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地球化学讲义2张本仁院士
- 格式:ppt
- 大小:613.50 KB
- 文档页数:67
地球化学讲稿绪论地球科学以自然物质的组成及其各类运动形式为研究内容。
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中研究物质成分的主干学科,以元素及其化学运动为研究对象,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地球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利用化学的方法研究地球中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化学变化的地质科学现代地球科学有三门基本学科: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
此外,还包括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
2.地球化学1838年瑞士化学家Sch?nbein(申拜因)首次提出了“地球化学”这个名词;1842年预言:“一定要有了地球化学,才能有真正的地质科学。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1)从研究对象来看:是地球及其子系统(地壳、地壳及其自然作用体系(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表生作用、生态环境)),目前正在向宇宙天体拓展;2)从研究形式来看:主要是元素和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化学运动形式;3)从研究时间来看:包涵了整个地球、地壳演化和全部地质作用时期;对单个元素和同位素来讲,是研究它们的发生、不断发展及螺旋式演化的全部历史。
为此,地球化学是地质学与化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但本质上是隶属地球科学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两种或多种原子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
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注明质量数,例如碳14,一般用14C而不用C14.在自然界中的丰度:指的是该同位素在这种元素的所有天然同位素中所占的比例。
丰度的大小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人造同位素没有丰度。
周期表上所列的原子量实际上是各种同位素按丰度加权的平均值,这是因为各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往往分布的比较均匀,取平均值计算比较准确。
以原子百分数表示的地壳中某种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含量。
地球化学资料1地球化学资料(1120101)第⼀章地球化学定义DefinitionB.И.韦尔纳茨基(1922):地球化学科学地研究地壳中的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s),即地壳的原⼦,在可能的范围内也研究整个地球的原⼦。
地球化学研究原⼦的历史、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movement)和分配(partitioning),以及它们在整个地球上的成因(origin)关系。
V.M.费尔斯曼(1922):地球化学研究地壳中化学元素---原⼦的历史及其在⾃然界各种不同的热⼒学(thermodynamical)与物理化学条件(physical-chemical conditions)下的⾏为。
V.M.哥尔德施密特(1933):地球化学是根据原⼦和离⼦的性质,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矿⽯、岩⽯、⼟壤、⽔及⼤⽓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然界中的迁移。
地球化学的主要⽬的,⼀⽅⾯是要定量地确定地球及其各部分的成分,另⼀⽅⾯是要发现控制各种元素分配的规律(laws governing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partitioning)。
V.V.谢尔宾娜(1972):研究地球的化学作⽤的科学---化学元素的迁移、它们的集中和分散,地球及其层圈的化学成分、分布、分配和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结合。
(地球化学基础)涂光炽(1985):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celestial bodies)的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化学作⽤(chemical process)和化学演化(chemical evolution)的科学。
刘英俊等(1987):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尽可能整个地球)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配、共⽣组合associations、集中分散enrichment-dispersion及迁移循徊migration cycles规律、运动形式forms of movement和全部运动历史的科学。
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张本仁 高 山 张宏飞 韩吟文 等著北 京内 容 简 介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扩充加工提炼而成。
该课题研究以化学地球动力学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强调区域壳幔体系组成与状态的具体约束作用,在造山带常规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开展壳幔深部组成、过程、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强调和体现地球化学与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有机结合。
本书尽可能从多个方面对秦岭造山带现今地球化学研究做一阶段性总结,从而为大家提供一个造山带地球化学系统综合研究的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及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参考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张本仁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ISBN7唱03唱010490唱0 Ⅰ畅秦… Ⅱ畅张… Ⅲ畅秦岭褶皱带地球化学 Ⅳ畅P5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36434号责任编辑:彭克里 / 责任校对:曹锐军责任印制:刘秀平 / 封面设计:魏立航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2002年9月第一版2002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200 开本:787×1092 1/16印张:121/4 插页:1字数:382000定价:40畅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新欣枛)前 言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成矿背景”中地球化学二级课题“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物质分异、状态及其同造山过程制约关系”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49290100,课题编号49290102。
项目起讫日期为1992年6月至1996年12月。
