1.氮磷钾肥交互作用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与离子组成的影响 [J], 张锡洲;王永东;郑子成;李廷轩;余海英;刘媛媛2.宁夏设施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含量变化特点 [J], 杨春霞;张艳;李彩虹;王彩艳3.上海松江浦南地区设施菜地土壤盐分累积及变化特征 [J], 侯鹏程;俞平高;许太白4.沪郊设施菜地连作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变化的研究 [J], 张瑞明;朱建华;高善民;李珍珍;林天杰;陆利民;杨忠;唐纪华5.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 [J], 杨思存;霍琳;王成宝;姜万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型绿洲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溉调控研究一、本文概述《典型绿洲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溉调控研究》是一篇深入探讨绿洲区棉田在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及其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的研究文章。
本研究以典型绿洲区棉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了长期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灌溉调控策略,旨在为绿洲区棉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了绿洲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长期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接着,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绿洲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溉调控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包括:明确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规律,揭示灌溉调控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机制,提出优化灌溉调控策略等。
为实现这些目标,文章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野外原位观测、室内模拟实验、数理统计分析等。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绿洲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的规律与机制,还为优化灌溉调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洲区棉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中国新疆地区的典型绿洲区作为研究区域。
该绿洲区位于天山北麓,拥有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是新疆地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主要为沙壤土,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保水性。
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灌溉是维持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
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
在选定的研究区域内设置固定观测点,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盐分含量、水分含量等相关指标。
同时,利用地下水位观测井,监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为了深入研究灌溉调控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溉频率的田间试验。
盐城大棚土壤快速盐碱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年来盐城大棚种植面积发展很快,大棚蔬菜种植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大棚的使用,大棚土壤盐碱化的问题迅速体现。
大棚土壤盐碱化是大棚土壤盐化和碱化的总称。
盐化主要指土壤含氯化物或硫酸盐增高,但pH值不一定很高。
碱化是土壤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增高,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
虽然大棚土壤盐碱化是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盐城由于其自身的土壤特点致使大棚土壤盐碱化呈现出面积广、速度快、危害大等特点,有的大棚只耕种1-2年后就严重盐碱化,无法继续生产。
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将会对盐城大棚种植业造成严重威胁。
1 盐城大棚土壤快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盐城大棚种植区土壤主要以滨海盐土、潮盐土及潮土类的盐潮土、灰潮土为主。
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到斗龙港以北地区为低洼地带,平均海拔在2米以下,废黄河两岸为地势最高处,海拔也只有4-6米,地下水位高,土壤及地下水含盐量高。
保护地蔬菜栽培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土壤蒸发量较大,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会随着水分向上运动,集聚于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掉以后,大量盐碱成分残留于土壤耕层中。
即所谓的“盐随水来,水散盐留”。
另外大棚蔬菜产出率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加之频繁浇水,使土壤团粒结构发生变化,甚至遭到破坏,致使耕层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含量增加,也加快了土壤盐碱化的速度。
2 大棚土壤快速盐碱化的主要危害土壤盐碱化后,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数量减少、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
盐碱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2.1 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2 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害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
第19卷第4期2005年8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 nal of So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nV ol.19N o.4A ug.,2005 辽宁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累积变化规律研究余海英1,2,李廷轩1,2(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摘要:对辽宁省主要设施栽培地区土壤盐分累积变化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设施栽培土壤盐分含量和电导率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且变化幅度较大,是露地的2.0~6.0倍。
沈阳、北宁两地设施土壤的盐分含量分别为1347.48mg/kg(CV=59.3%),1274.25mg/kg(CV=40.5%)。
(2)设施土壤连续种植到4年左右为盐分累积的高峰期,此时土壤的平均含盐量为1861.28mg/kg,EC值为0.53mS/cm,已超过所种作物的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mS/cm)。
此后,盐分含量因设施使用率的降低及采取的相关措施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设施土壤各盐分离子的含量均较露地土壤大大增加,盐分的累积以N O3-、SO42-和Ca2+的相对富集为主要特征。
(4)盐分在设施土壤中的运移同时存在着向下迁移和向表层聚集两种方式,且以表聚为主。
各盐分离子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N O3-、Cl-、Ca2+、N a+的累积迁移量较大,在0~100cm各土层内的含量都高于对应露地层次,其中,硝酸盐的大量累积和向下迁移势必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设施土壤; 盐分累积; 离子组成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05)04-0080-04Evolution of Salt Accumulation in Greenhouse Soil in Liaoning ProvinceYU Hai-ying1,2,LI T ing-xuan1,2(1.College of R esour ces and Envir onmental Sciences,Sichuan A g ricultur al University,Ya an,S ichuan625014;2.State K ey L aboratory of S oil and Sustainable A gricultur e,I nstitute of S oil Science,Chinese A cad emy of Science,N anj ing210008)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salt accumulation in greenhouse soils in Liaoning province w 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indicated:(1)The salt contents of greenhouse soils w 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rresponding open field soils.T he average of the salt contents in0~20cm layer of greenhouse soils w as2685.46mg/kg(CV =58.0%)in Sheny ang and1274.25mg/kg(CV=40.5%)in Beining.(2)The highest salt content w as found in g reenhouse soils used for about4years,mean salt content and EC were1861.28m g/kg and0.53mS/cm,re-spectively.(3)Compared w ith neighboring open field soils,the contents of every ion w ere all increased a lot in the greenhouse soils and among them,NO3-,SO42-and Ca2+w ere accumulated much m ore than any others.(4)The salt moving dow nw ards to the bottom soil(80~100cm)and salt accumulating upw ards to the topsoil(0~20cm) w ere very obvious in greenhouse soils.The content of each ion was decreased accompanying w ith deepening pro-file.T he accumulation of NO3-and its m oving to the bottom soil in the greenhouse w ould have some bad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Key words:greenhouse soil; salt accumulation; ion constitution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温室、大棚等设施内部的土壤缺少雨水淋洗,且温度、湿度、通气状况和水肥管理等均与露地栽培有较大差别[1,2],加之设施栽培又长期处于高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肥料施用量的生产状态下,其特殊的生态环境与不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常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3~5],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而且也易引发其它相关生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