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夏季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文字版)
- 格式:doc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5
山东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1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2.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A.西周B.秦代C.汉代D.元代3.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A.君主立宪制B.代议制民主C.两党制D.责任内阁制5.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因“莱温斯基”事件险些被国会弹劾。
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A.中央集权制B.分权制衡C.两党制D.联邦制6.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斯巴达B.雅典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7.“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8.某中学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
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A.清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国民党反动派D.美帝国主义9.《中国房地产报》最近刊登的某市123户居民因采光问题,将该市规划局和开发商告上法庭一案,近日经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居民胜诉。
桓台二中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法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古罗马对此做出的最早贡献是制订了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查士丁尼法典》3.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男人社会地位下降 B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推动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发明是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5.“铁壁合围难突破, 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 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 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 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6.下图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其关键在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7.1953年, 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说道:“两个大国之间, 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 一定会有某些问题。
只有根据这些原则, 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这些原则”是指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1875年宪法》 D.《临时约法》9.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此语反映他的主张是A人民主权说 B开明君主制 C社会契约论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0.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B.革命性质C.群众基础D.民族主义11.右图所示文献的发表, 标志着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第一国际的成立D.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12.二战以后,美苏两级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约与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3.“且今物质修明, 尤尚机器, 辫发长重, 行动摇舞, 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2.《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3.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4.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5.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6.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7.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8.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口英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题型注释)9.(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机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山东省2013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4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政”主要是指d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制2.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c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是dA.察举制的创立B.内阁的设立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D.军机处的设立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其作者是c A.洪秀全B.杨秀清C.洪仁玕D.石达开5.在下列各项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是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邓小平提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个制度”是指c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bA.自由传统B.民主政治C.法律制度D.国家统一8.我们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因为英国最早dA.颁布成文宪法B.实行多党制C.创立总统制D.确立君主立宪制9.1848年诞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它诞生的标志是b A.《人权宣言》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10.下列组图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2013-2015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题及答案(历史)21.答案(1) 辛亥革命;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
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山东省2013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目要求的。
2.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右图反映的是中国早期某政治制度的重要信息,空白处应为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明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举措是A.废除丞相B.设立军机处C.设枢密院D.实行行省制4.1895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计划在1898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促进了革命变革。
“1895年的战败”是指中国在哪场战争中的失败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
它的核心思想是A.扶清灭洋B.中体西用C.尊孔复古D.平均主义6.下列三幅图片展现了中国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会标A.民族团结的巩固B.民主政治的成就C.经济体制的改革D.统一战线的发展7.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是其确立的标志B.外邦人享有雅典的公民权C.所有居民都参与民主政治D.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借鉴8.《权利法案》颁布的重大意义是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确立了共和政体C.完善了联邦制D.巩固了君主专制9.下列关于“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C.二月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0.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2011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0分)1.每年清明时节了,海外的炎黄子孙纷纷返乡寻根祭祖。
这种情结源于A.分封制ﻩﻩB.宗法制ﻩﻩ C.郡县制ﻩﻩD.科举制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ﻩ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ﻩ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
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ﻩ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ﻩD.义和团运动4.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统治B.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C.青年学生要求民主自由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五百人会议 B.十将军委员会 C.公民大会、ﻩD.陪审法庭6.“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国家是A.英国ﻩB.德国ﻩﻩﻩC.法国ﻩﻩD.美国7.路透社曾评论道: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它”指的是A.不结盟运动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ﻩD.欧洲联盟8.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现于A.夏商时期ﻩﻩ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ﻩD.宋元时期9.“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A.商人尊崇重义轻利思想ﻩ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ﻩﻩﻩD.长期实行闭关锁圈政策10.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试题与解析本人撰写的高考试题解析,曾多次被全文或摘要刊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等杂志,鉴于稿费很低,今年的解析网络公开。
一人之力,时间仓促,知识及能力有限,不当处敬请指正!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解析】考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周代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D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城”东西南北井然有序。
答案:B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重农抑商。
商人不得购买土地(“名田”),是为了防止商人兼并土地,保护小农;违反禁令者,没收田地与财物。
A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体现对商人购买土地进行处罚,并不是加强商人户籍管理,排除C;B项也与材料含义无关。
答案:D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国家行政权早在秦朝已转移到君主手中,排除B;元朝宰相权力相权反弹,排除C;自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以来,世卿世禄制已被打破,排除D。
答案:A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图5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 013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合山东历史部分试题解析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解析】考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周代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D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城”东西南北井然有序。
【答案】B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加强商人户籍管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重农抑商。
商人不得购买土地(“名田”),是为了防止商人兼并土地,保护小农;违反禁令者,没收田地与财物。
A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体现对商人购买土地进行处罚,并不是加强商人户籍管,排除;B项也与材料含义无关。
【答案】D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国家行政权早在秦朝已转移到君主手中,排除B;元朝宰相权力相权反弹,排除;自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以,世卿世禄制已被打破,排除D。
【答案】A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图5A.中书省B.内阁.军机处D.礼部【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清雍正以前,上谕一般是由内阁大士或南书房的侍臣撰拟。
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设立后,上谕统由军机处撰拟。
对考生说,难度太大,不过生可以蒙对,因为好多生不知道清朝有“内阁”。
机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山东省2013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制
2.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是
A.察举制的创立B.内阁的设立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D.军机处的设立
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其作者是A.洪秀全B.杨秀清C.洪仁玕D.石达开
5.在下列各项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邓小平提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我们认为(我们)之歌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个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自由传统B.民主政治C.法律制度D.国家统一
8.我们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因为英国最早
A.颁布成文宪法B.实行多党制C.创立总统制D.确立君主立宪制
9.1848年诞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它诞生的标志是A.《人权宣言》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10.下列组图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家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修建柏林墙划定三八线组建北约
A.美苏两极对峙B.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C.两极格局瓦解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困难②唐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
12.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赞叹的瓷器是
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彩瓷
13.马克垚说“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出现这一图景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
14.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1920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1922年春天他们的生活时,则用了“阳光灿烂”来形容。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实现工业化15.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汉阳铁厂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辛亥革命
16.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17.明清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A.诗B.词C.赋D.小说
18
A.《新青年》宣传的主要倾向是马克思主义
B.《新青年》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
C.《新青年》的撰稿人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1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一位科学家时说,他“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十九世纪的科学。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普朗克D.爱因斯坦
20.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日出·印象》,描绘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
该作品的作者是
A.莫奈B.塞尚C.凡·高D.毕加索
第II卷(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不得分。
21.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牟,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1)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
(4分)
【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试图解决哪些问题?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8分)
【材料三】: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90年。
……这90年,中国相继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
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郑必坚《大变动大觉醒》(3)写出与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相关的标志性事件。
从这些历史性转变中你得到哪些启示?(8分)
22.农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6分)
【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
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
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年《大生》(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的历史背景。
《农业调整法》体现出怎样的特点?(8分)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
(3)以上观点你赞同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6分)
23.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欧近代的思想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以以往的人文、科学、理性的成就为基础的。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1)举例说明“以往的人文、科学的成就”是如何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的。
(4分)
【材料二】: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2)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据材料指出“他”的思想主张。
(6分)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的影响并没有随着18世纪甚至19世纪的结束而消失。
伏尔泰和潘恩的著作至今仍有影响,仍鼓舞着生活在普遍的状况和制度跟早先哲人们与之斗争的状况和制度相似的国家里的人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早先哲人们与之斗争的状况和制度”有何相似之处?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8分)
21.(2)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