本书以本课题原结题报告反映的内容和成果为基础,吸收了我们参加原地质矿产部“七五”期间“秦巴地区基础地质问题及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重点项目,及“七五”和“八五”期间本课题成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秦岭造山带的几个面上项目所取得成果的有关部分,并引用了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秦岭地区的专题地球化学研究论文的成果与数据,按照我们提出的对造山带进行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见绪论),进一步综合、加工和提炼写成的。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韩吟文马振东等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P169: 衰变定律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
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使元素分配的研究进入定量和动态研究阶段;(2)为确定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3)开辟了根据固态岩石和矿物中痕量元素丰度数据,探讨岩浆、热液和古沉积盆地水介质化学成分,源区特征及发展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4)为鉴别各类岩石和矿床成因,提供了定量化的指示信息;(5)为分析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分散和集中,尤其是浓集成矿的机制问题提供了依据三、试举例说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地学研究中的作用(P190-)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指原子序数57(La)- 71(Lu)的16个元素,由于他们的电子构型非常接近,所以它们具有十分相近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不知疲倦的攀岩者:记著名地球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张本仁
陈华文
【期刊名称】《科学24小时》
【年(卷),期】2000()9
【总页数】2页(P7-8)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本仁;地球化学家;教育家
【作者】陈华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4;K825.46
【相关文献】
1.悼念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院士 [J], 郭保章
2."桃李满天下,师德传四方"——小记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J], 何辑
3.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J], 无;
4.“桃李满天下,师德传四方”——小记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J], 何
5.三尺讲台飞舞人生—记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滂 [J], 吴浪;李琪(摄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陆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Ⅰ岩石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判别的改
进
张本仁
【期刊名称】《西北地质》
【年(卷),期】2001(034)003
【摘要】本文讨论了如何改进岩石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方法及其应用于研究
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问题.在论述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构造环境关系实质的基
础上,提出了优选判别指示元素、参数和方法的准则及应用实例;并提出采用岩套内岩类配套及相邻构造期岩套或岩石建造时空配套综合分析途径的建议,以解决某些
岩石化学特征在反映构造环境方面存在的多解性问题,推动造山带构造演化细节的
深入研究.
【总页数】17页(P1-17)
【作者】张本仁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
【相关文献】
1.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构造-地层岩片沉积物源区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J], 徐启东;欧阳建平;张本仁
2.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超基性岩体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源区的约
束 [J], 寇彩化;刘燕学;李廷栋;何万双;张恒;丁孝忠;陆济璞
3.内蒙中部苏左旗早石炭世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对中亚造山带东部石炭纪构造演化和地壳属性的制约 [J], 李梦瞳; 唐军; 王志伟; 徐备; 张焱杰; 田英杰; 翟鹏
4.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小红山TTG岩石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百合山构造带性质的制约 [J], 杨五宝;闫涛;张永;卫彦升;李拯宇
5.闽西─赣南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J], 任胜利;李继亮;周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层对比的地质地球化学新方法——兼论武当山—安康—勉
略—带中上元古界的对比
汪东波;张本仁;马振东;夏松饶;雷和平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1993(7)1
【摘要】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马尔柯夫过程分析(极限概率、熵分析、置换性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在古老地层对比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武当山—安康—勉略—带中上元古界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区内中上元古界的时代、层序、岩石组合类型、沉积旋回特征、岩石表明,分布于勉略一带的碧口群同武当山群、郧西群、耀
岭河群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对比;武当山和安康两地的耀岭河群基本上可以对比,而郧西群仅相当于武当群的一部分.
【总页数】8页(P35-42)
【关键词】地层;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作者】汪东波;张本仁;马振东;夏松饶;雷和平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7
【相关文献】
1.地层对比的地质地球化学新方法 [J], 汪东波;张本仁
2.武当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及成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论证 [J], 汪东波
3.南秦岭勉略构造带黑沟峡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勉略洋盆存在及俯冲的记录 [J], 徐通;裴先治;李瑞保;刘成军;陈有炘;李佐臣;裴磊;左文乾
4.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三岔子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陈铄; 周永章; 张彦龙; 周维丽
5.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三岔子地区田坝辉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 王一烽;周海;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裴磊;刘成军;王盟;赵少伟;陈有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