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全套
- 格式:doc
- 大小:281.00 KB
- 文档页数:73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参考课时:2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看书、填表温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
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生物全册教案集整套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集包含了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的优秀教案,涵盖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
教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案内容1.课题:人体的激素调节(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激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难点:激素作用的具体机制。
(3)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②讲解激素的概念简要介绍激素的定义、来源及作用。
③介绍激素的作用以胰岛素为例,讲解激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④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⑤课堂小结⑥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激素的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2.课题: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神经系统的模型,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难点: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3)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②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③讲解神经系统的结构详细讲解大脑、脊髓、神经等结构的功能。
④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神经系统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理解。
⑤课堂小结⑥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3.课题: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态系统模型,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确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四.课时分配 2课时五. 教学过程(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新课第一网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巡视,指导学生查阅关于表格。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1.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
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交流,评价。
(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2.1明确提出问题看课本P23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2024年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变化。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
2.多媒体设备。
3.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有哪些?二、自主学习1.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人体生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殖系统的结构图,讲解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教师讲解男女生殖系统的差异,强调性别特征。
3.教师讲解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如:身高、体重、性征等。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双胞胎,他们今年14岁,正在经历青春期。
2.学生分组讨论:小明和小红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生理变化?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根据教材,绘制人体生殖系统结构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
2.列举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变化,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七、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对青春期发育的理解,以及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延伸】1.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
2.组织学生参观生殖健康展览,增强生殖健康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师:“同学们,人体的生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学生:“男生有睾丸、阴茎等,女生有卵巢、子宫等。
”教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这些器官各自有什么功能吗?”学生1:“睾丸主要负责生产精子。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列举一些常见植物的无性生殖。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知识回顾、导入新课】:你还记得花的结构及植物受精的过程吗?请思考下列问题:1、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2、受精卵是由哪两种细胞结合而来的?这两种细胞分别是由花的什么结构产生的?任务一:有性生殖指导学生填写课本第2页花的知识框架,并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任务二:无性生殖(一)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发现椒草靠_____来繁殖后代,马铃薯靠_______来繁殖后代;2、与有性生殖比较,你知道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吗?3、总结:无性生殖的概念(二)组织小组内交流:统一组内答案,准备展示。
1、根据生活经验,还能举出哪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的例子?2、讨论总结无性生殖的特点有什么?(三)组织全班展示、交流小结:1、生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
既有通过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有性生殖方式,又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无性生殖方式。
如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而且经常用根、茎、叶这三种营养器官直接产生新个体。
2、有性生殖通过果实和种子,往往可以耐受不良环境条件,也容易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3、无性生殖产生新个体的速度快(有性生殖所需时间一般较长),有利于在环境适宜条件下短时间繁殖出大量新个体,而且后代性状较为一致,能很好的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
4、多种生殖方式的形成,体现了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任务三:无性生殖的应用(一)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认识土壤》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学具准备:铁锨、小铲、小桶、酒精灯、玻璃杯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三、作出预测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
2、教学重点:(1)掌握衣藻和水绵的特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海带、紫菜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点。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根的生长和茎的生长;花的结构;雌蕊和雄蕊的组成;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3)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根适于吸水的特点以及水运输的结构特点;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4)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生物圈中生物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呼吸作用;(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难点:(1)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2)藻类植物的特征;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3)花的结构;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4)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5)植物的呼吸作用;(6)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7)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2)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1.植物的生殖 (2)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4)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7)4.鸟的生殖和发育 (9)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2)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5)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一课时) (20)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二课时) (24)4.人的性别遗传 (26)5.生物的变异 (29)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35)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35)2.生物进化的历程 (38)2 生物进化的原因 (41)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44)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44)1.传染病及其预防 (44)2.免疫与计划免疫 (48)第二章用药与急救 (52)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58)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58)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9)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难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进行扦插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PPT、视频、富贵竹或绿萝实物。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个体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难点说出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家蚕、蝗虫生殖发育的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PPT展示:脑筋急转弯──毛毛虫过河。
展示答案──变成蝴蝶后飞过去!【提问】这个表述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学生思考问题,利用生活经验只要能答出从毛毛虫到蝴蝶设置情景,旨在引起学生好奇心,六、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能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第一节生物的遗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掌握遗传规律,能够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现象、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遗传规律。
2.教学难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如父母与子女的相似之处,引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
2.知识讲解(1)讲解遗传现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特征的传递现象。
(2)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3)讲解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
如分析某家庭中孩子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4.小组讨论(1)遗传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利用遗传规律进行优生优育。
四、课后作业1.请列举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并解释其遗传规律。
2.根据遗传规律,预测某家庭中孩子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能够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化石,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历程、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证据。
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化石,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好奇心。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案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 参考课时:2课时教案策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案过程:教案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 )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 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看书、填表 温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参考课时:2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看书、填表温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
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的处理,做出假设,试验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同时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思考 帮助指导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 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课前准备教师: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 参考课时:2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观察、思考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部分学生表述交流 看书讨论 得出结论 课后实验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热身:昆虫知识竞赛,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知了为什么要蜕皮?等引出课题。
以蚕为例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质疑: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
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2、其他昆虫的发育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对昆虫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形成全面的观点。
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或者将书上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点拨指导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从昆虫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课时:1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助呼吸。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
巩固新知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控制性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教学器材:(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文件。
(2)和学生内容顺序一样的性状调查表。
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
(3)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图示:第一节生物的性状(前面的“基因控制”先不写)一、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
二、基因控制性状学生举手学生举例,如动物的、植物的遗传现象。
然后再认真观察书25页上的图片。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析归纳出来。
观察姚明和他的教练的合影,寻找他们之间的不同。
学生做练习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出猜测。
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质疑、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属于变异。
引出课题象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双眼皮、肤色、脸型等,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
引出子课题。
除了刚才说到的,还有哪些属于性状?你在哪些性状上像父母?统计性状像父母的人次从刚才的统计可以看出孩子像父母即遗传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其他生物有没有遗传的现象呢?这些都是生物的性状。
那到底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呢?启发学生观察同一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的差异。
这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出示几组相对性状的练习题,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父母的性状为什么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呢?是父母把眼睛鼻子这样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了吗?对学生的各种猜测不作对错的评价。
出示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逐一讲清楚实验的过程及出现的结果,让学生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到超级鼠个体大这种性状,是由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板书第二个问题,并把第一节的题目补充完整。
让学生分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出示转基因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转基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