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1
- 格式:ppt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31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农作物品种(l)中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时期,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有。
3.耕作方法和技术(l)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懂开沟排洪,除草树苗,迳新制肥料,治虫灭害。
(3)春秋战国:采用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垄作法。
(4)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西汉:实行二牛三人耦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6)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构成,南方水田也使用田耙技术。
3.耕作工具(1)刀耕火种:①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
②用石犁翻土播种。
③神农氏创制耒耜。
(2)石器钩耕:①商周时发生青铜农具农具,但很少采用。
②木制耒耜和石钩、石犁仍就是关键工具。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使用藕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甜居多。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①战国:都江堰。
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①曹魏:翻车。
②唐朝:筒车。
③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④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6.经营方式(l)集体劳作:①原因:工具破旧,生产力水平很低。
②整体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③条件:农民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蓄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④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⑤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 起源。
-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原始农业就已相当发达。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原始社会,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培植了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培植了粟。
- 耕作方式。
-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就会迁往他处。
- 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耕作工具的进步。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 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二牛三人),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后来又出现了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 耕作技术的进步。
-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等自然灾害。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这一技术沿用至今。
- 水利灌溉。
-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由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修建,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郑国渠(在关中地区,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的农田);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采用井渠施工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等。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资料与注释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管子•轻重戊》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
──《管子•形势解》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训》关于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系辞下》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韩非子•五蠹》关于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通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地理志》关于农作物种类: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尚书•盘庚》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
──《尚书•酒诰》食先黍稷而饭稻粱。
──《史记•礼》西汉的耧车:耧车,下种器也……耧种之制不一,有独脚、两脚、三脚之异。
今燕、赵、齐、鲁之间,多两脚耧,关以西有四角耧,但添一牛,功又速也。
夫耧,中土皆用之,他方或未经见,恐难成造。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桄四匝,中臵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播,种乃自下。
──…元‟王祯《农书》卷十二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的使用: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
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
木与金凡十有一事。
耕之土曰墢,墢犹块也。
起其墢者,镵也;覆其墢者,壁也。
草之生必布于墢,不覆之则无以绝其本根。
故镵引而居下,壁偃而居上。
镵表上利,壁形下圆。
负镵者曰底,底初实于镵中,工谓之鳖肉。